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皇后之八

龙抬头之后,晋王先进宫卸了兵部的差使,穆延淳原是要为晋王再安排差使的,晋王道,“待出了父皇的孝,我们也要就藩了,陛下不要再给我安排差使了。此番一去藩地,再见陛下就不知何时了?”晋王望着穆延淳,笑道,“以往,那个,年轻时,大哥我总嫌你,一想到这番别离,还怪难受的。”大皇子其实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儿呢。

穆延淳也道,“咱们小时候,那也不过意气之争,我也嫌过大哥呢。”

晋王道,“那你可别记心上。”

穆延淳都笑了,“看大哥说的,难道大哥把先时的事还记心上不成。”

“那不能。”

兄弟俩说了会儿子话,晋王顺利交出兵部之权,穆延淳也松了口气。在晋王带头,刑部齐王,工部楚王,礼部七王,都交了各部之权,理由也都是一致的,这就要去就藩了,陛下早些掂掇人选,咱们交接好了,走时也能放心。

穆延淳私下与妻子道,“亏得大哥明白,不然,他倘装糊涂,我也不好说什么的。”

谢莫如斜睨丈夫一眼,笑道,“让扶风掌兵部,陛下不就是为了让晋王交权么。在我这儿,还得了便宜又卖乖。”

穆延淳嘿嘿一笑,不否认自己的心思,他儿子们也大了,得有地方安置才成。再者,藩王本也要就藩的,这六部之权,他们早晚要交。穆延淳道,“大哥说到底还是个明白人。”

“晋王啊,晋王有些笨,但这个笨,何尝不是他的福气。如悼太子,就是聪明太过了。”谢莫如道,“还有一事,先这在时,六弟妹没法子,去了静心庵。她年岁并不大,铁家也是孝忠朝廷这些年,我想着,是不是让六弟妹出来,倘她愿意,另择夫婿亦为不可。”

穆延淳道,“那老六怎么办?”

谢莫如淡淡道,“要说先帝,那也是圣明了一辈子的人,你说,最后怎么就养出悼太子这样的孽障来,说起来,先帝还是太过心软。悼太子之罪,还容他亲王礼下葬!陛下虽祟敬先帝,学先帝的长处就好,如先帝这般优容太过,还是罢了。六王爷不一直身子不好在荣养么?”

穆延淳还没干过杀弟弟的事,很有些犹豫,谢莫如道,“想想当初母后,倘非六皇子之故,现下母后该是何等尊荣。”

谢莫如拿出苏皇后一说,穆延淳那点子犹豫立刻就没了,道,“待老六的事了了,再让六弟妹出来。”

“我也这么想。”

先帝六王爷因病过逝,穆延淳自登基起,不论政令抑或别的,皆十分宽厚,独对先帝六王爷之死,极是冷淡。二郎过来请旨时,穆延淳便道,“六王生前对先帝屡有忤逆,为子有大不孝之过,便是先帝过身,他仍托病体之名,不能为先帝哭灵。今他病逝,以国公礼安葬则罢。”

二郎又问葬在哪儿,穆延淳指了个极偏僻之处。

穆延淳这个态度,二郎看他爹的脸色,并没有特别刻薄六王葬礼,但穆延淳本身的态度已经是帝都的风向标了,堂堂皇子,死后竟以国公礼安葬。而且,穆延淳只命内务司安排丧仪,余都没有半点赏赐,就更甭提六王的墓地了,委实是个荒僻难寻之地。

六王一死,晋王先庆幸自己听了媳妇的劝,一过年便把兵部的事上交了,不然,凭老五这心狠手辣的样儿,还不知要如何对付我呢。

晋王很是念了回佛,就想着,怎么赵时雨还不回呢!

哎,这等关键时候,有时雨商量才能稳住心哪!

