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9章 世界革命果然是应该推进的

第1629章 世界革命果然是应该推进的

行动在蒲甘国的天网军秘密基地已经随着第一批商旅的正式进入而建立起来了。

而为了建立商业代办处和复兴会秘密组织,苏咏霖以国家使节团的名义派人进入,使节团由正式的外交官员、复兴会政工干部还有熟悉当地情况的扮成商旅的天网军密探组成,大家一起行动。

这是大明首次派官方人员前来蒲甘国。

蒲甘国王那罗波帝悉都继承他的祖父和父亲的基业,接手的是一个统一程度较高的封建王朝,这个国家的主要宗教是佛教,国内遍布佛寺,僧侣的地位很高,寺院财产非常丰富。

对于大明这样一个彻底的世俗国家,和这类国家打交道其实是不太容易的,因为除了商业关系,也不太好找到切入点。

不过对于接近四川云南地区的国家来说,大明享有一个意外的悠久历史的传承切入点——诸葛亮。

根据在蒲甘做生意的天网军密探交代,蒲甘北部地区有诸葛武侯庙,当地人对诸葛亮保持着祭祀,对诸葛亮颇为崇敬,对于大明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和当地人打好关系的奇妙切入点。

当时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苏咏霖就在执行委员会内部会议上深深的感慨。

诸葛亮已经去世快一千年了,但是他在千年前留下的丰厚遗产居然到现在还能发挥出用途,一个人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如此坚定的不容易被抹掉的足迹,到底是多么了不起呢?

苏咏霖不是一个喜欢个人崇拜的人,但是总觉得面对诸葛亮,他这个占尽历史优势的穿越者是需要去顶礼膜拜的。

不过国与国之间的往来素来和民间往来不同,民间往来可以寻找共同的历史记忆,国与国之间的往来却不然。

那罗波帝悉都对于大明使节团的到来貌似欢迎,用最隆重的礼节亲自接待,但是他眼中的戒备和疏离是无法掩饰的。

使节团长、田珪子器重的部下、复兴会总理办公室秘书长宋祥希知道这位国王对自己的到来产生戒备的原因。

无非是第八兵团徐通所部在大理行省和蒲甘王国边境处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徐通正在率军围剿大理国内权贵、地主阶级的余孽,他们从大理中部和东部窜逃到了蒲甘国边境地区。

对于那罗波帝悉都的警惕,宋祥希给予了相当明确的回应,称这就是大明剿灭逆贼的军事行动,将局限于大明国境内,不会牵扯到蒲甘国。

那波罗帝悉都对此不置可否,但是这的确是他对明国怀有疑虑的主要原因,如果仅仅只是使节团来访,他不至于如此警惕。

大明的富庶和商品的珍贵他当然知道,虽然他不了解大明,但是他了解大明的茶叶、丝绸、瓷器、陶器,这些在国际市场上属于硬通货的超强拳头产品,他作为一个王者不可能不了解。

他也非常想要数量更大、价格更便宜的这些商品,如果能够通过和大明产生官方联系而获得这样的好处,那么他觉得其他的只要不涉及到国家主权,都可以商量。

比如那些对大明有所了解的商人所说的什么藩属国之类的。

但是大明貌似并没有如此的想法,真的就只是来谈生意的,希望在这里设置一个官方性质的代办处,设下使节常驻,如果蒲甘国方面有什么商品方面的需要,只需要和代办处下单,代办处会帮他们全部处理。

他们只需在国内等着收货就可以了。

大明准备加强海上商运的力度,送货上门,不再需要他们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去购买了。

而且在价格方面,也会比原先的价格有所优惠,全看那波罗帝悉都对于代办处的支持以及对于明国商人到蒲甘国来做生意的保护程度。

那波罗帝悉都明白了,明国这是上门推销来了。

这倒没什么奇怪的,不过那波罗帝悉都觉得这些商品明明就非常抢手,根本不需要推销也能卖出去,无数海商抢破了头也想要得到和大明做生意的机会,大明怎么就想到要送货上门了呢?

对此,宋祥希的解释很简单。

大明革新了技术,商品产量得到了提升,如果只是按照原有的方式等人上门来买,会造成产品的堆积,所以需要主动出击,以更高的频率和数量对外销售大明的产品。

谁不想多赚钱呢?

相对应的,大明也会相对下调产品的价格,而且大批量购买也可以得到优惠,大家双赢。

那波罗帝悉都点了点头,思考了一番,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

但是他还是很好奇,不知道大明为什么不和他商量藩属国的事情,据他所知,大明国应该是习惯于让域外小国成为他们的藩属国并且进贡之类的,怎么宋祥希不说呢?

对于这个问题,宋祥希笑了笑,表示大明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

大明现在并不追求藩属国之类的存在,大明更加希望和世界上的诸多国家实现友好往来,大明对于名分这一类的东西已经不再追求了。

对此,那波罗帝悉都感到意外,但是对方既然这样说了,他也没必要上杆子求着人家做藩属国,现在只要明军大部队从边境撤退,那么他就愿意和明国进行一系列友好往来。

宋祥希表示非常高兴,并且以大明国的名义向那波罗帝悉都赠送国礼。

接下来的日子里,宋祥希和那波罗帝悉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也在那波罗帝悉都的安排下游历了都城周边地区的山山水水,还有一系列壮丽的佛寺建筑。

