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 信任与信念

自从踏入这个时空,老罗从东非开始就在不停的挖坑,却很少这么有针对性的对付一个族群,实在是因了他在后世西疆当兵时候的思维惯性——后世经常在chn西疆搅风搅雨的混蛋实在是让人烦不胜烦,他的许多战友就倒在和那些所谓突厥后裔的战场上,让他怎能不迁怒这个时代的那些家伙?

说起突厥人,有很多关于这个族群由来的提法,比较公允的是他们出自于匈奴这个混合大群落,曾经是柔然人的“锻奴”,后来柔然人被拓跋鲜卑人打败打散,突厥人趁机分离了出来,并在当时的王族“阿史那”族裔统领下崛起,直到他们被东方崛起的大唐打断脊梁骨西迁,这个时期的突厥人在名义上依附于阿拔斯人,在整个中亚横行,他们基本控制了整个东西方的商路——丝绸之路。

按照原本历史的发展,百年之后,一个强大的突厥人帝国将在这片土地上兴起,并被西方人称作塞尔柱帝国,然后与西方的十字军直接碰撞,后来更直接向东罗马也就是拜占庭帝国挑战,并在十五世纪中叶攻入君士坦丁堡,最后演变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不过眼下突厥人还只是一个宽泛的联合名词,而不是一个民族的专属名词,就像东方古老的匈奴、鲜卑之类的名词一样,只是一个多部落的联合体,土库曼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现在最强大的一个部落罢了。

来到这片土地,老罗就没想让突厥人心想事成,对付突厥人需要不停的敲打,大锤砸和小锤敲都要有。

当然老罗从没把这个时代的人当傻瓜,能在这个时代称王称霸的家伙有几个是白给的?他老罗顶多算是战力出众,拼了老命能砍几百个就已经属于不是人的等级了,手中又没有他最擅长的武器,没有机枪冲锋枪狙击步枪,也没有手榴弹导弹原子弹,能杀得掉几个?那位伽色尼的二代埃米尔马哈穆德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就决不会是一个狂妄自大鲁莽冲动的家伙。

按照老罗的记忆,这个马哈穆德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似乎对南亚次大陆那块地方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执着偏好,史书上记载的是这个家伙总计对南亚发动了十七次的战争,真的是令人费解,或许是因为对那片水汽湿润的土地上的咖喱味儿有所偏好?还是因为喜欢喝恒河浑浊的河水?

老罗猜不到,当然也没必要去猜。

在达姆甘灭了帕萨尔调动起来的近万人之后,老罗就知道这种消息肯定难以隐瞒下去,先不说战场范围难以有效控制,战败的突厥人逃兵数目不详肯定会走漏消息,就是周围的部族也会充当伽色尼人的耳目。所以在结束了达姆甘南部的战斗之后,他根本就没计划在那里停留,只是用最短的时间收拢了一些交换来的妇人还有缴获,就开始命令东归队伍继续东行。

不为别的,只是寻找一块合适交战的战场,至少要对自己这边有利的战场。

马什哈德在这个年代就是个不设防的小城,因为来到这里的大多都是绿教什叶派的信徒,因为人数聚集的多,随之也带来了众多的商人,有了众多商人的存在,这里就成了商路上一个提供补给和交换物资的集结点。

中亚的很多城市在初期都是这样形成的,马什哈德这里却又有些不同,它有着其他集结点不具备的宗教色彩,而且还是什叶派的圣地,人数众多又混杂,其中就有很多的阿拉伯人,按照赫尔顿混在城市里探听来的消息,伽色尼土库曼人曾经几次试图在这里驻军,都被本地的阿拉伯人伊玛目给否决了,而伽色尼这个政权还是尊奉阿拔斯王国为宗主国,他们就势必不能撕破脸在马什哈德附近大肆调动军队。

而只要那位二代埃米尔不能调动超出十万人的军队,老罗就敢和对方打出一场切肉战。没错,有东行主营的妇孺老人拖累,守备营的万多战士注定不能动,能动的就只有不足两千人的骑兵校,面对数万敌人,不足两千人的骑兵怎么用?

