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寒雨连江送客来

今冬下了两场大雪,其余大都是好天气,冷雨萧萧的日子很少,然而过了腊月十九,日头就再不肯露面,云色晦暗,寒雨紧一阵慢一阵地下着,短期内看不到晴好的兆头。

依曾渔母亲和曾渔的意思是要留郑轼在上饶这边多住几日,等天放晴了再回去,但郑轼却是等不得了,再过两天就是小年了,怎么都要赶回家去,他和曾渔是腊月初十离开鹰潭坊的,家中老母和妻女肯定也听说了弋阳、铅山一带闹贼的消息,定然担心他的安危,所以他不能再耽搁——

腊月二十一辰时末,曾渔和吴春泽送郑轼和另外几个贵溪秀才乘船回乡,曾渔让来福牵一头羊回去,袁老客和夏朝奉各送了他一头羊,他宅子里人口少,过年一头羊足够,就送一头给郑轼,反正是坐船,傍晚就能到鹰潭坊。

四喜念念不忘少爷遗失在横峰道上的那十两银子,对曾渔道:“少爷,让小的随郑少爷和来福哥去吧,到了横峰那边我就上岸找银子,找到了就回来。

曾渔失笑,问:“那要是找不到呢,就不回来了?”

来福憨憨地道:“我陪四喜一起找,我知道银子就在一株臭椿树下。”

曾渔道:“罢了,那条道我们都不熟,哪里还能记得是在哪株树下,别费那个劲了,就当破财消灾,安安心心过年吧。”

郑轼道:“九鲤,我这次录科试的作文不甚得意,明年乡试怕是没资格了,你若要去南昌考试,务必先到鹰潭与我一晤。”

曾渔道:“这个不必说,路过了肯定要来看望姨母和谦谦的。”

寒雨连江,对岸的山峦在雨幕中尤显萧瑟,江畔风紧,雨水湿了脚面冷入骨髓,其他秀才都在船上了,郑轼正待上船,却又返身问:“九鲤你明年不再去分宜了?”

曾渔迟疑了一下道:“也难说,若严二先生一定要我去,也许还是会去,得罪不起是吧。”

郑轼道:“你若要去分宜,那也先到我处打个顿。”

“打个顿”是广信府俗语,意即歇脚。

送走了郑轼诸生,曾渔打着伞回到北门外宅子,这冷雨天却依然有两个媒婆缩在宅子大门飘檐下等着,见到曾渔,笑得脸皱成两团,却又埋怨厨娘俞氏不晓事,虽说方才宅子里没男子,但她们都是老婆子,有什么不能开门的——

伸手不打笑脸人,两个婆子眉花眼笑,曾渔也说不出过于扫面子的话,只是道:“刘二妈,你们两位说媒的闺女我都不中意,你们还是省省心吧,这大冷天的都赶紧回去歇着,我的婚事不劳二位挂心。”

一个婆子还在追问曾渔为什么不满意,刘二妈心思转得快,问:“曾相公是不是已有意中人?要么就是看中了哪位名门闺秀?你告诉老身,老身去为你说媒,这上饶城乡宦名宿家的待字小姐没有老身不熟悉的,只要曾相公说得出是哪位,老身就能让曾相公良缘得谐。”

见刘二妈改变策略,另一个婆子赶忙也说道:“这些小姐闺秀我也熟悉,曾相公,不是老身夸口,慢说上饶城的,就是南城益王爷的郡主老身也敢去说媒。”

这婆子厉害,信口开河哪,刘二妈有点急了,若想压过这婆子那就只有把嘉靖皇帝的女儿嫁给曾渔了,只是京城实在太远了,这媒不好做,白眼瞅那婆子道:“这话说得不着边际,曾相公是实诚人,刘妹子你这样敷衍他怎么行?

刘婆子信誓旦旦道:“决不敷衍,决不敷衍,曾相公若真看上了益王爷的郡主,老身就敢去说媒,说媒又不犯法,老婆子有什么不敢去,益王爷也得好酒好菜招待我不是。”

曾渔忍不住笑起来,说道:“行行行,两位婆婆先坐着,喝杯热茶驱驱寒,然后各自回家,待我想好要娶谁家小姐再请两位出马说媒,可好?”