那波罗帝悉都自豪于他的这些奇观建筑,认为这些奇观建筑代表了他的国家的强大与兴盛,并且向众佛表达了信仰的虔诚,一定可以由此得到众佛的庇佑。

宋祥希对于佛道之类的没有任何兴趣,他礼节性的称赞这些庙宇建筑的壮美与奢华,对镀金和纯金打造的奢华佛像也是极力称赞,看上去非常喜欢这一切,实际上则颇为不屑。

他的眼光放在了尚未彻底完成的寺庙建筑群落工地上的那些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苦工身上。

他们没有足以遮蔽身体的衣服,也很明显没有得到足以饱腹的食物,更不可能得到足够他们生活的工钱,却要为此承担如此庞大而辛苦的重体力劳动。

男人,女人,老人,孩童,看着那些最多只有四五岁却一样被驱使着和大人们一起驮运建材的孩童,他只觉得内心一阵一阵的不舒服。

这让他不由得不想到过去的岁月里被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们驱使着付出辛苦劳动的贫苦民众们,包括曾经给地主家做苦工的年幼的自己。

现在,苏咏霖建立了大明民主共和国,结束了中国民众的苦难,而眼前的这一切告诉他,这个世界上的苦难还远远没有消失。

世界革命果然是应该推进的。

如此深重的苦难压在身上,这片崇佛的土地上又如何没有革命的土壤和火苗呢?

二百五十六 汉人又要雄起了?一千三百零六 敬夫,你千万不要做傻事!一千零六十八 这结婚,多是一件美事啊五百六十四 赵玉成南下一千二百二十七 无边的绝望五百六十六 我本江淮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五百三十 辽东兵团进取辽阳一千五百五十七 这个国家不能没有理想主义者五百零一 大金国再次伟大的进程被迫中断十八 他们眼中的火焰也烧得正旺第1631章 信不信我制裁你?七百八十九 任得敬踏上了征途一千四百四十八 中都观剧狂潮一千三百零五 他们只希望看到血流成河七百九十三 我对相国的忠心日月可鉴!六百九十九 这皇帝,从现在开始就交给你来做了!一千三百一十六 愚行七百九十五 跟我一起死吧!一千零二十九 我们一直在路上九百四十一 旗帜鲜明表达立场四百四十六 围城大营的秩序彻底崩坏了六百六十九 不能和南宋打成持久战七十八 我不愿刺向金贼的长枪刺向咱们自己人一千一百七十五 公厕很伟大一千五百零七 你这是在把主席架在火上烤!一千三百八十八 有些人在把我们当作棋子随意玩弄一千二百 革命才是最大的公平一千一百八十九 川蜀之变一千二百四十六 钱都到哪里去了?一千五百六十五 救济院一千四百四十二 文天瑞想不通八百七十六 因为南宋打不过他三百八十八 温敦思忠在睡梦中去世七百三十一 这个地区有造反的土壤存在一千二百二十九 此时不造反,更待何时?一千三百八十六 收费的圣人一千零六 赵构不回来九十七 完颜盛涛感觉非常不满一千二百一十六 信用货币?三百四十 辽东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千零六十六 谁结婚?九百四十三 沈格决定反对一千零三十七 他的名字二百一十二 完颜阿邻感到耻辱一千四百六十四 西辽的终末五百零七 我将誓死追随七百九十六 别为任得敬送死七百八十一 任得敬之心,路人皆知一千零九十六 战犯追责制一千三百零六 敬夫,你千万不要做傻事!一千一百二十 官家,您……您糊涂啊!五百五十五 万不可因此引起光复军的不快一千二百九十九 明国要把黄河治理好了?!二百八十八 赵开山似乎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曙光九百一十三 我怎么就瞎了眼,选了你做皇帝!八百零一 大明作为上国,怎么会夺取藩属国的政权呢?一千六百零三 你们觉得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吗九百五十 赵昚慌了四百六十八 现在咱们看到了长城,算是好汉了吧?三百四十五 这是可以原谅的错误一千五百四十九 你会后悔的!九百五十二 严重的危机感九百三十 他决定多少向苏咏霖靠拢一些一百八十八 我要做天下人的皇帝!三百一十三 我看他们是在瞧不起苏某!十五 你就不能让他们吃的太饱四百五十 溃退的移剌成一千零八十八 樊城破四百五十九 他们露出了富有的笑容二百九十二 相亲这档子事儿一千二百四十五 他要是苏咏霖的话,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吗?五百零九 赵构的皇位保卫战七百四十三 李道之死三百一十七 你丢了人心啊!二百零二 完颜亮下达动员令九百零八 粮道怎么会断掉呢?一千二百四十八 这就是明国的革命一千五百九十三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二百八十七 不仅是和尚跑了,住持也跟着一起跑了八百二十一 现在的礼部尚书,可是孔拯啊一千五百七十 他们不需要理解七百四十 吴拱觉得自己正在朝着名将的方向快步前进四百六十 杀贼!!三百六十一 你们可以永远信任苏总帅八十 你是个猛男啊辛弃疾!七百一十二 临安条约七百五十六 用游牧骑兵的战争模式发动战争八百八十八 南宋政府的状态切换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六百一十九 他王安石变得,我苏咏霖变不得?九百二十一 工业文明的曙光九百三十六 有宋一代二百年的努力,至此全部白费第1665章 天佑大明啊第1680章 大明国前所未有的快速行动起来了一千零八 春风不度玉门关八百九十七 他的一生,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了五百八十五 向强者臣服,需要诚意一千一百八十八 他的权力来源理所当然是明国五百三十六 我愿意一千五百七十 他们不需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