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称帝

辛亥宫变之后,起初,社会的反应极为火热,此事在《申报》《泰晤士报》上占据了几个星期的头条,各界议论纷纷,与此同时,外国大使馆也倾巢而动,调动一切关系,搜取关于清廷最高权力嬗变的情报消息。

不过很快,这些事就不怎么新鲜了,新的政局尘埃落定,在叶开强有力的主持下,新政权的基础比任何人想的都要稳固,总体来说,这一届政府百姓还是拥戴的,反应也是趋于利好。

一来是因为奕-劻搞出的皇族内阁实在给他掉分,而叶开上台第一时间就到了资政院的支持,也就是立宪党人,二来,在现有立宪体制不变的情况下,谁要打皇帝的主意就等于捅了马蜂窝,从这个角度上,载振死的不怨,第三,在新成立的内阁中,满汉大臣,数量各半,延续了此前近三百年的微妙平衡。

有些出人意料是,在政变之后,海外的革命党暂时停止了对清廷一贯地的攻击与谩骂,在它的内部居然也有些许赞同的声音,原因嘛,或许是因为内阁中有一位革命党教育大臣,或者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当然这些臆测,真想未可知。

叶开可没闲工夫留意社会上的种种杂音,这几天,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出到统一全**权上。

晚清七十年,经太平天国起义,对英战争,对法战争,对俄战争,对日战争,若干次中外大战之后,国内的军制极其混乱,新军,旧军,旗军,团练军...并且,地方军权由督抚掌控的传统一直沿袭,这也导致民国后军阀遍地的现象屡禁不绝。

这些都是顽疾。

思来想去,叶开决定先拿最有战斗力的新军下手,经载沣批准,军谘处升为军资府,由哈汉章充当首任军资府大臣,李广本被提拔第一副大臣,兼情报厅厅长,蒋雁行则重掌警卫局,排名第二,重组的军资府等同于后世最高参谋部,也一举成为和陆军部,海军部并行的三大军事部门。

与此一来,叶开构想中的军谘官制度也有了落实的可能,经过初步考虑,他决定用半年的时间,在全国三十六镇(实则十七镇)新军中推行这一制度,并且下令只有检验合格的部队,才能重新给于番号,首批完成检验的六镇新军,被给予了陆军第一至第六镇的番号,他们自然是原来的北洋六镇。

新军之后,自然就是轮到旧军了,这一力量主要握在各地提督的手中,叶开以陆军部的名义下令,裁撤十九省陆路提督,其中,最有实力的是江北提督雷震春,他手下的有近万人的部队,治地在苏北,同一天内阁下令,雷震春以参与辛亥政变为由,被革职拿下,而此前就被叶开抓住的张勋,也被以同样的名义关进了大狱,三天后,二人齐齐在狱中“畏罪自杀”。

有了这两位前车之鉴,想来之后的工作不会有太大阻力,裁汰提督一职后,这些人有的被任命为新军的统制,有的被调到了陆军部任职,有的则干脆被强制退休。

军队里的大清洗,这还只是第一轮。

正当一切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陆军部突然收到了紧急情报。

喀尔喀出事了!

1911年,四月十九日,在沙俄策动下,喀尔喀蒙古四部大汉参与,在库伦(今乌兰巴托)拥戴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为帝,建立大蒙古国,年号共戴。

同一时间,哲布尊巴丹下令,驱逐清廷驻库伦大臣三多,其余各地附属官员也一并押送出境,在即位诏书中,哲布尊巴丹痛斥满洲人施行“削丁减种”政策,残害喀尔喀蒙古部众达两百年之久,同时,他号召漠南的内蒙古诸旗,共同抵抗清人的暴政,“不食清粟”“复我河山”,乃至建立蒙古人完全之独立国家。

拿到这份情报,叶开几乎是冷笑了一声,这些不知死活的喀尔喀人还是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他清楚哲布尊巴丹的突然称帝不会是心血来潮,背后的筹划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库伦大臣三多上任后,力主在蒙地开展新政,直接动摇了喀尔喀贵族的世袭****权力,再加上京城刚刚挫败政变,新政权立足未稳,以及镇守蒙古的北洋二镇回调京师,这才使喀尔喀人的胆子大了起来,当然,俄国人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

