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扬州城破

扬州府城西城墙,缺口处。

一个挥舞着腰刀,口中不断喊着快装填,射击的江淮新军营官带看着对面一阵排枪打响后,自己麾下的士兵就是齐刷刷倒下了一大片。

要知道现在双方的距离可是只有六七十米啊,这等距离就算是滑膛洋枪也能造成大量的杀伤,更别说精度更高,威力更大的米尼步枪了。

仅仅是遭到了对面中华军的一轮齐射,自家的士兵已经倒下了五六十人之多,第一排的士兵一共也才百来人啊,这一下子就没了一半。

面对如此的伤亡,就算是换成同时代欧洲的近代步兵来,也很难支撑下来,更别说江淮新军虽然是仿效的余胜军,但说实话,中华军自己就是学英国佬的战术,而且顶多也就学了个七八分而已。

而这江淮新军又学的是余胜军,并且又只学了个外表,也不是说全版照抄,如此以来,这江淮新军虽然说看上去有了近代军队的外貌,但骨子里依旧是老一套的封建军队,大体上和最早期的余胜军差不多。

没遭受大量伤亡的时候还能够排着整齐的阵型作战,以往和捻军,太平军打的时候也是他们单方面欺负人,打起来顺风顺水。

但是今天一遭到大量的伤亡,立马就是顶不住了。

就和之前收缺口的那几百个江淮新军一样,在惨重的伤亡下哪里撑得住了,那些幸存的士兵们立马就是扔下军官、死伤的战友转身就逃了。

任凭那几个挥舞着腰刀的江淮新军军官大声喝骂都浑然不管!

这作为骨干主力的江淮新军一退,其他几百个打酱油的绿营旧军就更是一窝蜂的跑了。气的一个清军守备将领哇哇大叫。

看着这前来反攻的近千名清军如同潮水般退了下去,张闾宝也是松了口气。刚才给了他们两次狠的,现在总算是安全了。

尽管那些溃退的清军并没有说直接扔下武器。脱下军服直接当溃兵,而是溃逃到了数百米之外的城内街道,似乎还想要集结人手再攻,不过等他们再一次集结到足够的人手发起反攻,自家的增援部队早就上来了。

果然,就在数百米外的那些清军在各个清军头目将领的喝令下重新整队,同时又有更多的清军从城内腹地赶上来支援的同时。

第八步兵团的第二营和第三营派出的增援部队也是陆续通过城墙缺口,然后抵达城墙内的空地列队。

第二营和第三营的部队也不仅仅是增援缺口后的第一营,同时他们还派出了部队从缺口两边的废墟往上爬。试图控制缺口两边的城墙,进而真正扩大中华军的占领优势。

就在第八步兵团奋战的时候,第三师的第九步兵团汇同第二协防师的一个肉搏步兵团趁着清军的注意力都被第八步兵团吸引的时候,也是冲过了城墙外的数百米距离,这一次他们的战术倒是中华军惯用的战术。

前头第二协防师的一个全员装备冷兵器的肉搏步兵团一个个拿着刀剑盾牌,肩上扛着爬墙专用的长梯,等他们冲到城墙脚下后,放下长梯,然后一个个就是快速的攀爬上去。冲上城头和清军进行城头肉搏战。

而在这之前,第九步兵团已经在百米外距离列队,然后用手中的步枪压制城头的清军火力,以掩护第二协防师的冷兵器部队登城。

这种协防师冲锋负责爬墙肉搏。正规军负责火力掩护的战术才是这两年来中华军的标准攻城战术。

当然了,不可避免的这种战术会导致协防军士兵的大量伤亡,尤其是协防军的士兵爬上城头后的肉搏战阶段。如果说敌人没有被彻底打崩溃,还能有组织抵挡的话。基本上只能一命换一命,依靠大量地伤亡来夺取城头阵地。

不过只要协防军爬上城头。并占据了一定位置后,那么接下来反而是没有协防军的士兵什么事了,因为到时候正规陆军的士兵就会端着步枪上城头,并利用火力彻底粉碎敌军的城头防御。

这种由皇家陆军和协防军相互配合的战术在过去的两年里对付远程火力薄弱的敌人相当好用,既能有效攻城略地,又能避免皇家陆军的大量伤亡。

第八步兵团负责进攻爆破炸开的缺口,第九步兵团负责直接进攻城头兵力已经大幅度减少的城头,双管齐下之下,扬州的西城墙防线已经撕破在即。

“现在,是该让第七步兵团上的时候,一鼓作气把他们拿下来!”后方一直严密关注着战局发展的施清瑄见第八步兵团和第九步兵团攻势顺利,当即果断把第三步兵师的最后一个步兵团`派了出去。

同时派出去的不仅仅有第七步兵团,还有第二协防师的剩余部队!

