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零六 父子 兄弟 叔侄

赵文廷是海内第一批的官员,是帝国光复福建之后新式科举最先录用的一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他已经身居高位,这类年轻有为的官员最终仕途至少是入阁,而且李君威曾经在皇帝那停过不止一次他的名字,如此之人,还要去美洲,足见美洲已经不再是以往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方,反而成为了帝国的战略重心。

这些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李君威很清楚,但他无以对抗。

赵铭道原本不想理会赵文廷,反倒是赵文廷主要要求见托马斯,李君威如了他的愿,他更看重的是苏伊士事务。

“帝国的铁路技术虽然独步天下,但仍然没有大规模的铺开,目前能用的铁路也只有京津、苏申杭等几条,我让人国内海外事务部的同僚专门找铁路局和工程院拿了资料,目前来看,苏伊士地区没有大江大河,工程难度小一些,但却是荒漠戈壁,也是目前铁路局没有涉及过的领域,因此需要多方筹措技术力量,帝国蒸汽动力研究院也说,苏伊士地区炎热,所需要的火车头也不尽然相同,也需要........。”赵铭德在李君威面前汇报着苏伊士铁路修筑的各种困难。

李君威认真听着,问道:“你说的困难,我不需要知道,你只需要列出来,与裴元器联络,他的西津地区是国家首要支持的地方,有困难,你找他解决,他解决不了的,再找我解决。但是现在我要你的态度,对于苏伊士铁路,你是什么态度。”

赵铭德当即说道:“铁路是未来,修筑铁路是必然的,但铁路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又是在苏伊士地区,筑路工程铁定不会顺利,而且未必能实现营收平衡。”

“你不用想着营收平衡,现如今国内运行的铁路,全都在赔本。铁路是我们控制苏伊士地区的抓手,铁路延伸之地就是帝国的势力范围,一个大工程的展开,必然需要人和资金,由此就能抓住各种关系,而且苏伊士与国内不同,这里修一条铁路,你只需要保证这条铁路运输货物的成本比骆驼运输的低就可以了。”李君威提醒说道。

赵铭德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现在在苏伊士的官员........。”

“你放心,铁路修成了,你就是大功一件!”李君威知道作为官员要担心什么,他给了赵铭德最想听的答案,而且他提醒道:“这条铁路会由内阁张罗投资,钱是肯定不缺的,奥斯曼人对铁路完全没有任何的理解,所以他们不想插手,只想要四分之一的利润。

但是你发现没有,从苏伊士水渠开始,到现在正在筹措的铁路,最后到苏伊士运河的谈判,奥斯曼的中央政府没有给埃及地区的人任何分享的机会,甚至还有意的排斥他们,他们宁可让犹太人、威尼斯共和国这种外国人参与进来,也不许本地的埃及人参与。”

赵铭德重重点头,他在苏伊士多年,对埃及地区已经非常的了解,虽然奥斯曼长期只在本地委任一位帕夏,驻守开罗两千到三千军队,但奉行分而治之的策略,埃及上到马穆鲁克下到贫民都不喜欢奥斯曼,但也无力抵抗。

特别是维也纳一战,奥斯曼举全国之兵,埃及行省也要提供兵马,当时还担任帕夏的法佐就利用这个机会把那些有二心或者实力过于强大的马穆鲁克送往战场,大部分人都没有回来,回来的也发现,已经物是人非。

“您的意思我明白了,奥斯曼做恶人,我们来做好人对吗?您是想借助铁路这项工程,与马穆鲁克产生利益纠葛,对吗?”赵铭德问道。

李君威点点头,虽然赵铭德是海军出身,但政治嗅觉还是非常灵敏的,李君威说道:“不只是马穆鲁克,还有本地各种实权的势力,实际上,马穆鲁克们已经是穷途末日了,不值得过多投资。”

奥斯曼帝国消灭了马穆鲁克王朝,把马穆鲁克变成了鹰犬爪牙,但实际上,真正给马穆鲁克盖上棺材板的却是帝国,马穆鲁克存活于埃及,靠的是麾下的武装势力,这些势力靠什么补血呢,并非是本地的埃及人,而是来自黑海北岸的白人奴隶,现在这片地区已经被帝国主导,早已不向外面输出奴隶了,马穆鲁克必然会缓缓衰落的。

“您的意思是少数民族,比如信仰基督教的科普特人?”赵铭德问道。

李君威却是摇头:“我不了解这里,我只知道想要维护帝国在这里利益,就必须有坚定的抓手。在我们的力量处于弱小的情况下,大小相制未必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赵铭德对此也是同意的,但他也有自己的见解,因为这里是苏伊士,随着铁路一动工,全世界的目光都会投射向这里,而奥斯曼帝国也是一个强盛的国家,作为支持本地事务的帝国官员,他无疑是在刀尖上起舞,必须慎重再慎重,特别是一些激起奥斯曼人不高兴的做法,更是要小心而行,毕竟现在奥斯曼是有把帝国直接赶出苏伊士的能力的,而日后帝国在此扎根下来,就没有问题了。

李君威问道:“马哈茂德这个人怎么样,还合用吗?”

