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水晶狐狸

叶开在心中暗暗下了决心,无论如何,徐世昌都不能借此机会重归京城,在他原先的计划中,邮传部尚书已经做为一个不可缺少的筹码留给了盛宣怀,徐世昌这时候掺一脚将是大大的不利。

而近一步讲,徐世昌一旦重返政治中心,那么叶开无疑又将多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而这个人,绝对有能力给他造成数不尽的麻烦。

不但以后的计划再无法明目张胆的实施下去,就连叶开引以为赖的禁卫军都有可能危在旦夕,因为在历史上,就是此人夺取了良弼禁卫军大臣的军权,并且悄无声息的拿到了自己手中,既然涉及到最核心的利益,叶开绝对不容旁人染指,从这方面讲,徐世昌就更加不能回到政治舞台的中央。

作为光绪三十二年(1905)的军机大臣,徐世昌堪称位高权重,影响力遍布朝廷内外,同年日俄战争爆发,他卸任军机,临危受命,赶往奉天出任首任东三省总督,并在东北三省经营多年,所以,此番的邮传部尚书人选讨论,徐世昌要资历有资历,要经验有经验,他如果到任也算是众望所归。

除此之外,徐世昌不光和奕劻是多年的上下级关系,与袁世凯更是亦盟亦友,私交甚密,同时和张之洞、鹿传霖也交往颇深,甚至,就连载涛也对其极为信任,两人算得上一对忘年交,政界通达至此,在军界他的影响力也不遑多让,小站练兵他出任总参谋官,北洋第六镇正是他一手锤炼出来的嫡系,总之,处事圆滑的徐世昌是新派旧派左右通吃,关系遍布朝野,难怪人送外号水晶狐狸。

作为清末民国最有权势的两个汉人政客,在袁世凯倒大霉的时候他还能岿然不动,足见此人的政治能量深厚到何种地步。

也正是因为如此,叶开在这几天忙上忙下,就为了此事做准备,将这件事搅黄了是他唯一的目标,不然等到大局已定,叶开也只能是喝西北风。

给小德张的那封密信就是一种对策,叶开通过它进而告诉隆裕奕劻,徐世昌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选,这与奕-劻的心思不谋而合,无形中给了他不少的信心,可以把这件事在会议上无所顾忌的当面提出,到时候,就算载沣极力反对,五个人在加上一个有军权的将官联合施压,载沣怕也不得不同意吧?

所以,在奕-劻看来,只要他说出徐世昌的名字,局面必然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徐世昌?”载沣咦喃了一句。

这个人他并不陌生,但抛开前者能否胜任这个问题不谈,奕劻的回答让他颇不顺心,那种咄咄逼人的态度,换做任何一个当权者都会有所忌惮,更何况两人的关系本就并不融洽。

载沣皱着眉毛,面如沉水,似乎在脑中做了一轮轮艰难的思索,而这一变化,叶开自然清晰地收入了眼底。

“盛宣怀不能胜任,那徐世昌就能胜任?”

载沣生硬的反问道,这已经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说话语气,二十六岁的摄政王在政治经验上远不如奕-劻这些老家伙,不仅脸色上失了方寸,就连话里也能听出些许赌气的意味。

奕-劻的回答自然是淡定和沉稳,透着股非他莫属的自信。

“徐世昌曾任军机大臣,又在吏部兵部任职多年,后治理东北,政绩颇丰,世人有目共睹,让他来当邮传部尚书,想来想去都是上上选。”

奕-劻从资历和政绩上谈起,按资排辈一直是官场内部约定成俗的规则,所以他用这样的话,再一次印证着徐世昌当选的无可挑剔。

“徐世昌对洋人的规矩十分精通,并且还精通外文,让他返京充任部首有诸多便利。”

世续说完那桐接着说:“徐大人能才两双,摄政王当用!当用!”

又是三个人轮番上阵,载沣看在眼里,眼神近乎木然,一股无形的压力悄然降临到载沣的头上,让他的呼吸都略显无奈和急促了不少。

半天后,载沣闷着声,指了指张之洞。

“张之洞,你也说说,徐世昌出任邮传部尚书如何?”

“既然几位枢臣都推举徐世昌,老臣也觉得此人可用。”

张之洞的话不多不少,但已经让载沣如鲠在噎,他已经不知道说什么话去反驳这几个难缠的老家伙,只得憋着一肚子的气保持沉默。

其实,载沣的问话方式从一开始就不对路,他不应该把人选局限在徐世昌上,让五个人中其他两人顺坡下驴,但时到如今,他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在玩了几十年政治的官场老油条面前,载沣年轻,太年轻。

军机处并非铁板一块,但在这个问题上,却鬼使神差的达成了一致,而作为五个人当中无可非议的领袖,庆-亲-王-奕-劻,他在其间起的作用非同小可。

截然相反的结局,举步维艰的现实处境,让载沣不得不匆匆结束这次的会议,恐怕再这样下去,他就得会被这几个人逼着亲自在任免诏书上签字吧?

