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大秦兵造

败局已经无可挽回。

王陵左支右挡,面对战意熊熊的李原军将士,士气低落的刘军士卒仅抵挡了一会,即不支败逃。

与戚鳃毫无保留的全力出手不同,一开始就对战局顺利抱有怀疑的王陵好歹给自己留了一点保命的本钱。

从汉中一路跟着王陵的本部兵卒护着王陵从陈仓一路败归蓝田,四千余将兵在李原军的追杀下,最终逃回的不过区区五百余人,这让王陵在看到刘邦驻守蓝田关的将领周緤时,不禁悲从中来。

李原大获全胜。

是役,历时短短的十天时间,共歼灭来犯的刘军兵卒约八千余人,斩杀敌主将戚鳃等将校共二十一人,其中羌人蛮将三人,敌将之中,仅有王陵等三、四人逃脱。

取得陈仓大捷之后,李原即马不停蹄挥师直扑姜水、姬水,这两处地方的羌人部落被戚鳃鼓惑,发动叛乱,现在,该是羌人自食恶果的时候了。

五月间,李原率军横扫两水流域,姜氏部落负隅顽抗,结果被李原军全族诛灭,姬氏见势不妙,遣了族中父老前往雍州说项,还算保全了一脉传承。

在李原军不讲情面的铁血扫荡面前,但凡不降的羌人部落无不被灭族,面对李原报复性的杀戮,有见机早的部落早早的卷起帐篷向西迁移,而那些舍不得走的,又不想投降归顺的,则羌人男丁被杀戮一空,女子则充当侍婢。

民族之间争夺生存权和土地权的战斗,从来都是血腥赤裸裸的,在这一点上,李原崇尚的不是后世那样融合怀柔的做法,而是无情的铁血与征服。

听话的,让你生存下去。

不听话的,那么就彻底的抹去,这才是这个世界生存的法则。

竞争残酷无比。

不想掉队,不想被杀,就必须冷得下心肠,拿得起屠刀。

羌人一败,雍州、上卦、武功诸县皆为李原所有,有了榜样的力量,从关中一带迁移而来的少年、健妇开始沿着河谷丰沃的土地开垦、播种,洒下希望,期待来日收获累累果实。

与往年播种粟稷不同,这一年,在李原的坚持下,雍州一带的百姓播种下的粮食作物是刚刚试点推广的小麦。

小麦最早种植始于中东一带,传入中国并开始推广是在战国时期,到了秦统一六国之后,在关中平原一带,小麦的种植面积相比以往,已经有了不小的扩大,不过,由于小麦的颖果呈浆状,要想磨成粉状,连需要有一种磨小麦的石盘才行。

相比其它复杂的发明,磨面的石盘对于李原来说,要制作出来不算困难,从咸阳一路与李原撤退到雍州的大秦兵造有足够多的工匠,他们对于李原的提议,自然不会有什么反抗的想法,实际上,能够为李原这位秦国力挽狂澜的大英雄做点事,是工匠们的荣幸。

歧山,西。

兵造。

聚集了秦国最有天赋,最为干练的一群工匠。司马印从雒阳撤回的一部分郡匠、加上咸阳大兵造的二百余名匠师,在歧山重起炉火,伐薪炼铁。

兵造的匠师,一般分为四类:大匠师、匠师、工匠、匠人。其中的区分是以技术的高低来衡量的,这方面绝对不可能造假。

他们籍籍无名,唯一留下名字的地方,就是在武器上刻录下年份、编号和自己的名字,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防止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查。

在秦国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中,兵造起到的作用非同寻常。它的存在,让百万秦军有了统一的武器,有了统一的装备。这使得秦军在与关东六国军队的交战中,有了更多的荣誉感,更强烈的取胜欲。

五月中旬的一天,在李原的亲自指点下,兵造的石匠开始打制一种奇怪的石磨盘。

根据李原的叙述,他见到的这种转石盘,是用两个被凿成圆形的一大一小石盘叠加在一起,然后石盘中心的位置被挖成球状,在中轴的地方装上一个石质的实心球体,在小石盘上钻上几个漏斗状的小孔,如此一来,当上方的竹管内的小麦颖果从小孔里掉落时,在两块石盘的挤压之下,颖果壳被挤破,里面的粉状果仁就被一点一点的挤出石盘外。

等到十一月,春小麦的第一季成熟,雍州的百姓就可以用转石盘将小麦磨成面粉,用小麦的果粉摊制的大饼,在若干年之后,也是北方人的主要食物,对于李原来说,这就是一种难得的回味“家乡”的美味。