十九日下午四点,内阁召开了紧急会议,摄政王载沣亲自坐镇,会议上,叶开力主出兵收复外蒙古,并亲自率大军直捣库伦,擒拿伪帝哲布尊巴丹。

载沣的全力支持,再加上叶开的声望,武力收复得到了一致认可,尽管有那么一声反对之音,但叶开完全置之不理。

回到陆军部,叶开即刻召来了禁卫军三将,哈汉章,孙传芳,蒋雁行,以及军资府七厅厅长,共同商议接下来的军力部署,考虑到俄国人可能会出兵干预,傍晚时候,叶开拿定主意,作出了最终战略部署。

他决定兵分两路,东线以禁卫军一镇,二镇,陆军二镇为主力,沿热河内蒙古入喀尔喀,这一路由叶开亲自率领,除了消灭驻守在蒙古东部的蒙军外,还要防范来自哈尔滨的增援俄军。

西线则以禁卫军第三镇,陆军三镇,六镇为主力,由孙传芳率领,经山西,绥化,内蒙古入喀,直扑库伦,同时还要防范可能由西伯利亚增援而来的俄**队。

两军最终会师库伦,叶开这套部署,基本上是遵循了徐树铮的进军路线。

这份作战计划当然是绝密中的绝密,之后,叶开宣布散会,各回各部做最后的战前动员,五天后,大军正式开拔前线。

十万大军,即将黑压压的踏上远北边疆的土地,荣耀与光荣之路,这一次,中国人决不允许失败。

中土虽大,概无半寸多余之地。

第二百五十七章 审讯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破口(求首订!)第二百五十一章 奕-劻之怒第十八章 一时情旖旎第一百六十一章 祸起边陲第三百一十章 从禁卫军下手第二百九十六章 沪宁铁路第三百零三章 叶开式办案第二百九十九章 以新政之名第二百九十五章 破土动工第二百六十四章 临阵革职第三百三十章 英国调停第二百二十一章 合作第一百一十章 第四镇第二百三十五章 救市?第一百零九章 新闻发布会第八十三章 困难模式第三十一章 阴谋树下的并蒂花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刀阔斧第一百八十八章 艰难抉择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善耆插手第十章 云幕始开第二百四十一章 抓捕行动第二百四十章 就是要闹大第九十三章 内在麻烦第二百五十八章 得病第一百九十九章 难得消遣第二百五十七章 审讯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敢抗命吗?第二百一十二章 嘱托第二百二十六章 张勋第二百八十八章 股票交易所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达天听第九十八章 计策第三百一十三章 贵胄学堂第一百五十八章 无可奈何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北和谈第四十一章 大太监的心思第六十五章 再会盛宣怀第一百三十一章 旧时代落幕第三百三十八章 交权第二十五章 穷途末路的最后一咬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法可依第八十四章 战争真谛第九十一章 荣誉加身第五十三章 走钢丝的大活佛第十一章 鹰犬与马鞍第二百八十四章 革废南北洋大臣第一百二十二章 善耆插手第二百零八章 奕-劻的烦心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渔人之利第三百零四章 劝进书第三十三章 两个生意人第一百零一章 庆那公司第二百六十二章 对峙第二百三十一章 浦东设想第九十一章 荣誉加身第二百五十六章 暴风八月第二百四十六章 答记者对第一百二十章 金融救国第二百七十六章 梁良密话第一百四十章 载沣的困境第一百三十五章 决裂第四十九章 远眺喀尔喀第二十八章 金钱谈判第二百八十章 毁党造党第一百四十八章 宪政编修馆第七十一章 五大臣第七十六章 特殊警卫局第八十八章 落幕第二百一十八章 “忠心可用”第一百三十七章 京城动态第一百八十五章 狂风漫卷第一百七十章 口水战第一百零七章 大棒加萝卜第一百七十六章 轩然大波第二百一十五章 布置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刀阔斧第三百二十二章 成王败寇第二百七十四章 金融武器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宪国肇始。第一百一十四章 离开第三百四十章 江宁城下的枪声第三百章 就是要动你的奶酪第二百六十章 事情扩大化第一百七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二百八十九章 革命风潮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定张勋第五十九章 紫禁城内的政治两极第一百七十二章 否定否定否定第三十章 铁良时代的终结第五十一章 大阴谋家第三百章 就是要动你的奶酪第一百三十五章 决裂第三百零九章 袁世凯抵京!第一百六十章 筹建武备厅第一百七十五章 风雨欲来第二百零五章 君臣游戏第一百九十二章 来吧!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