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一 赵构已经进入舒适区

北宋宣和二年,宋徽宗为了完成宋朝占领燕云十六州的悲愿,与金国结下海上之盟。

双方商定,由金国攻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双方南北夹攻,一起覆灭辽国。

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国则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国,双方睦邻友好,共分天下。

不过在那个时候,金国已经对辽国取得了绝对的军事优势,和宋的联盟多是完颜阿骨打一力推动,金国统治集团对此则不是很上心。

宋徽宗则低估了处于上升期的金国对土地和财富的渴望,也高估了宋军的战斗力,对自己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随后金国出兵对辽国发起决定性打击,准备一举灭辽,而北宋也相约出兵北上燕云,试图对即将破灭的辽国上演一出趁火打劫的戏码,也顺便完成海上之盟的约定。

但是没想到宋军废到了极点,连即将亡国的辽军都打不过,反而被一波推倒全军溃散。

被金人打的没脾气的辽军却依然可以击溃心怀不顾的宋军,眼看着宋军如此无能,金国人又是鄙视又是心怀不轨地帮他们攻破了幽州等地。

虽然他们还是按照盟约把幽州交给了宋朝,但是迁走了全部的人口和财物,让宋朝花费一大笔军费只得到了空城一座。

不仅如此,宋国还要支付金国购买幽州等地的费用和金军击溃辽军的辛苦费。

等于北宋花了两遍钱,买到了一座没什么太大意义的空城。

当时宋朝举国欢腾,还以为他们终于完成了祖先的悲愿,回到了燕云之地,赵佶本人功劳盖过祖先,为一时圣君。

然而当时力主和北宋结盟的完颜阿骨打已经病逝,完颜吴乞买上位,金国内部主战派占据绝对上风,对宋国的武力十分鄙视,对宋国的财富却又十分垂涎。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了。

这个故事给了全体宋人一个教训军事力量不够,就不要贸然图谋开疆拓土,否则会被打成渣渣,碎一地,捡都捡不起来。

所以接受了这个教训的南宋君臣从此就把这个教训刻在了骨子里,任何进取都会被视作极具风险的行动,除非有政治强人强行推动不得已而为之,否则断然不会进取。

进取就是等于自杀,毫无意义,还不如关起门来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但是硬要把当下的情况往那个时候套,也不尽然。

光复军不是金人,双方并没有可比性,而开封是宋国的故都,幽州对于宋国而言是个相当陌生的地方,强行把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讨论未免有点强行担心被迫害,有损大国国格。

所以宰辅团队商议了很久,吵架吵了七八次,都没有得出一个可以说服对方的结论。

总体来说,汤思退和沈该并不支持光复军的这一提案,觉得这样做危险性太大了,万一重蹈覆辙,对宋国来说简直是致命失误。

张浚表示可以和光复军就这一问题继续深入讨论,在讨论过程之中判断光复军的真实意图,不要放弃真正达成目标的可能性。

枢密院三人组持中立态度,认为维持现状是最好的,最好可以和光复军达成一个互不侵犯的协定,给大宋争取整顿军备的时间。

因为大宋的军备真的很烂,很多军队尚且没有满员,强行出动难度很大。

赵构面对宰辅团队的分裂意见感到非常无奈,他自己其实并不想要和光复军就开封问题进行谈判。

开封,是故都,对于赵构来说要是可以回到故都,毫无疑问是对他执政的合法性的一次大大的强化,他理应非常高兴,并且力主推动此事。

可是这一天对他来说来的太晚了,也太不巧了。

要是赵佶和赵桓早死二十年,而这一天在二十年前就来到了,那么他或许会毫不犹豫的推动这件事情。

可是最近,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

一来,他已经进入到人生暮年,年轻时尚且没有雄心壮志,更别说现在了。

二来,他终于得知了赵桓的死讯,赵桓已死,太子已立,内部再也没有任何势力和个人可以威胁到他的皇位,而外部,金国已经灭亡。

所以他已经彻底安全了,他进入了安全状态,迅速构建了自己的舒适区。

进入舒适区的赵构已经不是很想折腾了。

天下局势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赵构的个人处境,而他的处境又直接影响了他的心理状态。

赵构不想折腾了,赵构想过几天安生日子,想要回到靖康之变以前那梦幻般的生活当中。

没有压力,没有折腾,没有风险,那快快乐乐的生活。

陈康伯之前觉得金国的灭亡会给南宋带来不可知的风险,但是他没料到最不可知的风险来自于他的皇帝陛下。

此时此刻,进入安全舒适区的赵构已经有了【怠政】的想法。

思来想去,他觉得光复军是否臣服已经不重要了,只要光复军不南下找南宋的麻烦,就无所谓。

他想着光复军不是金人,光复军也是汉人,应该可以谈判。

所以与其想方设法让他们投诚、然后还要考虑很严重的政治问题,不如干脆和光复军和平共处。

他立国也好,称帝也罢,都无所谓,只要不和大宋敌对,就可以。

所有人不要再想着回归中原,就那么让他度过一生,至于今后会发生什么……只要他死了,爱发生什么就发生什么。

他只想安安稳稳的度过往后余生,过舒服日子,什么都不要发生,什么都不要出现,一直维持下去,直到他死。

怀着如此的设想,赵构对这件事情的反应非常消极,对于宰辅团队持有的普遍意义上的消极态度他还是挺满意的。

而张浚这个一力推动北上的人……

赵构开始有点后悔把他喊回来了。

他要是不回来,现在的局势应该就不会如此的尴尬。

可是人已经回来了,已经做上了参知政事的高位,没有合适的理由又怎么能把他赶走呢?

