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你办事,我放心

取得了载沣的信任,叶开就要大步往前的迈下去,手里的权力,不用白不用。

从懋勤殿出来之前,他和载沣还讨论了另一件问题,原邮传部尚书陈璧贪腐一案的结果出来了,盛宣怀的调查自然无懈可击,每一个数据都精确到了个人和时间,这下案情彻底坐实了,再加上陈璧当尚书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自然触怒了不少既-得-利-益-者,其中大部分是满清权贵,所以有这么好的机会,弹劾奏折一封接着一封汇到了载沣那里,无一例外都是要求重处陈璧,以儆效尤。

载沣就这件事的处理询问了叶开,后者的意思也很明确,重处,当然,他这么做不是为了迎合那些个权贵,而是另有所图,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敲山震虎,给奕-劻一个警告。

就这样陈璧的案子完结了,载沣把刚才会议上积攒的怒气通通宣泄到了陈璧的头上,下令革去其一切职务,永不录用,并查抄家产,充入国库,考虑再三,载沣并没有下令处决,陈璧本人虽然逃过了一死,但也落了一个配青海,非诏不得回的下场,考虑到他的身子骨,那种蛮荒之地,连铁路都没有,又是少数民族集聚之地,基本有去无回了。

同一时间,查办本次案件的盛宣怀,也终于在案件结束后摘取了署理的名号,正式当任邮传部尚书,比历史提前两年,入主府部大堂。

陈璧的下场令人唏嘘,但对于他的老上司庆-亲-王-奕-劻来说,已经完全顾不上他了,陈璧已经是老黄历,不值得冒险,他的眼光应该往前看,现在的结果不算糟。

这次的政务处会议上,载沣着实吃了一次亏,端方当上了直隶总督,那桐也暂时署理总督事务,继袁世凯,杨士骧之后,直隶总督的位置又一次实现了无缝链接,北洋集团依旧掌握着京畿大权,相比之下,丢了一个邮传部尚书就完全不值得一提了。

会议结束后,奕-劻没有马上回去,而是到了隆裕那里,向她汇报这件事。

“端方?”

听到这个名字时,隆裕若有所思的脱口而出,依稀记得好像是出洋五大臣里面有一个叫端方,后来五大臣还没出国门就在火车站叫革命党给炸了,不知道有没有他。

“太后,端方这个人可用。”

奕-劻虽然这么说,但如果要他重新选的话,端方并不是第一人选,政务处会议上他让那桐提议陈夔龙出任直隶总督,但并没有得到其他人赞同,如果成功了的话,相比于端方,陈夔龙更算得上“自己人”,他是奕-劻的干女婿,靠着巴结才青云直上,不过,这个结果基本也还满意。

“既然是老庆王说了好,那哀家也没什么意见。”

隆裕虽然有慈禧那样的野心,但却没有主见,更没有慈禧的手腕,所以听到奕-劻的提议,她也只好连连喊是。

虽然隆裕是这样表态,但一旁的小德张似乎有些微辞,只不过碍于奕-劻的面子,小德张忍住没有说。

“太后没什么事,老臣就现行告退了。”把最重要的事交代清楚,奕-劻请求告辞。

“庆王,有劳你了,来人啊,送送庆王。”

确定奕-劻走后,小德张才凑了过来,到隆裕的跟前对她道:“太后,奴才觉得端方这个人可不大好使唤。”

“怎么了?”隆裕有些诧异的看着小德张,后者作为他最信任的人,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怎么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端方是庆王推举的,想来不会出什么差错吧?”

“端方是庆王推举的没错。”小德张没有否认,但他接下来的话就透露出别的意思,“端方再好也只是庆王的人,跟咱们可没有多大的交集,到时候他是效忠太后还是庆王?”

“既然是庆王的人,那不就是咱们的人么?”隆裕想得很简单,既然她和奕-劻形成了某种联盟,那么其中的一切资源就理应双方共享。

”太后,奴才出身乡间知道最亲的兄弟他也会分家,等载沣一倒,这大权总要有人拿着,等到那时,庆王还会和咱们一条心?太后不妨再想想,先太后在时,这大权是她老人家拿着还是六爷奕欣拿着?“小德张一举慈禧的例子,隆裕一下子就明白了,连忙点点头,说道:“小德子,你说得有理,那你说怎么办吧?”

