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计中计

相比汉初三杰的张良,陈平在史书上的评价并不高,主要原因就是他贪财无节这一点,至于盗嫂好色,则为无稽之谈,没有真实的史料作为考证,不过想来,象陈平这样的美男子,好美色也算不得什么,女为悦已者容,男的也一样,双方两情相悦罢了。

见惯了后世当面笑哈哈称兄道弟,背底下使劲互捅刀子的李原对陈平的品行是否正直不感兴趣,只要陈平真的有才能,重用也何妨,至于节操方面,李原从来都不认为仅靠个人的自觉就能防止贪腐受贿行为,关健还是在于制度的完善、流程的监控和权力的有效制约。

用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来带领一个团队,让人尽其材、物尽其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这些制度、流程的保障,李原相信,在如何使用象陈平这样有缺陷的人才方面,他能够比刘邦做得更好。

“军无戏言,自然作数,先生既有妙计,可说来一听。”李原一边擦试着镔铁枪光亮的枪身,一边慨然应答。

这一杆镔铁枪追随着李原已经打过数仗,死于它枪下的敌将敌卒不下百余员,枪尖泛起的丝丝血光无时不在昭示着,一诺千金重,笑谈生死中。大秦军人,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铮铮之言,容不得半点虚假。

陈平目光从镔铁枪上移开,眸中已是一片敬慕,他轻咳一声,道:“禀校尉,若要让刘邦退兵,其实不难,我等只需以赵贲的名义向章邯、王离修书求援,言刘邦大军围城数日,致粮道断绝,昌邑时有被刘邦军攻占的危险,相信大将军和王将军自会引兵来援,到时刘邦自会退去。”

李原沉吟一阵,问道:“赵贲乃咸阳赵高之侄,章邯、王离见信,当不会置之不理,只不过,章、王两军远在赵地,距荥阳行程足有五、六日,这一来一回就要十余日,先生又以什么来保证,这段时间,刘邦不会倾全力进攻?难不成指望老天再帮忙一次,再下一场大雪。”

对于陈平的提议,李原并不惊讶,借力打力,本身就是战术运用的一种境界,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借助友邻部队来为自己鼓舞士气,壮大力量,是中规中矩的一种谋略。

如果陈平只是这点水平,那实在有负他鬼谋的雅号,李原决定再激上一激,看看陈平还是否有保留货色藏在肚子里没说出来。

果不其然,听李原这么一说,陈平俊脸一红,旋即又恢复了正常,在稍一思索之后,陈平道:“十日时间,平再有一计,可令刘邦自顾不暇,无力谋城。”

“计将安出?”李原眸中一抹厉色闪过,陈平这厮,果然狡诈,他这分别是在试探李原的能力。

要是方才李原不追问,陈平这后面的一条计策就不会说出来,由此,陈平心中对李原的评价也会降低一级。

一个平庸碌碌无为的主公,不是他陈平愿意辅佐的对象,说不准,在荥阳之围解了之后,陈平会再定选择其他的势力投靠,甚至于就算投奔刘邦,他陈平也没有什么可顾虑的。

陈平好象察觉到了李原的不满,也不迟疑,立即说道:“校尉明鉴,巨野盗彭越在攻城之际突然离开,这是战场上极为少见的一幕,以属下之见,这只能表明一种情况,那便是刘邦对联军各部的吞并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这个关健时候,若是有传言,传一些诸侯欲效仿彭越带兵脱逃,不知刘邦会有何感想?”

“那,如何让传言可信?又有什么证据能不令人怀疑?”李原追问道,陈平的分析很有道理,不过,具体实施起来,却还有不少的难题要解决。

“既是传言,又何需什么证据,校尉可只管多遣兵士往城外送信即可,至于信件的内容,若是校尉信得过属下,那就由平来代笔,然后交由赵贲按下手印,签下大名即可。”陈平说道。

“如此,那就有劳先生了。今晚,就请先生留宿在郡尉府休息,待明日,书信完成,再交给斥候送出。”李原点头道。

信任,有时候就是一种感觉,一种直觉,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畅快。

陈平既然要显示自己的才能,那就干脆放手让他去干,在细节方面,李原一向抱着抓大方向,抓决策、抓过程监控的态度,至于具体实施的每一步怎么写、怎么做,做什么,那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亲历亲为的。

——。

入夜,灯火摇动。

映在窗口的身影在灯影中变得很长很长,如同一个长身的鬼魅,在吐着舌头不停打量这个末知的乱世。

陈平皱着眉头,一会儿奋笔疾书,一会儿又停笔涂改重来。

一封优秀的书信,绝对可以改变一场牵扯到数十万人的战役的走向,陈平要想留名显闻,这一封信是关健。

“大将军明鉴,贲受丞相之命,守御荥阳、昌邑,以保全大军粮道之安全;然今有叛贼刘邦携数十万众而来,声势汹汹,所到之处,无不瓦砾,贲本欲与城共生死,同存亡,但念及府仓之中,还有数以千计的粮秣未能运走——!”

