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因病医治无效,死亡于秦都咸阳,享年七十三岁。

秦国举国哀恸,上至豪门权贵,下至贩夫走卒,都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涌上街头,对秦昭襄王展开各式各样的哀悼活动,纪念这位为秦国强盛殚精竭力的国家领袖。

秦昭襄王55年的从政生涯当中,使秦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削弱了六国的实力,而且还剔除了秦国内部对王权有威胁的势力,为始皇帝最终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昭襄王取得这样的功绩并不是偶然,这跟他强调君主集权和重用布衣客卿有很大的关系。他任用贤能,打击了秦国的分封贵族,使秦国走上了一条与列国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正是因为这点区别,秦国才能屹立于战国之林,卓尔不群。

在范睢到来秦国之前,宣太后和她的娘家党,一直是秦昭襄王的心头大患。对于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君主来说,分封贵族的存在,让他不能说一不二、金口玉言,这对于按照他的思路治理国家,是很不利的。

困扰秦昭襄王的问题,也同样发生在战国其他诸侯国身上。贵族掌权不仅是一种潮流,更是那个时代的背景。因此也产生了许多弊病:

一,权利巨大,没有有效的监管制度。贵族往往把个人利益、家族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前,这本来是君主的特权,却在贵族间普及了。以公谋私,中饱私囊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行政岗位上的官员需要才能,但贵族往往不学无术。他们只懂得结当私营,保住自己的权势。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他们都招揽为门客,作为提高自己声望的手段。

正是因为这种种的原因,制约了战国七雄的发展。秦昭襄王未必就是看透了这一点,但他为了将王权集中,却必须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这个时候,另一个同样胸怀大志的范睢前来相助。

能手握国政、独断专谋、操生杀大权,方称得上国君。废太后、逐穰侯,将高陵君、泾阳君赶出函谷关。秦昭襄王和范睢,联袂出演了秦国的夺权大戏。

国家权力的集中、军队实力的强横、内外政权的稳固,秦昭襄王已经作了他可以做的一切。他走的很安详,他相信大秦的子孙,一定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事实并没有让地下的他失望。

安国君嬴柱在父亲死后,继承了王位,即秦孝文王。嬴子楚也熬上了太子的宝座,他还不知道仅仅是一年后,被酒色榨干身体的安国君就给他腾出了秦国的王位。

秦孝文王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守灵生活,为了祭奠秦昭襄王在天之灵,秦国不动凶兵,百姓们经历了一个难得的平静之年。

和平才会有发展,就在这一年,秦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在蜀郡守李冰的带领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自从秦国灭了蜀国之后,蜀地就成了秦国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基地。秦国连年征战,依赖的就是这个物产丰饶的大后方。

秦昭襄王很有发展的眼光,政治和军事是强国的必须,但经济发展却是这一切的基础。于是,他在蜀地任命了李冰这个不懂军事、也不热衷政治,就爱搞科技建设的郡守。

李冰也投桃报李,用都江堰再次证明了秦昭襄王的眼光。

都江堰作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无坝引水工程,就是用现代水利工程学最挑剔的眼光去审视,也找不出李冰设计上的瑕疵。

科学是重视实践的一门学科,在都江堰设计的最初阶段,李冰对岷江的进行了实地的观察和考验,最终在河道上的玉垒山开凿缺口,把岷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内江为引水渠总干,负责分流和灌溉。外江为岷江主干,负责排洪和减灾。

都江堰经过“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的建设,成功解决了岷江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蜀地从此以后沃野千里,被后世称为“天府之国”。都江堰也成为功在秦代、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

李冰用现在的话说,是太有才了。除了都江堰以外,还在物质耐热反应,水位检测领域有开创性的贡献。

秦朝的时候还没有**,人工开凿山岩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李冰采取用大火烧石的办法,将石头温度升高产生碳化,从而变脆崩裂。当都江堰完工后,他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水位观测站,雇用三个石人长年站在水中,用“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

就在秦国建立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同时,其他六国都活跃了起来。长期被秦国压抑的敏感神经,都需要宣泄和放松。

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七十三 荆轲刺秦王终结篇(6)七十三 荆轲刺秦王终结篇(6)二十五 说寂寞谁甘寂寞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五十四 魏楚大战八十一 皇权的神话(1)四十二 处理赵太后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四十二 处理赵太后三十三 最后一次合纵(1)九十三 死去原知万事空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三十六 蒙骜之死四十二 处理赵太后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三十三 最后一次合纵(1)七十一 荆轲刺秦王(4)二十一 东周的灭亡(2)三十三 最后一次合纵(1)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终八 长平之战(2)一 嬴异人的烦恼六十七 亡赵七十 荆轲刺秦王(3)二十三 神奇的卫国四十五 十年前的间谍案三十六 蒙骜之死八十二 皇权的神话(2)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九十 坑儒案三十六 蒙骜之死二 谁是最可恨的人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八十 亡齐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二十五 说寂寞谁甘寂寞五十四 魏楚大战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六十七 亡赵九十四 李斯入瓮三十八 嫪毐的风流往事四十五 十年前的间谍案玉皇大帝那些事儿五十五 赵国回光返照(1)四十二 处理赵太后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九十一 像赵高那样做太监十 白起功高震主三十二 秦国的大灾之年九十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七十 荆轲刺秦王(3)二十六 秦庄襄王的任期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五十五 赵国回光返照(1)八十一 皇权的神话(1)六十二 韩非留下的记忆(5)二十 东周的灭亡(1)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十七 秦赵再起争端(1)九十七 杀人者人恒惧之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三十二 秦国的大灾之年九十九 没有不散的宴席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六十八 荆轲刺秦王(1)三十二 秦国的大灾之年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二十 东周的灭亡(1)九十七 杀人者人恒惧之三 流浪在赵国的日子七十三 荆轲刺秦王终结篇(6)四十二 处理赵太后八十六 不叫胡马度阴山(1)九十 坑儒案三十六 蒙骜之死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六 包装嬴异人四十六 李斯其人七十五 军权倾扎三十二 秦国的大灾之年十 白起功高震主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八十六 不叫胡马度阴山(1)二 谁是最可恨的人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九十四 李斯入瓮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