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自陈府回来,杨悦一路想着心事。

阿难弟子的“诚意”,其实再明显不过。她的“诚心”的“用意”,不过是想利用杨悦而矣。

杨悦先前她还曾想过,以阿难弟子对李治的爱恋,怎会不想尽办法嫁给李治。如今看来,阿难弟子想的办法,却是利用她。

“利用就利用吧。”杨悦长出一口气,叹道。

虽然不知道历史上的李治到底有没有一个姓陈的嫔妃,不过既然唐皇后宫“一后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更况阿难弟子对李治暗恋已久,其心可悯。

无论阿难弟子是否真是陈后主之后,想来阿难弟子不过想借用陈家门第,好与李治相配。陈后主虽然灭国,然而去今不过几十年,陈后主的玄孙是皇族后裔,也算贵族身份。

自此以后,阿难弟子作为隋国公主的“闺阁密友”,到是有不少机会,被杨悦带了参加各种聚会。甚至杨悦还专门为她制造机会。私下里更是没少在李治面前提起阿难弟子。

半年下来,无论是贵族聚会,还是游园礼佛,阿难弟子与李治到是见过不少次。然而,李治似吃了秤砣,要展示自己并非“色魔”。对阿难弟子竟然没有半点垂怜之意。

甚至李治后宫的嫔妃也极少得到宠幸。有人说陛下当真是孝子,为先皇守丧,因而自律。然而,也有人说是因为陛下最宠爱的萧淑妃有孕在身,陛下才会如此。

无论是何原因,但李治的内宫却并不平静。通共才有一后一妃,却整日不得安宁。王皇后无后,萧淑妃却已有一子一女,如今又有了身孕。王皇后更加心焦。

一晃冬去春来,新年又至。贞观年号终于过去,改元永徽。真正迎来李治的时代。有皇帝便应有太子。何况李治已有四个儿子,立皇太子之事便成了永徽元年头一件大事。

正元大朝会刚过,柳奭、褚遂良、长孙无忌、于志宁等重臣便联名提出立李治长子陈王李忠为皇太子。

李治不由大是皱眉,心知这个年定然过不好了。后宫之中萧淑妃正天天吵着立她的儿子李素节为皇嗣。偏偏诸位大臣也来凑热闹。

当然,这个热闹并非空穴来风。柳奭乃是王皇后的舅父,王皇后无嗣,陈王李忠生母刘氏身份低微,朝中无显赫家世做外援。王皇后请立李忠为皇太子,自然大有深意。将来李忠必然依靠王皇后这个嫡母,自然比萧淑妃的儿子亲近许多。

不过,若以李治本心,也是偏向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李素节虽然刚刚五岁,却聪慧异常。加之李治为太子时一向宠爱萧良娣,自然对这个儿子也大是偏心。

然而,自来嫡长制度,无嫡立长。陈王李忠虽是宫人所生,却是李治长子。当年李治刚刚被立为太子,李忠刚好出生,李世民曾喜而起舞,贞观二十年封为陈王,按道理应立李忠为皇嗣。

因而,一提皇嗣,立时令李治头大如斗。

朝会散后,李治苦恼之极。不愿意回内宫面对萧淑妃,想了想,竟让内侍取了一身常服,只带了薛仁贵悄悄出宫,往大慈恩寺去为母祈福。

大慈恩寺是玄奘法师道场所在。李二郎与玄奘法师交情极厚,李二郎再无出仕之意,平日多在慈恩寺中居住。杨悦自然少不了常来寺里。

李治见杨悦今日不曾来参加朝会,猜她定然是到慈恩寺里去了。李治此行也不无存了想遇到杨悦之心。然而,事与愿违。杨悦并未在寺中。

李治在三藏院,与玄奘法师、李二郎对坐喝茶,心下却未免失望,分明有些心不在焉。

玄奘法师见了,早已会意,突然笑向李二郎问道:“窥基去了哪,戒言师弟可曾见到?”

李二郎看了看玄奘法师,没有说话,只摇了摇头,眼中却闪过一道古怪。

“对了,窥基刚才说隋国公主请他到芙蓉园去,想是去了,我怎忘了。”玄奘法师见李二郎不言,忽又笑着自语道。

窥基乃是尉迟洪道的法号。尉迟洪道与杨悦关系莫逆,李治自然知道。听了玄奘法师之言,心下不由一喜,知道他在告知自己杨悦去处。当下耐着性子又喝了两盏茶,才告辞而去。

见李治走远,李二郎望向玄奘法师,眼中微有怨意:“你怎如此看好他。”

玄奘法师微微一笑:“这些年常在先皇身边,有些事儿却看得更加明白。”

“什么?”李二郎诧异道。

“好像要下雪了。”玄奘法师却抬头望向天色,天色灰朦,前言不搭后语地道。

“什么?”李二郎不由更是诧异,顺着玄奘法师的眼色,抬头看了看天,也不由说道,“嗯,的确快要下雪了。”

