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行夜路

五月初五端阳日,曾渔、四喜主仆二人从贵溪县东南部进入抚州府金溪县境,一路听龙船鼓,看划龙船,端午佳节气氛浓郁,就连夏风中都有艾叶和粽子的清香,只是天气实在炎热,烈日下赶长路最要提防中暑,曾渔谨遵母训,午后太阳最晒的那两个时辰就在路亭歇凉,等到太阳下山暑气消退的一些又动身,赶在天黑前还可以再走一个时辰的路。

在路亭时曾渔向当地乡民打听,得知金溪县城离此还有五十多里,今天肯定是赶不到了,往前再走十多里就是陆坊乡——

陆坊乡虽是一个小地方,名气却不小,这里是南宋理学大师陆九渊的故乡,陆王学派的启蒙地,还有,王安石《伤仲永》开篇的那句“金溪民方仲永”,那个方仲永也是金溪县陆坊乡人,可见此地文风甚盛,曾渔打算在天黑前赶到陆坊乡投宿——

曾渔背着书笈走在前面,这书笈有二十多斤重,起先背上去并没觉得有多沉,但越走越沉,勒得肩膀疼痛,天气又热,汗水洇渍着更是难受,初上路时书笈是由四喜背着,但一天走下来,四喜就吃不消了,这小奚僮毕还没成年,曾渔就让四喜背罗盘、衣物等轻便的行李,书笈就由他来背,负笈求学就是这个样子啊。

四喜也背了十几斤重的行囊,他走在曾渔后面,看着少爷上身微微向前倾迈步走着,从书箧空隙处可以看到少爷长衫从后领到背脊湿了一大块,四喜心里感到很歉疚,哪里有主人背重物仆人却轻装的,这时的四喜恨不得自己立即长成一条彪形大汉,什么都背得动——

又想:“少爷心好,西天佛祖观音菩萨太上老君还有龙虎山张天师都来保佑我家少爷这次补考顺顺利利成秀才,少爷象郑少爷那样头戴秀才方巾、身穿镶边襕衫,风风光光回永丰回石田,到那时候看姓蒋的还敢不敢取笑我家少爷?看那谢家人还敢不敢欺负我家少爷?朱公祠外那几巴掌算是白打了,拿我家少爷毫无办法,哈哈,痛快,痛快!”

四喜一边走,一边暗想得兴高采烈,禁不住都笑出声来。

走在前面的曾渔扭头问:“四喜,笑什么,拣到铜钱了?”

四喜“嘿嘿”的笑,说道:“四喜认为少爷这次去袁州是必中的——”

曾渔笑道:“何以见得?”

四喜挠头道:“就是这么觉得。”

曾渔笑:“原来如此,好极,这个感觉不错,可若是依旧不中呢,又或者宗师根本就不给我补考呢?”

四喜张口结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伽蓝殿那一幕一闪而过,少爷这么千辛万苦跑到袁州,却还不中,那如何受得了!

曾渔笑道:“不中也没关系,天不会塌下来,千里迢迢走这一程也不错,人一辈子不都是走路吗——”

四喜无法理解少爷的心思,不过少爷看得开那是最好。

主仆二人边走边说话,天色渐渐昏暗下来,道路也远离了河岸,三岔路口走过了好几个,待到天上星星亮起来,知道走的道路方向没错,主仆二人略略放心。

又走了四、五里,天完全黑下来了,但还没看到陆坊乡的灯火,道路在丘陵平野间蜿蜒,望出去一片昏黑,曾渔放慢脚步道:“四喜,我们怕是走岔路了,我在路亭问路的那位老人家说陆坊乡有十多里路,我们从那时一直走到现在,应该走过十几里路了,却还没看到住户人家。”

这世道并不太平,闽、浙、赣南还有倭寇袭扰,在这他乡异地走夜路,四喜有些害怕,问:“少爷,走岔路了那如何是好?”

