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新军服和军衔

此时的林哲骑在马上,在他身前身后乃是大量的军官以及亲卫队的骑兵,在大路上,则是大量排成纵队行军的士兵们。

除了步兵外,炮兵们也是吆喝着马匹拖拉着火炮前进。

此番出征,林哲是把刚组建的十二磅炮兵连给带上了,六门十二磅的火炮以及弹药,足足需要一百多匹马进行拖拉,为了凑足这一百多匹马,林哲可是在浙北地区花费了不少功夫才弄到的。

这支由一千六百多人组成的余姚县勇营和数月前在外观上有着极大的变化!

数月前从余姚出征之处,这支军队除了武器和国内的其他清军有所不同外,其他方面都是和国内的其他团练极为相似的,尤其是军服更是和湘军等团练一摸一样。

然而现在,这支军队的军服却是已经抛却了旧式军服,穿上了新式军服!

过往数月的行军、训练以及长兴之战中,尽管余姚县勇营都表现出来了远超当代国内其他军队的素质,但是依旧存在诸多缺陷,而让林哲最为不满的就是那一身军服。

之前的余姚县勇营的军服里,军官的常服由行袍、马褂、战靴、暖帽组成,看上去像什么呢?直接往香港电影里的僵尸形象想象就可以了,这样的着装再配上一柄西式的指挥刀,那简直是不伦不类。

士兵的装束也是长袍马褂!

如果只是外观难看也就算了,偏偏这种装束还极大的影响了作战效率,首先是作为一支仿效西式营制的军队,余姚县勇营的各级指挥模式是纯西式的,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引进明显的军衔标示,这给指挥体系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此外,老式的传统作战常服也是给部队的机动、行军带来极大不便,同时汉特·威廉还指出了最大的一个建议:“那就是这支军队看上去不够耀眼,鲜亮!”

基于诸多理由,林哲很早就开始准备新式的军服了,林哲是个后来人,脑海里自然有着大量后世现代军服的模样,所以他亲自设计的军服自然也就带有了浓厚的后世风格。

军官常服为深蓝色双排扣上衣,深蓝色镶双边裤子,着长筒皮靴,戴防普鲁士的大檐帽。而士兵常服同样以深蓝色为基调,样式和军官常服差不多,不过上衣是单排扣子,镶单边裤子,灰布缠头,步兵、炮兵、辎重等着布底快鞋,打绑腿,骑兵着长筒皮靴。

其中的裤子镶边则是区分兵种的,步兵为红色,骑兵为黑色,炮兵为黄色,辎重为白色。

这套军服的设计首要目标是‘好看’,其次避免敌军在远距离上分辨出军官和士兵,避免军官被敌军有目的远距离射杀,同时又要在近距离上明确分辨出军官和士兵以及各自军种的区别,所以采用了统一的深蓝色为基调,军官的上衣采用双排扣、裤子镶双边。士兵包括士官在内则是上衣单排扣、裤子镶单边。

此外由于余姚县勇营里之前受限于清末武官的品级也掺差不齐,同样职位的军官,有可能是四品,也有可能是七品甚至八品都有可能。

所以职位的高地是不能用品级来区分的,林哲本着一步到位的想法直接颁布了内部军衔制度。

初步制定了:二等兵、一等兵、士官、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将、中`将、上`将一共四等十二级的军衔制度。

暂行的是老兵配属一等兵的军衔,肩章为红底色加两道金边;新兵配属二等兵的军衔,肩章为红底色加一道金边;各排排长配属士官军衔,肩章为红底色加三道边。

副连长配属少尉军衔,肩章为红底色一道金边再加一颗金星;连长配属中尉军衔,肩章为红底色一道金边再加两颗金星。

副团长配属上尉军衔,肩章为红底色一道金边再加三颗金星。

团长配属少校军衔,肩章为红底色两道金边再加一颗金星,以此类推,未来的副旅长、旅长可能配中校、上校,肩章为两颗星、三颗星。

至于将官以上的军衔,短时间内是虚设的,因为目前余姚县勇营规模还太小,根本就用不到那么高的军衔。

另外营部直属人员,比如营务处的营务官,督练处的督练官,目前照比团长配属少校衔,而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军畜局、随营学堂各部总办,则是照比副团长配属上校衔。