赵铭德非常高兴的说道:“这个人不错,他帮了我很大的忙,尤其是与奥斯曼帝国的各路人马打交道,他游刃有余,而且这个家伙简直是一个天生的演员,他能以各种身份深入各地,能伪装成各种宗教的信徒,也能伪装成各种教派的信徒,如果让那些神棍知道了他的真实状态,或许会把他当成最大的亵渎者给处置了。

对了,他最近采买了很多东西,送到了这里,说是帮助您采购的,是真是假?”

“对,他是帮我做了一些私人的事务,我此番海路回国,要去一次印度。”李君威笑着说道。

赵铭德才想起,眼前这位不仅是帝国的裕王,他还有更多的身份。

李君威抵达印度的第一站是果阿,他没有让人大张旗鼓,但是得到消息的商人云集此处,不仅是帝国商人还有来自西方的商人,他们纷纷求见李君威,但李君威的却是告病一个不见,原因就在于,李君威明白这些人的意图,他们想要利用自己去改变印度斯坦国的外交和贸易政策,只是因为自己是印度斯坦国皇帝的兄弟。

李君度在次大陆建立了一个新的强权国家,但之后的几年一直就不顺利,他发起了两次大规模的东征,想要攻占莫卧儿王朝现在占领的恒河流域,结果却是连续两次的惨败,这些惨败并非输给了莫卧儿王朝,而是输给了老天爷,第一次遇到了大暴雨,湿热的天气让全军都不适应,而第二次选择在干季出征,但又遭遇了疫病。

两次失败让国力大损,现在的军事行动已经转而向南,与莫卧儿王朝争夺德干高原。

从帝国百姓的角度说,李君度在印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在李君威看来,自己的兄长仅仅是加强了皇权,一切的政策都是为了进行征服。在核心地区,他推行科举,选拔官员,推行了郡县制度,不仅地方的土邦王公受到打压,就连与他征讨天下的那些万户们也不再是实权的领主。

而在边远地区,他大规模的册立分封,尤其是德干南部地区,曾经臣服于莫卧儿帝国苏丹国转而向新生的印度斯坦国臣服,这些都不是商人考虑的,最让商人不能接受的是李君度的闭关锁国政策。

李君度仅仅选择了四个地点对外通商,境内的一切外国势力,哪怕是来自帝国的商人都不被允许进行殖民活动,所有人都被限制在四个通商口岸,不允许持有任何武器,更有甚者,连贸易的自由都没有了。

李君度利用妻族,建立了完全垄断的贸易政策,所有外国商人都必须向印度斯坦指定的商人采购,价格也由这些特权商人说了算,其他的贸易都被认定为走私,为此,李君度甚至建立了一支轻型舰队,专门处理走私,而且非常的血腥。

虽然所有的商人都不满意,可那又如何,谁是印度斯坦国那些军队的对手呢,除非帝国发动全面的战争,可是那又是完全不可能的,现在的次大陆两强并立,南部分裂,已经是非常有利的局面了。

李君威知道,自己的兄长只是想利用垄断这种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控制海贸,以服务其那支规模巨大的军队和从未冷下来的雄心。他的帝国政府不满于收税,而是连利润一并拿走。

在装病了几日后,李君威前往了苏拉特,在那里,帝国还有一个小商馆,李君威也选择在那里见一见自己的儿子和侄子。

李昭圭又长大了两岁,已经是一个帅气迷人的年轻人了,反倒是李昭奕还是个孩子,只会抱着‘叔叔’买的玩具傻乐,他被将养的很好,虎头虎脑的,身体也很壮实,如果说这个孩子有什么与他的父亲很像的话,就是胆子了,面对什么都不害怕,也不怯生。

“父亲很喜欢昭奕,说他和您小时候一模一样,性格也很一样。”李昭圭如此说道。

李君威笑了笑,说道:“他却比我好多了,至少知礼,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仗着父母的宠爱和身份,蔫坏蔫坏的,把周围搞的鸡犬不宁。我还记得当年你皇爷爷在山东和满清、南明决战,我就站在城头看热闹,把枪炮火箭弹当烟花看,还带人把随军采访的女记者的衣服偷跑了,嫁祸给他那个色眯眯的同伴,好在昭奕有你这样一个好哥哥,既疼爱他和也教育他,你才是我真正能放心的人。”

