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南京路商业街

转两趟公交,到人民广场下车。这时候正是夕阳西下,天气还有些燥热。

“站辰光长了,浑身都不舒服。”胡晓辉跺跺脚,擦擦脸上的汗水,又拍拍身上的灰尘,说道,“介许多人,挤死了,也闷死了的。”

王建东笑笑,说道:“上海的公交车,不一直都这样吗?”

走上西藏路椭圆环形人行立交桥。俩人一前一后,准备沿南京路往前走,去延安东路的轮渡站回陆家嘴。

桥面上人很多。有好几个小孩在一起打打闹闹。惊险的是,有好几个穿汗背心的男小娃正吊着栏杆翻筋斗。

胡晓辉看看四周,没看到有照管的大人。她赶忙走过去对着小孩们说道:“嗨,嗨,小朋友,你们这样危险的,晓得伐?”

小孩子们却不管不顾,对着她呵呵一笑,挪开来一个地方,继续做着同样的动作,咯咯咯直笑,享受着属于他们的乐趣。

胡晓辉还想再过去管管,王建东回头拉住她的手臂,说:“随他们好了,本来就不好管的。”

胡晓辉原地站住,叹一口气,“这样多危险啊?也不知道他们父母怎么想的。”

王建东笑笑,看着她不作声。

“那就随便伊了?”胡晓辉有笑了笑,顺势挽住王建东胳膊,说道,“看来还是我多管闲事了的。“

王建东朝四周看看,开玩笑道:“说好了过来南京路荡荡马路的,阿拉还想去数电线木杆的呢,哪有空闲管他们这些小赤佬,对伐?”

胡晓辉挽着的手突然一紧,脸上有些发红,低下头不作声了。

尽管有些心虚,但王建东还想再说话。忽然间觉得胳膊上被胡晓辉用力一拧,差点忍不住疼得叫出声来。

于是只好赶紧朝前面南京路走。

北方人称散步为溜达,上海人称散步为荡马路。

上海人荡马路,一般是并没有明确指向的,也不是一定要有买点啥吃、穿、用东西的意向。反正一个人也好、几个亲戚朋友做搭子也好,跑到马路上东兜兜、西看看,脚酸了就歇一歇,人吃力了就打回票。

当时的南京路不像现在这样基本上是外地人和购物者的天地,很多上海本地人也是常常会去闲逛和游玩的。

上海人之所以欢喜去南京路荡马路,还在于南京路上商店多,百货公司大,吃食店也不少。南京路上荡一圈马路,就算是空手去、空手还,也算得上是开过眼界、领过市面了。

而上海人把出去荡马路谈男女朋友,叫做数电线木杆。

老早子,上海人谈朋友谈恋爱的必备程序之一就是去荡马路,也被大家称之为“数电线杆”。马路上个电线木杆一根又一根个计数过去,知心闲话讲勿光。十趟、廿趟电线木杆数下来,就可以算基本敲定了。

现在想想,那个辰光谈婚论嫁的成本太便宜了,用不到去买名牌买名表买金银手饰。荡马路荡得肚皮饿了,一碗阳春面、一碗小馄饨就搞定哉。从来没有听到过数数电线木杆就数穷了个恋爱故事。

南京路上,人流,车流熙熙攘攘,一片繁华兴盛景象。

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的南京路,车辆可以通行,由于行人太多,所以加装了隔离栏。这时候街面上得广告虽然开始多了起来,但还是以国产的和上海本地产的为主。

前走不远就是一百商店。

商场门口,有好多老百姓,搬了自家得竹椅凳,带了茶水,悠哉游哉坐在那里逍遥自在。甚至还有光着膀子的大男人,直接就躺在商场门口不远的水泥地上酣然大睡。

胡晓辉对金碧辉煌商场门口的这一幕不可理解,有些吃惊。

“这些人,他们都是在孵空调的啊。”王建东呵呵一笑,说道,“以前南京路上的商厦里到了夏天还只是用电扇降温。现在有几个大一些的商厦率先装上了空调,于是这些人就在商场门口蹭空调的。”

“也没有人管管他们?”胡晓辉问。

“谁管?警察管不过来,实际上营业员对这一情况也十分无奈,但是他们也没办法阻止得啊。”王建东笑了笑,说道,“所以讲,即便是堂堂南京路,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也是想睡就睡的一个地方。”

百年老店新亚饭店进行门面大修。用毛竹搭建的脚手架,覆盖了整个门前的南京路,蔚为壮观。人要过去,必须从脚手架下穿过去。

路过食品商店,王建东见里面人很多,建议说一起进去买些东西吃吃。

胡晓辉却不同意,拉住他的胳膊说道:“吃过夜饭没多久,还不觉得饿的。”

王建东站着不动,笑笑说:“没有必要这样节省。买一点零食的钱还是有的,好伐?”

