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 韩非留下的记忆(5)

子时已过,咸阳的大街小巷都已经宵禁,除了夜巡的兵丁,只有更夫还在大街上游晃。“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街道上,深邃而悠扬。吱吱咯咯的车轮声在廷尉府后门嘎然而止,一个浑身包裹在黑袍中的身影闪进了虚掩的大门。

这已经是李斯和姚贾的第三次秘密会晤了,两个臭味相投的人,因为共同的敌人,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密谋陷害韩非是个见不得光的事情,只能偷偷摸摸的进行,好在他们的品级不用受宵禁的限制,月黑风高的夜晚,适合藏污纳垢。

长夜无眠数漏更,一声一声到天明。李斯和姚贾一夜密语,直到天将泛白才送客出门:“上卿切记,是非成败在此一举,朝议之上须谨言慎行。”

姚贾:“廷尉放心,一切按照计划行事,韩非的好日子到头了。”

卯时已到,秦国早朝。始皇帝高高在上,接受百官朝拜。待到礼毕,韩非缓步踱出朝列:“臣有言进。”

从韩非入朝议事开始,他进言停止攻韩已经成为朝会的例行程序。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群臣故意诘难韩非,却被他用口吃的语调舌战群儒。韩非往往旁征博引、滔滔不绝、谈古论今,举法兴术,把好好的议会搞的争论不休,不成体统。

让人奇怪的是,李斯和姚贾从来都静观其变、闭口不言。今天眼看韩非又要挑起争端,李斯给姚贾暗使一个眼色,看来二人终于要展开行动了。

韩非得到始皇帝的获准,又开始痛陈存韩的利害,说的天花乱坠、唾液齐飞。始皇帝很民主的征求大臣意见,姚贾破天荒的站了出来,打响了炮轰韩非的第一仗。

姚贾指责韩非一派胡语,完全是在妖言惑众。存韩的目的是为了弱秦,根本没有设身处地的为秦国着想。来到秦国后一而再、再而三的制造争端,实乃扰乱视听、包藏祸心。

姚贾此言成功的引起了始皇帝对韩非的怀疑,韩非跟其他客卿终有不同,他毕竟是韩国的公子,隶属王室成员,他的根在韩国,胳膊肘能往外拐么?看看韩非连日来的行为,让朝野上下不得安宁,严重影响了行政秩序,这些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始皇帝也犯了嘀咕,姚贾的话还真有几分道理。

看到始皇帝面露怀疑,李斯知道自己推波助澜的机会到了:“启禀君上,臣窃以为上卿所言甚是。上卿远行六国促秦盛世,载誉而归之时,满朝喝彩,秦人与有荣焉。独韩非放浪而言,谤上卿多有不是,挑拨是非、离间大秦君臣之心昭然若揭。”

李斯的话音刚落,姚贾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声请愿:“韩非乱臣贼子,不杀不足以安国政。任其留秦日久,悉知秦事,他日归韩,必为秦之心腹大患。”姚贾和李斯一唱一和,把韩非气的结巴病犯,吱吱唔唔的说不出话来,有心辩驳,却无从开口。

始皇帝一直在思考李斯和姚贾掷地有声的逼谏,他不是一个糊涂蛋,他很明白自己的两位重臣目的绝不单纯。针对韩非,看似直抒胸意,为大秦殚精竭力,其实还不是想排除异己、独揽大权。吕不韦别的好处没有,最起码让始皇帝把人性了解的透彻无比。

始皇帝心里面丝毫没有责怪李斯和姚贾的意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果不是这两个争权夺利的小人显露出自私的本性,始皇帝就要忽略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他贸然拉拢韩非是利是弊?

从主观上来看,一个胸藏治国术、能敌百万兵的韩非,确实是不可或缺的人才,不重用显然不合情理。客观上,韩非的到来打破了秦朝行政机构的平衡,李斯这群旧臣势必不甘心大权旁落,矛盾就应运而生。

始皇帝很明白问题的关键与存韩无关、与韩非的政治倾向更没有牵扯,所有的争执都是人性的卑劣在作祟。这种事情无所谓对错,解决问题才是最迫切的,秦国的能臣每日为了邀宠而争,他的天下将从何来?

