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东宫之二十

谢莫如去静心庵之事,除了穆元帝,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不过,太子要一道去,倒是有些出乎穆元帝意料。穆元帝也没反对,只是觉着这儿子越发没个出息了。但看儿子那一幅理所当然的模样,穆元帝也说不出别的话,他做父亲的人,总不能说你别去让你媳妇一人去就行了。穆元帝尽管觉着太子实在去的必要,可太子非要去,穆元帝也只有随他了。

倘谢莫如一人去,她每天不必上朝理政,哪天去都行。既太子同行,则要选一休沐日。毕竟,平日里詹事府的事也离不开太子,眼下又有穆元帝六十大寿将至,更是半点马虎不得。就是谢莫如去慈恩宫请安,也常听赵谢二位贵妃同胡太后商量穆元帝万寿之事。

再有,端午将近,这虽不是大节,宫里照例也要热闹一二的。

倒是褚家,趁端午节给东宫送了份厚礼。

谢莫如一看便知是因李家之事,李氏女顶替宁氏女入选和亲公主还在其次,要知道,当初李赵两家倒台,用朝廷的名义谎骗民女还在其次,他们要不是骗到了方昭云头上,惊动了薛帝师,凭李终南蜀中总督之位,凭赵家赵充仪娘家的身份,谁又能耐他们如何?皆因两家无眼,无知者无畏的要对方昭云弟子下手。方昭云纵使无家无族,也不是这等小人可以欺辱的。何况,这两家还正赶上六郎在蜀中代父就藩,这事便是压也压不下来。

长泰公主亲自过来求情,也是怕东宫迁怒褚国公府。今东宫允李氏女和亲,这事,起码于褚国公府和李家,是一个好的信号。因为倘东宫不肯善了,就是要换下宁氏女,也不一宁让李氏女代之。就如穆元帝所说,朝廷犯官家眷多的很。

宁氏女自己脑袋发懵,咱家闺女可不懵,李氏女显然是被家里教导过了,她本就是官宦门第出身,虽现下家庭衰败,多年的教养还在的,又有褚国公府帮着运作,故此,虽穆元帝令多选几家罪官女学规矩,最后选出来的仍是李氏女。

这次,穆元帝让谢贵妃再点拨一下李氏女。

不得不说,谢贵妃在智商上的确比赵贵妃有一些优势的,谢贵妃不吝于点拨李氏女,主要是,她儿媳妇也求过她了。谢贵妃做的事是,她还带着李氏女去东宫拜访了一回。

谢贵妃笑,“陛下让和顺公主与我住些个日子,也熟悉一下咱们宫里的规矩。今儿她刚进来,我方才带她去太后那里请了安,赵姐姐那里,也去过了。趁着天气好,也来太子妃这里讨杯茶吃。”

“谁不知道,满宫里姑妈那里的茶是最好的。”谢贵妃爱茶,她是穆元帝宠妃,故而,每年上上等的贡茶,穆元帝都不忘打发人给谢贵妃一份。见和顺公主福身为礼,谢莫如笑,“公主不必多礼,坐吧。姑妈这是带你认认门,以后在宫里遇着和宫主位,各妃嫔娘娘,也好打声招呼。”

“是。”和顺公主见谢莫如与谢贵妃有说有笑,一颗心仍是高悬胸口,没有半点放松,甚至,谨慎较往时更甚。她进宫时,家里就与她说过前任和顺公主宁氏女的事情了。相对于宁氏女,李氏女脑子属于格外清楚的,家中祖母已与她说过家里情形了,受那该死的庶出小叔的连累,祖父的官儿没了,亏得有外祖母家肯施予援手,外任的父亲方保住官职。祖母已同她说过,凭家里现下情形,她想说一门好亲事是难上加难了。到西蛮,虽是远嫁,却是以皇室公主的身份远嫁。朝廷近来与西蛮偶有战事,但西蛮从未攻破西宁关半步。只要朝廷立得住,只要和亲公主不是没脑子的蠢货,在西蛮求得立身之所,并不难。家族养育她,教导她,这个时候要她拉家族一把,她不能不应。

