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战争通牒

中华军对广东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这并不是说心血来潮的事,而是早在江北战役结束之前,参谋部战略司制定的1858年度战略规划中,就已经是把广东攻略列入了1858年度战略规划的前期核心目标。

按照1858年度战略规划,其主线目标,也就是一整个计划的核心是进军直隶,攻克京师,夺取北方诸多省份,然而彻底奠定帝国统一根基。因为只要等中华军拿下了山东,直隶等省份,就可以毫不客气的宣称控制了大半个中国,接下来不管是江西的林成庭还是背依云贵桂等省的湖南曾国藩又或者是盘踞在湖北以及赣北地区,同时正在进军四川的石达开,又或是说其他省份的残余清军势力都不值一提。

但是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并不容易,要击败依旧有着十余万甚至超过二十万大军的清军从而夺取北方地区,这对于中华军来说并不轻松。

因为目前来说中华军的兵力还是太少,同时战线越来越远导致中华军调动困难,增援和补给都是非常的麻烦,同时其他几个方向也都不是甘心认输的角色,林成庭,石达开,曾国藩他们能够依旧站在这个国度上保持棋手的身份,然后和林哲下争霸九州的棋,就足以说明他们并不是容易对付的角色。

所以中华军需要在福建,赣北,安徽都需要保持大量的兵力,哪怕是不主动西进,但是也需要保持大量兵力来预防不测。要知道随着中华帝国的强势崛起,原来江西。湖广地区的曾国藩、林成庭、石达开三方势力的交错缠斗已经是逐渐平缓了下来,林成庭已经和曾国藩达成了私底下的秘密协议。放弃对视从而针对太平军。

但是石达开在攻占了湖北后,虽然也派遣了部队南下湖南,但是相当多一部分的兵力却已经是进军四川,打的四川境内的清军节节败退,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石达开拿下四川只是时间问题。

而石达开为什么要去四川,这里头的原因并不复杂!

那就是因为中华帝国的强势崛起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如果他不想失败,那么就得掌控更多的地盘。然后 还得是守得住的地盘。

四川属于非常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想要进入四川相当难,到时候万一中华军西进的话,石达开才能够凭借四川的险地抵挡中华军的西进。

石达开把注意力瞄向四川,甚至都懒得在湖南和曾国藩继续交战了,近几个月来湖广地区的大规模战争已经很少出现了。

为什么?因为石达开要去四川,他曾国藩虽然有些不甘,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和石达开现在打生打死的话,后头就会被中华军捡了便宜。所以还不如埋头发展,保存实力呢。

为让麾下的湘军获得更加充足的经费,曾国藩已经是把手掌伸到了两广以及云贵省份,尤其是云贵两省更是被他当成了后方基地。

这些人防备着林哲。但同样的林哲也防备着他们,对于林哲来说首要重任就是把满清朝廷给灭掉,接下来才是收拾曾国藩和石达开等人的时候。现在嘛,林哲没有必要。同时也没有多余的力气去插手西部省份的局势。

因此在赣北以及安徽地区囤积重兵也就成为了定局,囤积重兵并不是为了西进。而是为了防备曾国藩以及石达开等人在中华军进行北方战事的时候出来搞事。

然后还有广东那边以及福建那边,还有如同一个牛皮癣一样的皖北捻军,这些都牵扯了中华军大量兵力以及诸多战争经费。

而为了能够在后续发动华北地区的大规模战事,中华军有必要获得更多的战争经费,有必要肃清其他地区的危险,从而腾出更多的兵力来进行北伐。

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更早的控制广东,从而让中华帝国再收获一个财赋重地。

诸多原因才有了1858年初的广东攻略!

让第三军进军广东,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战术选择,而是中华帝国通盘战略规划的其中一个环节!

而就当中华帝国把大量作战物资从上海装船,然后运往福建南部,用以支持第三军即将开始的广东攻略时。

林哲却是听到了一些不太想听的话。

英国驻香港总督,同时兼任驻中国公使包令却是抵达南京,然后求见了林哲!

对于包令要来南京,其实林哲一开始有所排斥的,这倒不是因为他对洋人有所憎恨或者讨厌,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种族歧视,汉特?威廉这个金发碧眼的英国佬他照样封爵重用。而是因为这个包令的到来意味会要求太多的东西,而很多东西是林哲不想给,不能给的。

但是包令却是坚持要来!

