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倾城(2)

“公主勿忧”

杨悦看着手中的字条,苦笑不得。若一个人一箭射来,差点射穿你的太阳穴,却给了你这样一个字条,这个人的可信度有多大?

杨甲到底是何须人也?

他是杨万春的禁卫,却又将中原弥勒教的“镇教之宝”交给自己。他到底是赵王杨杲的人还是杨万春的人?

月色渐好,杨悦坐在“安雅小筑”庭院中的花架子下,一直盯着手腕上的“梅花金链”发呆。

……

“她答应亲自宣读诏书?”安市城的“宫殿”内,杨万春一脸欣喜的说道。

杨芳儿站在他的书案之侧,看一眼父亲惊喜的抬头时,额头上的皱纹便清晰的显现出来。

杨芳儿点了点头,有点怜惜地看了看烛影下的父亲,迟疑片刻,突又说道:“女儿总觉的她答应的有点太痛快,该不会有诈吧。”

“哦?有什么蹊跷?”杨万春有点惊愕地看着女儿。

“我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凭直觉感到应该不是这样。”杨芳儿若有所思地道。

“直觉?”杨万春笑了,“我儿这些日子定是累坏了,怎变得疑神疑鬼起来。此地乃是安市城,她不跟我们合作又能如何,难道不怕死么?”

杨芳儿也不由笑了笑,沉思片刻,突然问道:“父亲,杨甲此人真的可信么?”

“他虽然来安市时间不长,却是个十分难得的人才。”杨万春点头笑道,“你不会连他也怀疑吧。”

杨芳儿笑道:“不是不信,只是总觉得他来得十分突然。父亲在安市一向不被中原人所知,他怎会慕名来辽东投奔父亲?”

“这个我儿尽管放心。做大事者怎可不信任人?”杨万春挥了挥手摇头说道,自有一种大家气度。

然而,话虽如此,杨万春看了看女儿满是狐疑的脸,笑了笑又道:“他的低细我已查得十分清楚。他的祖父乃是高祖皇帝(隋文帝庙号高祖)的亲弟弟卫昭王杨爽。太祖(杨坚的父亲被尊为太祖)去逝的早,卫昭王自幼由高祖皇后独孤氏抚养,对高祖最是忠心。”

“他即是皇室宗亲,为何不向父亲明说?”杨芳儿奇道。

“这也难怪。他的父亲杨集原本嗣位卫昭王,后来却因‘谋逆’罪名,被世祖皇帝贬为庶民。想来是因此之故才不肯说出出身。”杨万春沉吟一下说道。

“哦?”杨芳儿讶道,“如此说来,他岂不是会十分记恨世祖皇帝?会不会对我隋室子孙怀恨在心?”

“不会。世祖皇帝虽然与他有隙,但高祖皇帝对其祖有恩。吾父王乃是高祖皇帝之子。即使他心中有恨,也不会恨到我等头上。”杨万春笑道。

“原来如此。”杨芳儿长出一口气。暗道:杨甲今日一箭果然并非无意。杨悦乃是世祖之后,所以杨甲才会故意伤她,只是这个杨悦还大有用处,否则……嘿嘿

杨芳儿想到此不由莞尔,心想只要过了明日便好。

杨芳儿出了一会儿神,突然又向杨万春问道:“弥勒教与杨悦关系非同一般,当真会倒向父亲么?”

“杨悦只是因为是我大隋公主才会受弥勒教的推崇,为父登基之后,弥勒教自然会倒向为大隋皇帝。”杨万春到是十分自信。

“这次弥勒教都派了谁来?听说弥勒教的西天王对她十分忠心,只怕不会背叛她。”杨芳儿皱了皱眉,又道。

“西天王自投靠李世民以来,向被中原弥勒教视为逆贼,他对杨悦忠心,岂不越是对她不利?”杨万春呵呵笑道,“不过我儿还是放宽心,这次中原弥勒教派的是东天王来。西域弥勒教西天圣母派了座前弟子前来观礼……”

二人正说间,忽听卫士在门外传报:“将军,城下有信报来。”

杨万春让卫士进来,却见卫士手中只是捧着一支箭,那箭极为普通,书信却在哪里?