李氏女进宫前就都想清楚了,就是她家的官司,祖母也与她说了,本是她那庶出的小叔不长眼,做出伤天害理的事,连累了一大家子,并不关东宫之事。倘东宫当真迁怒李家,李家现在哪得平安?还与她说,宁氏女就是得罪了太子妃,方使李家得了机会,让她在宫里勿必小心谨慎,尤其对太子妃,定要恭敬。

故而,李氏女一进宫,当真是处处守着规矩,样样合乎礼仪。再有宁氏女先时的表现,便是谢莫如也觉着,李氏女的表现比宁氏女合格的多。

谢莫如不过是随意的与李氏女说了几句话,就同谢贵妃闲话起来,说的便是端午节的宴席赏赐等事,宫里过节,比在皇子府时难免繁琐一些,谢贵妃笑,“你宫里人都是极得用的,我也不过是胡乱絮叨几句。”

谢莫如笑,“能听姑妈胡乱絮叨几句也是好的。”

姑侄俩都是极和气的,谢莫如也不是与人交恶的性子,还顺便同李氏女说了一句,“西蛮风俗不与东穆相同,和顺公主不妨多做些了解。”

和顺公主紧张的很,好在,她毕竟是大家出身,把颤抖的手虚握在袖中,压抑着紧张道,“有鸿胪寺的寺丞与我略讲过西蛮风俗。”

谢莫如见她紧张的唇色泛白,笑道,“这就很好,多对西蛮做些了解,没有坏处。”

和顺公主道,“也只是一些皮毛,不敢当娘娘胎夸赞。”

谢贵妃特意带了和顺公主过来,又是头一回见,难得和顺公主脑子清楚,谢莫如还命人拿了一对玉镯给了和顺公主,说是见面礼。和顺公主不知该不该接,去看谢贵妃,谢贵妃笑,“只管收着,这是头一回见面,你是陛下爱女,她做嫂子的,原就不能薄了你的。”

和顺公主这才双手接了,郑重的谢了赏。

及至将将中午,谢贵妃就带着和顺公主告辞了。

不得不说,和顺公主不只是比宁氏女脑筋清楚,她还是个难得的聪明人。

而且,她的运气也比宁氏女要强许多。

起码有褚国公府肯拉她家一把,就是谢贵妃受儿媳之托,也会尽心指点她。谢贵妃见她在东宫紧张的厉害,回到自己麟趾宫时笑道,“太子妃威仪是重了一些,她待人是极好的,只要你守着规矩,做事明白,她并不挑剔。”

和顺公主在谢贵妃面前就放松许多,柔声道,“我怕哪里做得不好,一则白瞎了先时在内务司学的规矩,二则也给娘娘丢脸。越这么想,越是紧张。娘娘,我是不是显得很小气。”

谢贵妃笑,“无妨,第一次见面么,以后多见见就是了。”

和顺公主点头应了,她又道,“娘娘,我有件事,不知当不发讲?”

“只管说来。”

“我想学些西蛮话。”和顺公主看向谢贵妃,“我在内务司听鸿胪寺的寺丞给我们讲西蛮风俗时,寺丞大人说西蛮人自有语言文字,我想着,能不能先学着些。”

谢贵妃很是欣慰,笑道,“这容易,先平昭仪就是西蛮人,当时入宫陪嫁了不少西蛮宫人,后来平昭仪过逝,这些宫人还在。明儿我挑几个过来教你。”

和顺公主连忙谢过。

谢贵妃笑,“你是个明白人,多余的话我不说。你想学什么,只管开口,现下能帮的,我一定帮。”

和顺公主十分感激。

就是谢莫如知道和顺公主在学西蛮话时,也觉着和顺公主头脑清楚。既是要和亲,自然要尽可能的做更多的准备,以应对将来陌生的局势。那种刚一进宫就敢跟太子妃放狠话的蠢货,穆元帝把宁氏女换了,不一定就是由于宁氏女对太子妃不敬,关键是,就凭宁氏女那智商,估计和亲也就是白瞎一份嫁妆罢了。

因李氏女乖巧伶俐,大家都说,这位公主可比上一位强多了。

别人也只是随口一说或是心中一想罢了,那言语那眼神落在赵贵妃眼里,真叫一个憋屈啊!想当初她指点宁氏女也是尽心尽力,可谁料到那是一脑残呢!

