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五十八 沈该“大封群臣”

洪武五年十月初九,苏咏霖从中都六百里加急送来的消息抵达了临安城。

全权谈判使者辛弃疾在临安城手持大明皇帝诏书,正式册封赵惇为江南国主。

江南国全体代表官员在最高执政、平章军国事沈该的带领下向大明皇帝的诏书行大礼参拜,并且代表卧病在床不能起身的江南国主赵惇殿下接过诏书,向大明皇帝表示由衷的感恩。

沈该表示从此以后,江南国将在赵惇殿下的带领之下全心全意为大明服务,全心全意为大明提供帮助,大明要什么,江南国就会提供什么,大明所要达成的目标,就是江南国的最高使命。

与此同时,沈该等人所希望听到的消息也终于听到了。

苏咏霖允许江南国主所提出的一支大明军队在临安城附近驻军的请求,批准一个军三万人的军队驻扎在临安城周边地区,作为震慑宵小之辈、为临安朝廷保驾护航之用。

驻扎时间暂定为两年,期间一切军事费用和给养费用都由临安朝廷拨付,一应标准完全按照明国军队来做。

而当江南国遇到关乎实际存续的危险的时候,大明军队也不会毫无反应,他们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江南国足够的帮助。

等于花钱买保险。

饶是如此,当他们看到军费清单的时候,也是纷纷瞪圆了眼睛,一方面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一方面又觉得明军之所以那么强大原来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一天三顿饭,好吃好喝的养着,定期有肉吃、有菜吃,甚至还有水果吃,有足够的军医和药材,有充足的一年四季军服提供,有相对而言比较优厚的军饷,逢年过节还有福利赏赐……

光是这些,就已经是宋军望尘莫及的了。

除了这些,明军还需要大批量的笔墨纸砚,需要大批量的桌椅板凳,因为他们需要读书习字增强文化学识。

夭寿了,大头兵要读书学习了!

这简直是难以理解的事情。

但是这样一想,明军令行禁止军纪严明貌似也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了,不是吗?

被选择留下来的明军部队是周至所部游奕军,满编三万人。

他们的驻扎地点是临安以北的皋亭山一带,江南国方面需要尽快为大军建造符合标准的大规模军营,一切费用当然都要江南国方面出。

虽然有点肉疼,不过既然是为了安全,为了今后一段时间临安朝廷最脆弱的时候不会出现什么乱子,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趁着这个机会,沈该在张栻的建议下把临安朝廷现在能掌握的六万余人的军队精简到五万人,并且根据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三个编制重建禁军。

分配方式是殿前司一万人,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各两万人。

这个建议被沈该接纳,于是沈该着手开始布置这个工作,最后将较为精锐的一万人编为殿前司,剩下四万人平均分配,成立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

其中殿前司统帅由沈该亲自提拔上来的亲信章简书担任。

此人一直都在禁军体系内兜兜转转,数次躲过禁军覆灭的浩劫,这一次被沈该看中,提拔为殿帅,负责殿前司的统领工作。

侍卫马军司由张栻推荐的卢永言担任指挥使,统领侍卫马军司。

侍卫步军司指挥使则由周麟之举荐的禁军军官丁舜担任,负责统领侍卫步军司。

沈该倒也懂得什么叫大封群臣。

谷匌

发动政变的时候,他是领头人,所以政变之后理所当然成为平章军国事,执掌江南国的全部大权,国主赵惇不过是個吉祥物而已。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是最大的功臣,并不意味着他能决定所有的事情。

没有两个重要的帮手帮助,他成不了事。

这两个重要帮手其一就是张栻,其二就是周麟之。

张栻为他提供了卢永言掌控的军队,并且亲自带领军队执行了一些重要且危险的任务,夺取了城防军的兵权,立下汗马功劳。

周麟之利用自己的好人缘,将一些沈该没能说动的老官僚们说动了,带着一大批老官僚们支持沈该发动的政变,为他打配合,也算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没有这两人,他的政变难以成功,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政治地位,所以到了实际上“大封群臣”的时候,他就把至关重要的兵权当做奖励分给了这两人和他们背后的势力。

当然,沈该自己还是要拿走最好最重要的,以此保证自己首席执政的地位。

他拿走了体格最好身材最高大的一万人作为殿前司部队,负责整个临安城的防御和驻守。

之后更是在临安城内外布置了三个军营,将军队安置于其中,彻底掌握整个临安城的防务,将临安城和国主赵惇牢牢掌握在手。

而张栻和周麟之控制的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的军队虽然也顶着侍卫禁军的头衔,不过驻扎地点并不在临安城,侍卫马军司朱骏在余杭,侍卫步军司驻军在萧山,距离临安城还是有一点距离的。

对于这个安排,张栻和周麟之都没有在表面上表现出不满,不过私下里还是对自己身后的那些人表达了一些不满的情绪。

因为沈该这样搞明显是要让自己独霸临安,其余两人都不能染指临安。

虽然说这也没什么值得生气的,可不爽还是有的。

你沈该当然是最大的功臣,平章军国事,大家都听你的命令,但是你也要表现出一些气度来是不是?