于此同时,他还对扬州西北角的第一步兵师以及第九协防师传去命令,让他们也是配合己放,发起伴攻。

还给扬州东城墙的第五军也是紧急通报了情况,让沈驰云的第五军也是迅速发动进攻。

他要借此机会,一举发动全军规模级别的总攻,彻底攻陷扬州城。

随着他的命令相继下达,中华军的其他部队也是迅速行动了起来,最先开始行动的自然是负责西面城墙的相关部队,尤其是第三步兵师以及第二协防师。

围困扬州时,中华军的数万大军分别驻防扬州四面,其中负责东部、南部城墙的是第五军,该部有第五步兵师、第十协防师、第十二协防师。

而负责西面、北面城墙的乃是第一军,第一军中大步主力汇集西城墙,包括第三师全部,第一师的两个团以及师属重炮部队。第二协防师、第十四协防师。至于第一师的另外一个团,也就是第一团则是带着第九协防师驻防扬州西北角。

现在施清瑄把第七步兵团和第二协防师都派了出去。就代表着他手中还剩下两个皇家陆军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以及一个协防师。

之所以没有一股脑的派出所有部队。是因为也总不能把所有部队都派出去,任何一个有理智的将领指挥作战的时候,手里头都会留下一支预备部队,不到生死关头绝对不会把最后一支预备队拍上去的,而现在第一师的剩余两个步兵团就是施清瑄手中的预备队。

至于说第十四协防师嘛,这支部队战斗力本来羸弱,兵员乃是当初镇江里投降的太平军降军,当初这一批降军中素质好的几千人已经被挑选出来分别补入了第一协防师、第二协防师等各现有的协防师部队,只剩下素质一般的老少残弱才分别建立了第十二协防师、第十三协防师、第十四协防师。和第十一协防师是同属十五个协防师里战斗力垫底的部队。

而等第十一协防师调入皖南,第十三协防师调入皖北连续作战,替换了诸多在皖南、皖北俘虏的诸多清军、太平军青壮俘虏,这两个协防师的战斗力上升到平均水平后,就只剩下第十二协防师和第十四协防师战斗力最弱。

至于番号更靠后的第十五协防师,该部队的兵员比较特殊,乃是中华军在江宁府、镇江府就地招募的兵员,虽然装备和待遇都和其他协防师一样差,不过好歹并不是那些老少孱弱的战俘。经过数月训练后如今这个驻防在南京的协防师战斗力实际上还比较客观的。

第十四协防师战斗力羸弱,施清瑄也没有打算把他们派上去参加残酷的城头争夺战,免的还没打呢就是崩溃了,所以一直都是放在后面充当辅助部队。比如说构筑炮台,搭建营地,在前线运输弹药补给等。

手里头要留着一定的预备兵力。而第十四协防师又不堪用,所以施清瑄现在派出去的第三师和第二协防师实际上已经是他在扬州西城墙能够动用的最大攻城兵力了。

不过相对应的。施清瑄在西城墙能够投入的兵力不是全部,但是城内的清军也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堆积在西城墙啊。

这东南西北。四面城墙清军都得守着呢,不然的话中华军固然无法攻破西城墙,但是从东面城墙或者北面,南面城墙打进去其效果都是一样,所以黄宗汉等人也只能是侧重西城墙这边,多派遣的兵力,但是绝对无法把所有部队都放在这里的。

整个扬州攻防战,实际上是围绕着整个扬州城进行,西城墙不过是其中一面而已!

如今这个战场上,却是成为了决定扬州攻防战胜负的关键,随着中华军的第八步兵团涌入并控制了爆破缺口后,第九步兵团又是掩护了第二协防师一个团爬上了城头,而现在第九步兵团已经派兵兵力直接爬上城头,而一旦让第九步兵团那些拿着米尼步枪的步兵们大规模涌上城头,依靠他们的火力足以横扫城头上的任何敌军。

而接下来的战局也没有让施清瑄失望,尽管反应过来的清军集结了大量兵力试图反攻炸开的缺口,同时也是试图向城头增援,试图把爬上城墙的第二协防师以及第九步兵团赶下去。

但是如果清军的反应再快多十几分钟的话还有这个可能,但是如今第八步兵团已经牢牢控制了缺口以及周边城墙。

而另外一边的第九步兵团和第二协防师的一个肉搏团更已经是全部爬上了城墙,他们向着两侧城墙推进的同时,甚至是派出了兵力下了城墙,然后涌向城内,其中一个步兵营更是向绕到了城墙缺口背后,和第八步兵团第一营前后夹击,击溃了试图反攻缺口的近千名清军。

当第七步兵团也是带着第二协防师的一个肉搏团和一个火枪团通过缺口涌向城内的时候,就已经代表着清军在扬州西城墙的防御体系已经全部崩溃。

尽管此时此刻还没能彻底拿下扬州城,但是中华军已经撬开了扬州清军的乌龟壳,接下来的清军要么夺路而逃,要么是龟速在扬州城各处,依托各建筑进行垂死挣扎!

所以当第三步兵师和第二协防师占领扬州西城墙的时候,施清瑄就已经是笑容满面,寻思着该怎么写报捷送到南京去了。。

ps:晚上还有一章

第412章 英俄威胁第616章 蚩尤号战列舰服役第25章 广德激战第349章 官督商办第504章 瓜分中亚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543章 撞击敌舰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571章 铁路网的野心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122章 扩大商贸区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779章 立储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41章 三冲敌阵第367章 战略调动第218章 桃源大决战(一)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404章 林成庭的选择第71章 扩军五千第166章 尽占江南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544章 女蜗号战沉第281章 黄以典再现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510章 扶烂泥上墙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军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683章 册封太子(一)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543章 撞击敌舰第47章 入城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482章 立储风波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221章 骑兵之冲锋第600章 开战争论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216章 战争风暴来临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274章 应对第494章 研发机枪第309章 殉国名单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210章 工商发展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482章 立储风波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312章 财务部的苦和乐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624章 婆罗洲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298章 进犯上海第218章 桃源大决战(一)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427章 大理苦战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第11章 山阴陈家第45章 南撤湖州第24章 新军服和军衔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471章 穷教育第626章 里维拉贸易公司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354章 清军出击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306章 壕沟防御式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惊第141章 起兵的借口第19章 主动追击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117章 他不敢开枪第672章 弹药告急第456章 立嫡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