赵贵妃心下不痛快,还告诉儿子去刑部好生关照一下宁氏女,叫你丢本宫的脸!大皇子是孝子,自然不能让亲娘白吃这亏,当天大皇子就着人去办了。不想第二日大皇子进宫来道,“那宁氏女回大牢没两天就病死了。”

赵贵妃哼了一声,也便不再提及此事了。

想也知道,宁家上下还指着宁氏女以和亲之功救一家子脱离苦海,不想她这般轻狂,没几天便被送回牢中。不用别人作践,宁家一大家子的希望就此破灭,宁家人就饶不了她。在牢里,为家人厌恶,能活得久才怪。

不然,为何李氏女这般小心翼翼,就因为李氏女明白,这一步踏出,再不能回头。纵回头,家族亦不能容她。

世道,从来都是这般残忍!

和顺公主得到后宫一致称赞,便是穆元帝偶去昭阳宫小坐,赵贵妃亦得忍着嫉妒道,“和顺公主当真懂事。”

因和顺公主懂事,还出席了宫中端午节的宫宴。

三皇子妃褚氏以及长泰公主见她争气,心下都觉熨帖。

而且,和顺公主虽十分畏惧太子妃,还是能鼓起勇气,隔三差五的过去请安,先时只能略说上一两句话,后时间长些,她总是过来,太子妃也不是冷心冷肠之人,便多与她说几句。因去的多了,每天也能在慈恩宫相见,和顺公主也便自然了。与太子妃相处的好了,好处看得见。太子妃的二叔谢柏谢驸马正管鸿胪寺的一摊子事,太子妃就同宜安公主说了,“和顺公主是要远嫁的,西蛮的事,不好一点儿不知道。先时鸿胪寺寺丞讲的,不过是些皮毛。”

宜安公主随谢柏在西宁住了多年,很是知道一些西蛮的事,极认同谢莫如这话,道,“这可是,西蛮不说别个,就那些部落,就闹得人头晕。”宜安公主对于和顺公主是有一些怜惜的,西蛮王的年纪不比穆元帝年轻几岁,和顺公主正当妙龄,这一嫁,以后当真不知前程如何。

谢莫如对和顺公主的照应,让穆元帝又心下感慨一回太子妃的周到。

其实,自从谢莫如正位东宫,穆元帝嘴上不说,凡事只要太子妃肯接手的,必是办得既快又好。不要说他那糊涂老娘比不得,便是穆元帝倚重的赵谢二位贵妃也多有不如。

谢莫如就明白,应该如何调理出一个合格的和亲公主。

不要以为选的是罪臣之女,穆元帝便不在意了。倘真半点儿不在意,何不就叫傻X宁氏女去和亲?穆元帝陪送大笔嫁妆,封以公主,自然也是盼着和亲公主能有所作为的。哪怕就如前一任和柔公主活得够久,也是一种本事。

