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元首要走两洋公路前往北大年,在吉打一带剿匪的王必达派了一支五十人左右的骑兵队用以护送,吉打所在的沿海平原是北大年行政区的主要开垦区,这里将为槟城提供农产品和热带经济作物,所以是马来半岛上第一片要求被清理干净的地区。
两洋公路始于玻璃港,在这里与北大年的骑兵队汇合之后,一行二百余人向东行去,两洋公路已经经过了五年的建设,早已通行,在其三百五十公里的道路之中,已经有二百多公里实现了重载货运马车的通行,而目前正在修筑的则是穿越马来半岛中央山脉的道路,这部分还只能通行驮马。
十七世纪的东西方对于道路的修筑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特别是在边境地区,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道路带来的便利往往被认为是为侵略者打开大门,在西方同样如此,古罗马时代先进的筑路技术已经失传,而两洋公路则不同,负责这条公路修筑的中国建筑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其曾经修筑了台北到台中的西海岸大道,与此同时,这条大道将会延伸到台南和高雄。
两洋公路设计为双向车道,路面宽度达到了八米,加上路基、排水渠等附属设施,肯定超过了十米,路基采用的是填土式,直接从路边取土,但对于土质的要求可不低,沿海平原地带,土地表面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是不行的,必须深挖到粘土,为了保证质量,沿河路段则采用砂性土,而且这些砂土还要进行筛选,其中的鹅卵石、乱石和贝壳都要被挑选出来,以免其破坏路基的整体强度。
路基每填高一尺就会用巨大的石碾碾压两个来回,而整个路基则成梯形结构,其中粘土和砂土是交替分层铺设的,而取用粘土的两侧沟渠则设计为排水沟,相对来说,路基还是比较好修筑的,对材料要求不高,但路面则比较困难了,主要是需要一种比较特殊的砂质土,用专业的术语叫做砂质垆坶,这种沙土铺就的路面经过压路碾碾过之后,就有一定的密时性,不易松散,而在干燥的季节,尘土比较少,两大特性保证由此修筑的两洋公路需要较低的维护成本。
而排水设施就关乎两洋公路的安全和可行性了,两洋公路大部分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着较长的雨季,不做好排水防洪的话,就很难有效通行,而排水设施不光有排水渠,为了安全,还迫使一些河道改道或者索性整修了河道,排水渠由砖石砌筑而成,而路面也是中间高两边低,以方便排水。
两洋公路在成本和技术两个层面达到了协调,而在建设过程中,技术含量较低的路基方面大量外包给私人公司,甚至是小包工头,而技术要求高的路面和排水设施则由专业的施工队负责,特别是路面的砂质垆坶,一开始承包给私人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使用了质量较差的细砂质垆坶,导致了工程延期。
来往于两洋大道上的多还是牛车,只有一些资本深厚的商家才拥有台北出产的重型四轮货运马车,限制四轮马车使用的仍然是马匹,北大年有一个国营的马场,用印度的卡提阿瓦马、英国夏尔马和暹罗马杂交,目的是培养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使用的重型挽马,这样马场有陆军投资,已经出产的一些挽马用在了陆军炮兵部队之中,但尚未培育出成熟的马种,毕竟这需要十五年以上的时间。
李明勋的卫队进入山区之后,道路到了尽头,在靠近山区的一个小村镇里,聚拢着数百马骡牲口,这些属于本地的马帮,他们会帮各路商家提供驮运和护卫任务,李明勋的卫队有二百余骑,丝毫不担心什么安全问题,在村镇之中找了向导,也就出发了。
山中道路崎岖,但却是现成的,两洋公路的驮马大道有近千年的历史,在航海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印度、波斯等国商人为避开赤道无风带开辟了这些道路,而在葡萄牙垄断马六甲海峡之后,安全成为了驮马大道的主要存在意义,从缅甸、暹罗和马来半岛,能连通两洋的道路有四条,从吉打前往北大年的只是其中一条,另外一条更繁华的位于北面的丹那沙林到墨吉,这是一条由暹罗提供保护的道路,因此更为安全,只是随着合众国在马来半岛的崛起,其余三条道路几乎要荒废了。
李明勋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身边护卫之多让许多商人认定他是一个大人物,也有一些人希望加入李明勋的队伍,以策应安全,李明勋选择了同意,威胁这条驮马大道安全的是土著和野兽,山中的土著部落层出不穷,北大年地方部队来回清剿了几遍,也无法完全剿灭,而半岛中央出没的马来虎、网纹蟒等猛兽也是巨大的威胁,李明勋卫队穿过马来半岛的时候受到了老虎的袭击,被眼疾手快的卫队用燧发枪干掉。
每隔三十里左右,就会有一个设防的据点,为来往商旅提供各色服务,夜晚大家都在据点中渡过,而每个据点又是筑路工程的节点,都有筑路队在此开辟道路,有些地方已经可以通行了,李明勋甚至看到一座正在搭建的石桥,按照北大年公布的计划,未来两年内,两洋大道将会彻底贯通,到时候,诸如棉布、丝织品、蔗糖等相对大宗的贸易也可以经过此地流转,在蒸汽时代到来之前,这条两洋公路将会一直繁荣下去。