在指点了石匠一番之后,细节方面,自有工匠去揣磨,不需要李原这个门外汉再去多说什么,在司马印的陪同下,李原随后来到了打造兵器的工坊。

莫石是兵造的一名年轻匠师。

与其他匠师一样,入了匠门,一般来说,就是世代传承,生生不息,父辈将技术传到下一代,然后,再传到孙子一辈的手里。

细数莫石的祖上,赫赫有名,春秋时著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是他的先祖,干将、莫邪两位有名的剑师是他的曾曾祖父母,随着战乱的频频,在传承了数代之后,莫石一族开始从江南一带迁移到关中,并最终成为名噪一时的大秦兵造中的一员。

与莫石有相似经历的匠师,在兵造不在少数,对于匠师来说,安定的环境、足够的原材料、还有不错的待遇,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

不是每个匠师都会象干将、莫邪一样为了铸一把绝世神兵而付出性命的,普通人,更多考虑的是好好的活下去。

莫石手里,拿着一把环首大刀,在柄首握处,刀刃卷起处,都已经有些焦黑的地方,这是烈火灼烧后的痕迹。

姜丛死后,环首刀被秦军缴获,这样一柄利器作为最重要的战利品,被蒙虎郑重的送到了李原手里,对于蒙虎来说,这一仗打得淋漓尽致,一扫几个月前失败的阴影,与重振边军将士的信心相比,一柄利器算不得什么。

“莫师,你看看,这刀还能重新锻炼成型吗?”李原在司马印的陪同下,刚刚察看过新建的匠造坊,在知晓了莫石是莫邪、干将后人后,即命人将环首刀送了过来。

莫石一脸冷峻,不敬言笑,他的眼睛紧紧的钉着手里有些变形的大刀:“重温熔炼,加上二十余斤的上好铁石,或可成,不过,有六成机率毁损。”

“如此,这刀且先放莫师处,等铁石寻到,再行锻造。”李原点了点头,莫石没有说大话,六成毁损的机率也是实实在在,这个时代相比后世大熔炉,手工作坊的形式在火候、时间、匠师的精气神等方面,都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据李原所知,内史郡雍州一带,大型的铁石矿几乎没有,距离雍州最近的一处铁矿,是位于蓝田县一带的柞水矿,柞水位于秦岭以南,目前还被刘邦军占领着,至于上卦一带,富有的铁矿也是不多,在秦国的西陲边境,真正的大铁矿还要跨过大河,沿着往西的走廊才会有断裂的铁矿石分布。

炼铁,铸剑,同时,也是一个耗量极大的活计,以李原现有的条件,开采成熟的铜矿,打造一批青铜制式武器和农具,才是现实的策略。

第304章 不分胜负第1章 危城雍丘第488章 大海战开启第177章 虎牢关大战(二)第303章 雨中恶战第305章 后路被断第202章 潜伏第159章 十五小娘第131章 决一雌雄第116章 无耻之徒第122章 背水一战(六)第411章 项庄复楚第105章 不计前嫌第508章 四千勇士第237章 夜袭夜袭第137章 升迁之路第450章 天池之战(二)第50章 连环计第416章 渡江战役第190章 文明的碰撞第394章 天雷第319章 吕雉现长安第473章 埃及艳后第284章 男人的承诺第527章 多瑙河大会战(二)第408章 相位之争第194章 李仲翔第100章 陈仓之战(四)第297章 胜利会师第237章 夜袭夜袭第254章 新长安第287章 断敌右臂第307章 弩兵诱饵第173章 请君入谷第175章 韩信北伐第524章 海上争雄第199章 决裂第201章 铁器时代第445章 雄心壮志第405章 大破匈奴第264章 幸灾乐祸第294章 月氏奇兵第466章 巴尔干火药桶第188章 妇人心第148章 宫斗第498章 暗战你死我活第348章 釜底抽薪第501章 热血从未止熄第29章 白马之战(五)第188章 妇人心第430章 冲锋号角第251章 胜利宣言第161章 辛追第521章 大秦,出征!第409章 人之本心第258章 禅让汉王第240章 末日竞赛第140章 封狼居胥第492章 斯巴达勇士们第135章 亲兄弟第300章 小推恩令第417章 勇者胜第101章 陈仓之战(五)第428章 大龙空来的深河桑第444章 黄祸到来第318章 四大名士第432章 梅越覆灭第144章 郦生之死第175章 韩信北伐第412章 越王后裔第461章 干女儿第96章 诱惑陷阱第114章 断尾求生第385章 书童刘盈第527章 多瑙河大会战(二)第122章 背水一战(六)第63章 美男计第338章 流寇自乱第495章 圣母的男人第178章 虎牢关大战(三)第350章 秦楚大决战第173章 请君入谷第58章 焚粮毒计第113章 陈棣通敌第108章 诸侯内讧第448章 秦匈三番战第339章 赢氏被斩首第66章 清君侧第507章 左勾拳第178章 虎牢关大战(三)第93章 凤鸣岐山第197章 反击号角第137章 升迁之路第124章 背水一战(八)第435章 不嫁小人第305章 后路被断第340章 吕雉殒命第245章 疯狂撕杀第59章 意外之局第197章 反击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