广播站的宣传效果确实非常好。在很短的时间内,蓬州县很多人都知道了张美珠这个先进人物,她的美名已经传到了千家万户。
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事一点都不假。
自从张美珠第一次在石脑大坝出了名以后,追求他的青年人都漫天野地里疯长的野菊花一样,铺天盖地的把她包围起来。
有人曾经夸张的说,张美珠身后的帅气小伙儿排起队伍来,足足可以绕着蓬州县城两周,尽管说的有些夸张,但是,张美珠的影响足见一斑。
在这疯狂的一堆野菊花中,广播站的周记者表现得最为出色。说他表现出色倒不是说他长得不好。而是他的办法一个接着一个,花样繁多,层出不穷。
因为第一次报道张美珠的时候,不是他自己,而是一个乡巴佬土记着,石脑大坝施工现场的,主管宣传的通讯员,广播站特约记者土老帽赵大友。
他感觉这是自己参加工作以来最大的失职和耻辱。
他心里对土老帽赵大友的报道,醋意大发,反感十足,一万分的不感冒。
认为,一个傻乎乎的老农民,怎么会写出这样优秀的作品呢?他从心里开始记恨他、嫉妒他,只怕他再次抢了自己的买卖——报道文稿。
所以,这次他就抢先来到了食品加工厂,找到了工厂的领导,点名要报道张美珠的先进事迹。
他向厂长陈述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张美珠有前期的先进报道,后期表现如何,更是广大听众关注的焦点。
厂长是一个非常开明的人士,觉得宣传张美珠就是宣传工厂,就是做不掏钱的活广告,这可是天底下最大的便宜和实惠。
于是便答应了下来。这周记者倒是也爽快,很快带上自己的相机和写作工具,找到了厂子里。
他很会来事,做宣传的他,非常懂得宣传的侧面效应。
他先从张美珠身边的人开始采访,他让身边的人都去给张美珠捧场,然后再让张美珠出场。
这样的广播稿子非常的适合听众收听。果不其然,张美珠的名字一下子家喻户晓,成了蓬州县城的一颗新星,这就是这个时代青年人的思想追求和精神风貌,代表着当代的时尚。
周记者二十四岁,瘦高挑儿,人长得谈不上有多帅,但是,起码也得说是一个文艺青年,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广播站记者。
他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他除了会写稿子,会采访报道之外,另一个爱好就是天生的爱究竟、爱干净,爱穿戴。
他留着时髦的小分头,头发梳得油光可鉴,分出的缝隙就像是老农犁地犁出的地沟一样,清晰可见。
再配上长脸和小眼睛,更显得干练潇洒。
他脚上穿一双时尚的棕色皮鞋,一尘不染,锃光瓦亮。他每次出门前擦拭一次,已经养成了多年的习惯。
他穿一件深棕色的皮夹克上衣,大小胖瘦非常得体,下面再配上一条瘦长的喇叭裤,俨然是一个时尚青年,显得别样的洒脱。
他的条件也比较优越,父亲在县委做后勤工作,母亲是一个油棉加工厂职工。他下面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小妹妹,和一个上小学的弟弟。
一家人在县城油棉加工厂居住,都是商品粮家庭。
他对张美珠的追求,其实不是首先来自于他自己,而是来自于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和张美珠同属于县社系统,开会的时候会偶尔碰面,主要是同事们聚在一起闲聊时不断说起食品加工厂的张美珠,说这个姑娘怎么好怎么懂事,怎么先进等等。
母亲听在了心里,觉得很符合做儿媳妇的标准,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也就扯起来这样的话题。
这时周记者才得知还有这么一位优秀的美女。
刚注意上这个那美女没几天,也就听到了广播站的第一次报道。他很快在心里对张美珠产生了爱慕之心。于是开始开动脑筋,想尽办法,去接近这位姑娘。
这不,自己得天独厚的记者身份派上了用场,自然而然地就能接近张美珠。
他从心里庆幸自己干了一种天底下最美的职业。
其实就在张美珠出名之后,还有一个青春少年心里也在想着这位美女,这就是刚刚考上师范学校的朱友康。
朱友康和别的年轻人对张美珠的感受是一点也不同的。
在他心里,对张美珠最大的感受就是崇拜,就是敬仰,就是那种最伟大人物的内心敬佩和尊敬。并由此而产生的那种同志之间的纯洁的思想感情。
张美珠在他心里,先是一个小妹妹形象,因为他第一次见到张美珠,是在刘新亮母亲的办公室里,那时张美珠刚刚上班不久,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
第二次认识张美珠,是在蓬州中学附近的公路上,那次就显得有些成熟了。因为朱友康觉得厂子里那么多人,尤其是那么多男人,给看守所送货怎么能靠给一个小小的姑娘家呢?
那次骑自行车和张美珠碰了个趔趄,朱友康看到张美珠就是一个胸怀宽大的女性,他不仅不指责他,还关心他碰伤了没有。
而且一个刚进厂子的姑娘就一个人去送货,那是心理上的成熟,那是一种无形的进步和成长。
第三次是从蓬州县城广播站听到了她的先进事迹,倍感亲切,倍感鼓舞。一个弱小的姑娘从进厂,到送货,再到石脑大坝,然后上了广播站头条广播,那是多快的进步啊!
尽管后来张美珠在厂子里是什么情况,他不太清楚,但是,在他心里张美珠就是一个心中的女神,是善良的化身,是一个自己十分敬仰、十分尊敬的女神和英雄。
朱友康和周记者对张美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把张美珠当女神供奉在自己的心中,鼓舞自己,用以永远的向她学习。
他甚至还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是一个来自高大上姐姐的形象,而不是原来的小妹妹感受。
朱友康觉得,张美珠尽管这么优秀,但是,人家是商品粮,人家是官家公主,自己又要远离蓬州,到外地就学,并且还得学习三年的时间,从内心里讲,他对张美珠倒是没有更多的奢望。
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他觉得他和张美珠之间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路程,甚至想,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周记者则是张美珠的崇拜者、吹捧者、爱慕者和铁杆儿粉丝,更是张美珠疯狂的追随者和追求者。
他开始谋划着如何才能够得到这位优秀女神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