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有事call我

俩人商量好吃饭地址,决定还是选在“玉兰楼”。这家饭店离这里不远,大家过来也都很方便。

谢雨生挨个打电话。先是王建东。

王建浦说:“小毛没有传呼,你就直接打他工地的电话。现在大桥已建设差不多,一般都应该在工地上。刚好从浦东这边下来,他过来我们这里比较快的。”

不想王建东这时候不在办公室,只好给他办公室的人留言,让他方便的时候回传呼。

然后是谢路得。

电话打过去,他也不在三林的饭店。饭店里面的人说是他已经请假了一段时间,不知道他现在哪里,所以没有办法传话。

王建浦见这样,只好摇头,说:“那就算了。这个‘四眼’,正忙着在找地方自己开饭店,应该正是最忙碌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去打扰他了。”

谢雨生想了想,说道:“这个‘四眼’,自小就胆子大。但是说实话,我是从来也没有想到过,他竟然是我们这些人里面第一个自己提出来主动下海的。”

“总是得有第一个。”王建浦想了想,“等到他自己饭店开张的时候,我们到时候都应该去捧捧场的。”

“那是自然,应该的嘛。”接下来谢雨生给徐进发传呼。

等一会儿,桌上的电话铃声想起。谢雨生拿起来听筒,里面传出来徐进的声音:“你好,我找谢雨生记者。”

谢雨生呵呵一笑,说道:“徐进,是我。”

徐进在电话里哈哈大笑,说道:“我刚要出发找你去,你传呼就来了。”

谢雨生说了晚上的安排,他说:“刚好小毛堂哥今天在浦东这边开会,所以晚上我们,还有小毛一起吃饭。”

听说晚上饭局王建浦竟然也会参加,徐进很意外,更显高兴,在电话里连声说道:“这就好,这就好。本来我还想这几天去市区找他的呢?”

打完电话,王建浦笑了笑,问:“徐进说要找我,他有事?”

“他还能有啥事,就是现在他的工作安排呢?”徐进笑笑道。

王建浦问:“川沙的干部分流,现在都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谢雨生没有直接回答,说:“晚上你问问徐进不久知道了?估计是他的工作安排,应该是差不多了,像听听我们的意见,所以今天早上才打电话先约我的。”

一边等王建东电话,俩人继续喝茶抽烟聊天。

王建东掐灭手里的香烟,笑道:“还是有传呼机方便,这样不管你在哪里,就都能找得着了。”

说起来传呼机,谢雨生把腰带上系着的传呼机摘下来,丢到桌子上,说道:“是很方便。但是话说回来,其实也是一个像索命鬼一样的存在。不论白天黑夜,要是24小时都不断有人来找你,还得满地方找公用电话,实际上是很不自在,没有什么个人隐私的。”

王建浦笑笑,不响。

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众生活开始引入科技产品和元素,其中传呼机走进消费电子市场可以看成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1948年,贝尔实验室为世人奉上了世界上第一台传呼机。随着通信技术的变迁,到20世纪70年代,传呼机通信业务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蔓延。

1983年,中国内地市场第一家寻呼台落户上海,传呼机正式进入中国消费电子市场。

早期的传呼机市场,设备和服务费用也并不平民化,很多传呼台仅入网费就需要100元人民币,而中文传呼机的年费更是达到了600元,这在那个年代可以被看成是一笔“巨款”了。和“大哥大”一样,腰间别一台传呼机,一度被当作身份的象征。

进入90年代后,传呼机在中国市场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固定的用户群开始培养起来。作为新生的通讯载体,传呼机就像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一夜间爆红,风靡大街小巷,走进千家万户。与之相关的寻呼台和增值服务也遍地开花。

到而今,寻呼业的常规发展已经满足不了市民高涨的购机入网需求。和装固定电话一样,申请BP机,老百姓也得排队等待。

传呼机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模拟机、数字机阶段。后来为了迎合中文用户的使用需求,市面上推出了首台支持中文信息显示的传呼机。

