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九 复农政策

盐司贩私盐的行动固然赚取了大量财富,为大明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但是在明国已经决定南下覆灭江南国的情况下还要对江南维持旧有盐价的行为就不太合适了。

苏咏霖严厉批评了一些财政部官员的想法,将这种看法摆在明面上大加批判,认为他们在经济工作和革命目标的问题上走错了路,并且要求他们作出深刻检讨。

江南民众也是大明国民,也要得到一视同仁地对待。

“不要因为一个赚钱的点没有了就哭天喊地仿佛世界末日,朝廷要做的是开源与节流,而不是剥削!逮着盐往死里捞钱,欺负老百姓,很有快感吗?

这是封建旧王朝才会去做的事情,是赵家王朝才会去做的事情!我们不是旧王朝旧官僚,这种事情要是做了,就是严肃的性质问题!”

苏咏霖很生气,话说得很严重,当时这一波给财政部带来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一名财政部员外郎被革职,十几个有复兴会身份的官员遭到了复兴会内部处分,在全国复兴会组织中通报批评,财政部盐司也被公开提出批评。

只能说苏咏霖还是这个国家不可或缺的存在和绝对的权威,所以他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

这直接决定了杭州百姓能够买到十分便宜的盐,结束他们十分痛苦的高价买盐历史。

经过一系列的折腾,盐价终于回到了它本该回到的位置上,加诸于食盐身上的苛捐杂税被苏咏霖全面取消,这一关乎民生大计的必需品结束了剥削的罪恶使命。

然而苏咏霖对于这一切依然不太满意,他还有很多很多想要做的事情。

只待明军席卷江南。

当明军整编完成三分之二的时候,也是洪武八年八月上旬快要接近中旬的时候,杭州百姓终于意识到食盐买不完,不管他们买多少,杭州官府总能拉来更多的食盐填补空缺。

所以说,食盐的价格恐怕真的已经降到位了,不会轻易变更了。

对于这个事实,杭州百姓的情感非常复杂。

杭州城内的市民们和杭州城外的农民们在这段时间内对明国的感官是不一样的。

农民们因为在复兴会员们的带领下掀翻了地主得到了土地,建立了自己的农会,所以对明国的好感度激增,几乎当场就把自己当明国人而不是宋人了。

通过赋予土地,明国很快得到了江南农民们的认同,然后快速建立基层组织,建立互相之间的联络渠道,以极快的速度在基层站稳脚跟,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大战略。

但是对于有相当数量的市民群体来说,他们并没有从土地改革中获得直接的好处。

他们是市民,是手工商业从业者,和土地关系不大,尽管从食盐层面获得了很大的好处,但是这并不足以让他们安心。

对于新占领杭州却秋毫无犯还直接把盐价打落深渊的明国,他们现在是既担心,又想要相信,并且对他们怀有更多的期待。

他们不知道明国打算用什么方式来统治他们。

之前以民告官的大审判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给他们带来了激动,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利益,但是这都是一时的。

久在天子脚下久经考验的杭州市民们非常清楚这一切。

而很快,明国就给出了答案。

除了一系列复市招工的政策之外,对杭州市民们最具有影响力和冲击力的政策就是【复农政策】。

顾名思义,恢复农业人口身份、回到农村中生产生活的政策。

因为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改革执行完成之后,明国手上拥有极大数量的【公田】,给原先的农民们分配完了之后,还有很大的剩余,所以明国宣布复农政策,准许城市居民拖家带口回到农村定居。

南宋的市民们不是主动的市民,多数都是被动的市民。

因为家里穷养不起多余劳动力或者失去土地等等被动的原因,他们被迫离开土地和乡村来到城市谋生,被动成为市民,成为无产者。

现在明国给出了一个复农政策,他们愿意就近落户在杭州府的,可以就近在杭州府获得土地,就近落户,愿意回到自己原籍重新落户的,那就来官府做登记,等待官府的统一安排。

因为他们的家乡可能还没有被明军攻占,还没来得及执行土地改革,但是他们放心,灭宋是既定计划,大明军队会横扫江南,彻底消灭宋国的残余势力。

他们的家乡一定会被明军夺回来,然后会进行土地改革,他们就可以回到家乡重新拥有土地,继续过农业生活了。

这一政策的颁布可以说效果远远比食盐降价要好。

与这个政策比起来,食盐降价就成了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一石激起千层浪,杭州城内七十多万常住人口开始了大运动,大批大批的向官府报备想要回到原籍家乡或者干脆就近落户定居。

他们想要做回农民。

于是明国官府也开始大规模安排。

就近落户定居的可以直接安排过去,也可以起到一个安稳人心的宣传效果,苏咏霖特批人手协助他们落户杭州周边农村地区。

实实在在的土地、房屋、农具、种子,以及三年免税政策作为安家大礼包发给了他们,他们只觉得整个人的灵魂都升华了。

若不是没有土地可以耕种,这些人又怎么会来到城市定居求生呢?