因为包令这个英国公使,还有其他几个公使在上海已经和中华帝国的外务部官员扯皮了好几个月,双方是谈谈停停,几个月过去了愣是啥结果也没谈出来。

而更让这些洋人郁闷的是,负责上海谈判的中华帝国外务部协办大臣宋关前在每次谈判破裂后,这些洋人叫嚷着让火炮和步枪解决一切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抛出一些让他们无法拒绝的条件,比如说开放洋人在更多城市的通商居住权力,又比如说允许洋人在南京设立大使馆,又比如说组建更健全的商业等各种法律,以保障洋人在华的合法资金安全,又说关税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但是每当宋关前承诺做出某些让步,从而吸引到这些洋人回到谈判桌上的时候,这个宋关前就会把问题扯来扯去,说关税他能够扯到税卡,走私,说要求中国放宽对布匹进口的限制,人家就说生丝出口的税率问题。

总之一个问题就会牵扯出几个甚至几十个问题来,而当这些洋人和宋关前把这几十个问题一个个都说一遍后,宋关前立马就换个角度,然后又是抛出更多的细节问题。

这一来二往,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了半年多,到了十二月底的时候,包令终于是回过神来,这宋关前根本就没打算和他们进行正式谈判,又或者是没权利和他们签订相关条约,他只是在拖延时间而已。

于是乎,包令就是扔下了宋关前,然后执意要前往南京亲自和林哲面谈,不然的话他就会宣布谈判彻底破裂,然后他还亲自对宋关前表示,一旦谈判破裂,那么他包令就会正式辞去驻中国公使一职,然后全权公使这个职位将会由在刚率领数千大军抵达香港的英法联军司令额尔金伯爵担任。

也就是说,到了那个时候,英法两国将会直接用战争的方式来获得他们想要的利益,至于是和清廷打还是和中华军打,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此外包令这么着急来南京,也是听闻了中华军即将进军广东的消息,因为现在英法练军就筹划着进攻广州呢,如果不是因为包令他们一直在上海和中华帝国谈判着,估计他们早就直接动手攻打广州了,那里会等到现在啊。

刚抵达南京的包令见到林哲后,说的话不多,他说:英法两国的近万士兵就在香港,只要一声令下立马可以登陆广州地区!

他没说要去打谁,这些士兵可以是去打清军,也可以是去打中华军!

包令走了后,林哲原本平静的表情很快就是变得有些狰狞起来,少有的暴了粗口:他妈的,真当老子怕了你们啊!

那些满清文臣武将要么畏洋人如狼如虎,看见洋人的时候,那洋人还没开口呢,自己的膝盖就是软了下来。要么就是坐进观天,认为只有自己泱泱中华才是文明世界,洋人什么的都是蛮夷,从头到脚都是一副夜郎自大的样子。

但是林哲却是不同,对于这些洋人,他既没有恐惧的心思,也没有自大到直接无视他们的地步。

他对于这些洋人了解的很清楚,他们就是要市场,要原料,要赚钱,如果利诱可以达成这些目标他们就会谈判,如果恐吓可以让落后国家屈服,那么他们就会恐吓,如果利诱和恐吓都不行,那么他们就会直接派出军队,发起一场战争!

对此林哲也是早早就开启了准备,要不然去年新成立的第六步兵师也不会没派到急需兵力的北方或者皖南地区,而是留在了上海。

上海那边可是有着第六步兵师、第七步兵师两个步兵师,兵力之密集乃是中华帝国里的头一份,要知道就连北伐主力部队也就只有三个皇家陆军师而已,在西线的皖南以及赣北地区也就两个皇家陆军师,而在福建那边更是只有一个,哪怕是首都南京也只有一个新编练的近卫师。

但是只有上海这个弹丸之地,却是集中了两个皇家陆军师,而除了陆军部队外,还有海军方面的吴淞要塞,虽然要塞还没完工,但是基本工程已经陆续开始,海军方面已经在上面安装了若干火炮,同时派驻了高达两千人的要塞部队。

之所以在上海部署这么多兵力,自然就是防备这些洋人直接发起战争!

而现在包令的话,说是最后的战争通牒也不为过,现在林哲所需要面对的就是:要么给他们所需要的利益,要么就迎接他们的战争!

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577章 马政杂谈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96章 沉默冲锋第364章 视察帝国大学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3章 比烂的战争第94章 狂傲第90章 骑兵出击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668章 布拉镇第573章 东北大开发第312章 财务部的苦和乐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676章 十万英镑的阿拉斯加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628章 兰港大统制共和国第289章 惨胜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711章 全面战争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9章 训练再训练第18章 黎明危机第323章 联军增援抵达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703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142章 革职下狱第462章 隆丰收购案第676章 十万英镑的阿拉斯加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第485章 视察上海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558章 租借金兰湾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552章 英国人的顾虑第14章 自筹军费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149章 董离第640章 郭龙云面圣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556章 全球海军的变革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314章 妄谈国事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326章 夏税和铁路第654章 火药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278章 兵临广州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410章 海陆分家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343章 侯客室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72章 吴健彰进营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569章 他们的战争(二)第226章 京师巡警厅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8章 营制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292章 大战前的影响第615章 舜帝级战列舰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603章 倾销地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52章 上海乱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327章 倾巢而出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