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九 退耕还林

去年十一月十二月枯水期的时候,苏咏霖已经派人从开封一路顺着黄河水道寻到了黄河尽头。

他们考察了此时的黄河入海口与淮水入海口的情况,发现二者相距实在是太近了。

一旦黄河水量涨起来,轻而易举就能侵犯淮水水道,然后把淮水也弄到泛滥成灾,大家一起把淮水两岸折腾的民不聊生。

眼下两淮之地很多地方根本不能长久生存人,完全是死地,白瞎了那么肥沃的土壤。

就眼下来看,黄河与淮水一带,根本没有什么人敢于住在那里,零星能发现几户人家,那都是招惹了一些不能招惹的人,走投无路住在那儿的,几乎是等死。

与北宋前中期的繁华比起来,现在那里真的是一派死气沉沉的景象。

所以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黄河再次改道回原先的道路,打破两淮地区面临的发展死局。

而这个工程量可就太大了,这里头还有地上河的处理问题,以及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该如何处理的问题。

对此,苏咏霖发动皇帝和朝廷的能量,全方位召集目前所能找到的水利方面的能人,与他们商量束水冲沙和构筑外堤的想法。

这些都是明朝人潘季驯想出来的治理黄河泥沙量太大而流量不足的办法,苏咏霖知道一个大概,不知道具体操作,所以拿出这个概念和水利专家们商议。

束水冲沙法顾名思义,就是收紧河道,加快水流速度,以达到让水流冲击沉积泥沙的效果,从而刷新河道,降低河床。

构筑外堤则是除了目前的黄河大堤之外,在河道之外再修一道堤坝,扩充堤坝的容量,是用于黄河水量上涨之时的第二道防线。

这是苏咏霖目前能提出的两个治理黄河的方案概念,其他的他知之甚少,只能交给这些水利专家在此之上发散思维,提出一些更好的想法。

另外,对于黄河所携带大量泥沙的问题,以及造成的开封一带地上河的问题,苏咏霖则提出了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方案。

“诸位都知道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这些泥沙在下游堆积,逐渐抬高河床,形成如今所看到的地上河,那么这些泥沙究竟是从何而来?”

苏咏霖环视周围一圈,开口问道:“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这些泥沙从何而来?”

水利专家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有人举起手。

“陛下,泥沙自然是从上游而来。”

“上游何处?哪些地方能给黄河提供如此之大数量的泥沙?这些泥沙又为何会随着河水不断奔涌直到下游然后在下游沉积?”

苏咏霖指着地图上的黄河道:“为什么只有黄河河水中会携带那么大数量的泥沙?为什么其他河流没有这样的情况?话又说回来,很早以前史料当中没有黄河的说法,而是称之为河。

我读诗经,在魏风伐檀篇章中读到【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这说的就是如今的黄河,可见,在先秦春秋之时,黄河还是清澈的河水。

到战国时,黄河水开始变浑浊,始有浊河之称,我读《左传》,在襄公八年篇章中读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语句,可见当时人已经认为黄河水就算等到死也不会重新变清澈。

到两汉时,已经有黄河的说法,而这一说法普遍被采用,则是前唐和宋时,到如今,黄河之称深入人心,很少有人还记得黄河曾经只是一条大河,河水清澈。”

说完,苏咏霖询问道:“为什么?为什么黄河会从清澈变为浑浊?谁能解释给我听?我想听听具体的原因,要详实,可靠,有据可依。”

现场所有人鸦雀无声。

因为过往治理黄河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泛滥了就堵,决堤了就修,改道了就躺,基本上没有什么另外的解决措施,更别提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当时的人虽然有生态概念,但是非常朴素,很是笼统,没有系统的整理并且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整合起来,人们也就很难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虽然说从秦朝开始先民就有意识地提出了一些环保概念甚至予以立法,比如某某时间段不能捕鸟,某某时间段不能伐木之类的,但是多属于政令与法令,没有告诉人们这是为何。

所以一旦推行这些政令和法令的政治主体消失了,环保政策也就随之崩毁,再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生态环境也会因为粗放的农业生产而遭到极大地破坏。

黄河就是一现象的直接产物。

但是这一次,苏咏霖居然提出了新的意见——黄河为什么会变黄?

水利专家们还真是专业不对口了。

他们知道怎么修建堤坝,怎么封堵河水,甚至危险的改道工程他们也敢接下,向大自然发起挑战,但是问他们黄河水为什么变黄,他们还真没有系统的考虑过。

苏咏霖看他们都不说话,就拿出了厚厚一叠纸张,放在了桌子上。

“这,是我叫齐鲁兵团司令官苏海生前往黄河上游地区深入考察之后得到的具体报告,你们都看看吧。”

苏咏霖让人把苏海生的调查报告分发下去,于是与会官员人手五张,开始看了起来。

具体点说,苏咏霖在齐鲁兵团攻克关中之后就立刻传令苏海生实地调查关中黄河流域两岸的情况,着重观察土壤、植被和周边地区生产生活情况。

苏海生花了一个月的功夫带着军队在黄河沿岸艰苦的调查,将苏咏霖想要知道的事情都给查了出来,写成了五张纸的调查报告,派人快马送回了中都交给了苏咏霖。

正好赶上苏咏霖召开解决黄河问题的会议。

“说白了,黄河水之所以会变浑浊,会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主要原因,是因为之前历朝历代对关中之地过度的开发,他们砍伐树木,摧毁树林,把黄河两岸的植被破坏殆尽。

黄河两岸的黄土土质较为疏松,不似江南江北土壤,若无树木覆盖,没有树木保护这些黄土,这些黄土将非常容易被河水冲刷、带走,一路奔腾到中下游,因为河道拓宽,地势平坦,水流放缓,黄土就那么沉积了。

关中地区黄河水流速度较快,冲刷力度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把大量泥沙送到中下游地段沉积,则河床越来越高,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地上河,这二者之间,可不是三五年的关系。”

苏咏霖看着众人差不多把苏海生的调查报告看的差不多了,就做了总结发言。

“所以,前朝治理黄河,治标不治本,纵使一时成功,总有水患复发之时,而我朝治理黄河,需要对根本动手,不仅要让黄河改回故道,更要在关中之地和沉积泥沙打一场决战。”

赵作良翻看完了这份报告,深感震撼,又听闻苏咏霖的决战之说,忙问道:“敢问陛下,决战是何意?”