料理了六王,悼太子早便自尽,穆延淳深觉母仇得报,可告慰母亲在天之灵了。

至于六王妃之事,穆延淳特意给了铁家一道圣谕,说的就是六王与六王妃的亲事,圣谕里说六王妃尚且年轻,可守一年丧,另行婚配,两不相干。

铁家感激涕零的给圣旨磕了三个响头。

有个清流便说六王妃该为六王守节,穆延淳早有准备,道,“我朝不同于前朝,太\祖立国时便说,前朝风气闭塞,实不可学。自太\祖,到先帝,都从未鼓励妇人守节,何况江南多年战事,人口凋零,哪个地方人口有增加还为政绩呢,在民间,尚且鼓励守寡妇人再嫁。皇家为民间表率,六王妃倘愿意为六王守节,王妃尊荣自然得享。倘她愿意改嫁,去王妃尊号,一应诰命收回,也就是了。”

朝中清流嘟囔了几句,见穆延淳都说要收回王妃尊号,大家也就不说别个了。

眼下理是春闱在即,穆延淳对于自己登基后第一次春闱还是相当重视的,再由于他从掌事皇子时便掌过礼部,上科春闱也是他做的主考,故此,穆延淳自己便经验丰富,对贺尚书要求也比较高。

贺尚书从封疆大吏转为一部尚书,原是升迁的好事,但短短数日,就不知熬白了多少头发,便知内阁辅相如何煎熬费神了。倒是贺夫人成天神采奕奕,不为别个,她家孙女这个月都被召进宫陪皇后说话两回了。贺尚书也知此事,他自是愿家里出一位王妃的,故此,当差上越发精心,希望能给孙女加分。

与贺尚书家孙女一个待遇的还有唐家的姑娘,永定侯府崔家姑娘,永安侯李家旁支的李家姑娘等,虽出身各有不同,但也皆是帝都数得着的人家了。

文康大长公主私下与丈夫道,“可惜咱家女孩儿太少。”不然,怎么也轮不到旁支出头的。

永安侯笑道,“世间好事,哪能都被咱家占了。如今这般,已是大善。”

“你呀,知足常乐。”文康大长公主也没什么不满意的。她两子皆为侯爵,于朝倍受重用,她自己是先帝嫡妹,今上姑妈,尊荣已极。

“也没什么不乐的。”

文康大长公主同丈夫商量想让二孙子李昶尚主之事,问丈夫的意思,永安侯想了想,道,“大公主自幼养在皇后娘娘膝下,陛下只此一女,帝后皆视若掌珠,谁要是能尚大公主,当真是好福分。”

“你尽说这些个废话有什么用?”文康大长公主横丈夫一眼,“我是问你,这事可不可行?”

“大公主的好处,你看得到,自然人人也看得到。阿昶是次子,论出众也不算拔尖,尚主之事,还是算了。”

“就一点儿希望也无?”文康大长公主很有些不甘心。

永安侯叹,“我的殿下,阿初是世子,娶妻林氏。阿昶比阿初小两岁,倘尚大公主,我只怕日后事多。”

文康大长公主心头一跳,知道丈夫说的是,倘二房强过长房,且大公主为陛下爱女,怕是要就爵位起争端。文康大长公主道,“阿初阿昶都不是这样的人。”

“想一想老承恩公府,长房二房以往也挺好,二房尚宁荣大长公主,最终长房失爵。”

文康大长公主见丈夫不乐意,也只得不再提及此事。

永安侯直接把二孙子运作到南安州二儿子那里去了,永安侯府一向都是武将之家,孩子们大了,当各自有所安排方好。

春闱在即,谢莫如却是收到一个极坏的消息。

段四海派使臣宁致远来帝都,解释一下江行云在海上失踪一事。

宁致远很久没有来过帝都了,见帝都繁华富庶较记忆中更甚,却没心思欣赏一二。委实是,江行云失踪一事,不大好交待。

当然,宁致远也准备了优厚的条件,想来亦可令朝廷满意。

鸿胪寺卿上禀穆延淳,穆延淳初闻江行云竟然失踪了,连忙召来宁致远一问,这事儿,宁致远说来也不全是他们的责任,江行云与冯飞羽打斗中落海,再找吧,怎么找也没找着,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穆延淳问,“冯飞羽身边人呢?”

宁致远道,“只有一个商月,小臣已为陛下带了来。”

穆延淳道,“你,再带着那个商月,与朕一道去与皇后说说此事。”

宁致远恭敬应下,心道,情报里都说这位陛下在未登基时就颇为惧内,江南之战时,宁致远不幸被朝廷俘虏,颇是吃了些苦头,彼时瞧着穆延淳不似惧内之人,不想倒是真的。

宁致远平生第一次去凤仪宫,凤仪宫较之昭德殿更多了几分精致秀美,尤其正殿前两株冠盖亭亭的梧桐树,正值暮春,梧桐叶翠绿欲滴,轻风徐来之际,树叶哗哗作响,在宁致远听来,如同最轻柔的海浪。

当然,在见到谢皇后的时候,宁致远就完全没有海浪的想像力的,他觉着,谢莫后的眼神如同暴风雨前夕的宁静。放皇后道,“好了,事情我清楚了。把商月留下,宁使臣可以回去了。”

宁致远道,“我国亦为帮助搜寻江大人的下落的。”

谢皇后挥挥手,宁致远恭敬退下。谢皇后看向商月,听闻此人是冯飞羽身边的二把手,怎么生得这么幅娘娘腔的模样,谢皇后道,“与我说说,这些年,你与冯飞羽都躲在哪里?”