曾渔自回内院向母亲回话,又在书房看了半个时辰书,再出来终于看到厅堂清净了,却又听得后园马嘶驴叫此起彼伏,四喜道:“今天还没喂黑宝和黑豆呢,都饿得直叫唤了。”赶紧去厨下拎了豆料去喂。

黑宝是曾渔家的那头黑驴,黑豆是严世蕃赠送的,前日曾渔回到宅子就与四喜一道在后园矮屋清理出一间作为厩房,驴马同槽,倒也安生。

黑宝和黑豆嚼着草料,不再叫唤,整座宅子沉静下来,宅子里现在就他一家四口还有俞娘五个人,倒是有点冷清了。

广信府民俗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所以二十二日午后,厨娘俞氏就进内院向曾母周氏道别,说要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再来宅子帮佣,俞氏是九月初五到曾宅帮佣的,当时说好是工钱每月三钱银子,到今日不过三个半月,曾母周氏按四个月算给了她一两二分银子,又赏了她一只骟鸡公回家好过年,俞氏自是感激不尽,欢喜而去。

这日傍晚,曾渔去了一趟三江口码头,找到郑轼他们雇的那条客船的船主,船主将一封信和一包豆角于交给曾渔,这是曾渔和郑轼约好的,曾渔收到的信就知郑轼主仆已平安到家,豆角于是曾渔母亲爱吃的,用来炖肉极香,算是贵溪那边农家特色土产。

就在这艘客船旁边,一艘从西边来的橹船刚刚泊稳,有人跳上岸向脚夫打听曾渔曾秀才住处,而曾渔后脚才离开码头,几乎是擦肩而过。

冬至早就过了,依然是日短夜长,又是阴雨天,天就更黑得快,曾渔是申时末出门的,到码头来回将近十里路,回来的路上天就全黑了,而且雨点也渐渐密集,打在油布伞上“噼哩啪啦”响。

因为是下雨天,曾渔也没提灯笼出门,这时黑灯瞎火的走得颇狼狈,回到宅子里时靴子和衣袍下摆全是泥泞,母亲和妞妞都在厅堂上等着他,一眼看过去,偌大的厅堂上这一老一小两个人实在显得冷清。

因为没有外客,曾母周氏和妞妞就在前厅与曾渔、四喜一道用饭,晚饭也是曾母周氏烹制的,俞氏厨娘已经走了,这些家务事都得曾母周氏躬自操持。

一大钵羊肉粉丝,下面托个小炭炉,钵中羊肉“咕嘟咕嘟”冒着小泡,羊肉的膻、羊肉的香,在晕黄灯火中弥漫开来,让曾渔舌底生津——

一碗粉蒸肉,这是妞妞爱吃的。

还有一盘豆腐、一盘小白菜,都是清清爽爽刚刚出锅的,让人看着就很有胃口。

曾渔赞道:“娘亲好厨艺,儿子等不及换靴子了,先吃饭。”

曾母周氏问:“湿到鞋袜没有?”听说没有,点头道:“那好,先用饭,小鱼你喝杯糯米酒驱驱寒吧。”

曾渔道:“听娘的话,平时不喝酒,我也不冷,我先吃饭了,这炖羊肉真香啊,永丰的山羊肉就是美味。”

曾母周氏肉食吃得少,但看着儿子狼吞虎咽吃得香甜的样子,心里极是欢喜,又招呼四喜吃菜,妞妞是专吃粉蒸肉和炖羊肉里的粉丝。

一家人用罢晚饭,曾渔让母亲歇着,他来收拾碗筷,四喜道:“我来我来

正这时听到有人叩门,在寒雨萧萧中显得有些突兀,曾渔道:“这时候会有谁来?”就与四喜一道去应门。

叩门者在问:“敢问曾相公在家吗?”

门外荸荸似乎不止一个人,四喜应道:“是谁人?找的哪位曾相公?”黑夜须谨慎哪。

叩门者道:“在下是铅山鹅湖撑石村纪二郎,找的是恩人曾相公。”

四喜回头看着自家少爷,轻声问:“少爷识得这个人吗?”