此后,越来越多的寻呼机加入了对中文语言的支持。到传呼机发展的后期阶段,一些定制信息服务开始问世,可以向用户提供天气、财经、新闻等类别的资讯订阅服务。

用今天的话来说,传呼机实际上就是一个只提供通知提醒的即时通信硬件设备。

但是在在移动通信并不发达的年代,利用寻呼台作为交换媒介,人们可以将重要的信息快速传递到配有传呼机设备的用户手中,进而成为沟通的捷径,也是沟通提醒的最佳解决方案。

传呼机在市场上曾有众多称谓,传呼机、寻呼机、BP机和BB机,这些名称或来自于官方,或来自于形象的描述。

当然,还有更加广为人知,并且泛着港台腔的昵称——Call机。Call这个词在香港电影中出现的频率超高,最初“Call我”的意思就是“用传呼机呼叫我”,随着时间的演变,Call一词如今也变成了打电话的通用词汇。

“有事call我”。当年,上海人见面分手时最爱说的一句话。

那些年,刚买传呼机的人,把传呼机别在腰杆上感觉好极了,随时都在等传呼机响,一响就满街找公用电话。

谢雨生说道:“当年我大学宿舍里有一台传呼机,一个号我们寝室6个人用。如果找机主的就留密码1 ,找我们的依次留2,3,4,5,6。”

王建浦想了想,笑道:“不过,稍微有些搞笑的是,国内地的第一个寻呼信号来自于上海华侨商店的一间盥洗室内。那时仅有一个寻呼坐席,面积只有2.6平方米,服务30多个用户。”

看看时间差不多,王建东电话还没有过来。王建浦想了想,说道:“我们先走。在等小毛回传呼过来,再和他讲吃饭的地址好了。”

第27章 白斩鸡第19章 油菜花第256章 高桥松饼第113章 清晨的黄浦江第195章 虎头奔第302章 没有结果第112章 空气静止第281章 市郊经济作物第317章 黄浦江边有个烂泥渡第208章 盾构机第48章 荷叶田田第81章 苦日子何时才是个头?第249章 “四眼”的厨艺第118章 第一号工程第24章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第257章 小花从东北回来第23章 名额第199章 驴车第131章 “花样年华”第148章 开诚布公第121章 糊纸盒第319章 落寞第37章 危险第91章 忍俊不禁第350章 半个知识分子第270章 八百壮士第29章 吃上国家粮第146章 学习第126章 一点的奥妙第63章 星期日工程师第157章 热天第269章 有事call我第100章 考好反而才奇怪第31章 琢磨第150章 晒书第263章 世上无难事第209章 最后一桩第146章 学习第152章 良苦用心第103章 意外第90章 要来何用?第353章 四眼相对第275章 轴线大道样板段辟建第363章 门当户对第100章 考好反而才奇怪第326章 小绍兴白斩鸡第28章 炒青菜第358章 赌上一回?第267章 承前启后之年第269章 有事call我第306章 再学习第227章 这么多猪肉?第74章 雨中的黄鱼车第133章 自己领会第92章 人间至味第37章 危险第137章 黑杜酒第358章 赌上一回?第210章 心得体会第54章 能思想的苇草第117章 方便面第169章 蕙心兰质第201章 小爷爷第67章 借宿敬老院第268章 报社浦东办事处第113章 清晨的黄浦江第34章 芦苇根第116章 “三转一响”第1章 陆家嘴小巷第361章 四眼相对第236章 喇叭裤第89章 专业人才稀缺第223章 南京路商业街第312章 住房的困难第43章 菱角第136章 要有所准备第158章 盛夏的江南水乡第259章 排队买“好书”第34章 芦苇根第198章 “猴”第279章 丰收在望第218章 好风凭借力第55章 困难于斯第48章 荷叶田田第248章 国营饭店第138章 夜晚的黄浦江第117章 方便面第315章 触目惊心第94章 要好好着读书第9章 脚踏车第213章 捉蟋蟀第111章 委屈与隐忍第51章 老何第179章 准备登船第232章 好茶第270章 八百壮士第350章 半个知识分子第181章 糖糖(新年快乐)第64章 担心第293章 临江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