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

秦日纲的部队可不是什么新军,他的部队依旧是传统的冷兵器部队,防守作战的时候对城墙的依赖非常大。

如今林成庭把炮队撤下来,放任余胜军的火炮轰击城墙,这导致他部署在城墙上的部队死伤惨重。

如此之下,秦日纲不对林成庭发飙才怪,但是面对秦日纲的指责,林成庭只是不以为意,炮队是他的,他喜欢怎么用还轮不到让秦日纲来指手画脚。

林成庭的这种态度,又是让秦日纲怒火大生,最后不得不把自家的部队也撤销城墙,免的遭受无所谓的损失。

而在城外,看着敌军相继撤下城头的林哲却是没有什么喜悦的表情,因为这对于余胜军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敌军主动撤下城头避战就代表着自己的火炮攻击所能够造成的敌军伤亡少了很多。

于此同时敌军城墙下壕沟和胸墙的存在又无法让步兵们趁势直接发起攻城!

不得已之下,他让炮兵部队再一次改变策略,除了继续用部分十二磅火炮用实心弹集中轰击常州的某一段城墙外,让其他火炮全部换装榴弹以及榴散弹打击常州城墙外壕沟里的敌人。

虽然敌军有着壕沟藏身,但是持续的炮击下也会造成敌军的持续伤亡,这种伤亡数次也许一次两次很少,但是累积起来依旧是比较可观的数字,并且只能挨打不能还手的情况持续久了,对敌军士兵的士气打击是非常严重的。

四月中旬的这几天,余胜军是一边在城外构筑营地摆出了长期困守对持的架势。另外一边也是让火炮持续炮击,整个常州内外除了隆隆炮声外就没有其他声响了。

此时。和春和黄宗汉以及张国梁等人也是率领着近三万清军抵达常州附近,不过林哲对他们并没有抱有过大的指望。反正现今常州城内汇集敌军精兵众多,加上那三万清军也不可能拿得下来。

和春抵达常州后,林哲就算对和春没什么好感,但还是和他坐在了一起商讨常州军务。

也许是受到了上一次的教训,这一次和春在会谈中没有谈及什么余胜军必须归他节制指挥的事,反而露出了一副商量口吻,说等两军准备妥当后,联合攻城一次,试探试探常州贼军虚实。

现在就进攻常州?别开玩笑了。现在的常州就是一头铁壳刺猬,自己好几天了连下嘴的地方都没能找到,而根据他自己以及余胜军内诸多将领的推演,要想击败常州内守军,直接靠攻城是不行的,必须把他们引出来让他们主动进攻自己的营地,以防代攻,仿效当初的苏州战役才有获胜的希望。

就算如此,风险也是极大。毕竟林哲率领的余胜军兵力还是过少,区区七千人要面对十倍敌军,其难度可想而知。

至于这近三万清军,林哲根本就没有把他们考虑在内。这些清军的战斗力连他手底下的协防团都不如,当炮灰都嫌他们碍手碍脚。

所以林哲说:探一次也好,不过我余胜军兵少将寡。就不派步兵攻城了,不过余胜军会为攻城部队提供充足的火炮支援。另外提供侧后掩护以及压阵。

和春见林哲不肯派兵攻城,虽然心有不满但是也知道此番攻城还得大大依靠余胜军。没有余胜军的话,他别说攻城了,估计立马就得率军逃回江阴了。

再说林哲答应提供火炮支援和侧后的掩护,这也算可以了,毕竟余胜军的火炮之强是他有生以来见过最强悍的。

和其他人一样,他也早就听闻余胜军火器犀利,但是怎么个犀利法还是没有一个直观概念的。

直到他看到那摆开一排一排,几乎一眼望不到头的炮兵阵地,他才是第一次对余胜军的火器犀利有了一个准确概念。

那些可都是起码三千斤的大将军炮啊,三千斤的巨炮清军也不是没有,实际上清军不但有三千斤的巨炮,五千斤甚至千斤,万斤巨炮都有不少,但是这些巨炮的数量相当少,而且大部分都是部署在城头以及海防炮台上,那些千斤以及万斤巨炮自然是不可能拉出来打野战的,就算是三千斤的非常少。

然而看余胜军的炮兵阵地里,这些外形类似三千斤巨炮的十二磅火炮竟然有数十门之多。

另外还有那些炮管粗短的二十四磅、三十二磅臼炮,发射的声势更加骇人!

除了炮队阵地上的这些巨炮外,和春也是看见了余胜军的步兵里也有配属一些小口径的火炮,像是清军和太平军里常用的劈山炮,但是又不像。

这些小口径火炮乃是余胜军里专门为了步兵营配属的轻型四磅炮。

尽管余胜军的每个混成团都配属了一个炮兵营,辖有两个十二磅的火炮,但是这些火炮都是属于重型火炮,提供的是远程火力支援。而具体到步兵营,还是需要中小口径的火炮提供中近距离上的散弹火力支援。

以往余胜军是把缴获的三百斤或者五百斤之类的劈山炮当营炮使用,但是发现口径大小不一不说,而且质量也大多参差不齐,所以后来军械局干脆一咬牙把缴获的那些火炮一股脑让林德机器厂回炉了,用所得的铜料打造统一制式的轻型四磅火炮。

实际上,被回炉的也不止这些这些三五百斤的劈山炮,军械局已经计划着把缴获的所有铜铸旧式火炮都给回炉了,然后用这些铜料制造余胜军的统一制式的火炮。

这些轻型四磅火炮平日里组成一个个炮兵连由各炮兵营管理训练,战斗期间则是分别配属各步兵营,每个步兵营配属一个排,辖有两门。

为了减轻重量以获得可以跟上步兵方阵的机动力。该炮身管比较短,炮架也多有减重的设计。如此导致机动力上来了,但是射程就比较悲剧了。发射实心弹的有效射程只有五百米,发射散弹的有效射程在四百米。

从这个射程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款专门为了向步兵提供中近距离火力支援的轻便步兵炮!