杨万春微微一笑,在箭羽处伸手一摸,但见一张纸条敷在箭羽处。

“好好好”杨万春看完书信,已是禁不住嘿嘿大笑,连声叫好起来。

“怎么?”杨芳儿见父亲欣喜,有些好奇地问道。

“果然不出所料,唐营里已炸开了锅。”杨万春笑着将手中的书信递给女儿。

“那个人的话真的可信么?”杨芳儿看完书信,却微微皱眉说道。

“应该可信。上次他提供杨悦的藏身地点,不是准确无误么?”杨万春乐观地笑道,“这次即便是钓不到大鱼,至少也会钓来小鱼。”

“小鱼?”杨芳儿微微错愕,似是没明白父亲的意思。

“听说不只大唐天子喜欢她,连他的儿子也十分喜欢她。”杨万春呵呵大笑道,“据说这个蜀王是为了她才被贬到军中,这些日子更是正在四处打探她的消息……”

“蜀王?”杨芳儿听了,不知怎么顿了顿,心头划过一个人影,一个白袍小将跨马冲下山锋的背影。

“我儿在长安呆了些时日,难道没听说过此事儿?”杨万春笑问道。

“是。她与蜀王的确走得很近,连天下书社都是她二人一起合作成立的……”杨芳儿突然有点兴趣索然,幽幽说道。

“这次跟我们合作的那位亲王,我儿感觉如何?”杨万春突然盯着女儿,笑了笑说道。

“他,还好吧。”杨芳儿不知为何心下叹了一口气,说道。

烛火昏暗,不及月光明亮,杨万春只顾高兴,到是没有看到女儿脸上的落寞,只听到女儿说好,心情也随之大好。哈哈笑着说道:“这我也就放心了。虽然是联姻,但也不能委屈了我儿……”

笑了片刻,突又想起一事,沉吟一下问道:“只是将来万一……”

杨万春没有说下去。

杨芳儿却已明白父亲的意思,笑了笑说道:“若真到了那一天,女儿也定然会向着父亲。”

杨万春笑着点点头,招手让女儿过来,抚着女儿的长发,长叹一声,安慰道:“这不过是权宜之计。若李世民死在安市城下,便不用女儿嫁给他。当真让女儿嫁得那么远,为父如何舍得。”

杨芳儿偎在父亲怀中,眼中有些润湿。知道父亲所说不错,三个月前她母亲去逝后,父亲只剩下自己一个亲人,才会将自己从长安调回……

“即使不嫁,可萧皇后那儿……”杨芳儿哽咽说道。

“萧皇后那儿我儿不必再去了,你侍候她三年,才换回她的认可。这些年,你母亲不知有多想念你,到死都在念着你……”杨万春眼中也有些湿润。

一时间,房中伤感之意大起。父女二人相互依偎,许久才平静。

杨芳儿告别父亲向书房外走去,将近门口,回头看了一眼父亲,轻声说道:“父亲早些歇息吧,明日便是大典,定会十分忙碌。父亲莫要太过劳累了。”

“好。”杨万春笑了笑。望着女儿走出书房,心头一阵温暖:还是女儿好啊,知冷知暖,最是贴心。

然而,“芳儿若是个男子就更好了。”杨万春突又自言自语地道。

想到女儿很快便有可能再次离开自己,杨万春叹息一声,竟然静不下心来,站起身到院中踱步。

月光很好,十分明亮。杨万春的心情也渐渐明亮起来。

女儿虽好,儿子才是传宗接代的人。可惜自从儿子于半年前突然去逝,他的妻子也因悲伤过度,随之而逝,女儿便成了他唯一的亲人。

上天似乎在开隋杨氏的玩笑。杨家男嗣消失殆尽,这唯一留存的血脉,却只有一个女儿。

不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杨万春拍一拍自己结实的胸膛,暗道:等忙过大典之事,要尽快纳后选妃,生个儿子,也好后继有人。将来恢复中原,江山在握,怎能没有儿子……

