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巨龙车”

从力学实验室出来,王建东边脱白大褂,边问走在前面的李岩:“现在几点?”

李岩看看手表,说:“已经三点半多几分。我们动作要快一点,不然就赶不上时间了。”

“应该是已经赶不上了,半个小时哪里还来得及?”王建东抹了一把脸,有些疲倦地说道:“今天的实验,差不多一整天的时间,现在腿都快要站不起来了似的。”

两人没有回宿舍,在隔壁的办公室匆匆洗漱一番,就抓紧往楼外赶,去校门口坐公交车。

刚出大楼,何萍正在大门口等着他们。见他俩下来,笑道:“你们考试是怎么安排的,胡总工他不知道今天是大桥合龙的日子吗?”

“今天考的不是他的课。”王建东撑开手里的雨伞,笑道,“先不多讲,这些等上车再说,我们先赶快走。”

原来按照预定的计划,大桥在今天合龙,从黄浦江东西两岸同时开始往中间建的两段桥面,马上就要历史性的接合到一起了。

大桥的合龙很讲究的,要在满足特定的温度、湿度等等技术指标的条件下才能合龙,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坚固的效果。

这时候正是六月,上海的梅雨天气闷热潮湿,经过反复综合核算,合龙的最佳时间就定在下午的四点。

三人快步朝学校大门走去。李岩说道:“可惜啊。我在大桥项目上干了三年多,这么重要的时刻看来是赶不上了啊。”

“可惜是一定的。”王建东想了想,说:“不过我倒是也没有觉得有多可惜。我们只不过是合龙的那一刻看不到而已,但是整个的大桥,到底还是在我们的手中建起来的,这就已经很自豪了。”

何萍没有说话。王建东看看何萍,以自己对她的了解,知道她此时此刻的心里,应该也是非常高兴和充满期待的。

只是有一点他不太明白,合龙这么重要的时刻,她又为什么非要等着自己和李岩一起过去,她自己怎么不早些过去现场亲眼见证这个重要时刻的呢?

说起来,研究生学习已经过去差不多一年,何萍和自己在同一幢楼道里进进出出,两人偶尔的碰面还是比较经常的。

俩人虽然也会简短的交流上几句话,但是这样的机会却不是很多。这其中,当然有两人现在专业不同,楼层不同的原因,可能更多的还是因为王建东经常要去大桥工地实习的缘故。

可既使是这样,何萍对大桥工地的情况还一清二楚。不要说是合龙这样的大事,就是施工现场发生的一些很小的事情,还有工程各个项目的进度等等,方方面面都基本上了如指掌。

就像是这一次的大桥合龙的时间,王建东没有和她讲过,他想李岩应该不会主动去和她讲的,也不知道何萍她到底是哪里来的情报。

在车站等了一会儿,有一部他们正要搭乘的公交车开过来。这是一部巨龙车,车上人很多。加上天下小雨,显得整个车厢里到处都是湿湿嗒嗒的。

这部公交车之所以称为“巨龙”,是因为其超长的车身宛如一条巨龙。在80年代,上海人几乎每天都要换2、3部公交车去上班。普通长度的公交乘车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上下班高峰的乘客量。

为了缓解“乘车难”问题,上海引进了一批两节车厢的大容量铰接式公交车,俗称“巨龙车”。只不过由于车身过长,转弯极为不便,所以当时的采用了铰链式的设计,便于转弯。

这种车,转弯时拦腰一折,车头能看到车尾。长长的车身,两节式的车厢,连接处的蓝色帆布折篷,是“巨龙车”最显著的特征。

上海市一半以上的公交车都是这种“巨龙车”。按照路线的不同分成了各种颜色,并且连前脸都分开设计,还分汽车和电车等不同版本。

“巨龙车”十五米长的车厢内,最早设计有30多个座位。为了缓解拥挤的交通,车内最大限度留置空间,后来公交公司把两排座位改为一排,让出更多空间站乘客。再后来,索性把座位全拆掉,‘巨龙车’也就又有了一个别名:大篷车。”

与其他类型公交车不同的还有,这种“巨龙车”的前后门,各有一个售票员的座位。买票时两名售票员前后车厢分工负责,每次都是从中间转盘开始,一起分别向前向后。

因为乘客太多,车厢太挤,乘客买票时需要把钱一个传一个接力传递到售票员的手里。一般要乘上三四站路,售票员才能把车上所有人的票子买清楚。

虽然车厢设计与普通公交车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这爬行在马路上的条条色彩缤纷的“巨龙”给年幼时的王建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王建东小时候叫“巨龙车”为香蕉车,当中那个位子叫香蕉位子。他现在还时常想起自己小时候坐这种公交车,每次都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原来,这种“巨龙车”转弯的时候,当中像手风琴一样的折缝还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如果正巧站在中间的转盘上,整个人都会跟着转来转去。