“四个字,退耕还林。”

苏咏霖敲击着桌面,把这四个字一个字一个字的说了出来。

群臣对此感到十分惊讶。

退耕还林四个字很好解释,意思就是把耕地退了,变成树林,还给大自然,这很好理解。

但是这四个字在讲究农业生产和吃饱饭的当下,可谓是相当的政治不正确,而提出者偏偏是代表着政治正确的大明皇帝。

民政部左侍郎陈吉昌忍不住了,站起来主动进言。

“陛下,退耕还林……此策或许太过震撼人心,若是公然宣布,恐引起轩然大波,于国不利,臣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一千一百八十七 您又该怎么主持朝政呢?一千二百一十八 世界革命一千二百六十一 就不知道大宋的太祖皇帝究竟在谁的心里活着七百八十七 明军来了四百三十九 惟今之计,只有强迫陛下下令撤军二百六十二 契丹大起义,正式开始五百六十七 很多人都没想到苏咏霖居然是荀子的信徒一千三百四十六 你很认同我的世界革命之说吗?第1675章 幼安,不要怀疑,全力前进一百九十二 官家要授官给我们?第1670章 节假日与退休一千三百四十三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一千五百二十九 没有皇帝,何来国家?四百二十四 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八十 你是个猛男啊辛弃疾!一千二百七十 团结一致的老爷们八百零五 苏咏霖心中的紧迫感却越来越强了二百七十一 赵作良在反思三百六十二 民心第1654章 大饼政策稳人心一千五百八十一 唯有在这件事情上,我想当神啊一千零八十七 李显忠之死一千二百九十四 明国没有钱荒一百零一 发起反击夺取胜利的时刻已经到来了一千二百三十二 我要把精力都放在军事上八百九十八 张中彦表示担忧九百六十八 我给工场干到老,工场把我养到老!九百一十 似乎真的要杀去临安找赵官家坐而论道了五百二十九 不是我有多好,而是你太烂了四十 农民的军队六十八 完颜亮需要一场胜利二百五十一 苏咏霖并不抢手五百九十 称帝建国的时机,已然到来四百 他们已经不把自己当人了二百一十一 苏咏霖釜底抽薪一千零七十七 天塌下来他顶着,没关系六十五 胜捷军必须是农民的军队第1655章 平安京会师三百八十二 耶律元宜愿为苏将军效力一千一百五十四 和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建设好大同社会呢?一百七十九 他们注定是陌路人了三百三十六 完颜亮陷入了迷茫之中一千四百九十七 西域大移民三百七十五 耶律元宜讨厌完颜亮一千三百一十五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一千二百四十 川蜀穷鬼已经山穷水尽了一千零一十三 所以,你要自我毁灭?一千六百零二 学习?学个屁!一千零六十二 失火的农庄一千零四十四 徐通很好奇一千零九十九 他们就是一群永远也不应该停下来休息的人七百四十七 胜利者吴拱五百九十九 尽人事一百七十九 他们注定是陌路人了一千五百八十七 咱们不能做封建大家长啊七百四十 吴拱觉得自己正在朝着名将的方向快步前进六百三十九 是复兴会改变了我三百二十八 兵变进行时(下)一千五百八十四 你去告啊!一千五百六十九 苦难是最容易忘却的一千一百九十四 蜀宋政权一千五百二十三 他不再乾纲独断了六百零六 他们把阿郎当做刘邦?一 熙春楼晚宴九百 天网军截胡一千五百三十九 中都那些人……会不会欺负俺们?一千四百七十七 做农活的军队五百一十九 难道能拦住我南下灭宋之路吗?一千一百九十八 起义是必然的四百七十九 请诸位务必要和我站在一起三百一十一 结婚一千零二十七 这是要来零元购?一千一百四十四 还有三年七百九十七 热烈欢迎明军入城三百二十一 我已经不能没有你们了一百六十一 他不能接受苏咏霖对他的挑衅四百二十四 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四百零三 他们远比咱们想的要坚韧的多三百零四 高存福十分矛盾三百五十四 称帝七百八十三 千里之外,咫尺之间三百八十四 光复军真的能吃饱吗?一千零五十四 他们被逼着走向自己的命运一千六百 无为和有为一千五百九十七 不教而诛,是残暴不仁的一百零二 第一次的大获全胜十 造反,开始了六百一十四 苏咏霖决定帮助李仁孝一千零七十七 天塌下来他顶着,没关系二百四十三 平民百姓的想法根本不重要七十八 我不愿刺向金贼的长枪刺向咱们自己人一千一百七十 《洪武政论》在泉州一千二百三十九 最少也要五十万贯才够吧第1655章 平安京会师三百六十八 如果我想约宋国南北夹击呢?一千三百七十一 南下升龙城一千零一 为什么不留下来呢?七百一十五 第二个中直辖一千二百四十五 他要是苏咏霖的话,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吗?六十六 极强的求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