商月道,“我与大哥出海看了看,不知怎地,我们不过搭乘货船去海外看风景,就有人喊打喊杀冲上来。唉呀,我家大哥可不会水啊!”

谢莫如淡淡,“我家行云水性极佳。”

商月担心的了不得,千万央求了道,“陛下娘娘,你们可得救救我家大哥啊。先时不过各为其主,正经说来,咱们彼此委实无冤无仇啊!”

真难为商月有脸向朝廷求救,谢皇后令人将商月带了下去,与丈夫商议此事,穆延淳安慰她道,“你也不用太过担心。”

“我总觉着,行云还没死。”谢皇后道。

“不若令刑部张榜寻人。”

“也好。”眼下并没有太好的法子,谢莫如揉揉眉心问,“宁致远还提别的事了吗?”

“他想接妙安师太去岛上,愿意将先时议定的海上安全税减半。”

“不要答应他。告诉他,行云一日不能回来,妙安师太一日要在帝都。”谢莫如道,“再多往静心庵派人,保护妙安师太。”

“难不成段四海还真是有意的?”

“不见得是他,但有可能是他身边的人。”谢莫如道,“没有冯飞羽,行云也不见了,我们失两员大将,想用区区银两赎回妙安,绝对不行!那个商月,好生审问!”

穆延淳与谢莫如夫妻多年,颇有些灵犀,道,“朕亲写一封信给段四海。”挑拨一下。

谢莫如道,“甚好。”

失去江行云,非但对谢莫如,便是对穆延淳都是极大的损失,江南的情报工作,一直是江行云主持,江行云突然不见,短期内想再寻一个这样的人,委实不易。

至于写信挑拨段四海,也只是个鸡肋中的鸡肋了。

宁致远却颇是不好相与,他奉命要迎回妙安师太,做海盗的又有钱,对朝中大臣颇多贿赂。连内阁都对段四海提出的条件心动了,不过,穆延淳一张铁面,死不松口,大家也不敢再提此事。

尤其,恩科在即。

抡才大典向来是朝中要重事,穆延淳直接打发宁致远回海上去了。宁致远临行前与李九江道,“来前我亦想过,贵国陛下或者因江伯爵之事迁怒于我国,天地良心,江伯爵之事,委实是意外。”

李九江道,“江伯爵于国有功,总不能她刚失踪,我们就判她死亡。”

宁致远诚心诚意,“迎回师太,我国亦会继续帮助贵国寻找江伯爵。”

李九江淡淡一笑,“此事,不妨日后再谈。”

彼此皆是政治人物,这些空口无凭之话,李九江自然不信。

宁致远虽有些失望,东穆朝廷的反应倒也在其预料之中。毕竟,江行云刚出事,东穆朝廷怕是会怀疑此事为四海国一手设计。但,倘四海国能直接设计此事,就不会为冯飞羽的下落几年奔波了。

宁致远最后要求见妙安师太一面,穆延淳还是允了的,见师太一切都好,宁致远也方便回去交差。

恩科之中,颇有几个亮眼人物。

穆延淳道,“一个是永毅侯家的旁支孙辈,叫薛泉。一个是晋中周氏子孙,叫周晴。文章都是一等一的好,这两人不分伯仲,你看看,哪个做榜眼,哪个做状元?”把两人的殿试考卷拿给妻子看。

谢莫如接了两人考卷,道,“不论哪个是榜眼哪个是状元,今年,三甲夸街时可得叫人留意,不准那些围观的百姓拿东西砸人了。去岁不是说有人拿苹果把状元从马上砸下来了么。”谢莫如说着,自己也笑了。

穆延淳笑,“去岁段状元委实有些倒霉,今年朕会叫他们注意的。”

谢莫如见二人答的都是极好,文采飞扬自不必言,就是文章,薛泉偏儒家一些,周晴偏法家一些。谢莫如将话与丈夫说了,穆延淳亦道,“是啊,两人都好,又不能都取为状元。”

谢莫如笑,“待他二人面君二再论吧,陛下看哪个亲切有眼缘一些,就点哪个为状元便好。”

穆延淳想了想,道,“这也好。”又问,“你喜欢哪个?”

