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三十六 王巡转进如风

樊口是一个港口,因为处在樊港入江之处而得名。

驻防在这里的宋军也有两千人,另外还有七十多艘军船以备不时之需。

王顺在这里设置军队和军船的原因是万一九江大军崩溃而武昌守军不能对抗农民军的时候,可以通过樊口的军船实现快速撤退,不至于被追上从而全军覆没。

不过樊口守军也显然没有想到徐通会率领农民军从背后杀来。

三月十八日下午,徐通率领部队强行军,很快就从白鹿矶杀到了樊口。

稍微喘息之后,大军就趁着黄昏宋军集体吃饭的时候突袭了樊口。

他们用火箭焚烧宋军战船,大军突入港口击杀守军,破坏船只。。

樊口宋军没有防备,多惊吓落水,或者自相践踏而亡,还有少数被俘获。

只有少数宋军通过船只渡过长江,逃到江北从而活命。

徐通再次获得了一场胜利。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徐通并没有很强烈的获胜的喜悦,他总觉得什么地方有点不对劲,总觉得什么地方缺了点东西。

想了很久,他知道缺的是什么了。

南宋的名将呢?

南宋的精锐军队呢?

真正强大的敌人呢?

在哪儿?

作为一个大国,怎么着也该有点真本事吧?

徐通感觉从他们最开始起兵之初,就没有发现南宋有什么强大到足以威胁到他们生存的攻势,也没有遇到过南宋的名将率领的精锐军队。

这些人为何如此无能?

能人呢?

偌大一个朝廷,连一个能人都拿不出来吗?

徐通对此很是困惑。

但不管怎么说,连续三场胜利之后,鄂州大军的防线被徐通从后方撕扯干净,此时此刻,武昌宋军已经被完全孤立。

而更要命的是,这个时候的他们尚且不知道自己的后方老巢已经完蛋,他们的退路包括粮道都已经被截断,处在一个被两面夹击的状态。

攻取樊口之后,农民军面临着到底是继续进攻武昌还是就地驻守的选择。

继续进兵吧,武昌还有一万宋军,而徐通手上只有体力不济的不到两千人马。

可要是就地驻守吧,他又担心赵玉成主力被九江大军拖住,没能快速解决战斗,不能及时吃掉武昌宋军。

纠结了一炷香的时间之后,徐通做出了决断,他决定使用心理战术,把被俘获的宋军全部放走,让他们去武昌传播鄂州已经被农民军攻破的消息,让武昌宋军感到恐慌。

对方恐慌了,才会犯错, 对方犯错, 才有他的机会。

他下令全军休整, 多吃食物补充体力,接着在看押宋军战俘的地方故意让看守的农民军士兵交谈一些关于大军休整一天就会前往进攻武昌之类的消息。

接着到下半夜,他们又假装防备不严密, 看守打瞌睡,故意放走了被俘获的数百宋军士兵。

这数百宋军士兵趁夜夺命狂奔, 一部分选择南下逃命, 一部分则于三月十九日午后, 抵达了武昌寻求保护。

然后鄂州乃至于樊口都被农民军攻破的消息就在武昌宋军之中传播开来了。

他们从将军到士兵都惊恐不已。

农民军什么时候杀过来的?

什么情况这是?

农民军不是在东边九江和九江大军血战吗?怎么忽然出现在鄂州了?

但是面色惊恐的宋军溃兵又不会说谎。

武昌宋军顿时人心惶惶,士兵们惊慌失措, 完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此时此刻的武昌宋军面临着十分可怕的局面。

东边是农民军的主力,西边老巢又被农民军的奇袭部队攻克了,退路断绝, 粮道断绝, 武昌城中的粮食最多只够他们支撑十天半个月, 而根据溃兵带来的消息, 农民军下一步就要进攻武昌。

武昌宋军主将王巡立刻就意识到自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这种情况下固守肯定是死,因为粮食绝对不可能支撑到援军抵达, 到时候若是九江大军完蛋,农民军两路夹攻,他连哭都没有地方哭。

往东和往西都有大概率会死, 而且他深知自己的部下就是银样镴枪头,根本不堪用, 有武昌城作为乌龟壳他尚且还能坚守一些时间,可要是离开城池玩野战, 那就是乌龟没了壳。

那么,只剩下往北或者往南了。

往北是江北地区, 虽然也是宋境,但是更接近江北明国,他对明国很是恐惧,不愿意北上,那么唯一的道路就是南下。

从武昌南下然后折道往西南地区的岳州,只要能逃到岳州,就安全了。

至于什么守土之责已经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连自己的安全都不能保证,还想什么多干什么?

而且继续往下想的话

九江大军岌岌可危,鄂州大军已经完蛋,京湖战区三支大军有两支已经危在旦夕, 襄阳大军虽然强势,但是面对着明国精锐的河南兵团,难道能不顾他们的威胁全力南下支援?

农民军发起的这波突然袭击未免也太狠了。

到时候万一明国抓住这个机会趁势南下,京湖战区必然全面崩盘,到那个时候,谁还会顾忌一座小小的武昌城?

那么他留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

等死吗?

