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一 人心散了

“杜度那个蠢货,实在是该死,兵马粮秣,朕哪一点少了他,却连个宁古塔都守不住,实在是该死,该死!”

永福宫中,皇太极大声咆哮着,怒吼之声震动了整个大殿,跪在一旁的博洛丝毫不敢言语,在回来的路上,他就仔细回忆了此次出征宁古塔的一切细节,在他的内心中,并不认为杜度有什么错误,但宁古塔丢了,上千八旗子弟阵亡被俘,算上过去两年死在东海的八旗,竟然已达两千人,自从老汗起兵以来,何尝有过这般失败。

庄妃端来茶水,递给了皇太极说道:“皇上,安平郡王战死在前线,也不算辱没了爱新觉罗家的颜面呀。”

皇太极接过茶杯,渐渐冷静下来,在派遣杜度出征之前,他曾经设想过东海的战事,最坏的预料也不过是那里的战事旷日持久,需要两到三年解决,却不曾想,杜度全军覆没,连宁古塔也是丢了。

许久之后,皇太极对博洛说道:“博洛,你做的很好,没有散播失败的消息。现在,你把宁古塔发生的一切,原原本本的说一遍,切勿有任何隐瞒。”

●tt kan●C○

博洛应过之后,详细诉说起来,各类信息情报由他口中说出,皇太极惊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他万万没想到仅仅两年功夫,那东番岛夷竟然能发兵三千攻伐宁古塔,而且连重炮都能运抵城下,东番岛夷的补给能力,让他完全无法理解,河道中的蜈蚣船、冰面上行驶的舟还有强横的鸟铳和轻炮,一桩桩一件件,都让皇太极有些拿捏不准。

而更为震惊的是博洛提供的关于腾龙商社的其他情报,海边的城堡、臣服的部落、垦殖的农田、各类工坊,皇太极禁不住感叹:“不过两三年的功夫,东海已经变了天了。”

“主子,宁古塔新败,该如何应对,请主子示下。”索尼跪在地上,问道。

皇太极一拳砸在桌子上,说道:“我大清刚刚赢的松锦大胜,正是逐鹿中原的好时机,切不能因宁古塔之事而瞻前顾后,所以宁古塔之败绝对不能传扬出去。”

“可是,朝中那么多旗主王爷.......。”

皇太极站起身,说道:“这样吧,让鳌拜立刻率领一队护军营前往赫图阿拉,把所有从东面来的人全部控制起来,切勿让消息传播开来,至于朝中的亲贵大臣,也要等奉命大将军入关获胜之后再行告知,一起商讨。”

“那如何应对东番岛夷?”索尼问道。

皇太极忽然问道:“博洛,你以为呢?”

博洛没想到皇太极会问自己,他沉思片刻,说道:“皇上,奴才以为,即便是征伐也要等到此次伐明见分晓之后,大军东征也要待开春之后,这段时日不如先与那东番岛夷和谈,无论成与不成,先稳住敌人,到明年开春,再派遣一旗主王爷出征,至少要先拿下宁古塔,再论其他。”

皇太极微微点头:“此言甚善,正合朕的心意,但是有一点你错了,明年朕会亲征宁古塔!”

台北,行政长官公署。

公署就位于淡水河口的棱堡之中,这座棱堡经过了几个月扩建已经大体完成,一座棱堡,四座炮台构成了台北港口之外的立体防御体系,这样的堡垒区加上一支守备军,就足以让敌人慎重考虑一下了。

李明勋坐在阿海的办公桌前,借着鲸油灯看着他桌上的一些材料,多是土地开垦和金瓜石的开采,这两项都已经卓有成效,综合台北现在的储粮和土地开垦情况,已经足以安置五万移民了,李明勋对于阿海的工作非常肯定。

唯一让李明勋意外的是阿海对于自己的安排,原本他乘坐通报船返回台湾,只是在台北补给一些蔬菜和瓜果,但是港务官却告诉他,阿海吩咐了,只要自己经过台北,无论如何要把自己留下来,让阿海见一面。

很快,风尘仆仆的阿海从外面走了进来,台北刚刚下了一场冬雨,他的脚上满是泥巴,李明勋笑道:“阿海,你让人把我留下,不会只是想给我拜个早年吧。”

阿海连连摆手,把打湿的外套脱掉,说道:“当然不是,这是我老舅安排的,有件事,一定要在你见到诸元老之前告诉你,即便您没有留在这里,到了布袋港,老舅也会先见您一面的。”

“什么事情,这般隐秘?”李明勋有些疑惑,只得坐下来,听阿海郑重其事的说。

阿海随意拉了一把椅子,说道:“现在大本营的风气有些不对,人心要散了!”

