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垫矮凳脚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端午节放假一天。

王国良少有的的留在家里。昨天晚上他就和家里人全都打好招呼,说是第二天一起张桥外婆家过节。

这天早上,他从菜市场买回来好多的菖蒲,艾叶。然后一枝枝清理好,用红绳扎成一小捆一小捆,自己留下来两把菖蒲,一把艾叶备用外,其余的全吩咐小毛给左邻右舍送过去。

除了粽子,端午节还有很多流传下来的习俗。一般端午节期间,很多人家都会将艾草插在门窗上,再挂上两把菖蒲。

小毛送完这些回来,王国良正吃泡饭。桌子上摆放着昨晚上的剩菜,和一小碟腐乳。

他赶紧做桌子上去盛泡饭吃。二毛还在阁楼上睡觉。

王国良大叫一声二毛起床。

好大一会儿,二毛才有反应,打着哈欠很不情愿起来。

二毛昨晚上去了他同学家里,搞到很迟才回家,所以觉不够睡。但是他又不敢当面和阿爹争吵。所以尽管是一百八十个不乐意,但是也只得起床穿衣。

王家姆妈和大姐已吃过早饭,正在准备回娘家的一些东西。

这时候,隔壁的宁波阿婆拄着拐,提着一篮子的东西敲门进来。东西上面盖着白纱布,看不出来里面究竟装的是是啥东西。

等王家姆妈接过来,挑开一看,原来里面装的都是粽子,还有“白和蛋”。

老早子的上海,遇到端午吃粽子,基本都是自家包的。

粽子的花样很多,没有馅的,清一色的糯米就是白米粽,吃的时候蘸糖最好吃;还有豆沙粽,甜粽。另外,讲究一些的人家,还会有咸粽,鲜肉啊、蛋黄啊、鲜肉蛋黄……。咸粽,不是加盐的粽子,而是指的是咸肉粽子。

端午吃粽子是由来已久的习俗。

但是对于老上海人来说,赤豆粽则是上海人餐桌上经典的粽子口味,亦是他们挥之不去的甜蜜记忆。

赤豆粽做法也简单,只需要将赤豆浸泡一夜之后与糯米混合包成粽子即可。如果实在喜欢甜口的,还可以加入白糖,或者蒸煮熟透之后蘸白糖吃。

碧绿的粽叶浸在清水里,“咕嘟咕嘟”不过20分钟,整个屋里都是粽米的清香!

王家姆妈和宁波阿婆客气,说:“哎呦,今年我们自己家里都没做粽子的,刚想着一会儿回娘家的时候蹭几只回来的。”

宁波阿婆笑笑,说:“都是我自己包的,送几只给你老娘去尝尝鲜。”

在“老底子”的上海,与粽子同锅共煮的还有鸡蛋。

上海人把这种剥了壳的鸡蛋叫做“白和蛋”。不过现在已经很少听到这样的叫法了。

有一句俗话,想要皮肤白,来粒“白和蛋”。据说,在端午吃“白和蛋”,皮肤能和鸡蛋白一样光洁。

再三推脱不掉,就只好连篮子收下了。

二毛洗漱好,看到“白和蛋”,伸手去篮子里拿。

王家姆妈想了想,干脆每人一只,权当是早上加餐,算是满足一下大家的胃口。

出得门来,刚好隔壁老林一家三口正要往外走。

老林和他们打招呼,笑笑说:“林树想去宝山的罗店那边看竞渡。反正呆家里没事,就一家人都过去看看。”

林树自从发生了过年前的“失踪”事情后,也和“四眼”一样,老实了很多。除开上班,基本上都呆在家里,两点一线,哪儿也不去。

‘竞渡’,是上海人的习惯叫法,其实就是‘龙舟赛’。

上海是传统的江南水乡,以前水域面积要比现在广阔,搞竞渡也有条件,因此每逢端午,水中活动几乎是必不可少。只是后来随着水域面积的萎缩,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类似的活动就渐渐少了。

竞渡主要有两种比赛方式,一种就是看谁的龙船先到终点;另一种就是在一片水域内放些绿头鸭,看谁抢到的鸭子最多,抢到的鸭子就是比赛的奖品。

另外老上海还有一种更有意思的竞渡,‘毛快’、‘竹快’的说法。就是把小船用彩旗装扮起来,弄得很漂亮,然后摇到湖面上,船上还有人唱歌、对歌,大家最后来评定谁的船最好看、谁的歌最好听。