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后,王巡已经决定脚底抹油润岳州了。

但是带着大军一起润显然是做不到的,现在大军对他来说就是累赘,继续带着这帮没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只会拖慢他逃跑的速度。

于是他决定先摆出一个死守武昌等待襄阳大军支援的态度,稳住这群新兵蛋子,骗骗他们,然后再悄悄逃跑。

这样能让自己有充分的时间拉开距离,确保安全。

他下令部下在军中散布谣言,说襄阳大军正在南下攻击鄂州,农民军兵败如山倒,很快襄阳大军就要收复鄂州全歼农民军了。

所以现在武昌大军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坚守武昌等待援军,如果贸然逃跑,失去城池,下场只会更惨。

小道消息永远都有很好的市场,世界上也从来不缺少只相信小道消息而不相信正式公告的人们。

于是这个小道消息迅速在宋军群体之中传播开来,给了绝望之中的宋兵一丝生的慰藉。

抓住这个机会,王巡率领亲兵威风凛凛巡视城防,慰问士兵,给予一些赏赐,居然就真的稳定了人心,士兵们纷纷安下心来,认为主将都还在武昌城内没有逃跑,那就证明是真的没事。

襄阳大军来救他们了!

当然,这是谎言,王巡露了一次面之后,就带着自己的亲兵卫队在当天晚上偷偷溜走了,丢下了一座城池和一万新兵。

王巡跑得很快,他转进如风,以极其潇洒飘逸的身姿一骑绝尘而去。

而他留下的武昌城和一万新兵们则被抛弃,而武昌城内的新兵也的确如同他所预料的那样,在他走后一天不到的时间里就崩溃了。

因为到处找不到王巡,别说士兵们了,那些中层军官也感到疑惑和惊恐,他们纷纷带着士兵寻找王巡。

但是找来找去找不到,军官们和士兵们的情绪渐渐紧张起来。

而就在这个时候,城内存放火药的火药库爆炸了。

九百三十一 赵昚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寂寞冷一百五十 苏咏霖大破粮草大营一千零三 终不与大明为敌五百七十二 绝望中的“希望”七百七十七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千一百六十 还等什么?赶快润啊!九百八十六 那么,南宋真的能战胜明国吗?一千一百三十 穷种地的和死卖艺的一千一百八十二 心中枷锁尚在,谈何地上天国一千四百四十四 大明会要求大理国遵照大明的法令办事吗?一千三百七十五 《安南讨逆记》三百七十六 耶律元宜选择退军一千二百一十二 朝廷若要继续存在,就必须要仰仗明国一千二百二十三 集体农庄八百六十一 邵宏渊决定以分散对分散三百八十一 世上焉有多智近妖之人!一千三百八十六 收费的圣人九百五十 赵昚慌了一千三百零八 不如干脆把杭州毁掉第1682章 一去不回(大结局)五十二 他已经是“名将”了一百九十九 河北攻略已经成功了一半一百二十 赵开山满脸得意七百八十七 明军来了一千三百六十九 就这?五百二十八 重启私盐贸易八百七十六 因为南宋打不过他四百九十七 渝关之战还是打起来了一百四十六 术虎思济给出了承诺八百八十六 张浚必须死八百八十二 把鬼变回人五十一 不灭金国誓不罢休一千三百一十七 南下灭宋八百六十四 赵昚有些羡慕苏咏霖了一千三百零五 他们只希望看到血流成河一千六百一十五 我们难道可以一直依赖明国吗?八百零九 那你应该后悔让我做皇帝一百三十一 山东乱平,指日可待六百四十 陈英与新税法一千四百六十七 我的国家很强大,非常非常的强大一千一百七十一 他们没有第三种选择二百一十四 孙将军果能如此,是光复军之大幸!一千五百七十四 开弓是没有回头箭的一千一百零八 至少这一局,他赌赢了第1631章 信不信我制裁你?一千二百四十五 他要是苏咏霖的话,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吗?一千一百七十四 长臂管辖听没听过?一千零八十八 樊城破一千四百零二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一千四百三十二 大明的未来不需要皇帝九百七十七 明国农民可以吃三顿饭,是真的吗?六百六十二 导河形胜书一千四百七十五 他想要的是输出理想和新生一千五百九十 辛弃疾完败一千五百四十一 他们想要保护自己心中的神一千三百三十 重塑这个社会一千二百二十二 我希望你比我活得长久一千二百五十八 都是解放门的功劳啊一千五百四十六 暗杀苏咏霖二十九 你这是要管他们一辈子啊一千一百八十九 川蜀之变一千三百九十四 我不是最先去做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四百四十八 如今我难道就没有那样的勇气吗?第1651章 平氏政权的最后一搏三百六十二 民心一千三百三十三 正义的铁拳三百三十三 纥石烈良弼并不傻七百七十六 将流寇变成良民三百八十八 温敦思忠在睡梦中去世七百三十二 揭竿而起一千零六十二 失火的农庄九十六 夹谷阿速的决断四百七十 光复军杀入南京路六百五十四 大明军队之精锐,活人没有死人清楚一千二百 革命才是最大的公平四百一十 这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一千五百五十二 苏咏霖来了一千三百八十二 于是,双方达成了这个约定五百二十六 末将只是觉得南国太过于无能了二百六十七 军法司出手七百一十 明国是在痴心妄想!一千四百七十七 做农活的军队三百八十 都是皇帝的错!一千四百七十三 为了生存五百五十三 识大体的西夏九百四十四 终极囚徒一千三百五十二 改组天网军四百零八 把开封卖给南宋四百三十五 我很快就把完颜亮送下来陪你四百二十五 赌怪完颜亮七十四 他相信赵开山会做出正确的判断一千五百一十五 诸位,可有愿意与我同行的?一千三百二十九 清官少,贪官多一千零四十三 像吃米饭一样把南宋吃下肚八百八十四 复制苏咏霖走过的路八百三十九 大明国或许没什么不同五百六十一 拔剑四顾心茫然五百四十 赵构对苏咏霖有了一个最基础的判断一千三百五十七 有趣,实在是有趣四百七十七 开封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