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战场搏奕

此时正是正午,虞允文与几个随从刚刚坐定,就被赵桓传召至他下处,虽曰行在,其实不过是州衙内堂罢了。虞允文由侧门而入,班直侍卫见是他来,也不搜捡盘查,便即放入。待绕过仪门,过角门,便已到达赵桓暂歇之所。

这是中国式标准的官衙,千年之下都并没有什么改变,只是上界知州很是雅致,青砖碧瓦假山流水小桥碧树,收拾的很是齐整,虽是冬日,还有两只仙鹤在干枯的草坪上来回漫步,赵桓就在游廊之上,负手伫立。

“陛下?”看到赵桓并没有用膳,也没有传见别的大臣,只召自己前来,虞允文顿时愕然。

赵桓一脸疲惫,只觉得心绪不宁,见这个史有名书千古一人的得力军务大臣来到,心里便觉安然。

只是他不肯讲自己的心事直白说出,只向着虞允文笑道:“朕虽然没有亲上战阵,不过也难得离前方如此之近,是以看的是目瞪口呆。以前战事不利,总想着将士不肯用命,其实战场上瞬息万变,今日咱们两万多骑兵打他们不到一万的残兵,就如同砍瓜切菜一般顺当。可见为将帅者,一定要谨慎小心,一旦落入人算中,就算是勇如李陵,也难逃匈奴人之围。”

赵桓说的斟字酌句,虞允文却是听的明白,皇帝显然是对战局的把握突然缺乏自信,所以才有些神情恍惚。

他此时虽然年轻,但已经经历过临安被围的险局,也游历过几百个州府,经见过很多战阵,论说经验来,已经并不在很多沙场老将之下。

当下微微一笑,也不点破,只向赵桓道:“陛下英明睿智,已经久历战阵。戎行军机处断绝无问题,朝中大将亦不能及。彼辈武夫,只知小利而不顾大局,陛下胸怀天下,决断之间放眼全局,岂是寻常人能比。”

他先猛拍一通马屁,然后又道:“刘惟辅追击,郭浩哨阵。几十里内若有敌情,则我军必可先知而先动,敌人就算有什么异动,也是不能占到什么便宜。敌人若多,则我军退,若少,则包围剿杀,我军都是骑兵,距离不远就是步兵主力,敌人河东先失一城。围潼关消耗了太多兵力粮草。已经疲惫不堪,以臣之见,现在咱们算起来说是孤兵深入。

其实再保险不过。所以臣以为,陛下决断军务没有疏漏,虽古之名将难及。”

虞允文虽不佻脱浅薄,并不喜欢拍马逢迎,虽赵桓是皇帝他常侍左右,也没有这么奉迎过,只是看到赵桓信心并不很足,所以只得勉为其难,以夸张的言辞鼓励赵桓。

赵桓何等聪明,对方话未讲完。已经知道自己太过多虑,当即洒然一笑,随口转过话题,不再与虞允文讨论此事。

君臣二人又随口闲聊几句,一阵浓烈的肉香味道随风飘来,赵桓看着身形高大却风神俊秀的虞允文,心中甚觉欢喜,因向对方道:“合勒他们说,朕既然要做马上天子。就尝尝他们蒙古人行军打仗时的吃食。

你既然在此,就陪朕一起也好。”

“君有赐,臣不敢辞。”虞允文落落大方,拱手一礼,便含笑答应。

正说间,只见合勒等人精赤着上身,扛着一只烤到焦黄的肥羊放到赵桓身前,虽然冬日寒气逼人,却是满头大汗。

待赵桓与虞允文相对坐定,合勒手执小刀,片出一片片烤的滴油的肥嫩羊肉,手托盘送到赵桓身前。

见赵桓与虞允文相对割肉而食,合勒咧嘴笑道:“陛下还说要学咱蒙古人,其实行军打仗,哪能这么烤肉,都是现成地干肉嚼上几口就罢。有时候长途奔袭,喝几口马奶就能顶一天。”

