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失意的红顶商人

安静的房间里,一位发须皆白的老人正伏案着笔,一行行隽秀的小字在他的笔头下慢慢的延展开来,不一会儿便充满了一整张纸,每天记录下自己的所作所为,这已经是他多年不变的习惯,得益于他常年在上海和外国人打交道的缘故,用起钢笔来毫不生疏。

在这张纸上写满了关于建立现代化的金融体系,统一货币制度,设立中央银行的诸多畅想,这些在旁人看来近乎天马行空的想法,却在他心中镶嵌已久,然而,承载这些想法的不是来自权力层的最高文件,只是眼前这张再普通不过的白纸,作为一位行动派和实业家,仅仅用这样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志向,多多少少透露出无奈和愤懑,这也就不难想象,为何末尾的字近乎潦草。

白天才刚刚过去一半,盛宣怀就早早回到了京城的家里,在命佣人泡好一杯咖啡后,他就一屁股的钻进了书房里,很多时候,他就是这样过着半仕半闲的规律生活,自从调回北京,更加接近权力中心的位置,并没有让他得到将梦想付诸现实的机会,反而被排挤到一个看不见的角落,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的职务并非什么闲差,而是邮传部右侍郎,帝国最富庶的机构名义上的第二把手。

北京初春干冷的空气,让常年居住在上海和湖北的盛宣怀有些不大适应,然而,比起这里的气候,京城变换莫测的政治空气,更是让他难以应付,更多情况下,他都会用喝咖啡的方式,来打发闲暇的时光,顺带着借着这短暂的愉悦时光,追忆一下在上海滩商场那段呼风唤雨的峥嵘岁月。

盛宣怀端起杯子轻轻抿了一口咖啡,苦涩的味道让他脸上的郁闷神情稍稍缓解,但却能把它从心头抹去,三年多来,所有的建议和改革措施,要么石沉大海,要么无疾而终,无奈之余,他也只能疲倦的对着咖啡杯叹口气。

“咚咚咚”房门处传来敲门声,盛宣怀没有抬起头,清楚自家老爷的习惯,管家悄悄地打开门,然而掖着步子凑到了盛宣怀的耳边,低声说道。

“老爷,有客人来了。”

管家的话让盛宣怀有些惊讶,这个时间段少有人造访,按理说不会有人来,他抬起头来,问道:“谁?”

“来人说他叫良弼。”

“良弼?哪个良弼?”盛宣怀一时间有点记不清这个人是谁,只是依稀记得似乎两人从前并无交集。

“他说是军谘处的军资使,老爷,这是他的名帖。”管家把名帖交给了盛宣怀,他扫了一眼上面的字,旋即有些狐疑的说道:“他现在在哪?”

“正在大厅里等着老爷。”

“好,让他稍等片刻,我等会儿就到。”盛宣怀点点头,让管家下去。

门被轻轻的关上,盛宣怀坐在椅子上,迟迟没有动身,片刻后,表情有些疑虑的喃喃道:“军谘处,就是那个风头正劲的军谘处?”

一个隶属于军队系统,另一个是专注于交通财政方面,军谘处和邮传部向来是八竿子打不着,这时候怎么会有军谘处的人来家里拜访,盛宣怀想不通,无奈的摇摇头,将手中上的笔放在一边,简单收拾一下,便走出门去。

....

与此同时,坐在会客厅的座椅上的叶开,也在心中悄悄地想象这位晚清最著名的红顶商人模样,在他的身后留下了数不清的商业奇迹,一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第一个电报局总局,第一个内河船运公司;第一家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并且还是中国第一所大学的创始人,中国红十字会的奠基人,11项第一彪炳史册,被后人称为“中国商业之父”,时至今日,盛世家族仍旧活跃在中国各大舞台上。

“良大人,老朽有失远迎,见谅见谅。”

一道苍老却健硕的声音打断了叶开的思索,看见身后走进来一位白发老人,叶开不用想就知道,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盛宣怀,叶开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说道:“盛大人不用客气,是晚辈特来拜访。”

“那倒是老朽的福分了,良大人坐。”盛宣怀倒是善意一笑,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良大人真是年轻有为啊。”看见落座的叶开,盛宣怀客气的说道,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盛宣怀这等话倒是手到拈来。

不过在看清楚这位军谘处数一数二的将官后,盛宣怀有些微微惊讶,前者看起来也不过三十岁上下,在整个大清官场中不算什么老资历,不过年轻轻轻便被委以重任,足见此人的本事。

对于这种客气话,叶开脸上倒是没有什么变化,转而说道:“过奖了,世人都称盛大人是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如今一见,果然是确证无疑。”

“老朽是大清命官,自然都是为朝廷办事。”盛宣怀没有多说其他话。

三两句你推我让的客套话后,叶开终于开始进入正题:“良弼今天翻阅国府档案,看到了盛大人当年给老佛爷写的《奏建铁路折》不由大为感慨,当年铁路被视为奇巧淫技,国人莫不碍之,如今筹建铁路已成大势,盛大人想别人之不能想,良弼深感佩服,所以前来拜访。”

“良大人过奖,铁路是国之脉搏,洋人尚且在我国修建铁路,我国自然不能落后。”叶开的话让盛宣怀缓缓回想起了当年那份奏折上的细枝末节,颇有些感慨的说道。

叶开微微点头,接着说道:“良弼出身军旅,曾经在日留学,知道若铁路建成,无需兵多将广,便可一日千里,现在铁路兴建在即,电报,船政也早有建设,如果几者合一,那才真叫兵贵神速。”叶开顿了顿,不动声色的说道:“良弼记得似乎盛大人一手操办了轮船招商局,电报局,那良弼请问盛大人,这些可否为军队所用?”