安土重迁的古人从来更喜欢自己的土地,而明国给了他们土地,让他们回到了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的生活模式当中,于是在明军进占杭州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杭州民心便彻底归附了明国。

只要给他们土地,给他们和平,他们不在乎自己被谁统治,这是显而易见的。

而这一套政策流程在北方大地上已经运行数年,明国官员们已经非常熟悉这件事情,操作起来驾轻就熟。

这一政策使得全明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市民都回到了土地上重新成为农民,而现在,在江南大地上,也在重复这一过程。

南北宋不抑制土地兼并的神话级操作带来的这一波虚假的城镇化进程随着明国的进攻以及自身的瓦解,而走上了“倒退”的进程。

从历史发展的某个角度来说,明国开了历史的倒车。

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明国完成了经济的脱虚向实,戳破了南北宋的经济泡沫,或者说明国把南北宋那仿佛吸饱了水的海绵一样的经济狠狠的收拾了一下。

该挤的水都挤了出来,中古时代中国经济的原本样貌得以显露出来,当前生产力水平之下最为正常的商业经济的原本相貌才显露出来。

以农业为主、以手工商业为辅的经济模式,是当前生产力状态下最健康、最符合实际的经济模式。

要是商业收入异常的高、农业税收并未占据朝廷财政收入的主要份额,那么,王朝命不久矣。

三百九十六 完颜奔睹觉得有点不对劲七百二十五 《明律》正式颁行天下八百八十一 现在看来,谣言猛于苛政啊九百九十三 【孝】字大旗高高举起,我就问你怎么输!一千二百一十四 既在江南,何来临安?第1625章 反动势力已经不复存在七十九 只要不屈膝于金贼,你们就永远是我的朋友三百二十四 “民心”也就是一坨屎一千三百二十四 沈该决定走三百一十三 我看他们是在瞧不起苏某!一千零六十一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九百四十八 我养你们!一千零二十三 火龙烧仓一千五百二十七 田珪子不再焦虑一百七十三 传我命令,攻城一千二百九十四 明国没有钱荒一千四百四十二 文天瑞想不通三百八十四 光复军真的能吃饱吗?二百零七 金国中央军来了三百七十六 耶律元宜选择退军八百八十二 把鬼变回人二百二十 真定城破七百一十七 老师真是我的良佐!第1660章 将要被撕碎的人,是谁呢?一千三百七十一 南下升龙城三百零三 他们想光复辽国三百九十五 该火器上场了八百零八 天网军的密报三百六十六 “赚外快”行动一千二百四十四 他们露出了自己的獠牙一千五百四十七 梁元凯已经顾不得许多了六 造反团队首先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千三百一十六 愚行一千三百二十二 国旗一百六十五 光复军还能姓赵吗?一千五百三十二 树人报社一千三百一十 新·熙春楼四百零三 他们远比咱们想的要坚韧的多三百七十一 出击河北一千一百三十 穷种地的和死卖艺的二百四十三 平民百姓的想法根本不重要八百七十七 戚方决定走上修罗之路九百一十五 到临安城下给赵官家一点颜色看看!五百一十四 德远不愧是老臣一千四百四十九 竭尽全力的演员一千一百二十七 脸都不要了一千四百五十 大明国旗飘扬在北海之畔三百五十 何不投奔西辽?四百八十二 豺狼最懂豺狼七百一十三 痛哭的赵昚七百三十三 进入罗霄山区六百二十三 痛打落水狗五百一十八 希望领帅不要把大宋当做敌人四百九十一 他们的噩梦这才正式开始一百六十二 赵开山选择一路向西一千三百六十八 至少也要实现赵佗当年的功绩吧?十五 你就不能让他们吃的太饱十 造反,开始了一千三百二十四 沈该决定走第1679章 不信任投票一千四百五十 大明国旗飘扬在北海之畔三百四十五 这是可以原谅的错误一千二百五十 没有人比我更懂瞒天过海四百七十 光复军杀入南京路一百三十四良民们,心动不如行动!八百六十四 赵昚有些羡慕苏咏霖了一千一百六十二 赵宋宗室子弟,一个也不会放过五百六十七 很多人都没想到苏咏霖居然是荀子的信徒三百五十 何不投奔西辽?八百九十五 制度出了问题,就纠正制度,人出了问题,就解决人一千四百八十二 唯有在逃跑方面,他们永远不落于人后五百四十九 完颜雍瞪着眼睛死在了战场之上四百一十六 他的付出六十三 苏帅,您是哪种人?一千零一十 现在,这就是公平一千二百七十一 “好官”一千四百六十六 天下只有一位棋手九百五十九 明国,小人之国也!八十八 瞒天过海之策,发动!三百九十七 完颜亮心中窝火一千四百七十 突如其来的劫持二百六十九 强硬的拳头可比巧舌如簧要好使多了九百六十五 神机营出战二百二十九 完颜阿邻有一种胜券在握的感觉一千四百八十 有人不想忍耐了一千一百四十四 还有三年一千五百六十 一碗清汁田螺羹六百二十五 特殊人才考试规定九百五十三 封禁《洪武政论》一千三百八十七 孔茂捷对他们的威慑力有限六百三十九 是复兴会改变了我一千四百七十六 量花剌子模之物力,结古尔王朝之欢心一百九十 赵构想要和平四百三十四 完颜亮,你敢吗?五百四十四 怎么就成了南宋最忠诚的协约伙伴呢?一千五百三十 只有我过去四十三 田珪子感到忧虑四百三十 从河间城开始反击九百七十七 明国农民可以吃三顿饭,是真的吗?五百四十六 开山祖师爷苏咏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