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鬼伯

“看小哥的样子,似是有心事。”

以前周喜常常要去李公公处,闲来无聊,德忠便会来鬼伯处坐坐。现在周喜调走了,就来的更频繁了。鬼伯招来阴气之说德忠本就不信,且不说这房中的经文佛像,就说鬼伯其人,接触久了,德忠觉得不过是一个普通而和蔼的老人而已。

“哎......没什么,与您说了,您也无法帮我。”德忠闷闷的摆弄着桌上的小葫芦摆件,“不然,您再给我讲讲皇上的故事吧。”

“想听什么时候的事呢?”

“什么时候都好。”

“嗯......”鬼伯慢慢的走到窗旁的小柜边,打开其中一个抽屉,取出一撮草药,细心的装进捣药罐里,捻捻手指上的粉末,然后拿着药罐,走到那把低矮的藤椅边坐下。“那就来讲讲继位那时的事吧。”

“天启年间,政事大多由魏忠贤把持,末年更是如此。那时,皇上还是信王,为了免遭猜忌,一直是韬光养晦,经常称病不上朝。熹宗病危之时,将信王招至病床前道:‘来,吾弟当为尧舜’。信王十分惶恐,沉默半晌,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回奏道:‘臣死罪!陛下为此言,臣应万死。’这是恐被魏氏加害,又恐是魏氏之计,故而委婉推辞。”

“哎......然后呢?”德忠听得十分入神。

“正在信王推辞之时。张皇后从屏风后走出,对信王说:‘皇叔义不容辞。且事情紧急,再推辞。恐怕发生变故。’神情恳切,信王这才拜受遗命。”

“从受命那天起,信王日日小心,如履薄冰。进宫时,心中念着张皇后告诫的‘勿食宫中食’,袖中便藏着自家的干粮前往;即位前夜。信王一夜未眠,留下守卫的佩剑在身边,又宴请守卫同来屋中过夜,以防不测。老天保佑。最终皇上还是平安即位,除去了魏忠贤这个祸患。”

“竟然还有这样的故事......”德忠不禁感叹道,而后又莞尔一笑,“鬼伯知道的真多。”

“呵呵。”鬼伯沙哑的笑笑,低头用药杵捻着罐里的草药。“小哥似乎对皇上的事尤其感兴趣。”

“嗯......算是吧。”每次来鬼伯这,或多或少都要提起皇上这两个字,再迟钝的人也能察觉了。

“小哥......莫不是想去皇上身边做事?”

“哎?”德忠一愣。

“伴君如伴虎。皇上身边的事,可不太好做。”鬼伯嘴上说着,并不抬头。

德忠趴在桌上,看着手里圆润的小葫芦。若有所思。“去皇上身边,我倒没想过。我只是想......多知道知道皇上的故事。”

“是吗。”

“您说,当今皇上是个好皇帝么?”

“嗯......大概算是个明君。”

“哦......”德忠眼中满是憧憬,“果然是个好皇帝。”

鬼伯依旧低着头,手却停了下来。

“当今皇上算是个明君,只可惜生不逢时。”

“哎?此话怎讲?”德忠坐正,看向鬼伯。

捣药声再次响起。德忠等了许久,也没能等来鬼伯的回答。

最近,周喜的日子可谓风生水起。蒸蒸日上。刚跟着直殿监佥书李公公不过三月有余,上边调令一下,转眼间变成了司礼监监官李公公手下的人。不知是周喜眼光毒,还是运气好,这李公公的确手腕独到,城府颇深,非一般人等可比,否则怎能轻易进了这太监们削尖脑袋要进的二十四衙门之首。这两天,周喜也像做梦一样,好事来的太突然,自己都有点适应不了。不过到底是生得机灵,日子没过多久,便和秉笔太监王承恩王公公手下的一个大哥熟捻起来。

“唉......”中午时分,二人坐在一起吃饭,这厢忽然叹起气来。

“冯哥有何烦恼?”周喜问道。

“唉,不瞒你说,家乡闹饥荒,已然活不下去了。家中大哥却又跟了乡里民兵造反,这反朝廷的事如何干得?今后怕是没有好结果的。想想就愁,好饭好菜吃在嘴里都无味啊......”冯太监皱着眉,将碗筷放下。

“冯哥莫愁,事情如此,也怪不得哥哥,只怪这世道不太平。冯哥放宽心,且好生把饭吃了要紧。”周喜在一边宽慰道。

“不太平......真是不太平。”冯太监听了周喜的话,虽是一脸愁云惨雾不散,但好歹又将碗筷拿了起来,“你说这世道,这边饥荒又造反,那厢金虏鞑子怕是也要闹起来了。”

“嗯......冯哥说得有理。”周喜恍然大悟的点点头,“那依冯哥之见,金军会打过来?”