曾渔颇感意外,在横峰七星观,他救下了鹅湖撑石村纪家姑嫂二人,主要是保住了那姑嫂二人的清白,他让羽玄为那姑嫂二人代交了赎银,据羽玄说回到河口码头时就有纪家的人赶到把赎银还给张广微了——

四喜得了曾渔示意,把门打开了,三个汉子带着一股寒冷水气进来了,为首的汉子三十来岁,穿曳撒,戴圆帽,双手空空,后面两个挑着担子看装束是仆人,进来就将担子搁在厅堂的天井边上。

曾渔立在厅阶上问:“你们是鹅湖纪家的人吗,我就是曾渔。”

为首汉子凝目看了曾渔一眼,倒身便拜,叫道:“曾恩公在上,小人纪二郎,上回被贼人掳去的李氏是我妻,另一位少女是我小妹,若不是恩公搭救,她二人定会生不如死。”

曾渔道:“请起,请起,请到厅上说话。”

曾母周氏和妞妞这时已避入后堂,曾渔引着纪二郎入厅坐定,四喜到厨下泡了两杯茶上来,曾渔忽道:“你们三位都还没用晚饭吧,来,随我去北门边饭馆用饭,这时应该都还没关门。”

纪二郎忙道:“恩公不须费心,方才在码头上我主仆三人已经用过饭,客店小伙计还领着我们到城门边,指点这边就是恩公住处,这才寻来,天都黑了,叨扰了叨扰了。”说罢,就让仆人把两副担子挑上来,却是铅山著名的连史纸十二刀、云素绸二匹、唐栖棉绸二匹、织花绒布两匹、金镶玉蟹荷叶首饰一副、银抹金嵌宝首饰一副,另有山茶油两坛、腊肉、点心若于——

纪二郎道:“些许薄礼,恳请恩公笑纳。”

这可不是薄礼,单是那副金镶玉蟹荷叶首饰就值七、八十两银子,曾渔道:“这礼我不能收,二郎你听我说,当日我与表兄郑秀才也是身陷贼窟,匪首吴平听信我的风水术,对我颇加优待,那时被贼人掳来的人质有数百人,同是落难人,若有相帮的机会我岂能袖手不管,帮助令正和令妹也是为人本分,绝非为了施恩图报。”

纪二郎连声道:“我晓得我晓得,前日放归的那些人质谁不说曾相公的恩德,曾相公大智大勇,连林府尊、戚将军都敬重,曾相公赎还我妻我妹,更保住了她二人清白,这比救她们的命更重要,我家太公一定要对曾相公的恩情表示谢意,他老人家说难道我们纪家人这么不识好歹,受了人家天大的恩情就当没事人一般,所以小人就赶来了,这份薄礼岂能报答曾相公恩情之万一,略表心意而已,曾相公一定要收下,不然小人回去太公要拿拐杖打我。”

铅山人把祖父称作太公,看来纪家的这位太公在家族中很有威信。

曾渔道:“令祖的心意在下领了,礼物还是不能收,一收礼就坏了我当初救人的本意。”

纪二郎急道:“曾相公,曾相公,你听我说,小人还有事情求曾相公——

曾渔眉梢轻扬:“哦,请说。”

纪二郎便道:“小妹纪芝年方十七,已与河口镇上的王家儿子订了亲,但这回小妹与我妻李氏被掳走,那王家却不肯出银去赎,实为可恨,那日我去王家理论,王家竟诬说我妹已失贞,要悔婚,气得我与他们大吵了一场,小人实话实说,那几日河口镇的人曾相公有很多误会,主要是说曾相公已做了贼军师,我小妹,我小妹——”

曾渔示意纪二郎不必说了,他已经明白纪二郎的意思了,就是说河口那边还有流言说纪家小妹已被他这个贼军师污了清白,所以王家要悔婚,曾渔问:“那么二郎和你家太公他们是怎么看的呢?”

纪二郎忙道:“曾相公千万不要误会,我家太公和全家都感激曾相公恩德,对那种无耻谣言都很气愤,自从山贼在上饶城下溃败,曾相公是贼军师的谣言就不攻自破了,前日那些人质回到河口,更是到处颂扬曾相公。”

曾渔点点头,又问:“既如此,二郎又有何事求我?”