这确实是个难题,只不过在老罗看来,却不是什么难事,后世同样数万人的军事基地麻烦不麻烦?只要有心配合合适的器材一样可以无声无息潜入,何况这个时代的万人军营?

按照后世特种作战的标准,这时节的数万人的军营就是一块肥硕可以佐餐的肉食,如果有合适的攻击武器和人手做刀子,完全可以把它切得零零碎碎。

按照得来的消息,精兵两万,辅兵数目不明,一千八对五万还是六万,如果是常规战法肯定输定了,人数优势在冷兵器战争时期是决定性因素。老罗手中仅仅一千八佰人的骑兵校是一把还不够锋利的刀子,或许他们具备别人没有的勇气,但这并不足以战胜敌人,欠缺的是士兵的素质和武器的杀伤力。

好在老罗不是那种只能躲在战场远处的嘴炮党,无论是动手能力,还是战略意识,甚至知识水准,老罗的水平都远胜于这个时代的所谓战略野心家,更何况时空的跨越还赋予了他超人的体质,至今也没摸清楚的自愈能力,甚至还有随身空间这种金手指以及精神力这种常人根本没听过的能力,所有这些这个时代的人所不了解的东西将会成为胜利的关键。

当然,只有攻击是不够的,你去打击别人的同时也会被不可避免的被敌人所窥探,所以攻守兼备才是王道。伽色尼土库曼人最初始的目标是唐人营的工匠,怎样保护众多的家眷和非战斗人员同样是一个难题。

老罗从军帐出来到后营李姌这边的一路上都在思考这些问题,即使现在坐在篝火前啃着羊腿的同时也有些魂不守舍。当然不是因为女人的魂不守舍,他的脑袋还沉浸在近期的军事安排上。

做一个兼顾军民的统领真的不容易,即使以他曾经短暂当过联合国维和军官的经历也有些手足无措,无他,时代背景和风土人情全然不一样,杂务繁多同时还有人才缺乏的困扰,好在因为随身空间的缘故少了一些后勤方面的顾虑,否则真的累死人了。

他有些不由自主地庆幸自己的先见之明,早在埃尔祖鲁姆的时候就想到了偏厢车这种东西,虽然这玩意儿制造起来很麻烦,可以说耗费了唐人营这么多年定居希尔凡积攒下来的大部分铁料,同时一路上因为过于沉重也没少被人埋怨行走不便劳心劳力,但是如今面对有敌来袭的时候,这种复杂而且笨重的大家伙就成了所有人的保命法宝。

眼下东归主营安扎在了马什哈德西北约二十罗马里的两处连接的小山岗上,山岗下面是水流还算不错的阿沙夫河支流——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那么完全的荒漠化,两处小山岗的北面是垂直落差超过四百米的峭壁,除非这个时代真的有飞檐走壁的超绝人物,否则完全不用担心北面会有敌人突袭。

两座山岗之间是安置家眷以及非战斗人员的地方,山岗的高处则是安置了很多的小型投石机(这玩意儿只有扎营的时候才组装起来,平时拉在四轮马车上,就像一堆木料),此外还有不确定数目的床弩,山岗底部的开阔带如今被偏厢车围了起来,变成了满身是刺的低矮城墙,两座小山岗变成了互成犄角之势的军城,周围密布又壕沟和马腿坑、井栏、拒马以及铁蒺藜之类的安全措施,不敢说固若金汤,至少没有数万的人命付出,别想攻破偏厢车构成的营垒。

从上午抵达这里,午间都没有休息,所有人都在忙碌安扎这处营地,到了老罗啃羊腿的时候,四周的布置已经初具规模,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没什么沮丧情绪,反而因为白天的忙碌而显得格外兴奋,四下里不时传来他们的喝彩叫好声。

听着四下里的声音,如果说一开始到希尔凡的时候老罗还曾经有放弃这些唐裔的想法,到如今那些想法已经踪迹全无了,不是因为所谓的同宗同族的执念,也不是因为李姌的所谓爱屋及乌的联系,更多的则是信任与信念。信任是需要点滴的事情累积培养的,信念则是需要不停地提点与强化的。