“其实圣上这些年不是没有考虑过换人。”玄奘法师收回目光,呷了一口茶水,突然不紧不慢地说道,“有一次我为圣上讲经,见圣上为此大是苦恼,还顺便问起我的意见。”

“你怎么说?”李二郎愣了一下,不解地看向玄奘法师,有些不明白他怎会突然谈起这个话题。虽然李世民已去逝半年多,李治也已顺利继位,然而这个话题无论何时,却依旧是个极敏感的话题。然而,心下却也不免十分好奇,不知玄奘要说什么。

“不换!”玄奘法师停了一下,突然坚定地说道。

“不换?”李二郎不由一愕,似是有些不大明白玄奘法师为何如此说法。

“若论英果,吴王的确是最佳人选。若论武功,蜀王这些年的战绩更是有目共睹。便是濮王李泰,若论聪慧也远胜于当今陛下。然而有时候最优秀的人不一定便是最合适的人选。”

“最优秀的人不是最合适的人选?”李二郎有些莫名其妙,更加不解玄奘法师是何道理,微微冷笑道,“如此说来。圣上当年也不是最合适的人选?难道我们这些年的选择都错了?”

“自然没错!”玄奘法师却又斩钉截铁地道,“圣上这些年的作为也证明了大家的选择没错!正如悦儿所言,圣上是千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

李二郎见说,更加糊涂起来,不解玄奘法师到底什么意思。

“然而,当年之势与今日却又有些不同。圣上当年已是势在必行,朝中一半以上贤臣意属圣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朝廷混乱,众臣对立,不是你死便是我活。但今日却完全不同。”玄奘法师接着说道,“如今陛下虽然性情柔弱,却也并非无能之辈。这些年圣上将国事交给他,其实一直都在考察他。这些年圣上对他基本上都还满意。而且最重要的是陛下在朝中日久,已形成稳固的集团。圣上选择太子继位,实则是为天下稳定着想。何况太子自来重情,圣上希望他能保全诸王,实在也是为人父母的一片苦心。”

“为人父母……”李二郎突然怔住。想到杨悦,不由暗问,难道自己一直以来意属蜀王,也是为人父母的一片苦心?

“二郎何不看得更远些?!”玄奘法师见李二郎怔住不言,缓缓言道。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大家当真能过太平日子么?长孙又能放过他们?”李二郎怔了半晌,却又摇头叹道。

“太子曾跪在圣上面前发誓,定会保全诸王一生平安富贵,有我在旁作证。或者应该能作到。”玄奘法师道,“而且为今之计,又能如何?圣上终是没有改变心意,吴王早些年便已心灰意冷,如今只怕便是蜀王也冷了此心。便是二郎,难道当真希望看到再次天下大乱……”

玄奘法师没有说完,不由也长叹一声。

“所以,连你也赞成悦儿嫁给他?”李二郎惘然说道。

“树欲静而风不止。若悦儿不嫁他,风如何止,树如何静?!”玄奘法师再次叹道。

……

从晋昌坊穿过青龙坊,便是芙蓉园。

李治到时,空中已开始飘起雪花。雪花稀稀落落,雪片却极大。落过眼前落于地上,许久才肯化去。

转过芙蓉殿,突然一阵幽香传来。春寒料峭之中,不远处有朵朵红梅开在枝头。

梅林飘雪,几名士子正在此间赏梅品茗。

仔细看时,杨悦、尉迟洪道果在其中。其他人李治到也认识两个,一个是乔知之,乃是庐陵长公主(如今已是大长公主)的儿子。另一个是裴炎,任濮州司仓参军,因不畏强权,敢于直言出名,刚刚选为御史,调回长安。

“当,当,当年,我等一起创立天下书社,而今书社遍步天下,我等却再难相聚。”说话的一个道士,有些口吃,干脆唱着说道。

“这次若不是正元朝会,还不知何日再能相聚。”说这话的却是一个面白如玉的富家公子模样的人。看来是朝官,只是众人皆一身白衣乌帽,看不出官品。李治努力想,也想不出他是谁。

“可惜,国丧期间不能宴乐,否则大家定要一醉方休。”这次说话之人乃是和尚尉迟洪道,李治认的。

“岂只一醉,定要醉上三日……”乔知之大笑。

“只可惜,今日还差两人,否则到是到齐了。”裴炎突然说道。

“是啊,蜀王怎么没回京过年。”有人附和道。

“不只蜀王,众亲王都未回京。”乔知之道。

“还有杨豫之,这些年怎会一点消息都没有。”杨悦见乔知之话说得有点远,忙扯回了道。

……

李治远远听了片刻,知道杨悦正与当年一同创立天下书社的精英闲聊。想起很久之前,他也曾想加入这个“团伙”。本想过去,与众人一起畅谈。走了两步,却又停了下来。知道自己若当真过去,只怕会打扰众人谈兴。想了想,转头向薛仁贵道:“咱们还是走吧。”

“陛下?”然而,有人却已认出是他。

众人听了,纷纷转头,也认出李治,忙上前行礼。这些人虽然是下三品官员,朝拜时的位置距离李治甚远,甚至不见得看得清李治长像。然而他们当年大多在国子监读书,还有人是弘文馆的学生,在皇城中免不了会碰到李治,自然认的。

