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风云再起

readx;

炮兵部队的改革具体下来是依旧每个炮兵连辖有六门火炮,三个炮兵连组成一个炮兵营,三个炮兵营组成一个炮兵团,一共辖有五十四门火炮。

分别预备装备十二磅的前装线膛炮、三十二磅臼炮、六磅骑兵炮,同时林哲已经责成林德机器厂方面研发小口径的后装线膛炮,林德机器厂方面已经给出了数种初步设计,分别是七十毫米、七十五毫米、八十毫米等不同口径,同时不同身管长度的后装线膛野战炮,尽管陆军用的中小口径后装线膛炮还只存在纸面的初步设计上,甚至都无法确定会选用哪种,但是等以后完成设计后正式列装后装线膛炮的时候,第二近卫师肯定是会率先装备这些新式武器的。

不提尚在纸面上的后装线膛野战炮,只说以现有火炮为基础的第二近卫师炮兵团,这个炮兵团和皇家陆军的其他师属炮兵团相比,最大的改变就是设立了营级编制,相对应的把火炮总数从三十二门增加到了足足五十四门之多。

从步兵到炮兵,第二近卫师都是和中华军,乃是和当代世界上所有陆军都不一样的,因此这支部队的编制在很多人看来有些怪异。

十四个士兵组成一个步兵班,三个步兵班组成一个步兵排,三个步兵排组成一个步兵连,四个步兵连组成一个步兵营。

三个步兵营组成一个步兵团,同时在步兵团内配属一个步兵炮连,辖有六门的四磅步兵火炮。

两个步兵团组成一个步兵旅。

两个步兵旅组成一个步兵师,同时步兵师还辖有一个拥有五十四门火炮的炮兵团、一个拥有四个骑兵连的骑兵团、一个拥有将近两千人的辎重团、一个人数超过八百人的工程营、还有医护营、军乐队等。

第二近卫师满员后,总兵力将会超过一万三千五百人,比现有步兵师的八千五百人多多出整整五千人之多。

这种编制在是后世1900到一战时期的乃是间站期间的典型编制,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它已经超过了三四十年之远。

当然了,在局势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要想编练出第二近卫师来难度非常大。别的不说,就算是步枪也是远远不够啊,最近半年林德机器厂是天天加班加点,但是也难以满足军方的巨大需求。好在金陵兵工厂现在已经投产,虽然产量还略小,但是也已经能够向军方批量供货。

第二近卫师的武器基本都是来自于金陵兵工厂,包括金陵兵工厂生产的1858年型步枪,前装线膛火炮。

如今利用金陵兵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林哲已经是编练出来了一个步兵团以及几个炮兵连,至于说什么时候才能够彻底扩编成师,就要看局势怎么发展了。

尽管只编练了一个团和几个炮兵连以及若干辎重、工程连,但是林哲已经是迫不及待的让他们进行各种新式战术的演练,他不要求第二近卫师能够训练有多好,发挥出来什么样的战斗力,他只需要他们把自己脑海里的各种常识通通试一遍,然后找出来最符合当代所用的战术战略。

整体而言,第二近卫师是超前的实验性部队,甚至现在都很难用于实战。

相对来说。第六军那边虽然也用了新式武器以及试验新的战术,但实际上依旧没有超出这个时代的范畴,并且大量使用现有成熟的体系,也是使得第六军的两个步兵师并不会和第二近卫师一样只是个花架子。

第六军是能够拉出去打仗的!