当然,如果和亲公主能比和柔公主更有建树,穆元帝也乐得所见。

因为不论哪一种,和亲公主总归要有倚仗母国之处。甚至,穆元帝希望和亲公主产下子嗣,承袭西蛮王业。当然,这是穆元帝野望,至今还没实现就是了。

但,穆元帝并非不看重和亲公主,也是真的。

谢莫如愿意出手指点,穆元帝很是满意。

难得和顺公主也聪明,与东宫愈发亲近。

过了端午节,太子终于有空与太子妃一道去静心庵。

太子太子妃出行,俱是轻车简从,未带那些繁琐仪仗,却是带足了禁卫军侍卫。

谢莫如出行前命紫藤收拾了些素色衣料以及宫里的素点心,一并给六皇子妃带了去。就是到了静心庵,也是先看过六皇子妃,再去与妙安相见。

谢莫如到妙安院落时,妙安已经给花木浇过水,正在用花剪修剪花枝。二人相见的那一刻,气氛难以形容的微妙,北昌侯夫人妙安师太方微,原是先英国公幺女,魏国夫人方敏按辈份得叫她一声小姑妈,所以,她与谢莫如的血缘已远,两人相貌亦不相同,但,此刻两人站在草木扶疏的青砖灰瓦的小院之内,却是一样的身量修长,眉眼冷凝,目光锐利。

几乎不必介绍,彼此对彼此的身份已是心知肚明。

方微请二人屋内喝茶,彼此安坐,方微头一句就是,“你不像谢家人。”

谢莫如道,“我姓谢,这就够了。像不像的,我只知道,日后定有人以像我为荣耀。”

气场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说不清道不明的,譬如,有人一看便温文,有人一看便猥琐,有人一看就不好惹,而谢太子妃与方微气场相遇时,产生的效果就是久久的沉默。

这二人,一个因另一个的要求而来,然后,突然之间,仿佛都没有了开口的兴致。

好在,太子经多年历练,也十分沉得住气。

一时间,室内悄无声动,唯院外树梢上不知名的鸟儿依旧声调婉转、无忧无虑的歌唱。

自从娶了媳妇,太子就很擅长跟强势的女人相处了。看这俩人都不说话的模样,太子端起手边茶盏呷了一口,道,“茶很好喝。那啥,师太有何事要与太子妃亲谈,不妨说说看。”

方微见到谢莫如的第一眼就死了与谢莫如合作的心,谢莫如这样的气势,可见她羽翼已丰。不过,方微依旧道,“不知太子妃想知道些什么?”

“青松明月图。”

“青松明月图原是前朝薛东篱为明月公主所做,后来,太\\祖皇帝坐了江山,这幅画卷就成了皇室珍藏。太\\祖皇帝无子,原是想立靖江王为储,但在暮年,无意间宠幸了一位宫人胡氏,而后,胡氏竟有了身孕。太\\祖皇帝极是欢喜,胡氏第一胎就生下了皇子,然后,隔年生了公主。太\\祖既有亲子,自然想要将江山社稷传予亲子的,可天不假年,太\\祖身体每况愈下。皇子还小,太\\祖之母程太后觉着主少国疑,更嘱意靖江接掌朝政。太\\祖与辅圣一母同胞,靖江与宁荣是同父所出,辅圣少时,太\\祖皇帝就极为宠爱她,因辅圣颇有聪慧,太\\祖皇帝就想让妹妹辅佐儿子。由此,赐下这卷青松明月图。就是想辅圣公主效仿前朝明月公主,能扶社稷于危时。”方微道,“辅圣公主毕竟是女流,太\\祖皇帝却是金戈铁马开国之君,深知军权之重,故而,将辅圣赐婚给我二哥。由此,方家便成了辅圣在朝中兵权的支撑。”

“太\\祖过逝后,程太后掌握朝政,相对于宁荣那笨蛋,程太后到底担心辅圣,尤其,当初太\\祖皇帝为立太子,原是想立胡氏为后!”方微冷笑,“虽说子以母贵,可也得看看胡氏是个什么作派,可堪配后位!胡氏心大而愚蠢,偏生是穆元生母。程太后临终前,原是要赐死胡氏。穆元向辅圣公主求情,辅圣总是在不该心软时心软,保全了胡氏。这道懿旨,最终没有发出去,但也没有销毁,程太后将懿旨交与辅圣,辅圣命一名匠人将懿旨封存于青松明月图之内。这就是青松明月图的秘密。”

“懿旨想必还在?”