俩人站在商店前面朝里看。

商店最靠街的是卖糖果的柜台,摆满了五颜六色来自全国各地得各式糖果。七八个女营业员站在一个柜台里,正说说笑笑,显得很是轻松而开心。

胡晓辉想了想,说道:“里面人多,我最不欢喜排队的。还是算了吧。”

“我现在有钱。你放心好了,不多买的。”王建东还想要继续争取。

胡晓辉没有再说话,拖着王建东的胳膊就要往前走。

王建东还是朝着食品商店,没有挪动。

这时候,突然间传过来“吱--”得刹车声,和一阵阵人群的惊叫。

王建东回头一看,只见是前面不远得交叉路口,一辆“昌河”面的,正停在一位包裹严严实实的老太太身边上。

老太太可能是被吓到,这会儿摇摇颤颤,彷佛就要倒下的样子。

旁边有人上去扶住老太太。司机自知惹祸,连忙下车。

一下子围过来很多人看热闹。胡晓辉也撒开手,跑了过去。

人越聚越多。司机脸红脖子粗,有汗珠直往下冒,对着老太太在着急地不停询问着什么。

一会儿警察过来,查看了一下现场,见老太太没有大碍,教训了司机几句,就让他走了。

老太太这时候也恢复过来,对警察和扶她的人连连道谢,也自己走开了。

见王建东还站在原地未动,胡晓辉走过去拖他,笑道:“怎么,人都走了,你还在看啥呢?”

王建东突然间觉得,实际上,南京路从来都不仅全是人们逛店购物的商业气息浓厚之地。

在这条路上,可以看到穿着睡衣、吃吃喝喝的人,唱歌跳舞的人,谈情说爱的人,聊天发呆的人,甚至吵嘴打架的人。

它更像是一个生活的窗口。在这里市井的喧嚣中,还可以看得到芸芸众生的活色生鲜。

第274章 陆家嘴的形成第354章 图个什么?第215章 掉进露天粪缸第171章 金榜题名第318章 第三“喜”第357章 恻隐第44章 采菱第87章 一分铜钿的艰辛第304章 心事重重第131章 “花样年华”第288章 全运会火炬接力题外第2章 坐柴油船第213章 捉蟋蟀第10章 何萍第28章 炒青菜第91章 忍俊不禁第14章 野趣第108章 拷老酒第86章 出师大捷第127章 渊源第238章 三十六计?第181章 糖糖(新年快乐)第254章 参股第300章 “四眼”失踪(1984年)第156章 一言难尽第238章 三十六计?第225章 葱油饼第250章 包产到户第361章 四眼相对第41章 “波将金村”第24章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第341章 般配第18章 说书老者第65章 读书重要第177章 挑大梁的机会第229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121章 糊纸盒第181章 糖糖(新年快乐)第231章 陆家嘴的规划第17章 公共厕所第158章 盛夏的江南水乡第207章 盾构第82章 会有好日子的第161章 老胡的两个感慨第180章 汽笛声声第35章 抓蟛蜞第229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151章 因材施教第128章 两个担心第120章 金字招牌第325章 过年的讲究第143章 洋辣子第122章 优化第118章 第一号工程第303章 有一说一第26章 初夏的风第275章 轴线大道样板段辟建第157章 热天第206章 “挖地道”第266章 从地下到地上第111章 委屈与隐忍第3章 缆索厂第24章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第220章 乖乖, 抓到宝了的第307章 泪眼婆娑第162章 老友相见第100章 考好反而才奇怪第233章 就差一点第143章 洋辣子第151章 因材施教第187章 么得劲第72章 三林塘肉皮汤第263章 世上无难事第302章 没有结果第172章 父子俩喝酒第114章 说来话长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69章 夜谈第156章 一言难尽第238章 三十六计?第126章 一点的奥妙第246章 三林老街第187章 么得劲第23章 名额第197章 看“西洋镜”的交警第54章 能思想的苇草第93章 惶恐第279章 丰收在望第70章 阳春面第355章 门当户对第305章 江水波澜起伏第341章 般配第124章 宿舍火锅第37章 危险第349章 垫矮凳脚第104章 新课题第41章 “波将金村”第111章 委屈与隐忍第267章 承前启后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