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

凉爽的秋风徐徐吹过,团团掀起的烟柱随风而荡,彷佛乡村里的炊烟升起!

然而随着硝烟的升起,阵阵爆炸声也是不时传来,如同秋雷奔腾而过,在原野上传出很远很远。

隆隆炮声中,还夹杂着阵阵呐喊以及啪啪的枪声!

从天空俯视望去,只见原野上两股穿着不同颜色军服的大军逐渐靠近,清军之左翼数以千计穿着‘兵’字号服的绿营、旗兵等清军手持着刀剑,火绳枪等快速的向前冲,彷佛浪头一样冲向了对面。

但是这一阵浪潮还没能冲上沙滩呢,就是在中华军的步枪声中快速消散!

看着对面尚未冲进百米距离就已经崩溃的清军,负责左翼作战的许鹏安露出一丝讥笑:“就凭这些货色也敢主动冲上来!”

僧格林沁看着左翼如同落潮一样迅速退下来的绿营八旗,虽然对此早有预料,但是真正看到这些绿营旧军在中华军面前不堪一击的时候依旧露出了深深的失望之色。

以往僧格林沁就不断地听人说过八旗和绿营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一旦和新军对阵的时候完全不堪涌。

之前的时候僧格林沁对此还没有太过直观的感受,因为之前他和太平军打,和捻军打的时候手底下除了满蒙骑兵外,主力还是这些绿营和八旗兵,战斗力虽然羸弱了些,但是多少还能打一打。

至于新军吗,无数人都说新军很厉害,但是僧格林沁可是一次都没见过新军的大规模作战,因此对新军到底能有多强也是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的。

然而今天。只是看了这左翼的绿营冲击中华军的军阵,还没能进入百米距离就是彻底溃退的时候,他才是第一次真实的感受都了新军和旧军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看来,此战还得靠那几支练军了!

此时,清军的各部练军也已经是开始行动。他们和对面的中华军一样,一个个端着手中的洋枪然后逐步靠近,和那些乱糟糟的绿营八旗旧军不同,这些练军的队形完整如一,尽管行军的途中不时有练军士兵被中华军的炮击击中,但是很快就有后排的士兵补充上去。队形丝毫未乱。

看着前头队列整齐如意的练军,僧格林沁面露欣慰之色的点了点头!

而他身旁的几个幕僚则是先后开口,其中一人道:“这京畿练军和直隶练军不愧是朝廷精锐之师,只看这威武阵型就可知道没有辜负诸位大人们的期望啊!”

又有一人道:“不错,如今朝廷诸多新军中。这京畿练军和直隶练军当属一等新军啊!”

此话如果让李鸿章听见,肯定要唾他一脸的,国内诸多新军里,大家公认的都是中华军第一,而他李鸿章的江淮新军第二,至于练军吗,就算是情况最好的京畿练军也是得排在后面。

武备和训练上,江淮新军是要好过京畿练军的!

李鸿章编练江淮新军的时候。清廷尚未和西洋各国撕破脸皮,得以进口众多的洋枪样炮,以至于江淮新军里装备的步枪都是清一色的进口滑膛洋枪。火炮也多以进口洋炮为主,还拥有开花弹以及大口径臼炮。

训练上,江淮新军的早期训练可是聘请洋人教官进行训练的!

尽管李鸿章当初在扬州败北,但是当初人家从扬州突围的时候,可是把拦截他们的第九协防师打了个死伤惨重,并顺利突围而走。

而各省练军呢。山西、河南、安徽等省的练军情况太差,说是练军呢。但是连滑膛击发枪都没有多少的,很多练军士兵拿着的还是火绳枪呢!

京畿练军和直隶练军。这两支练军虽然分属两个军,但是都是朝廷直属部队,训练和武备上比较统一,他们的装备有一部分是当初是为‘八旗新军’所购入的洋枪样炮,后来八旗新军烂泥扶不上墙,清廷干脆就把八旗新军的武器抽调出来配属给朝廷直属练军了,不过这一部分直接进口的武器也有限。

朝廷直属练军配属的武器主要还是天津机器局自行生产的燧发枪!

虽然清廷已经认识到火绳枪落后时代,一开始他们也想要仿制火帽击发枪,但是对于连机器都没有几台,只能依靠手工作坊式生产的清廷来说,火帽击发枪的技术难度太高了,无法量产,而清廷显然不可能等几年,进口到足够的新式设备完成火帽击发枪的技术准备后再量产步枪,所以天津机器局以及湖北机器局是能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最开始的时候甚至一度生产火绳枪,后来生产的是燧发枪。

不过燧发枪和击发枪的最大差别在于点火成功率,击发枪的点火率提高了,相对来射速也是变相提高了,至于射程,以及威力变化不大。

这些练军用的是自产的燧发枪,江淮新军用的是进口的击发枪,由此可见两者之差距。

此外训练也是有着一定的差距,因为清廷可没李鸿章的魄力,敢直接聘请洋人充任教官!