这样一套军服下来,立马就是让余姚县勇营变了模样,不知道的人看了,恐怕还会以为这是半个世纪以后的北洋军穿越过来了呢。

而且余姚县勇营这样的装束在这个时代来说可以说颠覆了常规了,不仅仅异于国内的其他军队,更是把西方列强的军队都是抛在了脑后,最简单的就是军衔标示,这个时代各国普遍还停留在拿破仑时代,用吊穗肩章表示军衔、身份。

历史上要到1854年俄国才率先大规模使用平板肩章用以标示军衔、身份,后来各国才迅速跟进。

余姚县勇营现在就搞出了完整了的军衔、肩章制度,用CC**的话来说就是:这不仅仅填补了世界军事发展的空白,更是足以让中国全方位领先全球的伟大创举!其伟大意义丝毫不弱于厕纸的发明。

当然了,余姚县勇营在军服上的创新也是引来了诸多民众的惊讶和鄙视目光,当初在长兴县那边换装的时候,可是被长兴的百姓们指指点点,背后说着什么假洋鬼子之类的话,士兵如果穿着这套军服单独出门甚至会被小孩子扔石头。

不过余姚县勇营枪毙了数个公开污蔑这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军服的人后,那些人包括那些最古板的士绅们全都闭嘴了。

不管沿途遇上的那些民众怎么指指点点说他们是假洋鬼子,但是林哲看着自家的这支已经穿上了近代军服的军队,心里头还是很有满足感的。

别的不说,看上去就够威武,光凭这么威武的军服,估计吓也能吓死那些流民土鳖了吧!

当林哲看着自家军队心生澎湃,幻想着自己训练有素的余姚县勇营穿着威武无比的军服出现在战场上,然后那些和流民差不多的太平军看见了这么漂亮威武的军服吓的屁滚尿流的时候,一旁的林安飞也是驱马到了林哲身边。

“大人,已经快到东亭了,您看我们今晚是不是在东亭扎营!”

林哲道:“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而且距离广德尚有二十里,传令下去,今晚就在东亭扎营!再让第一步兵**出部队前出侦查,亲卫队也要做好周围的警戒!”

走了一天的士兵们听到说要停止行军扎营的时候,一个个也是露出了笑容,虽然他们的体能不错,但是走一天下来也是很累人的,尤其是第二团的新兵们,一整天的连续行军已经让他们中的不少人掉队。

扎营里的埋锅造饭、架帐篷,安排防务等事务自然有各级军官办理,林哲也不用在这上头费太多的心思。

稍安定后,林哲就是把各部主官都召集了过来开会,商讨后续怎么去广德,以及到了广德后怎么进行战事等。

今天在座的众人都是作战军官,包括第一团团长石琅翼、第二团副团长兼任第一连连长徐言青、第二团团长林安飞以及第二团副团长兼任第三连连长沈驰云。

此外还有督练处帮办施清瑄,余姚县勇营里的督练处职权非常大,不但分管部队的训练事宜,同样还负责部队的作战指挥事宜,由于该部门极为重要,同时林哲手下的这些军官素质也都是暂缺类似参谋长之类的角色,所以该部暂时不设督练官,只有帮办一员,而营务官由林哲亲自兼任。

但是林哲实际上也是不负责具体事务,该部门的事务实际上是由林哲的私人军事顾问汉特·威廉代替林哲处理的。

因此在今天的军事会议里,可以看见汉特·威廉这个金发碧眼的洋人。

汉特·威廉也是和其他军官们一样,穿着一身余姚县勇营的新式军官常服,佩戴着少校的军衔。

“广德那边虽然情况危急,但是既然太平军已经围攻了该城多天还没有拿下来,那么一两天内也不会改变太多,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并不是救援广德,而是应该把注意力都放在城外的敌军本身上!”说话的是督练处帮办施清瑄,此人同样是随营学堂的的首期学生。

“我们明天以及后续的作战,应该围绕在如何消灭城外敌军上面,而不是单纯的如何救援广德!”

