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三拒劝进

身为余胜军这支政治军事利益集团的统帅,林哲自然是非常清楚自己控制下的这个利益集团的真实面目。

这些体系里,其文官阶层大多是浙江、江苏两省的士绅阶层,前清官员以及商业之家,他们代表的是中上层为主的地主、商人阶层的利益,比如说被林哲委任为浙江巡抚的毕余同,抛开他是林哲的妻舅这个私人身份,他还是绍兴山阴县的地主,前清秀才,属于标准的士绅阶层。

又比如说被委任为苏松太道的薛焕,杭州知府的黄培志,他们都是前清官员,而且算得上是中层的那种。

倒是余胜军的军官们,大多寒门出门,但即便是寒门,但他们之前大多数也都是士子,读书人,同样属于社会上的精英阶层,而真正社会底层出身的几个将领,比如王吕云、徐言青,他们大多也都是和林家关系密切的人,主要是前林府的护院,家奴,林氏商行的雇员等。

因此也就造成了当今余胜军的军政官员团体里,实际上就没几个真正社会底层的人存在。

这些人围绕在林哲身边,对林哲的私人忠诚是一方面,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而对于他们而言,自身利益要怎么体现呢?

自然是升官发财!

而再也没有什么比当开国功臣,封侯拜相更让他们向往的了。

这从上个月开始,就有人持续向林哲暗示或者直接进言让林哲登基称帝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想要让林哲称帝后,自己也获得王爵厚禄!

对此。林哲一直都是采取拖延、旁观的态度。

这倒不是因为林哲自己不想要称王称帝之类的,而是因为之前的时机不适合,他才刚起兵反清呢,连内部整合都还没完成,浙江都没能完全拿下。

这就称王称帝的话。还不得被天下人耻笑啊!

按照他的想法,是要等到自己整合好内部,彻底掌控了江苏、浙江后,就出兵镇江和江宁,一举攻克江宁后,就算是把整个苏南给拿了下来。那样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定都南京,然后称王称帝。

只是他还是低估了手底下这些人对荣华富贵的急迫心理,这浙江还没能完全拿下呢,就是陆续给自己上劝进表,而这一次还不是单独某个人劝进。竟然是数十人联名上书。

对于这种情况,林哲也就不得不慎重了。

毕竟余胜军是一个整体,他林哲虽然是余胜军这个利益集团的统帅,但是他也不能无视众多属下的利益和意见,强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推动所有事情。

如今已经拿下大半个浙江,想来不用半个月第四师那边就能够拿下浙江全境了,到时候正式称帝建制的话,也不会太过寒酸了。

林哲向来是个果断坚决的人。既然心中已经决定了加速称帝建制的进程,那么自然就会立刻去做。

当然了,林哲自己不可能说直接召集一大群下属然后不知廉耻的说我要称帝了。他需要保持主公的矜持,所以他采取的方式相当简单,那就是对这封劝进表扣下,然后不回复,不评论也不下发。

嗯,如果林哲已经是皇帝之类的话。这种行为就可以说:留中不发!

而在这种事情上留中不发,那么就是足以给诸多臣下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那就是我已经默许这个事了,你们再加把劲多上几封劝进表。到时候我林哲勉为其难就会顺应民意、天意,称帝建制了。

果然,余胜军的那一票军政高层都是人精,一见前两天送上去的劝进表被留中不发,下面的一大堆人就是脸上露出了狂喜,等了这么久,主公终于是有这个意思了,那我们还等什么?

于是乎,随后数日里,无数的劝进折子如同雪片一样飞进了林哲的大元帅府!

而在浙江杭州,徐言青一边听着心腹手下的话,一边脸上是露出疑重之色。

只听那心腹手下道:“卑职一得知消息,就立即快马加鞭赶来杭州了,将军,我们得赶紧回上海啊,不然的话就都被其他人抢在前头了!”

“据传溧水那边的林将军已经快马加鞭往回赶了,预计明后日就能够抵达上海,还有第三师的施将军这段时间更是一直都待在上海,他们摆明了是要抢拥立之功啊!”边上的另外一个参谋也是如此道。

徐言青此时却是神色已经逐渐平静了下来,也不说话,但是内心里却是冷哼一声,施清瑄和林安飞好不厚道,竟然撇开了我徐言青搞这一套。

哼,想要独占拥立之功,也得看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本事!

想到这里,徐言青对身边的参谋长林茂道:“给第八混成团和第十混成团发去紧急命令,限他们在十天内各自拿下金华和温州,我要给大元帅送上一份登基大礼!”

徐言青没有第一时间赶回上海,而是给部队下了严令要求短时间内拿下温州和金华等府,只要拿下了这两个地方,那么就代表着余胜军已经彻底掌控浙江全境。

到时候自己带着这份功劳再返回上海,比他们的口头花架子劝进有用多了。

当然了,他也不能这么无动于衷的干等着,他也是亲自写了一封劝进折子,然后派遣心腹家人紧急送到上海,及时向林哲表明他的拥立之意。

一月上旬,整个余胜军体系里的高层陆续向上海汇集,他们都知道,林哲称帝建制已经是必然成行的了,而这种情况下谁也不会放弃这种拥立之功。

而在这群人中,回上海最晚的是徐言青!

