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谣言叠起

“状头是田备?田备是何人?怎么从未听说过?”

状头即状元,杨悦听苏味道说今年的状头人选已落定,而田备名不见经传,不知何许人也,不由奇怪地问道。

“听说田备是荆王孺人之兄。”

“荆王儒人之兄?一个儒人也有这么大的面子?”

唐代没有侧室之说,亲王除正妻外,按例可纳二儒十滕,“儒”便是儒人。

这个荆王,杨悦已打听过,知道他便是将来与房遗爱等人一起谋反的那个李世民的弟弟,李渊第六子。

“当然不是儒人的面子,是荆王的面子而矣。”

“不对,榜单还未放出,你怎么便知道状头是谁?”

杨悦不解地问道。不过杨悦此话一出,整个“文刊编辑部”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味道边笑边言道:“榜还未放?便是省试还未开始,就已经知道了状头是谁。连甲第的名单基本上也早已定了下来。”

“还未考试便已定下榜单?”杨悦的眼珠子几乎要掉出来,气怒之下反而更觉好笑,“真是开玩笑,这还叫什么考试?难道状元以及前三甲,不是圣上殿试亲点么?”

“殿试?”众人不由奇道,“何为殿试?”

“殿试便是圣上在朝堂上亲自主持的策试啊。”杨悦莫名其妙地望着大家,不知为何大家连殿试都不知道。

自来戏文中有不少“连中三元”的桥段,所谓三元分别是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三言二拍”杨悦在中学时代便已看过,这种状元及第的故事再熟悉不过。

不过,众人却是也回望她一个一个莫名其妙的眼神。

“有乡试、省试之分,却从来没听说过殿试。而且只有乡贡才经过两次考试,生徒直接参加省试,哪里有什么殿试之说?”

“没有殿试?”杨悦暗叫一声“不好”,心道又猛浪了。

科举在隋唐初开,经过千年发展,逐步完善。“三言二拍”之流是明代作品,定然与现在这个科举有很大不同。难道说这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殿试?连忙含混地说道,“我定是被人蒙了。我听人家说状头要圣上亲点,自然以为是在大内宫殿中举行,原来是道听途说,当不得真。”

不等众人回味,忙又叉开话题,问道:“状元,不,状头这样内定,难道没人过问么?”

“又能怎么样?自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说这个人的诗文好,他说那个人的诗文好,各自评定不一……再说,请人写几篇诗文,博个名声,还不是极容易的事。”

杨悦对于唐人重诗赋,流行“投卷”之风还是比较了解的。《天下诗刊》创刊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避免其中流弊。但是其中还是有疑问,问道:“诗赋可以先投卷博名,但是考场中的策论,总是临场发挥,难道便没有高下之分?”

“临场发挥?保不准那策论题目早被人偷了去,请人做好了一篇……”

“嘿嘿,看到是自己认识的人,评论写得好些,又能怎样?”

“今年投卷依附名流的人大大减少,还是咱‘天下诗社的功劳!’”

……

众人不以为然地说道。

“阅卷人能看到是谁答地卷子?”杨悦见说,不由吃了一惊。偷题的可能性或许不能避免,但阅卷能看到名子,知道是谁答的题,这种事情实在是不可思议,因而说道,“难道不糊名么?”

“糊名?”

“何为糊名?”

“啊?怎么连糊名都没有?”杨悦没想到堂堂科举,竟然如同儿戏。杨悦不由又气又好笑:“糊名就是将卷首考生的名字封住,不让阅卷人看到考生姓名,以免舞弊……”

“考生的姓名写在卷尾,怎么糊?乱七八糟的胡乱糊在一起,怎么成?”

“让大家都写在卷首不就行了?”杨悦言道。

裴炎也在“文刊编辑部”,听了杨悦的说法,微微颔首道:“公子这个法子好。如果考生姓名全部写在卷首。答完题将卷子糊好,这样阅卷者便不知道是谁写的。也会相对公平些。”

“不只要糊名,笔体也能认出来,我看还有必要抄卷!”杨悦想到后代科举为了杜绝舞弊的确做了不少功夫,不如提前让说出来,让大家早点有所公平。

众人听了也都纷纷颔首,觉得杨悦所言及是。

“下期报纸上,便将这些法子提出来,好让尚书省有所裨益……”苏味道点头言道。

“尚书省?”杨悦又是一诧,一向她以为是礼部在主持大试。没想到会是尚书省直接管理。仔细问了才知,具体事件其实由吏部的“考功员外郎主持”,一个七品官,自然得罪不起众贵族王孙,还不是谁想“推荐”便“推荐”。

