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三)

“如此大事,越国公可得知道?”沈竟狡猾地眯起眼,问道。

万和顺知其心计,停顿片刻,便慢慢捋须:“我已和越国公商量过。他推却说‘自家宅小,若让皇上驻跸,万一稍嫌不周,不仅外人看了笑话,亦失臣礼矣。’陆公既出此言,不可强求,倒是万某宅第,正可迎圣。”

沈竟听他言语和缓,套不出有用的话来,颇为悻悻,即说道:“王爷接驾,便再好不过了。我这就写封奏书,派人呈回朝廷,您也要好生准备呀。”

“这是自然,”万和顺将饮光的茶碗交给奴才,“但公公难道再派人回去?我派南京的官员呈书面圣,亦得具言此地情形,似更为方便啊。”

沈竟虽心有不满,然身居其地,不敢有所放肆,忙低头欠身道:“仅由王爷吩咐。”

万和顺又将倒满的茶水接来,向他示以和善地微笑:“沈公公,本官忝受郡王之名,素怀羞愧,并不喜人称之曰‘王爷’;但以万某职衔呼之便可。”

沈竟听罢,诺诺称是。

“你,转个头。”

齐咨倚在城门口,和越府的士兵们盘查着来往行人。自万陆交好以来,两者的兵都在分担着这些任务,对南京城的人来说,和平日一样,倒没什么稀奇。但齐咨却像个猫一样,警惕地盯着那些出城的人众。

“好,你过去吧。”齐咨一看到他的脸,便舒展开眉毛,放心地吩咐道。

他的眼睛又往前面瞄,看到一个藏在人堆里的,拉着帽檐的汉子。

那人从齐咨身旁经过,他却眼疾手快,一把抓住那人的手:“怎么?想溜出城?”

那人挣扎不开,只好掀开帽子,骂道:“齐咨你他妈眼瞎了!”

齐咨见他乃是万府的人,勃然大怒:“你这王八蛋,平白无故遮那狗脸,定没什么好心思!来人,搜身!”

那人毫无惧色,从怀中掏出一张奏书:“好好瞧瞧!沈大太监的奏书,我要面呈皇帝的!误了事,先杀了你问罪!”

齐咨面容涨赤,拿不得他一点办法,只好一声令下,任其出城了。

他又等了半个时辰,抬头远望,仍不见人,内心极为怅怅。他打了个哈欠,精神已不再放在这里了,想着暂且收兵。

他一回头,忽见一张熟悉面孔擦肩而过,却被官兵漏过去了。齐咨立马打起精神,快步追赶上去。

“站住!你跑什么?”齐咨朝一个挑扁担、戴着毡帽的百姓喊道。

那人竟不顾长官盘问,两腿生风,跑得愈发快了。

齐咨毕竟是军旅出身,几个健步,便追及其身后,按住他的肩膀,那人方才停住。

“转过脸来!”齐咨大喝。

那人仍不听命,齐咨便直拽住他的衣领,拎了过来。

“好!”齐咨看着他的脸庞,大笑道,“就是你了。本官有事问询。”他向身后的军兵一摆手:“你们把他带走。”

那人脸色苍白,正要说些话时,已被人生拉硬拽,带到齐府去了。

“草民只是来做生意的,分毫犯不着老爷您……”

那人正哭喊求饶,堂下的官兵已把那条扁担放上来了。齐咨揭开箩筐上的青布,见里面包着十几张麦饼,似无别物;然再伸手一探,从底下摸出一张银票,值五十两。

“五十两?”齐咨冷笑道,“这钱不少哇。”

那人惊恐万分,连忙磕头:“大人听我说,小的乃是一本分百姓,受了巢县王县丞的银子,专来给其朋友送信,只是……”他忽然禁了声。

“说下去。你是想要银子还是想活命?!”齐咨怒目逼视之。

这人经不得恫吓,便尽数交代了实情:“我听说……听说王县丞本是南京某部之某尚书,因乱出逃,更名隐在巢县。他说在此有个旧日心腹,差我来送银子。谁料其人怕事,拒不肯收这钱,把我撵出,草民只得带着钱回去了。”

“看来王县丞想要回来了……”齐咨又追问他:“若真是如此,你为何不趁此逃亡,拿着票子自己花?言中有假否?”

这百姓慌说:“小人在巢县有家室产业,断乎不可跑到别处去。”

齐咨听其所言,皆通顺自洽,故而深信不疑,点了点头,叫那百姓起身。

齐咨将银票拿出:“把这票子装回去。”

这百姓不敢。

“等汝回到巢县,只需禀告他一句‘陆公愿与接洽,若有复归之心,可自来见。’懂吗?你赶快收好。”

这人双手颤抖地接了银票。

万党派人赍书面圣,这是齐咨报给陆放轩的第一个消息。陆放轩倒不惊讶,不怒反笑道:“此事我早有预见。万和顺心里只有党争的事儿,丝毫不顾社稷之安危。人常言他是守门之犬,斯为溢美。实则不忠不义,小人而已。”

“他既不仁,我等当再修一表,请设越府为行在,以示相抗。”齐咨怒气冲冲地说。

“他的人去的快,此徒费工夫也。除了教沈太监看清我内部不睦,别无作用。”陆放轩一指郑师严,“郑把领,你性情温良,派你去和万和顺说,令两家莫要争执。”

“如果他不听呢?”齐咨对这样的结果甚为不满。

陆放轩用冷眼一瞥:“我自有办法。”

郑师严退了下去,齐咨又对陆放轩讲道:“还有第二件事。王县丞派的人被我逮住了,那人件件俱伏,说是王县丞给其旧部送银子,以图复归,结果人家不愿,这银子一厘未取。”

陆放轩一拍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天大的好事!天大的好事啊!他若愿亲身来此,与我商谈,南京可一月而定!”

“进来。”

“呦,是郑把领,您可真是个稀客,”万和顺上前和郑师严行礼,“来此何干哪?”

郑师严却跪倒在地,正色对之:“郡王,以私利而废公事,非熟虑之大计,望您切莫忘却!”

万和顺脸色陡变:“发生什么事了?你跑来说这些,本官也浑然不知啊。”

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二)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二)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三)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一)第二十七章 问坊、妾逃(一)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五)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五)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四)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对峙(三)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六)第六十九章 掩灾、称圣(三)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二)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六)第三十五章 释围、按罪(六)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六)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六)第六十九章 掩灾、称圣(四)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二)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六)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一)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三)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四)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四)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五)第二十七章 问坊、妾逃(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四)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五)第七十章 施诡、毅往(二)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五)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四)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四)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一)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三)第十六章 义识、筹学(三)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三)第七十章 施诡、毅往(六)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六)第十二章 语失、谏事(二)第二十章 杜赃、劫命(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二)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五)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六)第五章 流乱、再逢(一)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一)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二)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六)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二)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决(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二)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二)第十二章 语失、谏事(二)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五)第九章 瞒情、谋符(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二)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六)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五)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六)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四)第九章 瞒情、谋符(二)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三)第三十九章 立盟、对峙(五)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四)第十章 通盐、焚诬(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五)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三)第十九章 砌坛、建庙(三)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二)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一)第十章 通盐、焚诬(二)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二)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一)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五)第八章 止险、牵掣(二)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四)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决(二)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五)第二十七章 问坊、妾逃(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四)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四)序章 葬女、隐世(二)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七)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五)第二十三章 述怀、寻情(三)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