王建东小辰光最欢喜坐的就是中间相连的地方。尤其转弯的时候,一只脚在圆盘上,一只脚在车厢上,整个人都会跟着转来转去,感觉就像在儿童乐园一样,非常“好白相”。

今天天雨人太多,公交车根本挤不上去。王建东努力把何萍先塞进去,到最后自己被挤在门口不上不下,驾驶员连续几次关车门,就是怎么也关不上。

后来驾驶员只好跳下驾驶座,使劲推王建东的屁股,还是不行。最后他只好在车门上连续踹上两脚,这时候车门才勉强合上,把王建东硬推进去。

王建东一手拿着雨伞,使劲的稳住身子,算是再一次领略了这种“巨龙”公交车的拥挤。

“巨龙车”高峰和恶劣天气期间的拥挤,在上海是“鼎鼎有名”的。据说有人测算过,在车厢里面1平方米的面积,前胸贴后背足足能挤13个人。

尤为有意思的是,因为客流特别高,以至于下班的时候,驾驶员还可以从驾驶室直接下来,卖票员却是连下车也下不来。车队里只好专门做了一个小楼梯,搁在卖票员窗门的旁边,她们像空姐一样从楼梯上爬下来,接班的人再从这个楼梯爬上去。

老早上海的公交车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卖票阿姨。每个售票员身上都有四大法宝:慢字旗、票袋、票板、票钳。当然还少不了那句最经典的行话:“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

王建东轻轻长长喘过来一口气。这时候发动机响,刹那间轰鸣震颤,“巨龙车”缓缓开动了……

第279章 丰收在望第101章 有志向我挺你第337章 罪过的啊第16章 剃头摊第101章 有志向我挺你第226章 “忐忑”中的准备第200章 乖乖隆地洞第335章 冬日的乡下第335章 冬日的乡下第298章 巨浪潮头第320章 不要总心很累第45章 围城第323章 “搛起来吃掉”第312章 住房的困难第55章 困难于斯第208章 盾构机第307章 泪眼婆娑第55章 困难于斯第86章 出师大捷第87章 一分铜钿的艰辛第168章 第一次第9章 脚踏车第54章 能思想的苇草第291章 腔调第342章 烤红薯第101章 有志向我挺你第104章 新课题第30章 桥何名欤?第179章 准备登船第65章 读书重要第74章 雨中的黄鱼车第258章 唯独不可以放开肚皮吃的第335章 冬日的乡下第264章 “狠”第277章 为什么要搞金融贸易区?第264章 “狠”第280章 沼气技术第253章 谢路得辞职第6章 没出息?第112章 空气静止第161章 老胡的两个感慨第161章 老胡的两个感慨第94章 要好好着读书第147章 酱爆鳝糊第185章 晚餐第100章 考好反而才奇怪第239章 主敬涵养第244章 再卖棒冰第100章 考好反而才奇怪第71章 钢宗镬子第231章 陆家嘴的规划第349章 垫矮凳脚第132章 “内部谈话”第170章 幽兰报知己第40章 关系第199章 驴车第124章 宿舍火锅第236章 喇叭裤第282章 文登路商业街第103章 意外第77章 菜卤蛋第275章 轴线大道样板段辟建第246章 三林老街第360章 嘱咐第109章 宿舍火锅第117章 方便面第292章 没有来由第111章 委屈与隐忍第162章 老友相见第314章 馄饨情结第20章 吃生活第182章 包饺子(元旦快乐)第219章 我跟着你?第304章 心事重重第84章 改学业成绩第222章 识货的老先生第195章 虎头奔第77章 菜卤蛋第362章 图什么?第286章 外婆家的葡萄架第34章 芦苇根第348章 做个好人第42章 社队经济第360章 嘱咐第214章 联防队员第273章 大饼油条第219章 我跟着你?第345章 卖兰花的老太太第205章 打牌的体会第129章 柴爿馄饨第142章 若有所思第334章 “巴拉巴拉”东渡第54章 能思想的苇草第102章 灵活变通第103章 意外第334章 “巴拉巴拉”东渡第166章 夜航船第100章 考好反而才奇怪第53章 粢饭豆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