穿越了山区之后,便是抵达了太平洋一侧,一切再次豁然开朗,已经从山口到北大年的道路已经修筑完毕,商队得以换成重载货车前往北大年,这里已经出现了一些专业的物流组织,向大商人出租货车,向小商人出租货柜,甚至还有专业的客运马车通行,李明勋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抵达了北大年。
与以往的乱糟糟相比,北大年已经全然换了一副模样,这里的街道平直宽阔,建筑物错落有致,各类砖石建筑取代了土著们的破旧房屋成为了主流,街道上充斥着列国商人,尤其以来自中南半岛的居多,胡椒、油棕、剑麻等热带作物在此流转,而本地加工作坊也很多,尤其是柚木等热带硬木。
中荷战争中,北大年行政区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合众国征服了马来半岛之后,北大年拥有了十四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与山东省的面积近乎相当,在国土面积方面,已经达到了一级行政区的标准,只是由于吉打、锡城(吉隆坡)等地还处于军管状态,而移民和经济规模则还较为落后。
唯一让北大年不满的是槟城这个自由港属于元老院直辖,平白分去了此地经济增长最快的一个点,经过六年的发展和移民,北大年行政区的国民已经超过了十二万,算上奴隶和来往商人,常驻人口早就超过了二十万,而北大年也成为了一个拥有五万人口的大城市,此地建立一级行政区的计划已经提上了元老院的议事日程,而第一个产生分歧的就是这个行政区的名字。
虽然合众国名下有不少的一级行政区,但实际上只有永宁、台湾和吕宋实至名归,而北大年这个名字是土著语的音译,在马来半岛上还有双溪大年之类的类似地方,中国商人一般称之为大泥,土著音译的名字显然无法被国内所接受,而且北大年也只是代表着马来半岛一隅,不能代表全部。
而在古代,淡马锡(新加坡一带)、马剌甲(马六甲)都比北大年更为出名,但同样只是代表一部分,有人提议以马来或者马来亚为名,但被李明勋否决了,本地的马来民族城邦和苏丹国早就土崩瓦解,未来的马来半岛上马来族也不会成为主体民族,何故以此为名,保留马来半岛的地理称谓还能被接受,但行政称呼一定要保证‘名实相副’。
在备选的提案中,南海这一称谓得到众多的认可,毕竟北大年位于南中国海一侧,而且又为南海航线提供服务,与之类似的还有南洋,只不过合众国地理称呼中的南洋是东南亚除去中南半岛的广袤地区,还包括了吕宋,显然有些过大了。
“我们北大年地方议会就此也进行过讨论,感觉南海与南洋都不太合适,按照新一批的海军部地图,南中国海的部分就被叫做南海,我们岂不是与海同名,而南洋的地理范畴实在是太广大了。”在办公室里,李为经为李明勋端上一杯咖啡,方糖与牛奶放在了一边,让其自主添加。
华商出身的李为经在初为北大年行政长官的时候有过一段忙乱的时间,在接受了何文希的建议后,前往台北进修又去马尼拉学习了大半年,自此之后,执政风格大为改观,在移民、城建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咖啡作为北大年新的经济作物,李为经带头饮用,以为推广。
李明勋添加了一块方糖,用银勺搅拌着,随口问道:“这么说,本地的先生们还是坚持北大年的称呼?”
李为经连连摆手:“不,不是这样的,事实上议员和公民团体对北大年这一城市名都颇有微词,阁下或许没有注意到,华城逐渐取代北大年,成为商人群体中的主要称谓。”
“华城?”李明勋诧异问道。
华城取代北大年并未空穴来风,在北大年并不久远的历史中,这座城市就与华人息息相关,虽然在合众国内部,华人是指南洋地区的非国民同族,但在土著环伺的南洋,华人是指所有的中华商人,无论其是否有合众国的国籍,而北大年城又是南洋第一个华人彻底主导的城市,因此被诸多外国商人称呼为华城,这显然比北大年这一称呼更加高大上。
“是的,议员们想要借着这次改制一级行政区的机会,对本地的地名进行重新命名,北大年改为华城,而我们所在的一级行政区则命名为南华,取南洋中华之地之意。”李为经小心翼翼的说道,改首府之名只需要本地议员投票通过,报请元老院同意即可,但给一级行政区命名,就涉及到元老院的权威了。
“南华.......南华。”李明勋咂摸了两句,说道:“这个名字不错,我便以此提交元老院。”
说着,李明勋抬起头,道:“只是可惜了你,此番不能提名你为元老了。”
李为经不免叹息:“寸功未立之人,何敢奢望元老之位!”
李明勋道:“你且宽心,待到南华实为一级行政区之日,元老院中,必然有你一位,我看你在北大年治政之策,左不过三五年功夫,你可莫要灰心丧气。”
李为经点头称是,元老之位,须有开拓之实情、战胜之功,李为经原本只是一华商,后来成为官僚,何曾上过战争,中荷战争乃是国战,李为经顶多是赞画钱粮之事,更不谈这两样。
而在此次中荷战争中,李明勋向元老院提请了两位候选元老,其一为陆战队司令乌穆,乌穆资历深厚,功勋卓著,虽然巴达维亚围战未成形,但其治下之陆战队剿灭马来七国,收复台南之地,为合众国开疆拓土,可为元老。
第二则是新任印度洋司令李北极,在爪哇海战中,其率领之鹰舰队为离合之兵,突击转圜,为海战胜利功勋第一,此等战功,可为赫赫,而印度洋又是合众国未来开拓、贸易和殖民的主要方向,若非有一元老坐镇,便显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