“都下去吧,本王再考虑考虑。”

....

少了齐刷刷的反对声,五个人走后的大殿顿时变得静悄悄的。

然而,许久,载沣都没有从那种压力中恢复过来,他始终没有说话,一脸疲惫。

如此暗淡失落的神情,是叶开之前从未见到过的,也难怪,军机处五大臣集体发声,力挺徐世昌,载沣立刻就陷入孤立无援,他就是不想接受,又能怎样,这偌大个国家,光靠他一个人是唱不成独角戏。

“良弼,你都看到了。”载沣疲惫的叹道,他没有看任何人,而是后背微微前躬,胳膊压在桌子上,借此支撑着越来越的疲软的身子,以及一颗满是挫败感的心。

“我这监国摄政说到底是给别人看的。”

在叶开面前,载沣终于真情流露的叹息道,那种有心无力表情就如同现在的大清帝国一样,进退维谷,他想要改变,就得有足够的权力,但这权力却始终无法紧紧地抓在他的手心里,他奋力去争取,却是过眼云烟,抓的是空气。

载沣沮丧神情叶开自然看在眼中,他不带任何安慰的语气,甚至略带一丝嘲讽的说道。

“良弼真不知摄政王忧从何来?”

第一百三十三章 被坑的奕-劻第三百一十六章 良帅“病危”第一百三十三章 被坑的奕-劻第三十九章 千里之外的博弈第十七章 北洋水师追魂曲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治雏形第一百七十八章 局外人的动作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治雏形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破口(求首订!)第三百一十章 从禁卫军下手第三百一十章 从禁卫军下手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会胡汉民第五十七章 最好的礼物第一百五十八章 无可奈何第九十六章 权力之道第二百五十二章 合并与拆分第一百九十二章 来吧!交易第一百五十九章 雷霆手腕第三百零八章 袁氏枭雄第四十三章 双色人生第三百二十章 突如其来第二百六十三章 内阁会议第一百五十九章 雷霆手腕第六十九章 持续发酵第一百八十二章 交易破产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敢抗命吗?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试教育改革第二百一十一章 讨要官职第二百一十一章 讨要官职第三百零九章 袁世凯抵京!第三百一十八章 中山谈话第九十章 授勋大会第六十二章 暴雨夜第三百二十三章 忠臣与反贼第一百九十章 这是命令第一百四十一章 回应第一百二十六章 及时雨第二百零八章 奕-劻的烦心事第四十二章 摄政王还是皇太后?第三百零三章 叶开式办案第十三章 中国版的最高参谋部第六十六章 前奏第一百三十四章 偷拍事件第二百五十章 救济银第二百四十一章 抓捕行动第三百零九章 袁世凯抵京!第六十七章 钦差大臣第一百六十三章 屠户本色第二百九十五章 破土动工第二百七十一章 两桩交易第一百一十二章 对质第九十二章 这是你应得的第一百四十章 载沣的困境第一百六十章 筹建武备厅第二百零一章 神逆转第一百零五章 烂摊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通缉令第一百三十八章 盖房子理论第三百零九章 袁世凯抵京!第五十八章 宴席上的招揽第二百九十章 南洋三校第三百二十七章 最后的对话第四十七章 周密安排第二百四十二章 敲打第一百五十八章 无可奈何第二百九十三章 联合审理第二百八十章 毁党造党第二百五十九章 英法联军第二百二十四章 目标,上海!第一百一十四章 离开第二百四十章 就是要闹大第二百六十七章 同盟国猜想?第三百三十六章 组建军部第一百一十章 第四镇第九十九章 你办事,我放心完本感言+新书推介第八十二章 隐藏任务第一百二十五章 夺权第一百三十五章 决裂第二百九十三章 联合审理第二百六十八章 招商引资第六十八章 好戏得这样唱第三百三十二章 中俄密约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宪国肇始。第七十六章 特殊警卫局第二百二十四章 目标,上海!第一百九十一章 暗杀第二十三章 铁王爷的怒吼第六十七章 钦差大臣第七十六章 特殊警卫局第六十七章 钦差大臣第一百五十一章 宣统五大忧第一百九十章 这是命令第五十八章 宴席上的招揽第七十九章 节流第十三章 中国版的最高参谋部第二百一十一章 讨要官职第二百零四章 推举第一百八十三章 推波助澜第二十六章 帝国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