“端方不能留”小德张直截了当的说道。

“这恐怕不好办吧,眼下咱们还不能和庆王撕破脸皮。”隆裕有些犯难。

“奴才知道分寸,不会让外人看出来,太后不用为难,这件事就交给奴才来办。”在这个话题上,小德张似乎极为上心。

既然如此,隆裕没怎么想就照着小德张的意思点了点头。他对后者是百分百的信任,向来是言听计从。

一个是深宫老寡,一个是当红宠臣,彼此又极度亲密,以至于后世的野史中,两人之间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畸形关系。

其实,小德张之所以要除掉,完全是一己之私,端方跟小德张之间,曾经有巨大的矛盾,作为出过洋的五大臣,端方是一位新派人物,他对太监制度深恶痛绝,认为那是野蛮之国的象征,曾经在慈禧面前力主废除太监,这一做法无异于让几千名太监彻底断了饭碗,之后,小德张曾几次拜会过端方,后者根本看不起阉残之躯的太监,那种傲慢无力的态度,让小德张一直怀恨在心。

千军可挡,小人难防,端方还没有到达直隶总督的任上,就自动进入了倒计时,这一点到省了叶开动手。

回到良府的叶开,闭门谢客,深入检出,过起了平淡的生活,外人根本看不出什么异常。

然而,龙潜大海,必有所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蒋志清叫到了跟前,有特殊的任务要交待。

蒋志清先是汇报了警卫局的日常工日,包括上次临走之前叶开提到几点建议,都得到了很好的执行,警卫局这柄利刃,在蒋志清的带领下,越来越锋利。

“上次让你监视军机大臣那桐,情况怎么样了?”叶开问。

“警卫局的人日夜监视,他和什么人交往,去了哪里。都办了什么事,这些都记录在案,校长如果要,学生明天就叫人来送。”蒋志清的回答很简洁,他清楚叶开的脾气。

“不用,我有新的任务交给你。”

蒋志清一听这话,立马竖起了耳朵。

“那桐署理直隶总督,要到天津,你的人也跟过去,记住一定要盯紧了。”叶开吩咐完,又重新强调了一遍,“这件事尤为关键,马虎不得,风吹草动都要及时报我。”

看着叶开如此重视的神情,蒋志清突然问道:“那学生亲自去一趟?”

“嗯,明天就去,提前布置好,不要出什么差错。”

这样也好,叶开满意地点点头,最后拍了拍后者的肩膀,微笑着勉励道。

“介石,你办事,我放心。”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一揽子计划第三百零九章 袁世凯抵京!第一百九十四章 “良”禽择木而栖第一百七十五章 风雨欲来第一百四十九章 坐而论道第八十五更 演习进行时第二百二十七章 江宁不宁静第二百六十二章 对峙第五章 御前会议第一百三十八章 盖房子理论第一百四十六章 偷闲第六十一章 绝密情报第二百四十一章 抓捕行动第一百六十章 筹建武备厅第一百七十六章 轩然大波第二百七十二章 谈判死结第一百七十六章 轩然大波第二百一十七章 晋见隆裕第六十二章 暴雨夜第一百三十二章 亡国刺客第三百二十二章 成王败寇第一百九十六章 窃国第三百四十二章 快宣良卿来第七十九章 节流第三百二十章 突如其来第二百八十六章 军民两用第二百九十八章 敕治两江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敢抗命吗?第七十九章 节流第一百九十五章 对峙第二百五十九章 英法联军第三十三章 两个生意人第二百零五章 君臣游戏第一百四十七章 线人第三百零一章 变通旗籍第四十九章 远眺喀尔喀第二百四十四章第二百章 皇族内阁第五十四章 延迟炸弹第五十二章 俄国人的动态第一百三十二章 亡国刺客第一百九十六章 窃国第一百五十五章 招揽与行动第二百七十七章 弥天大谎第一百七十章 口水战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宪国肇始。第三百三十一章 战云密布第一百三十一章 旧时代落幕第三章 凛冬将至第三百零八章 袁氏枭雄第二百一十七章 晋见隆裕第二百八十五章 视察江南制造总局第三百一十章 从禁卫军下手第四十四章 军营议事第三百二十八章 称帝第一百七十八章 局外人的动作第九十九章 你办事,我放心第三百零六章 新军第九镇第六十章 特务头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开院议事第三百一十章 从禁卫军下手第三百零七章 阳谋第八十八章 落幕第二百一十章 对抗第一百七十章 口水战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置与谋划第四十六章 局座第一百三十章 盛世危言第三百零一章 变通旗籍第二百四十七章 震惊中外第二百五十四章 摊牌第三十八章 情报至上第二百零六章 兴国方略第十六章 处境尴尬的候补太后第二百九十二章 办学方针第二十九章 镀金的魔鬼第三十七章 黑屋密谈第二十一章 经略陆军部第二百六十五章 全国响应第一百二十二章 善耆插手第二百六十章 事情扩大化第一百八十一章 逼宫第一百四十一章 回应第二十七章 马不停蹄第一百五十六章 拔刺第一百二十一章 风波乍起第二百一十四章 宗社党第一百二十章 金融救国第一百四十章 载沣的困境第六十五章 再会盛宣怀第二百零七章 扶不起的铁轨第二百四十三章 银商联合会第一百九十四章 “良”禽择木而栖第三百一十七章 最后的交待第一百一十五章 有兵在第九十五章 加官进爵第一百七十八章 局外人的动作第一百九十四章 “良”禽择木而栖第五十四章 延迟炸弹第二百四十章 就是要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