“还真说不上来,治国上,不论儒家还是法家,单用一家都不切行。要是我,也只得看眼缘了。”

穆延淳深以为然,最后点了周晴为状元,薛泉为探花,谢莫如还问呢,怎么榜眼变探花了。穆延淳道,“前十名里,都年纪不轻了,一个个跟老倭瓜似的,周晴也三十了呢,薛泉年轻,二十五岁,小伙子也生得精神,就点他为探花了。”说到薛泉,穆延淳笑道,“委实不错,非但模样好,对答亦佳。其实,以他为状元未为不可,但,除他之外,无人可当探花之名啊。”

所以,不得不说,做状元也是需要一点运气的。

恩科之后,前科庶吉士散馆各安排了去处,今科进士又一批进了翰林当差,又一批谋了实缺,奔赴各地,自此开启各自的仕途人生。

过了端午,又是一年,整整一国国孝满,自皇室到百官,终于可以出孝了。

穆延淳因此又带着兄弟子孙的去祭了一回他爹,国孝期满,诸王纷纷上表请求就藩,穆延淳皆准了。只是有一事,谢莫如先与丈夫提了,“藩王就藩是理所应当的,但有一样,得先同陛下说,陛下心中有个数才好。”

谢莫如道,“先帝大行前是不是说了,有子女的诸妃母可随藩王公主居住。”

“是啊。”

“要是太皇太后大安,我也就不提此事了,太皇太后这么病着,不是我说话不吉利,就是有夏青城一天三请脉,我也担心的很。太皇太后正需人服侍的时候,我与贤妃淑妃几人自不必说,每日都要过去请安的。陛下想想,父母养育子女,一辈子图个什么,不就图老了身边儿有人服侍么。宫女太监虽好,那是下人。公主们也日日进宫,那是外嫁女。咱们也在宫里,却是孙辈,总不能太皇太后病成这样,孙媳妇们各过各的日子去吧。”谢莫如道,“便是与藩王就藩,诸位妃母也不必急的,待太皇太后大安了,再过去诸藩王那里,难道不好?”

穆延淳目瞪口呆,“这,这不大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咱们一样可以为妃母们养老。”谢莫如道,“倘藩王担心妃母们,不妨每家留下几个儿孙在帝都,也可就近服侍。便是妃母们的位份,提一提也无妨,贵太妃提成皇贵太妃,如何?要是这样还说咱们不是诚心侍奉妃母,我就不知要如何才能留住妃母们了?当然,要是妃母们死活得去跟着藩王过,那也是无法的。”

穆延淳立刻就想到,他媳妇的意思,莫不是留下诸王母于帝都,以此牵制诸藩王什么的。穆延淳道,“只怕藩王要命父皇临终之前的口谕说事。”

谢莫如道,“这事不好陛下来做,我来说,陛下只当不知道。”

“我就是当不知道,怕也没人信。”

“那陛下就当是劝不动我。”

穆延淳小声与妻子商议,“就是让太妃他们就国,其实,也无妨的。”

“陛下莫不是怕诸王生出怨怼之心?”

“总归他们是不大乐意的。”穆延淳道,“想一想咱们当年,我便是一心想接了母后在身边好叙天伦。”

“彼此陛下不过一藩王,今陛下已登基为帝,自然当有所不同。我也不是说要留各妃母长长久久的在帝都,要是留妃母们在宫里,藩王便有怨怼之心,那将来与藩王打交道的时候多了去,给他家子孙恩典,没有他另一家子孙恩典,是不是另一家就要生出怨望来。朝廷是陛下的,江山也是陛下的,倘这么点儿事他们都要有所不满,将来反要做陛下的主了。”谢莫如道,“要是不愿意,干脆都留在帝都,不就藩又怎么了,一样有薪俸,咱们也养得起。”

穆延淳也琢磨出来了,他媳妇定是要摆藩王一道的。其实,就像谢莫如说的,彼时穆延淳为藩王时,是一种想法。今为帝王,就是另一种想法了。

穆延淳思量片刻,沉沉心,道,“你先试一试诸妃母们的意思。”