而且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光复军是敌是友还没有最终确定。

只要这个问题得以确认,张浚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怀着莫名的想法,赵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开封虽然是大宋故都,但是残破已久,且中原局势未定,贸然回归,不仅要支付大量银钱,还要寻求治理,这就又是一大笔银钱的支出,得不偿失,我看,还是算了吧。”

八月十三日的宰辅团队会议上,赵构给出了自己思考已久的最终看法。

“而且对于光复军,我以为,只要能与之订立和约,互不侵犯,其他的也不重要,彼等平定中原,心高气傲,且不说是否愿意内附。

就算愿意,这一群骄兵悍将该如何驾驭又是问题,给予何种待遇,往何处安置,彼等若有过分的要求又该怎么办等等,这些都是问题,与其烦恼,不如干脆不要谈这些事情。”

赵构不仅决定不要开封,还决定放弃和光复军洽谈归附的事情,转而寻求与之订立和约的可能性。

大宋不需要光复军的臣服,只需要光复军与他们签订互不侵犯的协定,一切就没有问题。

往后他们建国也好,称帝也罢,都无所谓。

反正赵构是这样认为的。

这个想法让汤思退和沈该惊喜莫名,却让张浚感到惊讶和相当的不满。

张浚立刻表示反对。

“陛下!开封是我朝故都,更是中原重镇,返回开封就意味着我朝重新回归中原,对于中原百姓来说,他们翘首以盼大宋回归,大宋若是不回归,他们又该是何等的绝望?”

一千二百二十四 进来,欢迎,退出,好走一千三百四十八 我们斗不过,躺平还不行吗?一千五百二十二 洪武十二年新春诏一千一百一十一 谈!为什么不谈?四百四十四 中都再见第1621章 萨拉丁一千三百零五 他们只希望看到血流成河一千三百六十九 就这?一千一百二十四 投降算了一千四百九十 知错能改谢元良四百三十九 惟今之计,只有强迫陛下下令撤军二百一十七 连逃跑都不知道能逃到哪里去啊!九百八十二 这是工地上这群农民工能吃上的猪肉?六百二十五 特殊人才考试规定一千三百二十八 我问心无愧一千零八十二 将军神机妙算,明贼一定上钩二百九十七 东窗事发四十七 他没有选择四百一十 这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一千三百三十二 你们彻底的赢了一百二十七 赵玉成不懂政治七百一十一 赵昚要做最后的挣扎八百七十八 冯时行病死四百三十 从河间城开始反击五百五十七 张中彦想要回归一千五百一十六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千二百七十三 吴璘最后的遗产一千一百六十八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七百三十二 揭竿而起五百八十六 紫微星又开始大放光芒了一千二百七十六 老子赌爆他!一千一百五十六 革命不是气氛友好的请客吃饭一百一十八 火药的难题二百二十九 完颜阿邻有一种胜券在握的感觉九百二十四 为什么!!!四百二十 没有我做皇帝的金国,不值得我的怜惜!一千四百六十四 西辽的终末一千二百零一 米骚动六百一十二 大宋和明国是盟国,不需要再多一个八百五十一 与旧时代的决裂七百九十五 跟我一起死吧!一千四百六十一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敌人一千二百五十三 狠狠赚他一笔六百零一 明三百九十 金军全面出击一千四百零八 他要把最后一条旧时代的小尾巴给割掉一千一百六十一 被生擒的赵构一千零八十 谁知道时代会变成什么模样一千五百零四 立太子?三百四十九 大金国的家底子真的已经被掏空了六百八十五 刘汜死了九百五十九 明国,小人之国也!一千零八 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千三百九十九 死刑一千二百四十一 这些交子当真能兑换到铁钱吗?一百四十二 完颜亮不来,老子先过去!六百三十二 你们难道也想三年亡国吗?四百九十二 将军难道是在为当年的赵官家报仇吗?一千四百九十五 和谈七百八十四 任得敬去楚王号三百八十一 世上焉有多智近妖之人!七百四十九 太上皇已经不是皇帝了六百二十五 特殊人才考试规定一千二百二十四 进来,欢迎,退出,好走一千三百三十七 自我之后,大明就不会有皇帝了二百零四 将军难道认为自己没有战胜的把握吗?九十四 艰难的进军一千一百九十四 蜀宋政权七百三十八 起义军内斗一千零四十二 明军出动了五百六十六 我本江淮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一千零四十五 三天,就三天第1671章 他们不再需要劳累一生了一千五百四十四 叛徒一千四百九十一 你小子没有打开格局六百二十六 一万年太久,我只争朝夕九十三 杀出一条血路一千零九十五 军事永远不能独立于政治而存在一千四百三十 苏咏霖能力有限六百零一 明二百六十八 不是我死,就是他亡!四百零九 那个时候,他们还会一如既往吗?一千二百三十二 我要把精力都放在军事上一百二十九 术虎思济对年轻人非常失望二百九十四 哪有那么多时间儿女情长(为盟主阴阳·龙行天下加更)九百三十六 有宋一代二百年的努力,至此全部白费二十 逐渐消失的沟壑一千四百二十六 发展工业城市一千四百八十七 他们很绝望一千五百一十八 《洪武革新诏》五百三十一 破辽阳二百六十八 不是我死,就是他亡!一千三百二十八 我问心无愧一千一百三十九 政变进行时一千一百四十九 战争的意义七百八十六 李仁孝的暗杀行动八百六十四 赵昚有些羡慕苏咏霖了七百六十五 赵光义2.0一千零七十四 离心离德七百六十一 我要让你成为这片草原上最美丽最幸福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