纪二郎道:“这是小妹的意思,她想拜曾相公母亲为义母,就不知令堂和曾相公意下如何?”

曾渔松了一口气,他倒是怕鹅湖纪家硬要把女儿嫁他,认个于妹妹却是无妨,说道:“我无所谓,只要我母亲愿意就行。”

纪二郎喜道:“那就请曾相公入内请示一下老夫人,小人得到回话连夜就回鹅湖去。”

曾渔便进去向母亲说了这事,曾母周氏道:“那些人这般乱说话糟蹋人家闺女,真是可恶,小鱼你去对那纪二郎说,纪家小姐愿认我做义母我求之不得,若有暇,请纪小姐来上饶做客。”

曾渔知道母亲是肯定会同意的,母亲四、五岁孤零零到了石田,没有别的亲戚,对亲情极为渴望,对认义亲很是热心,上回不就与郑轼母亲吕氏认了姐妹吗,现在有义女认当然不会拒绝——

曾渔出来对纪二郎一说,纪二郎大喜,即刻起身要回去,说船就等在码头,后半夜就能回到鹅湖,因为明日是过小年,所以不能耽搁,正月里他会陪小妹纪芝来认亲。

第一百一十八章 落花有意第七十一章等哥哥第212章 特立行是吾辈第一百零八章 太素箫音第一百二十四章 秋雨梦境第三章困局第十六章贵溪三痴第一百六十一章 雪夜占星第二十四章墙里佳人墙外道第五章妞妞第六十五章谁家管事偏跋扈第一百七十三章 诱敌第一百六十章 天打五雷轰第八十二章 波澜骤起第九章墨梅第二十三章行夜路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曾见沧海桑田第五十章裸身跣足闯江洲第二十六章人情味浓古风存第二百零六章 逼上梁山第二十五章落魄邯郸道第九章墨梅第一百四十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一百七十二章 仙姑保佑第四十七章我亦散澹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苟成仙勿相忘第六十二章辛苦遭逢缘于此第一百五十一章 雪溪第一百七十四章 杀手队第一百二十一章 种菜竹篱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鼠迹灵机第四十六章考棚奇遇第十九章千古文人侠客梦第一百三十四章 作戏第一百六十一章 雪夜占星第四十三章沧桑万年桥第207章 冤家路窄第一百零七章 将远行第八十八章 甘蔗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雨第八十七章 紫砂猴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雁南飞第三十一章抄诗不如会散手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道出马第七十九章 迷花计与真人府第二十五章落魄邯郸道第208章 前倨后恭第六十章亡羊补牢第一百九十三章 庆元宵第九十三章 泥菩萨的火气第一百六十五章 又见临时工第一百三十四章 作戏第六十九章清水出芙蓉第一百六十八章 有钱活命没钱死翘第一百六十六章 救星第一百零三章 典吏与秀才第一百九十二章 双喜临门第九十五章 李白杜甫来种地第二十八章聊斋梦第一百零四章 天壤之别第九十一章 狼狈为奸第六十五章谁家管事偏跋扈第一百四十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一百九十二章 双喜临门第二百零五章 莫名其妙白袍客第二百零二章 相见难第一百三十四章 作戏第二百零五章 莫名其妙白袍客第一百四十七章 过河卒子第210章 骤起波澜第一百八十三章 鼠迹灵机第九十六章 情不自禁琵琶记第七十四章龙虎山中曹谎子第二百零四章 白马庙前卖画人第七十七章 仙姑何许人?第二十五章落魄邯郸道第三十四章烈日下的奔跑第一百七十二章 仙姑保佑第七十六章惊退吕洞宾第一百六十三章 姑嫂第一百八十四章 说媒与论画第一百七十九章 逼奸致死第一章伽蓝殿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曾见沧海桑田第一百四十一 章 秋千架第一百七十二章 仙姑保佑第一百零七章 将远行第九十八章 面若桃花春光灿烂第一百三十九章 青萍之末第七十五章文昌殿祈梦第十三章慈母之忧第二十二章神奇风水术第四十八章风水师考易经第七十二章法师羽玄第二百零六章 逼上梁山第三十章物不平则鸣第六十三章且看悲喜两重天第十八章敲棋丁丁第九章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