一路东来,已经跨越了千里之遥,老罗已经在这些唐裔中间建立了一种战无不胜和虑事周全的形象,所以像这种已经通告会有数万敌人来袭的情况下,众人才会觉得没什么好担忧的,至于信念,一开始在希尔凡的时候,回归东方不过是一种梦想,如今路途近半,回到故乡则成了融入每个人心中的一种新的执念。

借着耳力的灵敏,听着远处人们或者吹嘘或者激昂的话语,老罗心底的想法渐渐坚定,不为荣誉,不为恩仇,只是为了这些平凡朴实而且愿意跟随自己的人们,也不容许突厥人打扰他们的安宁。

…………………………………………

附:也许是因为推广不力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本人的文字稚嫩的缘故,本书的数据不是很好看——这大概是网站编辑审核签约的核心指标,笔者在这里恳求走过的路过的各位,如果觉得这个故事还值得一览,请赞助一下手里宽泛的推荐票,当然如果各位的书架还有空余的空间,还请把这个故事记录在你的书签里。多谢……

第二十五节 都挂到十字架上第二十三节 哥舒烈第五十五节 风起(上)第二十六节 闲人们(四)第八十五节 驻扎(中)第九节 赌战(上)第十三节 路途第七节 琐事第八节 抵达灵州第一百三十六节 说服第四十四节 喧嚣与宁静第九十七节 品评与指点(下)第七十二节 比试(二)第七节 野利悍石第一节 非洲枪火第六十五节 利人利己第二节 一百六十海里第四十六节 西德克诺德的忧虑 (上)第五十一节 马事第二十六节 离开安卡拉第六十九节 细节与感悟第七十八节 蜕变第六节 抱大腿的曷萨人(上)第一百节 三天第九十五节 见访客(五)第十节 修养、筹备与决定第六节 卫慕乙黑的选择(中)第二十一节 乌古斯人第十四节 考察与决策第二十一节 路上(上)第八十五节 紫宸殿内第二十六节 老罗的兵器设计图第三十七节 训斥第四十节 筹备第十八节 烤肉味第七十一节 丁老怪与卫四郎(上)第七十二节 卫四郎与丁老怪(中)第六十八节 信息与决策第二节 一百六十海里第一百零六节 阴影(上)第十一节 主动权第八十七节 谈话(下)第十四节 善后第五十八节 试探第九十六节 初雪(下)第八十四节 大婚(下)第九十一节 秦大将军(上)第十五节 马哈穆德、卡迪尔和李德明(一)第七十四节 交心第七十五节 兴州乱(中)第十五节 马哈穆德、卡迪尔和李德明(一)第四十六节 偷战(二)第二十二节 糊涂事与精明事(一)第二十五节 闲人们(三)第七十五节 兴州乱(中)第一百零四节 寻仇(一)第一百零九节 冬至节第四十一节 人心(下)第二十六节 荒草围绕的雅典第二节 士麦那第二十七节 收尾第四十九节 半日闲第一百一十三节 融合老罗的现代私人档案外篇1:罗开先的梦中说梦第四十六节 收宫(六)第七十节 东出第五节 卖萌的第三十二节 望远镜第四十九节 中场(上)第二十四节 应对第五十三节 赶鸭子上架(下)第五十九节 俘虏(上)第九十节 从容以对第九十节 夜宴第二十节 战前——部署第三十三节 松树炮的轰鸣(下)第十六节 夜议(二)第九十节 筹备第十五节 马哈穆德、卡迪尔和李德明(一)第五十三节 争议(中)第二十六节 重刀宰羊第二十四节 应对第五十二节 赶鸭子上架(上)第一百一十一节 日常第八十三节 荒芜第八节 张浦的慨叹第五十九节 俘虏(上)第五十七节 浪战(一)第四十三节 送行(下)第一百零一节 会议(四)第一百三十六节 说服吉布提第三节 安抚与忧虑第十节 铁锤与核桃第六十九节 细节与感悟第五十三节 争议(中)第四十七节 偷战(三)第一百二十五节 雪色,血色(六)第二十九节 谁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