杨万春想着想着,嘴角隐隐地翻起笑意。

……

杨悦并不知道那个“卖”给自己梅花手链的人,原来是隋皇室宗亲,其中还有许多源渊。猜度半晌,没想明白此人到底是何用意。

不知他到底让自己“勿忧”什么。

第二日,丙午,天未大亮。杨悦已被一阵号角声吵醒。早有人来为她更衣。

“登基大典”之日,杨悦以隋国公主身份做为宣诏嘉宾,原来的男装白袍自然不合用。送来的是一身红色公主礼服,到也极为合身,衣服上描金绣凤,十分繁杂,非一日之功可成。

想来定是为杨芳儿准备的礼服。杨悦原比杨芳儿高出几公分,好在古人衣服宽大,穿上去到也合身。

人家连公主服都让给她了,杨悦没有反对理由,欣然配合。穿戴齐整,在“宫人”的引领下跨出“安雅小筑”,往“宫殿”去。

杨万春的“宫殿”便是以前安市城的府衙,现在改名叫做了“大兴宫”。与长安城的“大兴宫”一个名字。长安城与“大兴宫”原是隋文帝修造,杨万春将这里叫做“大兴宫”到也不是为了模仿大唐,乃是追宗溯源之意。

连安市城也差点改做“长安城”。终因有人认为,终有一日会打回长安,这里改了长安之名,将来与长安城岂不重名。因而改做“安京”。

杨悦一路步行,没多久便进了“皇宫”。虽然在长安之时,杨悦经常步行,此时却不由心下暗笑。

这里的“大兴宫”实在是太小了。前后三院,加上左右厢房,也不过千八百平米。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廊前阶下,殿前屋后到处都是人。

卫士、宫人自不用说。一路走来到是看到不少穿绯着紫的高极官员。杨悦久在大唐朝庭里混,对官服制度十分熟悉。

杨万春恢复大隋,各项制度都依照隋时所设。然而唐代官制与隋代一脉相承,杨悦从官服上识得这些人中三师、三公、尚书令、待中、中书令、鸿胪、司农、太尉、上柱国、大将军……等等,文武百官一应俱全。

“皇宫”太小,哪里放得下这些个人。杨悦到时,前来朝贺的人员已挤不过来撞不过去。

不知是谁聪明,干脆建议将大典搬到校场去办。

校场到也不远,便在“皇宫”前面。与长安城中的承天门横街相类,当然是浓缩版的。

校场上也放不下这许多人,干脆站在长长的“城墙”上。文左武右,两排纵队,顺着牛吃卷心菜一样的城墙弯弯绕绕地排下去,到也十分壮观。

最前排排到校场上的非红即紫,都在三品之上,五品能排到第四道城墙处,及至最外层的城墙上,也站在不少八九品的官员。纯不带品的兵卫几乎看不到。

安市城统共不过三四万人,文武大臣加上各自的夫人等,全城几乎所有人都晋位升级,皆成为带品官员。所有的人都喜气洋洋、笑得合不笼口。

好一片欢乐海洋。杨悦被请到“皇宫”大门前临时搭起的楼台上,向下望去,心下大乐。

台上正中是杨万春。其下左右分开,是观礼的嘉宾之位。

杨悦坐在左边首位。其下是中原弥勒教的“东天王”。

杨悦与他虽见过一次面,但那是在龙华大会上,东天王站在灵台顶端,面上绘了彩妆,看不清面目。及到听人介绍才知坐在自己身边的人便是“东天王”,到也是个精干汉子。

想起龙华大会之时,东天王对自己十分照顾,杨悦友好地向其点头示意,没想到“东天王”却冷脸一面,看也不去看他。

杨悦不由讪讪,去看对面。对面的首席位上还没有人来。

首位之下是西天圣母的使者,是被杨悦称做黑衣怪人的“阿难弟子”。不过这次“阿难弟子”却非黑衣,一袭白衣将全身罩住,头上不仅裹了白巾,还戴了大沿帽子,连双眼都藏了起来。杨悦向她点头示意,却如雾中看花,根本不知道对方如何反应。