“自是在的,不然,穆元怎肯留我性命。”方微将此话说的光明正大,堂堂皇皇。以至于太子都忘了纠正这女人,你能不能别这么明日张胆提及我父皇姓名啊!

谢莫如没继续问懿旨所在,她道,“陛下说,青松明月图被毁,我想,这不会是辅圣毁的吧?”

“辅圣是个刚烈绝决的人,她活着,便要主宰这个世间。若无主宰之权,她宁可死。”方微轻声道,“起初穆元不知懿旨之事,还以为青松明月图所毁是辅圣怨气过重,故而临死前毁去太\\祖所赐。他虽是辅圣教出来的,却是半点不明白辅圣。辅圣若怨恨皇室,如何会除去方家。若她与方家联手,如何又有穆元掌权之机?辅圣虽最终失权,但,自始至终,不论方家,还是穆元,都在等她的选择。她一人想支撑当时的朝局不易,可方家与帝党都需要她的造择。穆元会亲政,全赖辅圣成全。辅圣既肯成全于他,又因何毁去青松明月图?他竟然还觉着辅圣怨恨朝廷?刚烈如辅圣,便是有怨,也是怨自己手段不够,朝廷有何可怨的,辅圣生前,整个朝廷都在她的脚的。就是她死了,我借她名义随便安排个藏宝图什么的都能叫朝廷忧心不已。一个人战败了,然后说,我怨脚下蝼蚁挡了路,穆元他真是有想像力,这一点,深得胡氏真传。”

太子殿下:……

“辅圣过逝时,穆元已经亲政,但,朝中臣子一样曾为辅圣效力。朝臣是什么?别看他们成天叫嚣着忠君还政,那张仁义道德下的脸,都够看!六部九卿,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想往上爬,必得有人下来。如李钧如北昌,当年不过微末小官罢了。北昌还好,他娶了我,纵当年方家灭族,也未牵连到我,当时他官居刑部侍郎,李钧就只是个五品学士。这二人,都有野心。而当时,辅圣过逝后,穆元帝知道此事,立刻就派此二人去辅圣府查看。这二人要往上爬,你们猜他们做了什么事?”此事于方微心中大为快事,故而,多年之事,她说起来仍是兴致盎然。

太子殿下听的心都提了起来,谢莫如依旧面色不动,方微自问自答,“他们重新伪造了辅圣死时的场景,从辅圣的书房里搜查出的书卷,烧去一部分,留下一部分。然后,为将此事扣在辅圣头上,他们烧毁了青松明月图。这两个蠢货,完全不知道青松明月图的秘密。我到时,青松明月图已毁了大半,我捡去两只卷轴时,发现其中一个卷轴有机关锁,就此得到程太后懿旨。李钧北昌两个也没白费心,穆元听说辅圣书卷烧毁极多,立刻怀疑辅圣是自尽前销毁与党羽的来往机要,于是,穆元在朝展开大清洗,李钧北昌二人就此得势,一跃为当朝红人。”

“当然,依穆元的城府疑心,对朝廷的清洗是早晚的事。说真的,我一直怀疑,李钧北昌二人所做所为,是不是穆元的暗示。或者,他一直装傻充愣,反正他也很擅长装傻。”

太子妃依旧面沉若水,太子也觉着,尼玛,朝中现下真是奸臣当道啊!李钧北昌侯两个,一个刑部尚书,一个吏部尚书!那啥,当年伪造辅圣死亡现场的事,不会真是他爹示意的吧。

谢莫如却是道,“不是!”

顿一顿,谢莫如又重复了一句,“不是!”然后,方解释道,“陛下既已亲政,一国之君,权握天下,想清洗朝廷无需理由,更无需命李于二人做下此事,反走了小人之道,落了下乘!此事,陛下定不知情!”