“殿下只管放心,包管她们乐意。”

穆延淳小声笑道,“见着你,也不敢不乐意。”

谢莫如瞪他一眼。

穆延淳偷笑。

这事儿,谢莫如办的,不知多少人暗地里诅咒于她。

谢莫如是早上去慈恩宫请安时说的,谢莫如叹道,“一想到藩王就藩,妃母们与藩王去了封地,太皇太后这里,怕是要想念妃母们的。”

赵贵太妃道,“我们也不放心太皇太后呢。”

事后诸年,谢贵太妃每想到赵贵太妃这话就恨不能割了赵贵太妃的舌头。因为谢莫如立刻就说了,“妃母们不放心,何妨多在宫里住些日子呢。我问过夏神医,夏神医说,太皇太后这病,主要得保持心情愉快。可咱们这里,只见人去,不见人来,倘妃母们都走了,是,还有我们,可太皇太后心里如何好过,儿媳妇一个不见呢。”

赵贵太妃听谢莫如这话很有些瞠目结舌,道,“可是,先帝临终……”

“先帝临终遗旨,最不放心的就是太皇太后了。只要太皇太后凤体安康,就是咱们做晚辈的福气,妃母们说,是不是?”

谢贵太妃努力装出一幅欢喜模样,道,“倘太皇太后还要我们服侍,我们自然也是愿意的。”

谢莫如道,“亏得有贵太妃们这般大仁大义,不然,因先帝临终前是要诸位妃母可随藩王就国的,这话,我是再不好说的。既然妃母们也这般想,我便放心了。”

现在,谢贵太妃恨不能也把自己舌头割了。

这一日,谢贵太妃与赵贵太妃各回宫室后,摒退宫人,自己一人抽了自己俩嘴巴。

而自前年远去北靖关的钦差赵霖赵时雨,此时终于赶回帝都,晋王望着自己的心腹兼至交,激动的眼角泛起了小泪花:时雨,你可来了!老五家的那个,作妖啦!

作者有话要说:  PS:替换啦~~~身体有些不舒服,有些晚~~~~~~~~~大家晚安~~~~~~~~

第231章 有小唐欢乐多第393章第237章 同仇敌忾第159章 反插一刀第180章 商议第35章 神交第246章 交锋之八第122章 议储位二第248章 交锋之十第144章 松口气第353章 东宫之十六第93章 命运之一第107章 重阳第97章 命运之四第385章 太后之六第二日第326章 夺嫡之二九第316章 夺嫡之十九第137章 闪着了第33章 规矩第250章 交锋之十二第219章 积累~第143章 大皇子的信仰第146章 暴雨即至第370章 皇后之十三第145章 不是坏事第179章 五皇子的信第260章 交锋之末班车~第262章 交锋之万众瞩目第33章 规矩第386章第239章 交锋之一第4章 华章 堂第145章 不是坏事第304章 夺嫡之七第389章 太皇太后之四第247章 交锋之九第348章 东宫之十一第269章 交锋之老唐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84章 出孝第182章 大皇子的对策第233章 心急第235章 生辰礼~第100章 侧妃事件第136章 比神仙还自信第341章 东宫之四第75章 外放之事第44章 公主与公主第165章 入觳之一第140章 嫉妒第70章 昨晚穿越了~第18章 一次性解决第158章 分封第278章 交锋之御膳第318章 夺嫡之二一第290章 交锋之彭大郎第45章 宝剑之论第248章 交锋之十第49章 值得第19章 致歉第69章 桂花宴之一第353章 东宫之十六第356章 东宫之十九第315章 夺嫡之十八第3章 桃之夭夭第252章 交锋之十四第114章 施粥事件第96章 命运之三第353章 东宫之十六第206章 相留第27章 祸根已生第14章 谢太太的烦恼第193章 吴第151章 局势第196章 了无牵挂第136章 比神仙还自信第197章 相救第259章 交锋之二一第358章 皇后之一第371章 皇后之十四第182章 大皇子的对策第393章第39章 生辰~第361章 皇后之四第287章 交锋之旧事~第27章 祸根已生第163章 延师第332章 夺嫡之三五第36章 赏赐第34章 生辰礼第262章 交锋之万众瞩目第135章 流言之四,两道雷第305章 夺嫡之八第389章 太皇太后之四第376章 皇后之十八第19章 致歉第147章 震后第181章 恩威并施之二第176章 深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