施清瑄的这句话是得到了在场其他军官的认同,这里头除了战术因素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其实在场诸人并不关心广德的安危。

广德的安危如何,城内民众的死活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他们关心的是自身的安危,想要的是如何消灭敌军。

此时,第一团团长石琅翼道:“我也同意这一点,根据我们之前得到的情报,敌军规模约莫在一千五百人左右,兵力和我们相差不多,不过他们应该绝大部分都是肉搏兵力,远程的火枪以及炮兵力量应该是极为弱小的,因此我建议后续作战里,应该继续发挥我们的火力优势,争取在中远距离上击溃敌人,打击敌人的士气!”

太平军的武器装备实际上是非常差的,甚至比清军还要差的多,清军好说好歹还有大量的鸟枪,也就是火绳枪以及各种各样的小口径火炮,抬枪等,尽管比余姚县勇营差很多,但是比太平军又是强了不少。

但是太平军呢,其火枪的装备比例是非常低的,兵力以近战的肉搏兵力为主,火枪兵不多,火炮就更少了。

不过也不能因为他们的火枪以及火炮装备比例非常低就小瞧他们了,这年头的太平军训练有素,战斗力尤其是肉搏近战兵力的战斗力尤其强悍,他们之所以能够连接战胜清军,依靠的正式勇猛无比的肉搏战。

石琅翼说己方要依靠远程兵力消耗并击溃他们,其中主要原因固然是要发挥己方的火力优势,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也是说明了余姚县勇营目前不善肉搏战。

余姚县勇营满打满算成军也不过数月,士兵们能够冷静开枪就不错了,不能指望他们用刺刀和敌人近战相博。

随着诸多将领相继发言,林哲也是思索着目前的战局,明天以后可能就会和太平军直接对上了,到时候怎么打,结果如何都是未知数,林哲对此还是有着比较大的担忧的。

不过担忧归担忧,但是仗不能不打,次日一大早,余姚县勇营的士兵们就开始埋锅造饭,然后开始继续向西进军。

不过今天上到林哲下到普通的士兵,一个个都是极为谨慎,由于已经临近广德,林哲手下的亲卫队那三十多名骑兵全部都散开了出去,以扩大侦查范围。

同时两个连的步兵也是一左一右前出,扩大部队的警戒范围,避免部队在行军的过程中被敌军大规模偷袭。

当余姚县勇营越来越靠近广德的时候,时值中午时分,距离余姚县勇营行军的大道数公里之外,数个剃了头发的太平军士兵趴在一个小山头上,仔细的观察着这支对于他们而言显得极为陌生和奇异的军队。

第294章 视察江阴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632章 帝大系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54章 兵指青浦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317章 纺织产业第708章 巨舰对决(一)第594章 海军修正案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58章 价值百万的上海第55章 轻松胜利第504章 瓜分中亚第543章 撞击敌舰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708章 巨舰对决(一)第172章 残忍的工业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520章 夏威夷第633章 内阁纷争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319章 特殊时期第230章 阿来,放狗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470章 派系之争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57章 一路横扫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185章 扬州城破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281章 黄以典再现第29章 林成庭来袭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604章 北海国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446章 庞大订单第493章 初临北平第150章 劝进表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7章 募兵买枪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220章 对决练军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24章 新军服和军衔第567章 他们的战争(一)第123章 井喷式发展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51章 团练大臣第173章 冯宝才第603章 倾销地第17章 长兴初战第343章 侯客室第45章 南撤湖州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667章 俄土战争的连锁反应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183章 上刺刀冲锋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498章 湘潭起义第53章 东进上海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377章 都兴阿的担忧第369章 太平军入川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280章 退守广州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588章 畸形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