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丰收在望

“十一”假期,这一次,小毛是和大姐,还有小花仨一起去的外婆家。

外公不在家里。外婆说他和李队长正在地里面干活。

小毛奇怪,说:“家里又没有田土,外公他总去地里源头是做啥?”

“你们外公,你们还不知道?推卸后,他有过真正休息的时候?”外婆笑笑,说,“现在田土分完了,正是大丰收。队里又打上了原来养殖场的主意。晓得伐?”

在家里实在有些无聊,于是小毛一个人去田间地头寻找外公。

这时候,地里的水稻已经成熟差不多,马上就要进入收割,进入一年中最农忙的季节。

乡间的小路上,空气中弥散着一阵阵浓烈的稻谷清香,令人心醉。

走进稻田,秋天的阳光照射下,每一颗稻穗都很饱满,像闪着金光的黄金项链。远远望去,稻田一片金黄,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一阵轻风吹来,更像荡起了一层金色的波浪。整片整片田地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沉甸甸黄澄橙的谷穗,翩翩舞蹈。稻穗飘散着丰收的芬芳,发出来“沙沙沙”的声音。

水稻是上海郊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也是当时唯一主栽的粮食作物。

上海郊区的耕作制度,解放前,一般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解放后,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和生产力的发展,耕作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五十年代是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为一年两熟和两年五熟的多熟制六十年代是更新水稻品种,逐步推广双季稻,七十年代是大力发展双季稻三熟制。

但是因为双季稻生长所需的热量条件深感不足,某些年份,一些中、晚熟品种减产,甚至失收。热量条件欠佳秋季低温这个热量条件指标,农业气象上称作“寒露风”。所以后来上海郊区一般都是选种单季稻。

夏天,新仓圩大队初步完成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总体来看,群众对田地的划分是比较满意的。

水田归了各家后,10多天里,原来队里的果园等经济林地也随之承包到户,也都有了各自的归属。

另外,除了水源林、风景林以外,留有集体林地后,将全大队所有的林地为责任林和轮歇地,全部划定到农户。

土地分好后,又讨论分农具,分晒场等,都是民主协商,人人平等,但少数服从多数。风车,双轮车折价卖给队员,耕牛、打稻机大型农具则由几户队员协商着一起拼着买。曹家沟生产队的仓库屋也卖给了社员。

随后,各家农户与大队订立合同,明确大队与队员的责、权、利,合同一订五年不变,按约兑现,让群众真正尝到多劳多得的甜头。

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民一下子来了精神,升腾起了新的希望。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曹家沟的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调动和激发,并使他们自己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从而促进了生产发展,农民由此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过去集体化时,夏收夏种象我们生产队需一个月才能完成,而承包到户后,才十多天就结束了,到后来几年,许多农户仅一个星期就够了。

一样的田,一样的人。过去生产队干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一切都与每个人切身利益相关,虽然农活还是累,但是心甘情愿的。

生产队农业生产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丰产高产年,水稻获得了丰收,多数农户水稻都超《纲要》了。以前曹家沟这里水稻产量亩产很少有超六百斤的。今年前几天取样的实测产量中,就有达到了850斤的田块,品种却仍是原来的一样。

也是从这一年年起,新仓圩整个大队终于告别了每年都要粮食紧缺的日子,一下子飞跃到了粮食盈余。在完成国家和集体提留任务后,剩余的都归自己,家里的大小柜子全部装满了粮食。柜中有粮,心里就有了底气。

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新仓圩沉睡多年的这个村庄。

这场被誉为“自土地革命后第二次生产力大解放”的变革,带来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农民富足,田野富庶,仓廪殷实。从此,农民不再是只会种田的劳动力,而涌现出掌握各种技术的专门人才。

农民有了余粮,有了余钱,农村就有了富裕的劳动力。有一些青壮年从农田中解放出来,或进厂做工人,或进城经商,甚或开车搞运输,大队里出现了零零星星去上海市里,或者是县里做建筑的小队伍。