方徽轻叹,“当年辅圣为你母亲取名一个敏字,就是说她聪敏过人,如今看来,你不亚于她。”

谢莫如眼中微黯,道,“夫人焉何与北昌侯反目?”

北昌侯夫人道,“这也不稀奇,当年我娘家显赫,后来方家败了,他还要倚仗我对付辅圣。辅圣过逝后,他官运亨通,就要纳小老婆。风水轮流转,我自然也要低头,但他小老婆敢欺到我儿子头上,我岂是可欺之人!我杀了那贱人与那贱种,安排好儿子,想活命,只能借穆元之力。”

太子殿下:……

谢莫如颔首,起身,与太子道,“我们走吧。”

太子虽然极想问一问过懿旨的下落,但转念一想,方微在此软禁,此物定不在她身边。何况,此物又是她保命的物件!太子出了静心庵,到了东宫方与太子妃道,“虽说懿旨要紧,毕竟太\\祖之母已过逝多年,纵有懿旨,也不能奈皇祖母如何。父皇为何因一道懿旨,反被这女人要胁多年。”

“陛下不一定知道这旨意的具体事情,譬如,这旨意是谁写的,内容是什么。”谢莫如道,“方微为活命,很可能骗了陛下。”

“你说,那她为何同我们说呢?”

“她说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的,李相北昌侯都是国之重臣,就是往坏里说,那事当真是他们干的。当年方微与北昌侯是夫妻,方微很早就在辅圣身边做事,她比当年年轻的李相与北昌侯更熟悉权术,何况,辅圣灭她满门,她焉能不恨!殊不知烧毁青松明月图不是她的主意?烧了这图,陛下必会认定,辅圣死前对朝廷不满。我不信,辅圣倒台之事,与她无关!”谢莫如道,“方微的话,不必全信。”

太子也知方微是敌非友,只是想到李钧北昌侯二人,难免心里不大舒坦,他与妻子道,“前年,父皇病重,宁允中建议悼太子用战事来谴扶风出帝都,而后对扶风下手,还是李相严斥了宁允中!我说李相是个顾全大局的人。你说,辅圣死后那事,是不是李相做的?”

“不论是谁做的,都不会是辅圣做的。”谢莫如呷口茶,有条不紊道,“辅圣是自尽,又不是谁杀了她。一个人要死,死前的事总能处理好。不会临死前再去烧什么机要东西。说来,陛下对此事怕也是心中存疑的。至于朝廷清洗,借不借这个由头,也自来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

太子起身道,“我先去与父皇说一声懿旨的事,省得父皇惦记。”

因此事要紧,太子不敢耽搁,却不想他爹已经知道了。

穆元帝显然没什么精神,见到太子也只是意兴阑珊的摆摆手,“朕知道了,你去吧。”

太子见他爹面色委实不好,劝道,“儿子想着,那妙安也不是什么好人,她的话,不必全信。”

穆元帝摆摆手,太子只得告退。

不知是不是此事给穆元帝的打击太大,毕竟,李相北昌侯都是简在帝心之臣,穆元帝信任他们,如同信任自己左右手。北昌侯任吏部尚书多年,李相则是经悼太子一事,都能任新太子的太子少傅,可见穆元帝对他们的信重。

这种信重,不是假的!

穆元帝是帝王,岂能为人所欺!故而,哪怕事隔多年,穆元帝都要召李钧北昌二人问个分明,不知君臣三人说了些什么,但穆元帝倒下的猝不及防。经太医诊治,说是怒急攻心,穆元帝在病榻上都没忘记抄没李于两府。但,李于两家显然无法平息穆元帝的怒气,穆元帝有了年岁,经此大怒,身子便一日不若一日。

万寿节时,穆元帝都强撑着身子出席的。之后,便彻底的倒在了病榻上。穆元帝令太子监国,接掌朝政。临终前,先是宣了苏相太子觐见,穆元穆气息微弱,轻声道,“太子,朕是不担心的。只是,朝廷还需苏相这样的老成人,帮太子把把关。老苏啊,朕,朕就将太子托付给你了。”