对于这些弊病,杨悦虽有许多腹诽,但她关心地还是天下诗社中举荐的人,是否榜上有名,因而问道:“咱们诗社中的人有没有上榜的。”

苏味道到是不愧为“八卦记者”,对此却是再清楚不过,笑道:“虽然状头不是咱们《天下诗刊》中举荐的人,但甲第中至少十人是咱们的人,占了三分之二还多,乙第估计还要多些。”

“这么说连甲第的人选也早已内定下来了?”杨悦没好气的笑着问道。

“那到不是。进士科最重,甲第中前五名是肯定早已内定下来的,其他就不一定了。我这消息却是从省部得来,省部的榜单已经出来,只是还没有放榜,我得的消息绝对不会有错。”

“我们诗社谁在榜上?”

“嘉谟兄是首当其冲的。还有宋令文、谷倚等人也都中榜。”

宋令文,杨悦记的是谁,是个五大三粗的举子,但说话细声细气极是斯文,印象很深。谷倚却记不起是谁了。天下诗社发展太过迅速,杨悦的确有许多不认识的人。

杨悦摇了摇头笑道:“嘉谟中了进士?”回头去看裴炎,说道,“裴兄是否也参加了考试?中了没有?”

裴炎微微摇头,还没回答。苏味道已先说道:“裴兄是弘文馆的生徒,还用考试?直接也会授官。”

杨悦却是又是一奇,讶道:“原来弘文馆的生徒不用考试?”

“不只弘文馆,崇文馆的生徒也不用科考。”苏味道笑道。

裴炎言道:“也不一定,如果愿意参加也可以参加,看个人意愿而矣。馆中有不少生徒也参加科考。”

杨悦点头言道:“对啊,据我所知裴行俭也是弘文馆的生徒,他就参加过明经科。”

“参加还不如不参加。便是中个状头又如何?”苏味道不以为然的说道,“顶多不过放个从八品的小官。比起弘文馆学士在门下省行走要差得远了。”

“从八品?”杨悦今日连连被惊倒,此时更是感到不可思议。俗话说,人生四大乐,久旱逢雨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没想到得个“状头”才不过授个“从八品”的小官,只比最低的从九品高上两品。可想而知其他中榜人士,大概更加不如。

一问之下果然如此。唐代取士分许多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其中明经、进士两科较常见,每年考一次。正月考试,二月放榜,今年却是因为倒春寒的原故,推迟了些时日。

秀才科不过授正八品官,明经又有五经、三经、二经、一经、三礼、三传、史科之别,授从八品下,根据通经多少授官不等。进士甲第授官从九品上,乙第只能授从九品下。也难怪皇帝对此不太重视,原来如此。

所谓通几经几传,则是唐代学馆里教授的书目。唐代“九经取士”,“九经”,包括《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以及《易》、《书》、《诗》,共九部。《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

这些是正经,还有《孝经》、《论语》、《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等,专门学文如《孙子》、《五曹》、《九章》、《海岛》、《周髀》、《五经算》、《缀术》、《缉古》等都是学馆里的正式教课书。

如果再加上一些历代史,如《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外加诸子百家之书,数不胜数。

这些还不包括士子入门之学,如琴、画等艺术修养……

杨悦着实吓了一跳,一直以为儒家不过“五经六艺”之说,没想到唐代已发展成为“九经”。她一向以为自己也算是中文高材,如今才知道在古人的学问面前简直连“小巫”都算不上。如果想考个“状头”更是难上加难。

想一想这些时日与众人相辩论,若泛泛而谈,言理说道她最擅长,但一提到具体引经据典来论证便会干瞪眼。自己如果真想改变这个时代的不合理处,免不了要先仔细研究古人的学问,仔细研究儒学。

想到在李愔书房中见到的书,五间杂架的若大一个大殿,到处都是书籍,看来传言不虚,李愔也是个饱学之士,自己平日到是小看了他。便是杨豫之这样的小混混,也能背出《道德经》,自己这个“中文高才”,真是连个小混混都不如……

正想得出神,突然听到门外一阵喧哗,有人喊道:“不好了,三车和尚跟滕王打起来了。”

“洪道?”杨悦诧道,“洪道为何打架?”

不过杨悦却也不用担心尉迟洪道会吃亏,笑嘻嘻地冲了出去。见来报息儿的竟然是苏我孙子,上前问道:“洪道怎么跟滕王打起来了?”