花费巨大代价编成的新部队自然不能让他们在江阴看戏,坐视上海方向的友军死战而自己伴着板凳看戏。

统帅部考虑到联军既然已经在上海登陆,而且还就地修起了防御工事,摆出了长期对持的态势,那么他们就应该没有太大的可能性突然从上海消失,然后跑到江阴来登陆。

因此,统帅部在七月份做出了最新的战略调整。凋零第六军离开江阴,南下增援上海,同时江阴的防务转交给第五军负责,考虑到第五军里虽然有一个第五师这样的主力师部队。但是所辖的第十二步兵师实力还比较弱小,为了防止突然不的从哪里又冒出来几万联军绕过上海登陆江阴,所以经过陈云陶向林哲的恳请。

林哲从第一近卫师中抽调了一个步兵团,同时抽调了两个协防师进驻江阴,保持江阴方向的防卫力量。

当然了,在这背后之所以没有被近卫师的军官们反对。自然也是有着陈云陶等人承诺后续将会加大对第二近卫师的编练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有关,陈云陶等统帅部的高级将领们已经对第一近卫师的师长,同时也算是第二近卫师的编练负责人林迈岚做出了私底下的口头承诺:

如果近期上海前线不出现大的变故,那么在后续八月份、九月份的时候,统帅部方面将会放缓了第十三步兵师的编练速度,以便腾出一部分林德机器厂的步枪以及火炮产量来配属给第二近卫师。

如果没有这个承诺,估计林迈岚等人是不会同意统帅部抽调近卫师的计划的,因为在林迈岚等近卫师的将领们看来,这上海以及江阴方面的战事是统帅部等皇家陆军的事,和他们的关系其实真不大。

他们可不管上海和江阴胜败,他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而是,那就是在联军打到南京的时候,掩护林哲这位帝国皇帝西狩或者北巡。

换句话说就是局势败坏的时候,近卫师得带着林哲逃跑。

然后还有一个谁也没有说出来的任务意图,那就是当南京失陷后,带着近卫师逃跑的林哲有可能会遇上一些忠诚问题,比如在北方以及西方的将领们自立,别以为现在中华帝国看上去齐心协力,但这只是建立在中华军不断获得胜利的基础上而已,一旦出现苏南大崩溃的惨败,帝国的根基,也就是林哲的统治根基就会被动摇,到时候林哲就需要有一支绝对效忠于他个人的部队威慑在外的各将领。以图东山再起。

肩负着这些任务的近卫师其实压力也很大!

如果联军真的能够突破上海、江阴防线,那么就代表着苏南方向的中华军皇家陆军的主力部队被彻底击溃,到时候能够带着林哲逃跑的也就只剩下近卫师了,而要想在好几万人的联军手中成功掩护林哲逃出去。这任务并不轻松。

更不要说逃出去后如何保证林哲的帝位不失了,到时候就需要近卫师展现出足够的强悍,这才能够威慑其他方向的将领们不会出现二心。

要不然你以为林迈岚这几个近卫师的人整天操心着编练第二近卫师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等有朝一日的时候,近卫师有足够的力量可以保证林哲的帝位稳定。

从余姚县勇营到余胜军,再到中华军。建立中华帝国,现在的中华军已经不是单纯的林哲私人部队了,尽管叫着皇家陆军,但实际上这支部队已经逐步变成了帝队,并不再是林哲的私军了。

林哲私军的角色已经从皇家陆军转移到了近卫师上来。

现在的近卫师就和数年前的余胜军一样,只对林哲个人效忠。

基于这些情况,统帅部那边要想抽调近卫师的部队奔赴前线参战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早在数月前就尝试过抽调近卫师到上海作战,但是就被林迈岚等人态度强硬的拒绝,这一次能够抽调近卫师的一个步兵团到江阴参与防务。统帅部那边都不得不承诺在后续数月优先拨付给第二近卫师一大批新式武器,而这将会造成皇家陆军第十三步兵师的组建工作的落后。

但是不管怎么说,近卫师那边总算是有了一个步兵团加入到江阴的防务当中来,得到这个步兵团的增援后,第五军防守江阴的把握也就更大一些。

这样统帅部那边才好放心的抽调第六军增援上海!