太子与苏相均是满脸泪痕。

最后,穆元帝见的是谢莫如,穆元帝眼睛里仍能偶尔透出清明的光亮,他望着谢莫如,谢莫如俯视着他。良久,穆元帝道,“朕,朕想知道……”

穆元帝声音很微弱了,谢莫如俯下身,于他耳际轻声道,“陛下想的,都是对的。我一直知道,紫藤杜鹃姑姑张嬷嬷都是陛下的人,所以,陛下知道的,都是我想让陛下知道的。陛下没有看错我,舅舅在青松明月图的提示,不是懿旨,而是辅圣公主死后的真相。告诉陛下一声,方微之所以将那些事如实说来,是因为,她的儿子,便是段四海。我与段四海,有所交易。还有,段四海不知方微下落,而方微在静心庵之事,并非六皇子妃告诉我的。方微的下落,都是南安侯调查出来的,不过借六皇子妃的名儿罢了。陛下,你没有想错我,我从未有一刻忘记我的母亲是怎么死的。我既为太子妃,又岂会让你多活,让你时时刻刻疑心于我。”

“最知我的,不是殿下,而是您。最知你的,是我。”

穆元帝眼神如尖刀般一亮,然后,又极快的暗了下去,明灭之间,一代帝王,就此薨逝!

作者有话要说:  PS:有一点晚,真的是写到停不下来~~~~~~~一看,爆了2000~~~~~~很丰盛的一更~~~~~~~明天另有新章开启!!!!!!

再PS:看到留言,来补一句,所有看不太明白的,那是石头留下的悬念。。。明天,后天,大后天会有解释~

第105章 和谐啦第169章 将行之二第34章 生辰礼第56章 百灵~第80章 变色第263章 交锋之争功第106章 忆往昔第264章 交锋之帝心~第76章 贱招第266章 交锋之东宫第130章 哥哥们这是怎么了?第109章 天生的权术家第245章 交锋之七第316章 夺嫡之十九第20章 行云第291章 交锋离职之半章第121章 议储位一第277章 势利的婚姻市场第122章 议储位二第25章 看到第202章 臣心之三第341章 东宫之四第176章 深谋第50章 及笄礼第36章 赏赐第355章 东宫之十八第329章 夺嫡之三二第241章 交锋之三第382章第114章 施粥事件第61章 位子第350章 东宫之十三第84章 出孝第168章 将行之一第二日第75章 外放之事第268章 交锋之团聚第134章 点个赞第330章 夺嫡之三三第327章 夺嫡之三十第376章 皇后之十八第72章 玄机第331章 夺嫡之三四第102章 祭礼第264章 交锋之帝心~第146章 暴雨即至第330章 夺嫡之三三第100章 侧妃事件第138章 得子第219章 积累~第190章 意在此处第179章 五皇子的信第90章 要出手了第282章 交锋之这一年第394章 权握天下之下第114章 施粥事件第173章 就藩之二第29章 诛心第188章 铁御史第328章 夺嫡之三一第256章 交锋之十八第217章 白哭~了呀~第257章 交锋之十九第71章 刀光剑影第247章 交锋之九第256章 交锋之十八第66章 朱雁第181章 恩威并施之二第87章 于氏第296章 交锋这一天之中章第236章 轰动~第159章 反插一刀第171章 将行之四第118章 第二更第41章 无人不知第198章 建议第171章 将行之四第194章 女人与女人第231章 有小唐欢乐多第341章 东宫之四第236章 轰动~第166章 入彀之二第258章 交锋之二十第45章 宝剑之论第18章 一次性解决第207章 契成第287章 交锋之旧事~第313章 夺嫡之十六第40章 李樵第199章 嫡系建设第309章 夺嫡之十二第28章 暴雨第392章 太皇太后之七第184章 天下乌鸦第8章 三老太太第389章 太皇太后之四第335章 夺嫡之三八第202章 臣心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