这时候,田地深处,看着眼前丰收在望的景象,外公站定,不由得感叹道:“在我的记忆中,今年应该是一个分水岭:前,就是与饥饿和贫困较量;后,就是吃穿不愁住新房了。”

旁边的农技站老何丢下烟蒂,接话说:“我们算是终于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现在生活越过越滋润了。”

他有感而发,说:“以前我经常看到很多大队里有面黄肌瘦的农民,现在都容光焕发,钱包鼓了,腰杆也硬了。就是而今的村容村貌,因为有一两户人家建新房子,而显得格外焕然一新,处处呈现生机活力。”

“简直不得了呀!”聊到农村的这些变化,外公的眼睛闪烁出激动的光芒。

“是的啊,分田到户,吃饭问题看来是终于不愁了。毛估估我们一家水稻这一次大概能收2000多公斤左右,上交完集体的150公斤,刨开吃饭,还大有富足啊!”李队长笑说着。

“那你们家多的,吃不完的粮食怎么办呢?”外公笑着问。

“养猪呀,家里再养上三头猪。一年出栏两次,除开学费,还有过年、买稻种的钞票,余下的就存着盖新房。”李队长笑着说。

老何哈哈一乐,开玩笑道,“现在养猪场的遗留问题都没有解决掉,还想着要去养猪?”

第163章 华师大“后街”第26章 初夏的风第74章 雨中的黄鱼车第325章 过年的讲究第144章 真是这样?第162章 老友相见第199章 驴车第306章 再学习第43章 菱角第174章 政策桎梏第120章 金字招牌第118章 第一号工程第234章 工人俱乐部溜冰场第287章 纸上觉来终觉浅第162章 老友相见第365章 老同学见面第165章 大喇叭第303章 有一说一第145章 采马兰头第14章 野趣第331章 包春卷第145章 采马兰头第306章 再学习第313章 过了这个村第351章 深以为然第156章 一言难尽第363章 门当户对第126章 一点的奥妙第94章 要好好着读书第73章 “巨龙车”第346章 恻隐第343章 修行靠个人第352章 三个嘱咐第182章 包饺子(元旦快乐)第132章 “内部谈话”第320章 不要总心很累第166章 夜航船第53章 粢饭豆浆第95章 两条标语第105章 课题增加第82章 会有好日子的第131章 “花样年华”第29章 吃上国家粮第190章 “祸”不单行第147章 酱爆鳝糊第186章 众怒第231章 陆家嘴的规划第263章 世上无难事第176章 浦东的眼睛第117章 方便面第358章 赌上一回?第181章 糖糖(新年快乐)第250章 包产到户第27章 白斩鸡第24章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第236章 喇叭裤第182章 包饺子(元旦快乐)第260章 上海人读书有多“疯狂”?第24章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第138章 夜晚的黄浦江第254章 参股第84章 改学业成绩第229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202张 斗地主第61章 运气好第128章 两个担心第183章 大姐的实话第192章 拜祭先祖第104章 新课题第351章 深以为然第81章 苦日子何时才是个头?第349章 垫矮凳脚第13章 度假的传统第43章 菱角第151章 因材施教第328章 种植蘑菇?第39章 嗫嚅第189张 出师不利第220章 乖乖, 抓到宝了的第149章 大幕拉开第268章 报社浦东办事处第235章 哪来的”阿飞“?第178章 十六铺第18章 说书老者第128章 两个担心第132章 “内部谈话”第311章 竹园新村第335章 冬日的乡下第86章 出师大捷第240章 为什么下海?第229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310章 王建好留学美国(1994年)第272章 菜泡饭第159章 痛苦来哉第4章 妇产医院过道第209章 最后一桩第189张 出师不利第211章 梨子的滋味第40章 关系第271章 戴着钢盔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