李明勋神情一下严正起来,目前社团正处于上升期,刚刚确定了体制,应该说是人心最团结的时候,社团的利润在扩大,不断取得胜利,有什么原因能让社团分裂呢?

阿海叹息一声,认真的解释起来,原来李明勋去了北方之后,一个谣言开始在大本营和靠近大明的几个行政区开始散播,其言,大明朝廷有意借着此次社团北上抗虏,招抚社团,而元老院也有受抚之意,届时社团的元老、管事等大小头目都有封赏。

谣言在社团之中不胫而走,不少人在打探自己在这次招抚之中能得到什么样的官衔,很多人已经憧憬着官袍加身光宗耀祖了。

李明勋听了阿海的话,一时有些束手无策,他心中生出一阵无力的感觉,不管这谣言是有意传播还是无心之失,却是真真切切的打在了社团的七寸之上,现在的社团不怕开战不怕竞争,怕的就是大明朝廷递给的告身文书。

如今的社团中,绝大部分是华人,华人之中的绝大部分是从大明迁徙过来的新移民,这些人之所以愿意成为社团的一员,就是因为社团能给他们在大明得不到的一切——金钱、土地和尊严,一个技艺娴熟的匠户在大明只是盘剥的对象,但是在社团就可以获得月薪五两土地百亩的好待遇,社团的土地上没有朝廷的苛捐杂税,没有士绅豪强的盘剥欺压,却有着无数的机会,在这个团体之中,或许存在着任人唯亲,但是绝对不会因为出身而被埋没。

但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快要饿死的人只需要一碗稀粥就能满足,但是吃饱的人就想要钱财、女子和土地,当拥有恒产之后,人们就会追求名利和地位,而李明勋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是培养出来一大批有恒产的商人阶层。

社团中人,除了西蒙斯等少数泰西人,无一不是受到中华传统思想影响,而在社团的前面,还有郑芝龙这个最好的榜样,当年郑芝龙在海上拥有上千条海船,数万人马,还不是被一个游击的官职就给诱惑住了,那些叱咤东海的豪强,只需要一个把总、千总就愿意束手上岸。

虽然社团如今的野心大了一些,但是在大部分人看来,郑芝龙既然能当上闽海王,那大掌柜李明勋为什么不能当南海王呢,你郑芝龙在福建,社团独霸广东也就是了,先掌管一省的军务,插手贸易,慢慢向行政官员行列渗透,不过十年功夫,也就成了第二个郑芝龙,而身为社团的一员,自己进可大树底下乘凉,退也能衣锦还乡。

“阿海,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李明勋坐在了椅子上,脸色凝重,问道。

阿海似乎早就想过了,他说:“除非朝廷肯实封,师傅断然不能上岸受抚,社团若是像郑芝龙那般,人心也就散了,到时候也就能做个守户之犬。但是不得不说,包括老舅和我在内,都有些心动,但是阿海知道,师傅心中早有计较,老舅让我留下您,就是希望知道,您的底线是什么?”

李明勋看了自己徒弟一眼,不由的微微点头,正如阿海所说,如果社团受抚,加入了大明这个系统,那么凝聚力立刻就丧失大半,现在是李明勋为首的元老会控制一切,社团就是一个机器,每个人都是上面的零件,这些人无论是否心甘,都是随着李明勋的命令运动,但是受抚之后,李明勋就不是唯一的选择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备受掣肘,而社团在远处的产业也是保不住了。

而真正让李明勋不会接受朝廷招抚的是当今败坏的时局,如果现在处于嘉靖万历朝,甚至提前十年,李明勋都会毫不犹豫的受抚,借着大明这棵大树,徐徐图之,但如今的大明王朝已经危在旦夕,这个国家就好像一艘四处漏水的破船,不要说现在被两面夹击,光是蠹虫们造成的内伤,一脚踹下去也是要散架,李明勋可不想自己的事业为大明王朝陪葬。