如果把这些四磅的步兵炮也算上的话,实际上整个余胜军陆军装备的各口径火炮已经超过了百门。

这等火力完爆太平军和清军。

第一次起眼看见余胜军的这么多火炮,和春才算是真正明白了林哲的跋扈底气是怎么来的。

如果自己手底下有这么一支火力强悍的军队,他和春也得把尾巴翘上天啊!

双方商议了次日午时后进行一次试探性质的攻城,随后又商定双方分开扎营,余胜军扎营东门外,而清军扎营常州的东北角。既可以和余胜军遥呼相应,又可以堵防常州内太平军从北门出城侧击。

这分开驻扎的提议是林哲主动提出的,他可不愿意自己营地内防务部署被这些清军给打乱了,到时候万一太平军主动出城来攻的话,这些清军别说帮上忙了,估计还会给自己造成大麻烦,引起混乱。

这就是一个定时炸弹,绝对放在自己的营地内!

面对林哲如此提议,而且一脸害怕被连累的表情让和春又是一阵不爽。但是不爽归不爽,他和春也不愿意和林哲待在一起。

一夜无话,第二天林哲就是看见不远处的清军大营里忙碌了起来,不仅仅在营内忙碌。还派出了众多人到附近砍伐树木,心中知道他们是在打造一些攻城器械之类的。

不过让林哲感到有意思的是,清军还派出了大量骑兵部队掩护那些砍伐树木的绿营士兵。

“可惜了。那些都是好马啊!”王吕云站在林哲身边,看着远方清军的上千骑兵胯下的战马眼睛都发出绿色的光芒了。

“我们这两年东拼西凑。这才凑上千把骑兵来,但是这么一群残军败将也有上好的战马近三千匹。真是太浪费了!”

余胜军缺乏战马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两年前林哲就派人到北方试图大批量的购入战马,但是如今战争时期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好马虽然不少,但是清廷征用的更多,根本就买不到多少。

两年累积下来,也购买并运到了一千多匹马而已,而且大部分都是肩高不超过一米三的普通马,只能充当役用马。

目前余胜军内的骡马数量不算少,甚至称得上非常多,拥有各类骡马将近五千匹,这个比例对于骡马化部队而言是相当高的,但是其中的优等乘骑战马的数量却不多。

因为余胜军中用马的又不是只有骑兵,用马最多的是炮兵部队,一个十二磅的炮兵连就得需要马匹一百五十匹,余胜军这么多炮兵部队,需要的马匹就得两千多匹马,还有辎重部队也是用马大户,需要近千匹骡马,这些马匹都是比较普通的役用马,骑兵是没办法用的。

至于乘骑战马一共也就一千五百匹不到,其中又得分出去好几百匹上好的乘骑用马作为军官坐骑,如此就算是骑兵部队能够获得优等战马的优先供给,但是到现在也只能是建立了骑兵团直属的四个骑兵连以及各混成团辖有的五个骑兵排而已,总骑兵数只有一千出头。

如此的情况下,王吕云这个骑兵团的团长看见清军竟然拥有那么多的骑兵,眼红也就不奇怪了。

“啧啧,大帅您看,前头的那几排可都是上好的优等战马啊,肩高估计都有一米三五以上了!”

听着旁边的王吕云说话的时候,林哲也是萌发了心思,这股清军的家底比自己想象的要丰厚得多嘛,这三千多匹上好战马单单以银子计算的话兴许也就十几万两银子的事,但是在战事频繁的江南地区,这些战马的价值远远不是十几万两银子可以衡量的。

如果能够从他们手里弄到一批战马的话,自己一直无法扩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就能够趁势扩大了。

只是要想从他们手里弄到马匹,难度很大啊!

自从两年前林哲以跋扈闻名后,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对他就非常不待见,他多次想要用现银向他们求购马匹都是被拒,而现在直接找上去的话,估计也没有什么希望。

想了片刻后,林哲决定走迂回路线,当即就是约见了黄宗汉说起了求购战马一事。

黄宗汉听罢后面露难色,但是就以为林哲以为没戏的时候,他却是开口道:“此事虽难,但也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第414章 方德嫔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613章 市场和战争第71章 扩军五千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315章 帝国风气第605章 三国之势第6章 办团练捐道员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478章 密室会谈第415章 横扫巴东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216章 战争风暴来临第295章 炮台和火炮第692章 各有顾虑第404章 林成庭的选择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59章 炮击上海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779章 立储第182章 惊天巨响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4章 扩张护院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635章 李平桐第358章 第六军渡江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52章 上海乱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149章 董离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626章 里维拉贸易公司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175章 生丝产业链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165章 石达开的艰难抉择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16章 贼军来袭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573章 东北大开发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舰队第304章 正面激战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634章 情报处调查第31章 谨慎东进第616章 蚩尤号战列舰服役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9章 训练再训练第235章 督察院风暴第305章 联军总攻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363章 时代的终结和开始第78章 各方利弊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525章 夏威夷战争第594章 海军修正案第50章 林德机器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