苏我孙子在大唐待得时日越久,越与唐人没什么区别。但他更喜欢武士装,头戴璞头,身着圆领武袍,腰里还戴了一把“横刀”。如果在现代的话,杨悦会说这是日本武士打扮,不过这种装扮在大唐街头,却是比比皆是。

“这个——”苏我孙子到此时却也不忘行礼,先向杨悦行完礼,才说道:“听说是因为滕王胡说八道。”

“滕王胡说八道什么?”杨悦笑道,想到滕王的确嘴贱,前些自己还为了他的胡说打了一架。

“滕王说……”苏我孙子看了看聚集过来的众人,有点吞吞吐吐起来。

“滕王说什么?”杨悦追问道。

“他说公子的坏话。”

“说我?这个混蛋!他又说什么?”杨悦一想到滕王说自己与李愔关系暧昧,心中来气,没好气地言道,“不会又说本公子与蜀王有什么暧昧吧。我看他真是皮痒。洪道打他正是打得好,打得妙!”

“这次不是蜀王。”苏我孙子摇头说道。

“不是蜀王?”杨悦纳闷的看了看苏我孙子,气道,“又有谁?”

“他说公子与柴都尉有过……”

“柴令武?”杨悦大怒,不由大骂一声,“混蛋王八蛋!”

裴炎见杨悦大怒,上前劝道:“公子息怒。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柴都尉当日与公子决斗,被公子辩得一败涂地,这件事儿我亲眼目睹,而且许多人都知道。这几日不知何处忽然有些风传,定然是有小小之人故意胡编乱造。公子不必着急,我等自会为公子论个公道……”

杨悦回头去看裴炎,见他一脸诚肯却没有多少惊诧,显是早已听说过此事。再去看苏味道等人,也是微微点头,面上或者有些不信、或有些半信,不一而足。显然众人也早已听说过传言,只是不敢告诉她。

苏我说话半吞半咽,可想而知具体内容定然更加不堪,心中怒火不由熊熊燃起,暗咬牙齿:柴令武啊,柴令武,不将你大卸八瓣,难解我心头之恨!

谢谢!!!!!!!)

第225章 洛阳烟花(2)第221章 飞天遁地第364章 平叛4第56章 柴二郎求婚第255章 身在何处第94章 谁在吃人?吃了谁?第10章 妾意郎情(上)第151章 大云无想(下)第238章 出口(上)第199章 千叶公主(2)第167章 弥勒下世第340章 怪癖第40章 心急如焚第333章 白天与黑夜第26章 伊本红妆第167章 弥勒下世第204章 废城第76章 拜师(一)第356章 出征第135章 身世传奇第71章 柴令武的痴情第267章 小白脸第227章 又见雪人(2)第140章 疑问第266章 秋雨愁煞第344章 动机2第236章 出征第45章 拉面,吃不吃第27章 花魁大赛(一)第342章 一群八卦男2第139章 谜团第343章 动机第304章 诉衷情第122章 英雄第172章 天机(2)第200章 千叶公主(3)第20章 高阳辩机第321章 妖孽(2)第70章 顺风顺水(三)第146章 众里寻“它”第166章 涅盘(下)第369章 决战瓜洲4第123章 祭孔第81章 调御丈夫第22章 画鹅点睛第176章 灵台不远第182章 龙华大会(5)第85章 武二娘,声名雀起第109章 黄雀在后第21章 法师玄奘第224章 洛阳烟花第93章 人道第284章 焚经第262章 倾城(5)第299章 杀气袭来第287章 怅然第332章 祸兮,福兮第45章 拉面,吃不吃第272章 我是李治第21章 法师玄奘第14章 大胖胡子第278章 密谋第165章 涅盘(中)第232章 故人相见第279章 斗法第289章 何须多言第86章 牡丹花开第205章 李二郎第317章 进退不得第29章 花魁大赛(三)第226章 又见雪人第308章 陈家有女(1)第178章 龙华大会第180章 龙华大会(3)第44章 将信将疑(下)第247章 血战太子川第318章 小心眉儿第179章 龙华大会(2)第374章 从前事,回头望第263章 两难第345章 动机3第237章 无路可寻第162章 太子拒婚第98章 谣言渐起第132章 悲情故事第218章 拜月(5)第170章 药方第34章 你的笑是穿肠的毒药4第278章 密谋第367章 决战瓜洲2第287章 怅然第296章 人正不怕影斜第102章 谣言叠起第359章 扬州烟花第133章 渭城驿雨第137章 媚娘初现第90章 暗流涌动第20章 高阳辩机第175章 天子驾第79章 拜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