曾渔道:“再走一程看看。”说着,取下肩头的长剑,连皮鞘一起横握着赶路,一面对身边的四喜道:“我大伯当年就是这样走夜路的,主要是提防野兽,四喜莫担心,抬脚高一些,莫被石头树根绊到。”

“少爷,少爷——”

四喜突然叫起来:“那边有灯火,那边——”

曾渔举目望时,只见道路左前方隐隐透出一点灯火,在幽暗的山野间如萤火般忽隐忽现,夜风穿林而来,鼻边竟嗅到一阵阵香气,这光景恍若聊斋世界,走近那灯火将遇到一个妖狐或者丽鬼,落魄书生往往得此艳遇,蒲松龄就是这样意淫的,好象科举当官的成功人士就得不到那些美丽妖精的青睐,她们只爱穷书生,曾渔现在就是这种境况,各项条件都符合——

小奚僮四喜已经兴冲冲走到前面朝着那灯火去了,曾渔摇着头无声地笑,赶紧跟上,大约走了一里地,灯火逐渐清晰,就在路边不远,嗅到的香气也更浓郁了,曾渔忽然醒悟这是枙子花的香味,这片山野应该种了好大一片黄枙子,现在也正是黄枙子花开的季节。

四喜自告奋勇道:“少爷,那边应该是一户人家,待我去问问,能不能让咱们借宿一夜,少爷你在这里等着。”

曾渔道:“一起去看看,也许是社庙什么的。”

主仆二人撇下大路,岔到左边小路,走了小半里,这时才看清楚这是一座墓园,他们看到的灯光就是从守墓庐舍透出来的,四喜啐道:“啊,呸,晦气,少爷咱们赶紧离开吧,夜间撞到这地方来可不大妙。”

四喜怕鬼,急着要离开,曾渔却道:“等一下,我去看看这是谁的墓园?”

倒不是曾渔渴望艳鬼缠身,而是他看到墓园边有一碑亭,只有皇帝敕建的神道碑才能建碑亭,莫非这就是象山先生陆九渊之墓?

曾渔走近碑亭,借着守墓庐舍透出的灯光一看,碑上镌着五个大字“崇尚真儒墓”,果然是陆九渊之墓。

陆九渊死后归葬家乡东山麓,迄至嘉靖九年,皇帝下诏以陆九渊配祀孔庙,陆九渊正式成为圣贤,同年南京礼部派人来陆坊乡重修陆圣人之墓,建嘉靖皇帝手书的神道碑——

“何人深夜来此?”

庐舍门未开,守墓人隔着门发声问,声音苍老。

曾渔作揖道:“老人家,在下是赶考的书生,迷路至此,请老丈指点陆坊乡该往哪条道去?”

木门“吱吜”一声开了,守墓老汉挑着一盏白灯笼走了出来,打量了曾渔主仆两眼,笑道:“赶考书生,迷路了,那你这科必中了,知道这是谁的墓吗,是陆圣人的墓,赶紧去拜拜,烧点纸钱,陆圣人定会保佑你高中。”

迷路到此的曾渔哪里会带得香火纸钱,他是赶考又不是扫墓,守墓老汉却说他这里有得买,老汉在此守墓三十年,普天下士绅读书人来凭吊祭拜陆圣人的不敢说日日有,隔三岔五就有,逢子午卯酉乡试之年前来这里拜陆圣人求保佑的秀才就更多了,守墓老汉生财有道,置一些纸钱香烛在这里卖,每月竟能挣到六、七钱银子,他守墓一年也才三石谷,折银一两八钱而已——

既然到了陆九渊墓前,祭拜一下也是应有之义,曾渔给了守墓老汉十八文钱买了九支香和一对小蜡烛,到象山先生墓前点着,郑重祭拜,四喜也跟着拜,默祷陆圣人保佑九鲤少爷补考顺利、高中秀才、衣锦还乡——

守墓老汉打着哈欠道:“这位公子,时辰不早,将近二鼓了,你们两个赶紧上路吧,老汉这守墓庐舍总不好留你们歇宿,你们是去抚州对吧,那就继续往前,陆坊已经错过,前面三里便是青田村,青田村正是陆圣人的诞生地,在那里借宿能沾到圣人灵气,无论考秀才、考举人还是考进士,都是必中了,两位赶紧走吧。”