一直到二十四号徐言青才是返回上海,然而他却是带来了一个让众人羡慕无比的消息,那就是数天前,第四师所部已经相继攻克温州和金华等地,浙江全省已经落入余胜军掌控之中。

而趁着这个机会,徐言青再一次上劝进折子,说我大中华已经光复浙江,有苏南和浙江两地,已足以奠定霸业根基,又拥军十万,他日挥军西进剿灭贼军、北上推翻满清指日可待。

为安定文武要员,十万将士之心,为奠定大中华千秋伟业,请林哲依旧典,遵古礼,称帝建制。

随着徐言青带着攻克浙江全境的消息返回上海后,林哲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了。

林哲决心提前称帝,这不仅仅是他的个人意愿,实际上林哲本人还是不太愿意过早的称帝的,最好是拿下大半个中国后再称帝,这样才名正言顺。

然而很多事情并不是说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林哲如果一直用大元帅这个不伦不类的称号,估计很多下属都会想不通甚至有意见,如果只是称王的话也是不妥。

称王和称帝的区别在于,你称帝的话就摆明了要争霸天下,不拿下全中国不罢休。而只是称王的话,仅仅是在名份上就矮了人家洪秀全和咸丰帝一头,人家一个是天王一个是皇帝,你林哲只搞一个吴王或者楚王之类的,这不就是把自己定位在诸侯国上头吗,你让那些以辅助皇帝,开创千秋霸业为己任的开国功臣们情何以堪?你让属地里的士绅士子情何以堪,这还要不要来投靠你了?

所以尽管现阶段称帝的话,会被很多人耻笑甚至瞧不起,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大大的安定人心,拉拢更多的人为林哲效忠。

1857年的中国,依旧是一个处于传统封建社会的中国,在这个时代,那些将领和官员们需要一个效忠的对象,数十年寒窗苦读,只为卖与帝王家!

这就是这个时代精英群体的心理写照!

如果林哲只称王不称帝,那么别说吸引其他省份的人来投了,估计江苏和浙江的士子们都会继续跑到清廷控制区去参加科举。

尽管林哲的余胜军是代表着新生阶层的利益,但也是需要拉拢读书人阶层的支持,现阶段而言,如果没有大量投诚的前清官员,主动投效的读书人,林哲难不成还能自己办个学校然后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官员来维持统治不成?

为了表明和太平天国、满清朝廷誓不两立的决心,为了安定余胜军现有军政官员的心,为了拉拢招揽更多的人才投靠。

林哲这才是默许了手下人的劝进行为!

一月二十七号,以林安飞、施清瑄、徐言青等人为首,一百多名文武官员齐齐汇集在大元帅府前,再一次上呈劝进书,并长跪不起。

林哲拒之并大肆训斥!

两日后,众人再一次齐聚劝进,具有极大表演天分的施清瑄和当初劝林哲反清另立乾坤的时候一样,劝说到情动之处,眼泪鼻涕齐出,惹来了其他几个一同劝进的余胜军军政高层鄙视不已。

他们也想这么学,但是奈何这脸皮实在没有施清瑄那么厚,让他们挤出几滴眼泪来还行,然后要哭的跟死了老子一样鼻涕横流,还真没那本事!

面对他们的二次劝进,林哲再拒!

但是群臣并不死心,隔了两天后又是再一次齐聚大元帅府前,跪求林哲称帝建制。

面对部众的第三次劝进,林哲再拒!

而被拒后,那些群臣们虽然一个个哭丧着连,但是心里头却是欢喜着呢,因为按照惯例,这拒绝三次之后,下一次林哲就不会再拒绝了!()

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7章 募兵买枪第327章 倾巢而出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115章 刺刀冲锋第175章 生丝产业链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211章 三国领事来访第616章 蚩尤号战列舰服役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628章 兰港大统制共和国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582章 新舰招标第211章 三国领事来访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440章 散兵编制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420章 东北设省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39章 董阳红的冲锋第692章 各有顾虑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289章 惨胜第119章 寒冬将临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676章 十万英镑的阿拉斯加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110章 崩溃和追击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24章 新军服和军衔第183章 上刺刀冲锋第108章 主动出击第556章 全球海军的变革第318章 面圣第394章 饿狼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舰队第54章 兵指青浦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274章 应对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539章 起锚迎战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232章 奏折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504章 瓜分中亚第15章 公然敲诈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153章 惧怕和惊慌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220章 对决练军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382章 武重文轻第157章 围魏救赵第36章 追击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436章 铁路发展计划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373章 军官缺口第6章 办团练捐道员第232章 奏折第98章 都是疯子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52章 上海乱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594章 海军修正案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440章 散兵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