他所说的赵桓自然清楚,蒙古人长途奔袭,两万人直打到多瑙河畔,一路上要么烧杀抢掠来补给,要么就如合勒所说,吃干肉喝马奶,甚至能几天几夜不下马,在马上就能入睡。

他一心要打造出一起汉人骑兵,不过汉人农耕已久,秦汉至唐时,还有不少边郡汉人子弟是半农半牧,骑射功夫不在游牧民族之下,现在除了少数的职业军人,连会骑马的人都没有多少,想重新锻造出一支无敌骑兵来,何其困难。

当下摇头一笑,不理合勒,只是与虞允文享受美食便罢。

待两人一时吃毕,正好吴璘与关师古等人求见,赵桓虽觉精神疲惫,也勉强打起精神来,下令传见。

几名大将一起入内,见过赵桓,吴璘先道:“陛下,刘惟辅追到王伯龙,除此人外,还俘获军官数十人,其余小兵当场斩首过百,余者四散而去。”

“好!”

赵桓喜上眉梢,原本踞坐堂上,差点儿又站起身来。

吴璘等人一起躬身,向赵桓贺道:“陛下此次亲征,斩万户一人,俘获一人,其余大小军官数百,斩首数千,诚为大胜!”

“哪里,这都是诸将用命,祖宗德福降于朕躬罢了。”

赵桓头脑迅速冷静下来,向着关师古问道:“郭浩去哨探敌情,有发现什么异动么?”

各人见他神色如常,心中更是钦敬,关师古躬身答道:“郭浩接应了刘惟辅后,又继续向着洛阳方向哨探,估摸着总得等晚上才能回来。”

“唔,是朕想多了。”

郭浩并非追击,而是奉命哨探,此去洛阳不到两百里,驻有金人主力,他自然要前往哨探方能不负此行,是以这时候无论如何是不能回来的。

赵桓打起精神,又向各人问了军中细务,吴璘等人都是身经百战,哪里有半点差迟,喂马扎营,四处派出侦骑以防敌人偷袭,种种措施做的滴水不漏,赵桓更是放心。

半晌过后,吴璘方向赵桓问道:“王伯龙已经在城内,陛下是否要见?”

赵桓面露厌恶之色,拂袖道:“此人连韩常都不如,无耻下流卑劣小人,又不是投降而是被擒,不必管了,斩于军前便是。”

见吴璘答应,赵桓又道:“他的部下军官总有能战的,不过先不能用,送回长安,让余平好生调教了再说。”

余平地学习班业力扩大,早就不止于文官,在座的武将虽然没有亲身体验,不过有不少同僚袍泽曾经以身相试,回来后提起那段经历就是面无人色,各人听得赵桓吩咐,均是连打冷战,当下纷纷告辞请出,不敢再多耽搁。

赵桓知道各人心思,当即一笑也不说破,只留虞允文等人在一旁商议军务。到晚间时,得知曲端、张浚等人已经率前军动身,心里更是慰帖。当即下诏夸奖几个枢密使与曲端等大将,十几万步兵协调起身,拔营起寨很是不易,他们只一天时间已经动身开拔,很属不易了。

只是郭浩率两千骑哨探不归,却令他心中不安。关师古等人深知郭浩稳妥,开始尚且不放在心上,待到半夜时分郭浩仍然未归,心里也是放心不下。

当下进来请旨,各人都请求再带兵去夜哨,赵桓只是不许,只命多派侦骑小队,撒出一二十里范围,遇着敌情便立刻回报。

全军衣不解甲马不卸鞍,随时戒备。

原本打算稍歇过后就继续进军,却被这插曲搅乱各人心神,均觉现下进军太过贸然,还是稍等一下郭浩的消息再说。

赵桓安排妥帖,自己原欲睡下歇息,只是翻来倒去,这一夜睡的很不踏实。一直到了天色微明,他迷迷糊糊起身,心中感慨,将领生涯当真不易为,这种亲征的事固然对三军将士是提神补气,只怕再来几回,自己就折腾不起了。