结果直接一个在余杭一个在萧山,你自己“留守”临安,这里头是什么意思,大家难道不清楚吗?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要紧的事情。

当前来说大家外部环境还比较险恶,还远远没有到可以进行内斗的时候,所以张栻和周麟之都控制了自己的情绪,然后进行下一步准备。

下一步准备自然是邀请明军军官前来给三支军队进行训练指导。

对于这个建议,沈该和张栻是认同的,但是周麟之不认同。

周麟之厌恶明军,说自己也能训练出个样子来,不需要明军帮忙,于是沈该和张栻就提出请求,希望可以邀请一些精干的明军基层军官来禁军当教官,指导禁军训练。

对于这个邀请,明军内部进行了一些商议,然后上报给中都知道,回复临安方面,说等待中都的通知后就可以派人来帮忙。

这也不急。

沈该带着张栻和周麟之抽空拜见了一下赵惇,对着四肢瘫软无力只能靠在床铺上的赵惇传达了他们和明国商议之后的结果,告诉赵惇,南宋已经不存在了,宋这个国号也不存在了,剩下来的只有江南国。

然后恭喜赵惇就任江南国主之职。

赵惇对此只是铁青着脸,语带嘲讽。

“你们如何需要我?不如杀了我,自己做国主吧!沈该,这个国主,我让给你做可好?”

一千一百八十一 这路是要一步步走下去,还是跑起来呢?六百零三 不当天子,只做人皇三百零二 你若敢犯我分毫,就是把刀拱手送给我七百零四 物价飞涨的临安城六百八十八 为何我感觉自己在孤军奋战呢?四百九十三 中都与开封一千五百六十五 救济院三百零八 薛定谔的公田五百七十六 凤栖梧桐,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八百八十六 张浚必须死二百一十 被扭转的战局三百七十四 大宋,能打破这残酷的诅咒吗?一千三百零八 不如干脆把杭州毁掉一百八十五 震怒的完颜亮五百五十三 识大体的西夏一千四百六十二 战斗的终点一千三百一十 新·熙春楼一千四百零八 他要把最后一条旧时代的小尾巴给割掉一千二百三十七 你小子,一肚子坏水一千五百四十四 叛徒四百二十七 赫里布感觉自己果然是个仁慈的人七百五十 戚方想要报复五百零一 大金国再次伟大的进程被迫中断九十 胆敢弄虚作假违抗征兵令,这就是下场!一百八十 光复军的灭亡正式开始倒计时一千四百五十七 独孤求败一千四百三十一 革命也可以很浪漫三百八十五 一时构亮一千一百零九 临安城门大捷八百七十八 冯时行病死一百三十 兵败如山倒五百五十 西夏来使第1626章 前人未曾见到过的壮烈景象,终将属一千一百五十一 没有大宋,只有江南国一百零二 第一次的大获全胜一千四百八十 有人不想忍耐了四十五 驱逐胡虏,光复中华四百七十八 生擒孔彦舟六 造反团队首先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一百二十 赵开山满脸得意一千四百零七 这不是最后的结局一千二百六十 吴璘病逝(第五更,求月票)三百五十九 完颜亮还真是咱们的大恩人三百一十七 你丢了人心啊!六百五十七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百一十六 能屈能伸,不失为大丈夫也一千四百三十五 他们成为了历史名词一千二百二十 终战时刻一千零九十三 可以审判你的人不是我一千零二十 姚仲!你不要太过分!三百七十六 耶律元宜选择退军第1674章 天字第一号帝国余孽一百八十 光复军的灭亡正式开始倒计时五百八十三 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八百五十六 我不能在这里倒下!三百二十二 原来不是普通的家宴啊一千三百三十五 走向终结八百六十九 别以为皇帝能救你们二百二十六 完颜阿邻要进攻四十二 那么我们造反又是为了什么八百三十二 孔摠,你是在拿我当痴呆吗?三百八十八 温敦思忠在睡梦中去世五百八十九 朝政之道就是制衡之道四百六十四 孙子义兵临中都一千一百五十四 和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建设好大同社会呢?二百六十二 契丹大起义,正式开始一千二百二十六 他的诺言五百六十一 拔剑四顾心茫然一千二百五十七 一个奴隶死了,一个人站了起来八百二十四 陈雒,原来你也是个银样镴枪头啊七百二十六 抄家二百九十九 大聪明赵开山一千三百五十四 占城国的请求一千五百一十三 无欲则刚一千二百六十九 一家子人就该整整齐齐一千四百七十 突如其来的劫持二百八十六 他真的很佩服这个男人一百五十五 金军崩溃九百五十一 胡言乱语!一百九十二 官家要授官给我们?一千三百四十二 泉州是安全港口四百九十六 你敢与我约定吗?一千三百七十八 原则问题岂容你徇私!七百九十八 姜良平唾弃他们的奢华一千五百九十九 苏咏霖不站在他们这边三百零八 薛定谔的公田一千四百七十四 古尔王朝的介入一千三百二十八 我问心无愧三百零五 此人必除!一千零三十二 烧钱的战争一千二百六十三 大家互不侵犯九百八十二 这是工地上这群农民工能吃上的猪肉?三百三十三 纥石烈良弼并不傻一千二百五十五 川东之战九百六十九 陛下让你去中都?五百六十一 拔剑四顾心茫然一千一百三十二 逼赵昚退位!五百五十 西夏来使第1677章 我就问你怕不怕!九百七十四 推进集体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