不管是实战表现,还是武备又或者是训练,公平的说,清廷直属的两支练军,即京畿练军、直隶练军是要略逊于江淮新军一筹的。

而胡林翼新编的山东练军以及其他各省练军则是又要更次一些。

至于湘军那边,当初在湖北乃点练军已经被太平军打掉,现在曾国藩在湖北虽然也练新军,不过人家的不叫练军,依旧是叫着‘湘勇’。

湘军早就开始仿效余胜军进行军制和武器上的革新了,为了练新军,人家曾国藩可是在湖南设立了一个湖南机器局,用来仿造洋枪洋炮,其创办时间比天津机器局还要早几个月呢,不过产量不高就是了。

现在的湘军从军事制度上来说,其实和新军差别不大,但是曾国藩对冷兵器是情有独钟,他的湘军虽然也装备大量的枪支火炮,但是同样也是装备大量冷兵器,并且是混合便在一起的,所以说湘军里到底有多少新军是比较麻烦的事,因为他们就没把新军和旧军区分出来,而是混编在一起。

如果单纯说装备燧发枪、火炮的兵力数量,那么这些人应该是有上万人的!

毕竟没有这么多人的话,湘军也不能在湖南抵抗太平军的攻势了。

受到林哲的影响,受到余胜军的崛起,目前中国已经提前了大约十年进入纯火器时代,原来的时空里,中国要等李鸿章的淮军崛起后,才大规模的进入纯火器时代,这个时间度大概就是1860年到1864年左右。

而在淮军之前的湘军里虽然也有枪支和火炮,但是他们同样也极为依赖刀剑长枪等冷兵器部队。

现在的时空里,历史已经完全改变,在余胜军的影响下,清廷方面已经是开始大规模运用纯火器,同时使用的枪支也从火绳枪进步到了燧发枪。

至于说火帽击发滑膛枪嘛,火帽击发装置的技术水平对于清廷来说还是太难,手工作坊式的天津机器局以及湖南机器局连机器都没有多少,他们的生产无非就是把集中了大量工匠通过手工生产而已,根本无法量产底火,倒是枪管问题不大,铁匠手工打造也能弄出来。

而米尼步枪对于清廷而言就更加遥远了,米尼步枪除了需要火帽击发装置外,还需要给步枪拉膛线,制造米尼子弹。

而上述两者对于误差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手工打造一两支还行,但是要想量产的话手工作坊根本不行,只有大规模应用机器设备后才能够大量生产。

米尼步枪也算得上是近代机器设备集中量产的一个典型了!

然而不管尽管清廷无法给手底下的各支练军装备米尼步枪,甚至都已经不能进口到击发滑膛枪装备新军,但是使用燧发枪的话,清廷的各支练军依旧比以往的绿营旧军大大提高。

只看他们在持续伤亡中依旧能够保持队形不乱,稳步上前就知道了,这些练军并不是以往的那些绿营八旗可以相比的。

“朝廷有此雄师,此战大胜是没有悬念了!”又有一个幕僚如此说着:“早日就听闻郭贝尔大人的练军乃是精锐之师,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又有人接口:“是啊,如今两军对阵,对面的逆军远在两百步外就已慌乱放枪,然京畿练军却能不慌不乱,怕是要到八十步以内才放枪了,届时逆军枪已放早了,怎么抵挡我朝廷大军?今观逆军定力如此低下,往日里说逆军战力过人怕是多有虚言,无非是败军之将为了推脱自己的罪责而故意夸大罢了!”

另一人也道:“不错,单论这军阵容貌,忍耐之力,对面的逆军就是远不如我练军也!”

一大帮子幕僚们正在吹捧着练军的时候,他们恐怕不会知道,此时在前方统帅京畿练军和直隶练军作战的都兴阿看着对面的中华军打出了一轮齐射后,己方倒下一片人是露出了怎么样的惊讶的表情。(。)

第96章 沉默冲锋第16章 贼军来袭第4章 扩张护院第429章 缅甸局势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9章 训练再训练第695章 现代文明推广运动第141章 起兵的借口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213章 两军联合第3章 比烂的战争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493章 初临北平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553章 争锋相对的谈判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187章 逃跑和封赏第105章 浴血冲锋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544章 女蜗号战沉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337章 继承人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164章 多方惊慌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210章 工商发展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84章 水师初成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603章 倾销地第80章 扶持军工第604章 北海国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185章 扬州城破第490章 检阅海军第624章 婆罗洲第566章 战舰和炮台的较量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660章 确立金本位第83章 添船够炮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450章 工业基础第30章 救援长兴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221章 骑兵之冲锋第50章 林德机器厂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30章 救援长兴第5章 县令相邀第301章 势均力敌第34章 危机!第230章 阿来,放狗第485章 视察上海第350章 降臣李鸿章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482章 立储风波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159章 王疯子第29章 林成庭来袭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429章 缅甸局势第317章 纺织产业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640章 郭龙云面圣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264章 十二月调整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43章 惨胜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204章 官员任免事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31章 谨慎东进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425章 提亲第337章 继承人第235章 督察院风暴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243章 建立守备部队第394章 饿狼第45章 南撤湖州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613章 市场和战争第323章 联军增援抵达第321章 风云再起第643章 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