“不妥,不妥,赵贲贪生怕死之辈,又是军中粗汉,岂会如此隐晦说话,不如改为:贲兵微将少,若不能敌,则当引兵北向,相投于大将军麾下!”

“这李原,年纪不大,看上去只是勇悍了些,却没想到,心计也是了得,竟能够洞察人心之深意。”

陈平一边改着,一边喃喃自语,模仿他人的语气书写,这活计着实不轻松,陈平写了一会,方始对李原激将之计醒悟过来。

陈平的书信,一直到天色渐明才始拟好,李原早上见到陈平时,只见他双眼红肿,泛起几道血丝,显然是通宵在思索如何动笔。

“先生辛苦了,这信拟得真切,赵贲惶急之态尽显字里行间,想那章大将军见信,必会心忧荥阳有失,并遣军前来。另外,这信后几句,简简提及刘邦军中不睦,有一、二路诸侯与城中相约,互不攻击彼此,当真是神来之笔。”李原看罢书信,不禁拍案赞叹。

文字,这东西,深奥的就如战场上的谋略一般。

陈平可谓深悉其中之道,只几句话就将赵贲既要求援,又想表功的心态表露无疑,而更妙的是,这书信要是让刘邦截了去,那刘邦的疑心病会越来越大。

;

第355章 弩兵复仇第70章 一网打尽第468章 “**”的危险第214章 青羊观第249章 末路狂奔第180章 虎牢关大战(五)第283章 丰碑不朽第246章 投掷风暴第464章 标枪棱堡俱成灰第470章 谈判也要讲条件第525章 罗马军事化改革第523章 大秦VS罗马全面战争第475章 地中海争霸战第151章 信任第373章 决不做阙氏第40章 亲兵营第505章 孔雀王朝第136章 老对手第280章 唇枪舌箭第91章 惊天大变第392章 秋高马肥第208章 巴山蜀水第295章 血战盖藏城第478章 凯旋归国第174章 天下扬名第243章 大决战(三)第7章 大盗彭越第275章 项伯又来了第293章 左车献计第328章 天火第498章 暗战你死我活第311章 联军主帅第253章 困守一隅第337章 无路可逃第173章 请君入谷第358章 真正底牌第201章 铁器时代第431章 突入岭南第459章 马其顿的末日第397章 河套大战(二)第447章 西方文明史第458章 罗马共和国第197章 反击号角第333章 一龙双凤第210章 谍战第169章 水淹七军第299章 凯旋第83章 人质胁迫第260章 亡命北逃第373章 决不做阙氏第356章 力拔山兮气盖世第27章 白马之战(三)第408章 相位之争第364章 多多益善第91章 惊天大变第256章 斩草除根第256章 斩草除根第322章 幸福的滋味第375章 斋桑泊大战(一)第141章 严峻考验第465章 西伯利亚的新主人第247章 英雄所见第520章 罗马三巨头第273章 群狼战术第178章 虎牢关大战(三)第16章 猛将樊哙第330章 吕雉VS赢氏第399章 河套大战(四)第126章 瓮中之鳖第273章 群狼战术第479章 红颜知己第510章 印度人的内耗第471章 国之利刃第367章 楚国覆灭第254章 新长安第336章 抓捕吕雉第122章 背水一战(六)第321章 神鬼魃魈第283章 丰碑不朽第275章 项伯又来了第11章 莫须有第281章 秘密交易第479章 红颜知己第304章 不分胜负第80章 楼烦将第465章 西伯利亚的新主人第353章 江东子弟第257章 李左车第298章 秦楚伐匈奴第375章 斋桑泊大战(一)第371章 谁与争雄第16章 猛将樊哙第29章 白马之战(五)第497章 海战新武器第222章 合纵第470章 谈判也要讲条件第326章 数路讨伐第423章 南越失信第479章 红颜知己第411章 项庄复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