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商鞅变法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

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

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

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发动邑兵攻打郑县(今陕西省华县)。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结果商鞅失败战亡。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君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他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他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这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他打击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并且“燔《诗》《书》而明法令”,使变法令得以贯彻执行。由于这一切,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奠定了此后秦统一全中国的基础。正如汉代王充所说的:“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对此后秦国以及秦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云梦出土的《秦律》就是在这个变法的基础上修订、补充、累积而成。《秦律》也多处讲到连坐法,例如户籍登记有隐匿或不实,不但乡官要受罚,同“伍”的也要每户罚一盾,“皆迁之”(即罚戍边)。《秦律》也把镇压“盗贼”放在首要地位,并对轻罪用重刑。例如盗取一钱到二百二十钱的要“迁之”,盗取二百二十钱以上和六百六十钱以上要分别罚作刑徒,盗牛者要罚作刑徒,盗羊或猪的也有相当的惩处,甚至偷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的也要“赀徭三旬”(即罚处徭役三十天)。对五人以上的“群盗”则追捕处罚更严。同时《秦律》还有许多对各种逃亡者追捕处罚的规定。

第二百零八章方腊第一百九十一章悟空斗女妖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黄风怪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战红孩儿第二百二十四章宗教改革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七十二章老子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四)第八十三章孙膑与庞涓第一百六十五章灵吉降妖第六十六章齐桓公第一百七十七章国王托梦第二百二十二章南怀仁第一百四十章周瑜第十六章少康复国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净第六十二章大卫(二)第二百零五章朱熹第二百零六章杨延昭第十八章成汤亡夏第四十二章孔宣兵阻金鸡岭(二)第二百零七章狄青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第一百七十一章三打白骨精第二百零九章教会分裂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园第十二章轩辕黄帝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二百零四章太宗执政第一百七十九章国王归位第八十八章合纵连横(二)第二百二十四章宗教改革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八十九章齐宣王第十五章夏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马懿第三十一章伯邑考进贡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国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将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三十六章子牙为相第八十一章三国分晋第四十二章孔宣兵阻金鸡岭(二)第五十五章三藏奉旨西行第七十八章官封弼马温第二百一十七章刘伯温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一百八十二章红孩儿皈依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六十章扫罗王(二)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战心魔第二百零四章太宗执政第一百三十一章使徒传道(八)第一百零八章大闹蟠桃宴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达摩(二)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发展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东土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鸡岭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难第二百二十一章汤若望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缘第一百零八章大闹蟠桃宴第七十二章老子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二百零五章朱熹第六十六章齐桓公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缘第一百七十七章国王托梦第六十三章大卫(三)第一百七十三章宝象国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国第十八章成汤亡夏第一百二十九章使徒传道(六)第三十张弃朝歌渭水垂钓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随西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阳明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楼第一百七十三章宝象国第六十九章内门弟子第二百一十六章张三丰第三十四章飞熊入梦第三十张弃朝歌渭水垂钓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园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随西第一百八十章红孩儿戏唐僧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广孝第二百章会昌灭佛第三十六章子牙为相第八十章陈氏代齐第二百二十八章文艺复兴(二)第一百六十五章灵吉降妖第一百章项羽(二)第九十六章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