日上三杆,众人已站了些时候。大典却迟迟不开始。

杨悦请问吉时可到,回答却是模棱两可。仔细问了才知是嘉宾还未到齐。

望着对面空空的位子,杨悦不由心下纳闷,不知是何人要来。竟然让杨万春如此耐心待等。

正在等得不耐之时,却听礼唱声传来:“大唐天子使者蜀王殿下到——”

“李愔?”杨悦吃了一惊,霍然跳起身来。

怎么可能会有大唐使者来观“大隋皇帝”的“登基大典”?杨悦大为诧异。

然而,定睛看去,但见紫衣玉带,一个俊朗清逸的面孔铿锵而来,不及向杨万春行礼,先已含笑一直盯向杨悦,不是李愔还会是谁?

杨悦心下暗急。今日之事,自己抱了必死之心。李愔此来,岂不是……

突然,杨悦心中大叫一声“不好”

原来自己落入了杨万春的圈套。

杨万春定是怕自己暗中捣鬼,因而故意去“请”大唐天子派人来观礼。李愔知道自己被杨万春“劫持”,岂有不来之理?

然而,他来了,自己若宣布杨万春并非隋皇室血脉,岂不是连李愔也一起葬送在此?

杨悦头上不由涔涔汗下。看一眼李愔带来的两队禁卫,虽是近百名彪汉,然而在这此也不过是羊入狼口,多添几条人命。想来便是这百名护卫也定是经过百般讨价还价才带了来。

杨悦心下已是大恨。

杨万春分明是反过来又拿“李愔”在要胁自己

怒目杨万春,果见杨万春嘿嘿一笑,脸上眼中尽是得意。

第256章 安市城主第223章 出猎(下)第122章 英雄第73章 《天下新闻》第160章 红鸾星动(下)第375章 时空错乱第170章 药方第371章 决战瓜洲6第148章 信物第10章 妾意郎情(上)第80章 拜师(五)第27章 花魁大赛(一)第302 醉后真言第119章 龙颜大怒(下)第204章 废城第39章 高阳寻仇第56章 柴二郎求婚第162章 太子拒婚第2章 大孚灵鹫第167章 弥勒下世第81章 调御丈夫第164章 涅盘(上)第276章 街头打铁第202章 断崖第240章 出口(下上)第151章 大云无想(下)第274章 山神庙第36章 狂街少年(下)第200章 千叶公主(3)第303章 尴尬之极第95章 竹林迷雾第352章 皇后与囚徒第277章 祭酒第13章 青梅竹马第184章 龙华大会(7)第70章 顺风顺水(三)第68章 顺风顺水(一)第48章 公主艳舞(上)第260章 倾城(3)第205章 李二郎第283章 天师(2)第209章 摩教第183章 龙华大会(6)第211章 圣城第152章 横街第67章 让我们一起来灌水第85章 武二娘,声名雀起第311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94章 谁在吃人?吃了谁?第137章 媚娘初现第44章 将信将疑(下)第274章 山神庙第110章 宫中潜伏第368章 决战瓜洲3第193章 月牙河第126章 问难(2)第121章 混蛋,归来第353章 凶手第323章 伐谋(2)第332章 祸兮,福兮第221章 飞天遁地第284章 焚经第55章 白衣美人第160章 红鸾星动(下)第146章 众里寻“它”第106章 曲江流饮(上)第32章 你的笑是穿肠的毒药2第114章 孔圣之“忠”第86章 牡丹花开第183章 龙华大会(6)第20章 高阳辩机第121章 混蛋,归来第114章 孔圣之“忠”第265章 千里不留行第87章 英雄相惜第52章 箫声咽(下)第250章 拉风小将第144章 苍岩2第62章 油墨生趣(上)第340章 怪癖第182章 龙华大会(5)第182章 龙华大会(5)第19章 弘福寺辩禅第177章 大云无踪第120章 弹歌第344章 动机2第234章 灵台方寸山第298章 梅林暗影第258章 倾城第348章 连环2第155章 抓贼(3)第365章 平叛5第213章 西天圣母(2)第240章 出口(下上)第193章 月牙河第337章 狂笑第179章 龙华大会(2)第137章 媚娘初现第66章 天下诗社第133章 渭城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