其中,宝山罗店的竞渡,早就盛名在外。

罗店龙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

其龙船精巧玲珑,荟萃了造船、建筑、雕刻、扎灯、织锦、刺绣等众多造型艺术的精华,船体分上中下三成。龙头用整段樟木雕成,龙口衔一明珠,长须拂水,姿态威武。

罗店的赛龙舟竞渡不以速度为主,而以表演引人入胜。

他们的龙船,素有“水上行街”之称,船队行进时,数船配合,交叉往返,旋转迂回,或同向追逐,或相向穿行,或顺流竞驶,或逆水调头,精彩纷呈。

精彩之处谓之“打招”,划手上身浸湿水面,相继变换出“链条串”、“荷花箍”等队型。船上丝竹乐、打击乐声响成一片;舞蹈、曲艺,杂技等民间表演热闹非凡,呈现河阔水深、万人两岸、鼓乐齐鸣、竞相呐喊的盛况。

王国良所在的所在的学校就靠近宝山地界,并且和水上交通相关,对罗店的竞渡自然就知道多一些。

他笑了笑,说:“罗店竞渡,是值得一看的。”

林家姆妈对小毛家送的菖蒲艾叶一再感谢。看王家姆妈,大姐和小毛手里大包小包提着好多的东西,笑问道:“你们一家都去外婆家过端午?”

上海人对端午节很看重,和中秋节,春节并重,是一年中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一天女儿回娘家,女婿看丈母娘,当然不能马虎,要背上礼物才说的过去,叫做“望端午”。

王国良给老林发香烟,掏出来打火机点上。

王家姆妈说:“我们好久没有全家回我娘家了,东西多拿上一些,礼多人不怪嘛。”

老林笑笑,说:“此礼名曰‘垫矮凳脚’,意思是把丈人丈母娘摆平,所以不隆重不来事的啊。”

第61章 运气好第16章 剃头摊第212章 告诫和交代第117章 方便面第306章 再学习第353章 四眼相对第310章 王建好留学美国(1994年)第263章 世上无难事第225章 葱油饼第168章 第一次第159章 痛苦来哉第128章 两个担心第131章 “花样年华”第264章 “狠”第2章 坐柴油船第143章 洋辣子第60章 视察第212章 告诫和交代第192章 拜祭先祖第22章 冻猪头第231章 陆家嘴的规划第213章 捉蟋蟀第323章 “搛起来吃掉”第177章 挑大梁的机会第263章 世上无难事第143章 洋辣子第9章 脚踏车第230章 川沙干部分流安置第355章 门当户对第21章 乘风凉第16章 剃头摊第11章 高强螺栓第184章 “原汤化原食”第316章 “四眼”找到第359章 做个好人第21章 乘风凉第324章 隐隐生疼第85章第24章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第40章 关系第102章 灵活变通第241章 元旦致辞第118章 第一号工程第40章 关系第287章 纸上觉来终觉浅第244章 再卖棒冰第334章 “巴拉巴拉”东渡第324章 隐隐生疼第155章 杨高路的动拆迁第259章 排队买“好书”第109章 波光粼粼(新)第19章 油菜花第180章 汽笛声声第75章 大桥合龙第248章 国营饭店第38章 误会第167章 老小孩第201章 小爷爷第233章 就差一点第153章 控制爆破第34章 芦苇根第175章 早做准备第216章 下海潮第123章 “未雨绸缪”第95章 两条标语第76章 鲜活的大桥第254章 参股第123章 “未雨绸缪”第269章 有事call我第151章 因材施教第133章 自己领会第336章 “农村三霸”之首第346章 恻隐第271章 戴着钢盔顶住!第113章 清晨的黄浦江第300章 “四眼”失踪(1984年)第293章 临江中学学生第81章 苦日子何时才是个头?第211章 梨子的滋味第17章 公共厕所第186章 众怒第156章 一言难尽第313章 过了这个村第366章 跟喝一点点白酒第240章 为什么下海?第188章 试桩第324章 隐隐生疼第266章 从地下到地上第234章 工人俱乐部溜冰场第214章 联防队员第166章 夜航船第237章 提亲火腿第357章 恻隐第54章 能思想的苇草第296章 能看到希望了的第16章 剃头摊第78章 碗对碗第176章 浦东的眼睛第323章 “搛起来吃掉”第307章 泪眼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