“那我就猜不出了。这些我这也是听王公公说的。”冯太监淳朴的笑笑,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有吴三桂守着辽东,防线坚固,估计也就是在辽东的地界打打,不会打到京城来的。”

“嗯......哎,不过这打仗在哪都是劳民伤财,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没了战乱,天下太平。”周喜感叹道。

“唉,真是。”冯太监撇着嘴摇摇头,又夹了一筷子菜,放进嘴中。

这些变故,远在东南库扫地的德忠是不知道的。他最烦恼的,依然还是自己那件大事。

半夜里,德忠坐在墙边,揉着摔疼的胳膊,郁闷的看着这高高的红墙。当时也是被逼的急了,实在没考虑太多。寻思着进来之后慢慢再想出去的办法。谁成想这皇宫进得来,出去却不易。几个月过去了,还是困在这里束手无策。德忠站起来。捡起绳子卷成一团收好,顺便踢了一脚地上的碎瓦。既是出不去,今晚只得悻悻的回去了。

爬墙不成功,只能找机会从大门光明正大的出去了。这几日,德忠心思兜兜转转,转到了马公公那里——或许能从他那得个什么差事。直接走出这宫门去?不试试总是不知道的,于是就在某天下午太阳偏西之时,德忠偷偷来到报到那天去过的灰墙小院,蹑手蹑脚的蹭到院墙外窗根底下。竖起耳朵探听里面的动静。

果然,里面有人说话,德忠仔细听去......没错,那拿声拿气的,定是马公公的声音。

“要说这李全,真是好手段,竟是比杂家先一步混进了司礼监。”马公公的话听起来酸溜溜的,“今后要办点什么事,倒是要求上他了不成。”

“李哥是自己人,是公公一手提拔的。让他办事还用求,公公一发话,他哪有不从的道理?”这声音听着陌生,想来应该是顶了李公公的空位,接着来拍马屁的。

“哎~”马公公好像不以为然,“咱这做了太监的,早就不怕断子绝孙了。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没什么事做不得。坐什么位置说什么话。能念着旧情,不挑着你背地里使坏就不错了。”

“马公公多心了,李哥不是那人。”

“嗨,你小子身板还没长开呢,你能看出他是什么人?”

“呃......”

“你可知司礼监的王承恩?”

“王公公,那可是皇帝面前的红人。”

“哼,红人?呸!当年我们一起当差的时候,他这个马哥前马哥后的叫,唯恐有个什么好事没叫上他。现在权力大了,人牛了,看杂家不顺眼了,一个劲往杂家头上扣屎盆子,什么糟泔的破事都往这推!那些杀鸡踹狗的小事就不提了,就说杂家,什么时候收过周侍郎的钱!他这样诬告,是嫌杂家活得长是怎么地!”

里面那个小拍马屁的连忙好言宽慰马公公。窗外的德忠嘴一撇,吐吐舌头。火气够大的,看来今天不是偷听的好日子。于是环顾四周无人,便又蹑手蹑脚的离开了灰墙小院。

从那以后,德忠隔三差五的,总是悄悄的溜到马公公处,听听动静,探探消息,但每次都没什么收获。眼见着夏天过了,秋天尽了,在宫里呆了已快一年了,每天还是只能在红成一片的宫墙前望洋兴叹。但一筹莫展的德忠不会想到,其实那场袁督师造成的、远在千里之外的变故,让他出宫的机会,就快来了。

天刚蒙蒙亮,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的从远处跑过来,一个不小心,被突起的青砖绊了一跤,一头栽在地上。在一边扫地的德忠连忙扔下扫帚去扶,可还没等德忠走到他身边,小太监便迅速的爬起来,看也没看德忠一眼,又忙不迭的朝前方跑去。擦肩而过时,德忠发觉,小太监眼中似有几分惧色。

德忠捡起扫帚,望了望小太监的背影。许是看错了吧。德忠瘪瘪嘴,继续扫地。

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又有两个宫女朝这边走来,脚步匆匆,差点踢翻了簸箕里的落叶。

“啊、抱歉。”踢到簸箕的宫女似是一惊,慌忙道歉道。

“不妨事。”

宫女向德忠低低头,算是行了礼,便又匆匆走了。

正午时分,活干的差不多了。德忠一边收拾扫帚和簸箕,一边心里纳闷。往常,这东南库几乎没有人来,今日却反常的总有人匆忙走过,且人人神色紧张,难道是有什么事发生?德忠将工具小房的门关好,想了想,向马公公的灰墙小院走去。

和往常一样,德忠蹭到马公公窗下,却没能听见那熟悉的拿声拿气的说话声。德忠竖着耳朵听了许久,屋中似乎无人。德忠更加纳闷了,往常这个时间,马公公总是在的,不是在骂小太监,就是在骂王公公,今天却是不在?于是德忠又从院墙外蹭出来,愣愣的站在路边,不知该去何处打探这消息。正想着,碰巧又看到一个神色异样的宫女路过,德忠赶紧几步跑上前。

“姐姐,姐姐!”

宫女回头,看向德忠。

“姐姐,抱歉打扰了,请问今天宫里是否出了什么变故?”

“你不知道?”

“知道何事?”

“皇太极攻下遵化了,金军说话就要打到北京来了,现在已经全城戒严,谁知道什么时候就要打起仗来了!”