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始皇帝也不得不向自己的臣属妥协。因为一个韩非把手下都得罪,显然得不偿失。没想到丰采绝伦、才华横溢的韩非有朝一日也会成为鸡肋,弃之可惜、留之无用,徒增烦恼。

始皇帝会不会下令杀掉韩非?他可不会这么傻。韩非名著于天下,好歹也算读书人的偶像。不论谁祸害他,都将受到历史的谴责。始皇帝所能做的,就是把韩非交给李斯去处理,是生也罢、是死也罢,都跟他没有一点关系。

始皇帝:“廷尉与上卿所言都属猜忌,并无事实依据,因此而诛韩非,太过草率,不妥、不妥!”始皇帝的言外之意,显然是在提醒李斯,想杀韩非的话,要找点更有分量的证据。

李斯伴君多年,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想出了解决的办法。案情都是审出来的,先把韩非下狱,罪名再慢慢搜集。他就掌管着秦朝的刑狱,不怕没机会折腾韩非。

就在韩非被收监后不久,始皇帝动了恻隐之心,当他下诏释放韩非的时候,却收到了斯人已逝的回复。听说韩非是畏罪服毒自杀后,始皇帝笑了,他心里有个疑问,韩非自杀所用的毒药从何而来?始皇帝没有更正这个破绽,他要给后人留下探求真相的线索。

一代大家悄然而逝,尽管我们都明白韩非死于小人之忌,可是我们却没有办法把他的死单纯的怪罪于某一个人。李斯、姚贾、始皇帝,他们谁都无法逃脱干系,就连韩非本身,也对自己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做人就是难得糊涂,而韩非偏要与世清流。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明智之人所作的不智之事。寥落无为,混迹于韩国腐化的上流社会不好么?最起码能落个囫囵己身。

真正聪明的人,在说话之前必会沉思所言之语,然后却选择什么也不说。而韩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的越多、错的越多,祸从口出,理所当然尔。太明白天下,会遭致人忌,太明白人心,会遭致人惧。始皇帝之所以选择站在李斯那边,恐怕也是对韩非的才能产生了恐惧。

最为可笑的是,韩非曾经作书《说难》,论尽了游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他自己比谁都清楚劝秦存韩的困难程度,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太勇而近乎愚。

稍稍令人欣慰的是,韩非留下的不只有哀思和悲痛。始皇帝从此独尊法术,算的上以师视韩非。时至今日,法家思想成了社会发展的规则,一言而天下法,韩非何憾有之?

佛语有云: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秦国兴于法,又亡于乱法,社会发展的规律只能遵循,不能违背。始皇帝、李斯对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只通皮毛,未得真髓,以致于胡乱效行,最终画虎不成反类犬,苛政于天下,二世而覆国。

我们感叹韩非大仇得报的同时,又不免哀秦之不幸,怒秦之不争。

祝愿所有读者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七十六 亡魏二十六 秦庄襄王的任期八十六 不叫胡马度阴山(1)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 嬴异人的烦恼七十六 亡魏六十六 将小人进行到底十七 秦赵再起争端(1)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六 包装嬴异人三十八 嫪毐的风流往事五十五 赵国回光返照(1)九十三 死去原知万事空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四十二 处理赵太后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七十一 荆轲刺秦王(4)九十四 李斯入瓮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六 包装嬴异人四十六 李斯其人九十三 死去原知万事空十 白起功高震主十五 一切都摆平了二 谁是最可恨的人八十二 皇权的神话(2)十四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八十 亡齐五十五 赵国回光返照(1)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五十四 魏楚大战二十 东周的灭亡(1)六十八 荆轲刺秦王(1)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四十二 处理赵太后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七十三 荆轲刺秦王终结篇(6)八十三 当皇帝爱上旅游八十一 皇权的神话(1)三十六 蒙骜之死六十七 亡赵九十四 李斯入瓮二 谁是最可恨的人十七 秦赵再起争端(1)三 流浪在赵国的日子六十二 韩非留下的记忆(5)二十五 说寂寞谁甘寂寞九十一 像赵高那样做太监七十五 军权倾扎七十三 荆轲刺秦王终结篇(6)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七十二 荆轲刺秦王(5)九 长平之战(3)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苏八十五 我爱长命百岁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二十 东周的灭亡(1)三十三 最后一次合纵(1)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玉皇大帝那些事儿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四十一 嫪毐反了九十九 没有不散的宴席七十五 军权倾扎二 谁是最可恨的人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五十四 魏楚大战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六十七 亡赵九十九 没有不散的宴席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四十五 十年前的间谍案八 长平之战(2)三十六 蒙骜之死五十四 魏楚大战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八十三 当皇帝爱上旅游二 谁是最可恨的人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七十六 亡魏九 长平之战(3)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七十七 亡楚六十七 亡赵六十 韩非留下的记忆(3)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九十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八十二 皇权的神话(2)玉皇大帝那些事儿八十二 皇权的神话(2)九十 坑儒案二十五 说寂寞谁甘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