李昭圭是一个温和淡雅的少年,从小就被教育的很好,他的性格和做派更像其二叔李君华,温润大方,博文好学,但就是这么个好好少年,却因为李昭奕而狠辣的一把,仅仅是照顾李昭奕的宫女偷奸耍滑,导致李昭奕高烧不退,就被其命令杖毙。

“您真的不把昭奕带走吗?”李昭圭如此问,转念又说道:“母亲说,假如您想带走,最好这次就带走。”

李君威当然知道,兄长是不想自己这么做的,但他也没有这些准备:“为了他,还是养在这里吧,在申京我有两个儿子,这次西来,在西津时又生了一个,还有一个女人怀着孕回去的,昭奕在我身边可得不到这么多的宠爱,他会成为裕王府里唯一一个没有亲生母亲的孩子呀。”

而李昭圭也庆幸如此,他说道:“也好,我会照顾好昭奕的,其实父亲也很喜欢他,我觉得他得到的爱比我多的多。”

李君威笑了笑:“那是因为你是他唯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儿子。父子是一种很奇妙的关系,比之很多关系还要奇妙。身为男人,尤其是你我这样的身居高位的男人,都不愿意接受别人比自己优秀,哪怕那是现实,但内心也不会接受。唯一能接受的,也就只有自己的儿子了。

但皇帝又是父亲之中最特殊的存在,大部分皇帝都不能接受儿子比自己优秀,就算接受了,他也不敢表露出来。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亲情实在经不起考验。而身处你这个位置,不要奢求太多的亲情,也不要表现出太多的权力欲望。

从我这个角度来说,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顺从,不要做悖逆你父亲的事,哪怕那是一件小事。你所有的理想和追求,都应该在你成为皇帝之后再付诸行动。”

“就像您之前对我说的,父亲太醉心于征服了,他现在已经到了不顾百姓死活的地步......。”李昭圭显然是来求教的。

而李君威却没有让他说完:“你错了,你的父亲很顾及老百姓死活,战争是一种快刀斩乱麻的手段,因为你不知道停下战争未来会发生多少战争,那又会造成多少人死亡。只有战争失败依旧不断发起的人,才是不在乎百姓死活的人。你的父亲他不是.........。”

章三五 无耻之徒周延儒章三五四 部署章五六 群英荟萃章一三一 侄子与儿子章四一七 民族理论章三二四 八十万个馄饨章二一三 苏州乱章四三七 海军限制条约章一一九 归途有变章二零八 再救一命章一五零 推动章三二 统战学堂章一一八 突击 突击章一五一 恩科章二二五 不凡的见识章七一 失利章四零 ‘煤山大捷’章三十 困兽之斗章一零八 被土豆击败的战舰章一二五 刺杀者章三七四 第乌章四五八 皇家事章七五 东国之变章五 澳门防务体系章十二 满清亡命章六五 进入朝鲜章三八 山东本地义军章十八 海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职业章二一四 全面动员章三四 皇家的仁慈章三三七 益州地区章一六五 斗智也斗勇章一三六 不归奴章一五一 即刻进军章二零八 光复江南章一零九 赚大了章五 聚兵章一三五 安定人心章四零九 奥斯曼章一六零 兑子章四三 战争公债章一零四 惊变章十八 求活章一一一 分开谈判章八二 移民章三四九 国营联运章二九 北海据点章七一 郑芝龙的结局章二六八 必战章六九 洲际贸易船队 南非 美洲章一四八 老父亲的爱章一五八 前线章五三 吴三桂章一三六 五路北伐章一七九 太子的顿悟章二二六 禅位风波章一零七 爪哇海战 二章一三一 实力章三一七 治沙章九四 所谓武士章六三 亲藩体系章二九三 老问题新解决章四五 军纪章六六 抉择章七九 外交行动章三三一 就是针对小日本章一七零 死前诛心章二五 鏖战章七六 自费移民章四零三 去处章二四 倒霉的汉军旗章七九 外交行动章一七零 藏地游记 下章八七 远航章四四八 白教章八二 鸭绿江章二七七 大公子在巴拿马章九二 大幕拉开章一一二 扫雷游戏章一三七 准备章一七二 藩政章三零八章 贝都因人章六五 对英宣战章五一一 一网成擒章二九零 边疆区的经济发展章一零四 强强对决章一九零 态度转变章二七七 大公子在巴拿马章三四四 白象章一七零 藏地游记 下章四四九 为了裕王的健康和帅章一四二 专属章四六零 京都事件章四九二 掌控战争进程章八一 粮食海章四零七 大美西疆章二七一 普鲁士方面章三九六 烟草章一百 借鸡下蛋来的铜矿章三零四 苏伊士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