“什么?!”

“哎,就是这么回事,不跟你说了,贵妃娘娘还等着我回话呢。”说罢,宫女快步走了。

金军......打到北京来!?

本能的危机感却一波一波的袭来,无法抵挡的,一下子占据了德忠的心。

“鬼伯、鬼伯!”

德忠胡乱敲了两下门,不等门里应声,便急急推门进去。鬼伯拿着药罐坐在藤椅上,抬头看向德忠。

“何事如此慌张?”

“鬼伯可知,金军就要兵临城下了!”

“是吗。”鬼伯点点头,继续不慌不忙的捣着药,仿佛这事儿根本与他无关。

“鬼伯你不信?”德忠瞪大眼睛,“是真的,今天宫里到处人心惶惶,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儿了。”

“呵呵,我信。”

“哎,金虏要是攻下了北京,那可如何是好啊。”德忠一屁股坐在藤椅上,藤椅好像支撑不住一样,发出刺耳的吱呀声,“京城会不会被砸个稀烂,烧个精光......”

鬼伯笑了笑,摇摇头。

“那您说,我们会死么?”

“哎,这可怎么办呢......”德忠没等鬼伯回答,便又从藤椅上站起来,在屋中不安的转来转去。

“小哥且放宽心。”

“嗯?”听闻鬼伯开口,德忠停下脚步。

“这世上的事,该来的总会来,该去的总会去,”鬼伯不紧不慢地说,“无人可逆流而行,便是担心也无用。小哥暂且稍安勿躁,看开一点为是。”

“呃......看开......此等大事,要怎么看开?”

鬼伯哑哑一笑,并不答话。

德忠皱皱眉。心里乱糟糟的,鬼伯的话,根本听不进耳。但一时又不知该说些什么才能排解这焦虑,只得叹口气,也沉默下来,坐回了椅子上。

一时安静。香炉里,三支香相继燃尽,香灰折断,跌落下来,房中一片香烟缭绕。阳光从小窗中钻进来,绕过屡屡烟雾,在鬼伯脚边铺成一小片光斑,映得他脸上的皱纹似乎也清晰了几分。

“放心。大明气数未尽,此次定是有惊无险。”

半晌,鬼伯缓缓地开口道。声音依旧沙哑,却在此时此刻显得尤为宁静。

“鬼伯......如何知道?”德忠有些讶异,试探着问。

鬼伯笑笑,依旧低头捣着药。

“小哥放宽心在这等候着便是。”

第199章 海盗同盟的壮大第47章 中国札记第289章 谈判第433章 干脆利落第4章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第63章 登船!第583章 江北四镇第118章 福王府第117章 三年之约第44章 从军第169章 架着大炮请喝喜酒第37章 斩杀鬼王丸第105章 崇祯第114章 “兵变”第246章 饥民第54章 海贼投军第414章 “能剧”第496章 皇宫小太监(下)第460章 夜壶论第153章 决心已定,决不更改!第378章 血色战神——再现!第318章 花魁大会第337章 锦衣卫第526章 伊达家的命运第273章 读书第265章 马屁精第39章 人手问题第205章 武勇忠烈虎贲卫第507章 三路出兵之计第343章 长老会第491章 丁云毅想知道的事情第445章 郑芝龙之死(上)第296章 张溥第177章 要求第334章 常平村里的小夫妻第453章 惨胜第148章 传教士和传教士的矛盾第587章 南京风云(下)第487章 仁牙国大屠杀第538章 京都平叛第285章 大海战第324章 今日之他已非昔日之他第281章 多方反应第374章 钓野伏第230章 再进苏州第198章 “大明私掠许可证”第219章 第二日:锐骑冲敌第576章 山海关第287章 海战大捷第103章 一笑倾城,再笑倾国第49章 诸玉前第99章 十两银子的饭局第374章 钓野伏第293章 贸易收入第321章 媚香楼里丁云毅第401章 再用洪承畴第21章 一刀之威第505章 中兴之主??第313章 拼死突贼!!!第23章 妓院第570章 燃烧中的盛京(中)第561章 重夺京城第164章 姓郭者,领台湾第181章 白旗第583章 江北四镇第466章 黄宗羲第339章 丁总镇的一家人第497章 鬼伯第276章 台湾会群盗!第51章 红夷第182章 投降第280章 为台湾,战!第88章 是福是祸?第518章 李子湖之死!第140章 遏制住丁云毅第308章 夜袭张献忠第523章 广岛一百二十九“烈士”第265章 马屁精第191章 矛盾初现第126章 海战之前第73章 锦衣卫八虎第65章 “挑战者”号第348章 “情与法”第100章 陈圆圆第209章 “协议”第412章 杀人灭口第434章 流寇再起第143章 朝廷里的争斗第128章 谁与我浴血奋战!第410章 到处都是疑点第516章 德川家光和天皇的反应!第453章 惨胜第348章 “情与法”第281章 多方反应第80章 浑水摸鱼第190章 威胁第376章 夜袭第389章 宝藏和女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