接到调令后,施清瑄并没有多少迟疑,准备了数天后就是带着第六军全军离开江阴,然后一路沿着江边前往上海。

江阴距离上海并不算远,也就一百多公里而已,同时这并不是军情紧急之类的增援任务。所以第六军也没有太着急赶路,同时第六军带着大量辎重以及火炮行军速度也是走不快,所以花了五天时间才抵达嘉定。

但是这第六军刚到嘉定呢,施清瑄就是得到了上海方面的紧急军报。说在上海外海发现了大量船只。

这个时间汇集数十艘甚至上百艘船只,还出现在上海外海海域的,也就只有英法联军了。

“是他们的援兵吗?有多少?”施清瑄皱着眉头问着。

可惜没有人能够给他答案,对于现在的中华军而言,能够发现敌人近海的大规模舰队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这些情报还是海军方面冒险派遣了伪装成渔船的小船出海侦查。才好不容易得到的情况。

但是联军的舰队规模实在太过庞大,随随便便都是几十艘上百艘的,这伪装成渔船的侦查小船在不敢靠近的情况下,很难得知他们的实际船只数字,更不要说侦查到这些船只上有多少是搭载炮弹、粮食等补给的,有多少是搭载了增援兵力的了。

对于这些,海军方面只能是给出一个很模糊的答案,那就是敌军的舰队大约在五十艘到八十艘之间,其中大部分都是运输舰。

至于船上搭载了多少补给,多少兵力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好不疑问的是,里头肯定是有补给也有援兵,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而已!

接到了来自上海的通报后,当天施清瑄还接到了来自宝山县,即吴淞要塞方面的邴曲松的书信。

信上请敌军大规模增援在即,还请第六军能够给予有力支援,然后就是请求施清瑄率领第六军布防于嘉定东部一带,防备敌军向西北方向突进。

这封信是邴曲松用私人身份写的,也用的不是命令语气,因为邴曲松虽然是上海防务总司令,按照道理来说凡是来到上海周边地区参战的部队都是归属他指挥,第二军是如此,现在增援而来的第六军同样如此。

但是他个人虽然已经是中华军内的第一梯队高层将领,但是和施清瑄、徐言青还有林安飞他们比起来,还是要略逊一筹,以他的资历和威望,根本就不敢直接对徐言青和施清瑄发号施令,只能是用商量的语气来调整三个军的协同作战。

不过徐言青和施清瑄这两个人虽然对要听从邴曲松的号令多少有些不满,但是他们也都是聪明人,他们都知道邴曲松能够担任上海防务司令并不是因为他的资历和威望,而是他对上海地区的熟悉,对联军等洋人军队的熟悉。

上海周边地区对于邴曲松来说就是主人,而施清瑄和徐言青就是客人,所以尽管心里不情不愿,但还是得听从邴曲松的号令,要不然的话要是让在南京的林哲知道自己有违背军令之类的举动,估计下场会很不妙。

也好在邴曲松也是个知趣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加不愿意让这两位大佬尴尬,所以凡是有战略部署的时候,都是用着商量的口吻。

这一次同样是如此,施清瑄看过后,也没有太过在意,他来上海不是为了争权夺利的,也不是为了来和同僚怄气的,他来上海是为了证明他过往半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证明他半年来努力的诸多新战术是具有实战意义,而且是有着大意义的!

ps:??小福利章节,更新晚了勿怪

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44章 伤亡名单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552章 英国人的顾虑第32章 大战前夕第131章 敌骑来袭第355章 都兴阿的炮灰第290章 战争中的和谈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264章 十二月调整第699章 海军军备竞赛第218章 桃源大决战(一)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559章 句容马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699章 海军军备竞赛第438章 电报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658章 海军上将科伦克级铁甲舰第306章 壕沟防御式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251章 望风而逃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494章 研发机枪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498章 湘潭起义第79章 主政一方第1章 余姚林家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603章 倾销地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74章 上任设衙第618章 阅舰式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181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217章 北上迎敌第83章 添船够炮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115章 刺刀冲锋第636章 风波起第50章 林德机器厂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582章 新舰招标第567章 他们的战争(一)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566章 战舰和炮台的较量第22章 改装褐贝斯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603章 倾销地第598章 年轻一代第233章 中华门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54章 兵指青浦第51章 团练大臣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588章 畸形的社会第210章 工商发展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222章 步兵对骑兵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400章 元宵佳节第696章 太子出访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61章 爆破攻城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399章 西征展开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626章 里维拉贸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