这个破败的皇朝已经守不住华夏百姓和灿烂的文明了,如果自己不挺身而出,另起炉灶,那么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如果受抚,社团的资源就要投入到中原泥淖一般的战事和无休止的党争之中,与其这般,还不如投入到海外,为这个文明争夺一块生存的空间。

李明勋轻轻的拍了拍阿海的肩膀,郑重其事的说道:“对于大明朝廷,我们真正顾忌的是香港和崇明两个据点,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阿海,即便是放弃这两个据点,我也坚决不会受抚。”

“可是师傅,您考虑过这会对社团造成的影响吗,我们从哪里获得移民和大明的商品呢?”阿海皱眉问道,他可没想到自己的师傅决心如此大。

李明勋说道:“贸易的魅力在于,只要利润足够,就会有人为此献出生命,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走私来获得商品,至于移民,阿海,东方不止大明拥有勤劳踏实的百姓,朝鲜也不缺,如果我们被逐出了大明,完全可以抢掠朝鲜、辽东甚至大明的北方,我不想和大明王朝撕破脸,但并不代表我不敢。”

“我明白了师傅,您的话我会原封不动的说给老舅听的,另外,老舅让我告诉您,希望您直接去广东去面见沈大人,没有必要无需在大本营出现。”阿海最后说道。

李明勋微微点头,他知道林诚的意思,自己给不了社团中人想要的,与其回去闹出矛盾,还不如暂时避开,李明勋微笑对阿海说道:“林老哥说的没错,暂时避一避也没关系,但是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我会解决这个麻烦的,对了,告诉老哥,对社团的高层和重要岗位监控起来,我倒是要看看,社团之中,谁敢第一个戴乌纱帽!”

“这么说,师傅有法子了?”阿海情不自禁的问道。

李明勋哈哈一笑,说道:“当人面对诱惑的时候,总是习惯把事情往最好处想,这些人眼睛里看到的全是郑芝龙的权势和威风,但是却忘了,大明的海商前辈中,郑芝龙这般枭雄寥寥无几,汪直却是比比皆是。”

章三九八 落子章一七六 机会章三三七 暗斗章四九五 大筹码章六零 注定挨抢的朝鲜章三七 盖棺定论章四七四 晋商银行章十五 天可汗章三九零 做到底章十四 公开章六一 公车上书章二零五 大西洋城章四二七 全面忽悠章一一一 叛徒章十一 酿酒章八二 鸭绿江章十九 甘肃章四三 骑兵章六 进城章六零 吴三桂之死章二六 航线章十六 割地以酬章三八 监狱风云章四三八 基于未来的章四三 政治游戏章二七七 大公子在巴拿马章二零七 郑成功的命运章一八一 科举章三八三 不亏章一三六 不归奴章二一 要把移民当牲口章一四四 棘手的问题章一九九 我听说我被绑架了章二二八 作战处章四九五 大筹码章七四 环印、澳贸易船队 青城堡 金城章二二 登莱大撤退章一六八 下毒章二零七 郑成功的命运章三七九 海战章七七 进步之说章一九二 一个恩典 三种诉求章三七 四省会剿章四八六 求变章五四 蔽海辽东章三二五 新的工作章一三零 兄弟章二三八 殖民地绅士委员会章四零七 大美西疆章一七七 分崩章十二 满清亡命章一一八 长期的内战章一五六 忠告章四四一 远疆 西疆 北疆章七一 开拓元勋制度章十六 强强对垒章十 拥抱世界章四七 意见章二一六 死人了章五一 彻底失望章七五 配套体系章一百 狡猾的李君威章三一 团练 下章一二七 故人章二二 丝割符制度章五零三 运河的‘意向合同’章三五八 刺杀章一八五 一出戏章八三 接触与准备章一三六 瓦解章二四八 驱虎吞狼章九四 爱发明的噶尔丹章三七 盖棺定论章二九 北海据点章八四 炼铁与铸炮章三七 盛宴中的插曲章四一九 土尔扈特加入章一零四 惊变章六七 危险的话题章五一 利益交换章四一 夺妻之恨章三八五 两面下注章二六六 交接章一四八 分化章八五 对局势的判断章一零九 波涛起章四三 骑兵章七九 入彀章一八二 乡试章二六 见好就收章四三三 瓜分克里米亚汗国章一零二 一人与一国章四三八 突尼斯章一二零 新一轮殖民章一八二 乡试章二九一 李君威的朋友章四七七 最后的安排章三九 学习章四五四 咸鱼命运章二百 说个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