听到叶开口中的两家企业,盛宣怀的脸上突然暗了下来,半天后,才有瓮声瓮气的回答:“老朽去职已久,并不知晓,想来应该可以吧。”

作为盛宣怀一手创办并且引以为重的两家超级企业,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也不为过,正当两者蒸蒸日上的时候,庞大的利润引起了袁世凯和奕-劻的注意,随后采用明升暗降的手段,悄无声息的将其从盛宣怀手中夺走,只是委以后者一个有名无实的邮政部右侍郎空衔,而这件事一直是盛宣怀的心结。

“那真是可惜,看来这世界上也有盛大人不确定的事啊。”叶开轻飘飘的话语,让坐在一旁的盛宣怀脸上缓缓阴沉了下来。

“良大人怕不是拜访这么简单吧。”听着若有所指的话,盛宣怀转过头来,对着叶开警惕的说道,话音明显重了许多。

对此,叶开一点没有躲避的意思,他早就等着这一刻,然后简单直白地说道:“不错,盛大人,良某前来确有他事,‘欲做大事,必做高官。’还记得李中堂生前对大人说的这句话吗?”

听到这话,盛宣怀几乎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作为李鸿章的幕僚,当年后者可是用这样的话来告诫盛宣怀为官之道。

“良大人究竟是何意思?”缓缓坐下,盛宣怀的手掌微微握了握,旋即又松开。

“盛大人不用着急。”叶开做出了个压手的手势,随后慢慢说道:“今天良弼向摄政王保举了盛大人,盛大人马上就要做高官了。”叶开说完,微笑着噙了一口茶水,丝毫没有注意到盛宣怀脸上的表情。

这般**裸的话语,让盛宣怀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回应第六十六章 前奏第一百二十五章 夺权第六十六章 前奏第一百三十七章 京城动态第三百三十一章 战云密布第二百九十七章 江宁“上任”第八章 吾妻病第三百一十三章 贵胄学堂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识良公不识君第二百六十五章 全国响应第二十二章 改组军谘处第一百一十九章 反击第七十七章 视察第二百五十九章 英法联军第三百零九章 袁世凯抵京!第四十九章 远眺喀尔喀第八十二章 隐藏任务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紧急状态第二百五十四章 摊牌第一百一十八章 狮子大张口(求收藏啊)第一百二十三章 施压第一百零六章 终结第二百一十九章 南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救济之争第二百六十一章 步步紧逼第三百二十五章 尘埃落定未可知第一百零七章 大棒加萝卜第二百六十九章 紧急会议第二百七十五章 唇枪舌剑第二十三章 铁王爷的怒吼第八十一章 禁卫军扩大会议第一百一十五章 有兵在第三百四十五章 荣耀属于中国(大结局+大事记)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置与谋划第十九章 度支部里的愤怨第二百三十五章 救市?第一百六十二章 进击!撕碎狮子旗第二百四十八章 商屠第一百二十五章 夺权第二百七十一章 两桩交易第一百九十三章 此夜不消停第三百四十一章 革命而不流血第二百七十一章 两桩交易第一百八十八章 艰难抉择第二百七十五章 唇枪舌剑第三百四十一章 革命而不流血第三十五章 七厅一局第二百六十七章 同盟国猜想?第二百八十六章 军民两用第十九章 度支部里的愤怨第三百零四章 劝进书第二十七章 马不停蹄第二百六十四章 临阵革职第三十五章 七厅一局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试教育改革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袍子第四章 聪明的女人是一柄温柔剑第一百零七章 大棒加萝卜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清洗与大洗牌第二百零五章 君臣游戏第十五章 肢解权力的三个建议第一百五十四章 拉锯战第二十章 立宪狂潮上的危险冲浪者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刀阔斧第一百五十二章 赦免康梁第二百三十二章第二百七十三章 逼迫与妥协第一百三十五章 决裂第三百二十章 突如其来第八十二章 隐藏任务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北和谈第十六章 处境尴尬的候补太后第二百二十七章 江宁不宁静第一百八十二章 交易破产第一百章 窝案第二百四十八章 商屠第三百零五章 总督治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奕-劻之怒第三百三十六章 组建军部第二百一十章 对抗第十九章 度支部里的愤怨第二百九十五章 破土动工第七章 摄政王的意志第三十五章 七厅一局第一百零五章 烂摊子第十五章 肢解权力的三个建议第二百零六章 兴国方略第一百六十一章 祸起边陲第一百四十三章 依法治国第二百四十八章 商屠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袍子第三百章 就是要动你的奶酪第二百二十七章 江宁不宁静第四十一章 大太监的心思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宪国肇始。第一百四十七章 线人第一百二十章 金融救国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色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