李治不好就此离开,见杨悦莫名其妙地看向自己,不由微觉尴尬。

杨悦反到笑了笑,将众人一一向李治介绍。苏味道、王勮、富嘉谟、傅渐,包括王勃等皆在。

众人见李治来,果然拘谨了起来,谈兴大减。不一会儿,杨悦便感到无趣,看看天色将晚,雪也下得越来越大,便将“品茶会”结束,各自散去。

李治见杨悦也要告辞,忙道:“隋国公主请留步,我有话要向公主请教。”

“陛下有什么谈朝堂上谈便是。”杨悦见李治要私下找自己谈话,不由皱眉。虽然流水无情,落花却有意,李治的心思写在脑门上,杨悦最怕单独见他。

“我,”李治怔了一下,说道,“今日柳奭等人请立陈王李忠为太子,公主以为如何?”

杨悦见问此事,不由放下心来。自然知道李治因何为难,不由笑道:“此为陛下家事,问我作什。”

“怎是家事?!”李治见杨悦不肯提建议,摇头急道,“太子是将来国君,自然乃是国事。公主难道不关心大唐的未来?”

大唐未来?杨悦心下暗乐,李治之后乃是女皇武则天,哪里抡不到太子。而且谁当太子谁倒霉。武则天立自己的儿子当太子,都是换了又换,现在立太子,理是立了也是白立。

想到此,杨悦不由信口笑道:“要我说谁也不立。”然而说完,却又觉得有些荒唐,自然没来由得罪两方人马实非幸事,想了想又道,“反正陛下现在还年轻,没准皇后将来又生了儿子,到时有了嫡子,陈王怎么办?难道要无故废掉不成?”

杨悦是想到这个陈王便是立为太子,将来也定会被废。在她知道的历史中好像根本没有这么个太子。而且与其让他将来成为武则天的眼中盯,不如干脆不立。

李治却苦笑一声:“然而王皇后不能生养,太医也无可奈何。”

“或许另有皇后为陛下生子也说不定。”杨悦想到武眉儿,摇头笑道。

李治一怔,望着杨悦,突然心中一阵莫名的欢喜,喃喃说道:“不错!或者另有皇后也说不定!”

杨悦并未听出李治话中深意。眼见天色渐暗,八百声落更鼓响起。便与李治往回转。却未看到身后有一道白衣身影,望着二人远去,神色极是落末。

第101章 帝女第54章 蜀王府的“馒头”(下)第15章 吴王李恪第105章 兵行险招第349章 连环3第163章 墨菲定律第179章 龙华大会(2)第138章 莫名其妙第151章 大云无想(下)第359章 扬州烟花第323章 伐谋(2)第170章 药方第213章 西天圣母(2)第59章 大唐军神(二)第22章 画鹅点睛第218章 拜月(5)第270章 河谷第351章 连环5第340章 怪癖第374章 从前事,回头望第135章 身世传奇第108章 意兴阑珊第45章 拉面,吃不吃第221章 飞天遁地第208章 兄弟第8章 长安闲逛(下)第246章 白岩诈降第125章 问难第292章 多情莫若无情第153章 抓贼第281章 斗法(3)第312章 大做文章第130章 悬疑第293章 无情反被多情恼第260章 倾城(3)第106章 曲江流饮(上)第299章 杀气袭来第147章 众里寻“它”(2)第169章 长街孤影第341章 一群八卦男1第246章 白岩诈降第277章 祭酒第59章 大唐军神(二)第126章 问难(2)第108章 意兴阑珊第244章 兵围城下第277章 祭酒第171章 天机第319章 行香第95章 竹林迷雾第112章 琴音拨动第4章 贞观十七年秋第337章 狂笑第235章 灵台方寸山(2)第287章 怅然第319章 行香第87章 英雄相惜第252章 拉风小将(3)第364章 平叛4第243章 铁马冰河(2)第98章 谣言渐起第166章 涅盘(下)第39章 高阳寻仇第183章 龙华大会(6)第110章 宫中潜伏第341章 一群八卦男1第84章 真真假假第354章 凶手2第225章 洛阳烟花(2)第224章 洛阳烟花第284章 焚经第184章 龙华大会(7)第225章 洛阳烟花(2)第89章 义斗(下)第195章 挑衅第364章 平叛4第219章 西天圣母(3)第33章 你的笑是穿肠的毒药3第226章 又见雪人第347章 连环1第271章 梅花巾第253章 拉风小将(4)第105章 兵行险招第175章 天子驾第114章 孔圣之“忠”第84章 真真假假第54章 蜀王府的“馒头”(下)第102章 谣言叠起第233章 “王夫人”第347章 连环1第128章 错?第81章 调御丈夫第8章 长安闲逛(下)第368章 决战瓜洲3第270章 河谷第208章 兄弟第260章 倾城(3)第215章 拜月(2)第274章 山神庙第98章 谣言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