守墓老汉提着灯笼把曾渔主仆二人送过碑亭就不送了,转回陆圣人墓前把那一对蜡烛吹灭收了起来,下次可以再卖,想想又对着墓碑拜了几拜,回茅舍睡觉去了。

……

星光淡淡,山野间的道路依稀可辨,主仆二人走路都是高提脚怕被绊到,四喜拜了陆圣人,觉得少爷这回补考真是必中了,心情甚好,不觉得行路难,反而很有闲情地说起家乡的事:“少爷,难怪十五都大山那边出来的人走路都是那么怪,脚拎得那么高,却原来是走山路走惯了的缘故——”

“扑通”一声,四喜摔倒了。

————————————————————————————————

第一百六十九章 受谤第一百五十八章 杨公三宝第四十六章考棚奇遇第三十七章家在分宜介桥村第五十二章因何而喜因何而忧第七十五章文昌殿祈梦第八十二章 波澜骤起第三十五章仙女洗浴第一百零一章 篙铁如雪第一百八十四章 说媒与论画第一百九十三章 庆元宵第八十四章 菜刀第一百零一章 篙铁如雪第八十章 抛砖引玉第一百六十章 天打五雷轰第十五章退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道出马第七十四章龙虎山中曹谎子第一百三十章 疯狂念头第一百二十五章 赏画不觉枫林晚第七十二章法师羽玄第205章 莫名其妙白袍客第一百三十六章 温情第一百四十六章 谁敢打我?第一百六十章 天打五雷轰第七十八章 尼姑凶猛第一百一十九章 宝马哭泣第一百九十四章 仙姑辟谷第六十二章辛苦遭逢缘于此第一百八十六章 诲淫之具第二百零五章 莫名其妙白袍客第九十章 明伦堂上第六十一章见了棺材不掉泪第六十二章辛苦遭逢缘于此第二百零二章 相见难第七十四章龙虎山中曹谎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苟成仙勿相忘第四十四章从介桥村到寄畅园第一百五十九章 阴森岱宗殿第一百零七章 将远行第十七章脸皮薄心肠软第九十二章 日暮乡关何处是第一百四十三章 名花幽独第八十八章 甘蔗地第六十一章见了棺材不掉泪第八十二章 波澜骤起第一百三十一 章 灵与肉第五十一章因势利导戏狂生第一百八十五章 满庭积雪一灯昏第四十章疑似西门大官人第八十九章 又见蒋元瑞第一百八十八章 寒雨连江送客来第一百六十四章 借刀杀人第九十九章 凶宅与清泉第一百六十八章 有钱活命没钱死翘第六十章亡羊补牢第四十六章考棚奇遇第一百二十四章 秋雨梦境第213章 狂生意态第七十七章 仙姑何许人?第四十六章考棚奇遇第四十五章三人行有我师第一百一十四章 道院一夜第一百一十七章 谁是十三姨第八十七章 紫砂猴子第三十四章烈日下的奔跑第一百六十七章 平安符第七十九章 迷花计与真人府第七十四章龙虎山中曹谎子第八十八章 甘蔗地第五十二章因何而喜因何而忧第一百一十五章 日久见人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名花幽独第六十六章偷衣贼(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名花幽独第四十二章身入红尘第一百六十九章 受谤第一百四十三章 名花幽独第一百八十八章 寒雨连江送客来第一百三十章 疯狂念头第二百零一章 美丽与哀愁第二章人生何处不打脸第一百七十七章 卧雪阴阴鱼第一百七十五章 风雪夜归人第四十章疑似西门大官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何曾得见此风流第一百一十四章 道院一夜第一百四十六章 谁敢打我?第一百二十七章 初恋第二十九章亦儒亦商简思玄第七章豪雨第一百六十章 天打五雷轰第一百六十九章 受谤第七十章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第二百零三章 开到荼蘼花事了第二十六章人情味浓古风存第一百五十四章 简秀才的幸福生活第五十一章因势利导戏狂生第四十五章三人行有我师第十四章冤家路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