他心中不安,其实在东京坐镇的完颜宗弼,却是踌躇满志。

河东败了,袭长安败了,几万精兵在河中溃败,平阳溃败,太原被围,现下那孱弱的宋国皇帝,居然敢御驾亲征,追击自潼关撤走的疲惫之师。韩常被围杀的消息,半夜就已经呈送到了他的案头,震惊之余,他已经惊觉这是大好机会。

宋人强于守而弱于攻,步兵强而骑兵弱,宋皇敢用两万多骑兵就追击出来,阵斩韩常,不过是看金兵围了几个月潼关,不少精锐又丧身在河中,或是被围在太原城内,渣关外地金国铁骑,虚耗数月士气低落战马瘦弱,所以悍然追击,以为有惊无险。

宗弼半夜赤足披衣而起,接报后不惊反喜,只觉良机到来。

他也不知会同在城中地完颜昌与完颜宗峻等人,自己直接下令,命完颜阿鲁补立刻领他所部骑兵,前往洛阳方向支援。

在阿鲁补动身后不久,他的亲领骑兵也立刻动员,准备由东京开拔,由他亲自统领,前往洛阳,相机与宋军一战。

他心中明白,宋军步兵主力强悍的实力丝毫未损,金兵人数虽然不怯对方,其实当真是太过疲惫,各部损耗严重,所以这一战地关键,便是相机吃掉宋军的骑兵主力。若是如此,则事有可为,若是不然,也要拼掉宋军的骑兵,步兵并无凭借,也很难在冬季时继续与金兵野战。

以开封至洛阳的几百里路程,抛掉辎重迅速奔袭,一昼夜则完全能赶到洛阳城下,而眼前的当务之急,便是看赵桓的胃口有多大,或是洛阳能否拖住迟在咫尺的宋军。

第68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第51章 潼关大战(4)第153章 临颖决战第12章 安抚江南第51章 潼关大战(2)第四十六章第117章 论剑经略关陕25第119章 罢相第137章 拔营起寨第九十一章第三十一章第138章 接战第117章 论剑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第114章 风雪还京路第51章 潼关大战(2)第78章 风起第149章 强敌初现第一 卷蒙尘北国10经略关陕13第65章 出巡第51章 潼关大战(14)第二十七章第148章 朱仙镇第94章 兴亡百姓苦第62章 白龙鱼服身返故国9第一 卷蒙尘北国11第二十六章第十七章第九十一章经略关陕26第145章 扑朔迷离第52章 潼关大战(18)第143章 一笑泯恩仇第51章 潼关大战(16)第165章 翻越太行第140章 钢铁洪流第51章 潼关大战(9)经略关陕12第3章 南人北人第132章 明枪暗箭第79章 攘外先安内第三十六章第169章 困兽第59章 兵临城下第二 卷身返故国1第67章 大驾起行第63章 赦封降将第52章 潼关大战(15)第76章 上元夜第93章 破城身返故国4第51章 潼关大战(13)第69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52章 潼关大战(20)第87章 胸有成竹第126章 上京风云第一 卷蒙尘北国20第76章 上元夜第137章 拔营起寨第四十六章第150章 阵斩万户第86章 峰火太原第135章 进击第5章 政事堂第51章 潼关大战(9)第一 卷蒙尘北国13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第130章 血雨腥风经略关陕22经略关陕25第一 卷蒙尘北国15第一 卷蒙尘北国11第一 卷蒙尘北国9第51章 潼关大战(2)第119章 罢相第一 卷蒙尘北国15经略关陕24经略关陕1第114章 风雪还京路第53章 龙口大捷经略关陕10第52章 潼关大战(21)第68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经略关陕2第160章 置之以法第58章 折家将第51章 潼关大战(17)第158章 封赏之道第一 卷蒙尘北国10经略关陕13第一 卷蒙尘北国17第四十七章第65章 出巡第十四章第117章 论剑第一 卷蒙尘北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