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

相对而言,那些东印度公司所属的印度步兵表现就要差一些,这些和清军士兵一样抱着头巾的印度士兵尽管也能和英法的本土士兵们一样继续前进,但是只看士兵的神情神态就可以发现,他们害怕了。︾︾,

和他们有着同样表现的还有法军中的印度支那仆从军以及北非殖民地军队,这些英法两国殖民地的军队虽然都经过了晚上近代化训练,军队内军官也都是英法两国的军官,但是仆从军再怎么用也还是仆从军,战斗力虽然过得去,但是和英法两国的本土军队还是有些较大差距的。

那些英法两国的本土士兵们可以心态轻松的冒着炮火发起进攻,但是那些协同作战的殖民地军队却是虽然也跟着进攻,但是心理素质就要差许多。

而战争这东西,如果双方的武装装备以及训练体系相当的情况下,那么士兵的素质就会直接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了。

距离近,更近了,当英法联军进入到大约八百米距离时,中华军最后六磅骑兵炮也是开火了,他们并没有使用榴弹或者榴散弹,而是直接发射的实心弹。

沉重的实心球炮弹从天空落下,然后落入一个个步兵方阵中,从坚硬的地面上跳下又落下,如果运气好的话,一枚炮弹足以贯穿一整个步兵连的纵队。

只需要两三枚炮弹的准确命中,就足以击溃一支步兵连。

不过中华军的炮火虽然猛烈,但火炮的数量到底不算多,各种口径的火炮加起来也不过数十门而已,远远比不上对面的联军火炮数量,要知道对面的联军火炮总数可是超过了上百门之多,而且相当多一部分都是从战舰上拆下来的大口径火炮。

联军的炮击规模是要远远超过中华军的炮击力度的。

唯一不同的是。作为进攻方的联军的步兵们在进攻时,遭到中华军的炮击不能获得掩护,从而损失较大,而作为防守方中华军第六军的步兵们却是一直躲在战壕和防炮洞里头,虽然头顶上不断落下炮弹,但是除非榴弹炮直接落入战壕内。或者是在他们的头顶上直接爆炸,要不然的话炮击的效果是比较有限的。

在双方的炮声隆隆中,联军的步兵已经是越过了五百米的警戒线,然后发起了全面的冲锋!

就和吴淞之战的时候一样,面对面对躲在壕沟和胸墙之内的敌人,这个年代的步兵们最好的进攻方式就是直接冲上去肉搏。

当然了,联军也不会傻乎乎的从正面进攻,这第六军的正面防线也不过三四公里而已,他们完全可以派遣部队绕过一段距离。然后从侧翼发起进攻。

所以就当主力部队发起正面猛攻的时候,在右翼方向上,一支大约五千余人的英法联军士兵是小跑着绕过了第六军的正面方向,然后从侧翼冲了上来。

从天空上来看,就可以看见英法联军以正面、侧翼为主攻方向,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进攻态势,整个进攻宽度大约三公里左右。

面对英法联军从右翼发起的侧面进攻,施清瑄当即就是命令第八步兵师抽调一个步兵团增援右翼。

侧翼。正面,此时炮声彷佛已经消失了。剩下的只有联军士兵们发出的叫喊声,他们叫喊着各种口号,在军乐队的鼓点声中挺着刺刀冲了上来。

而当他们越过三百五十米距离的时候,正面防线的中华军军官们已经是相继下达了命令:“开火!”

下一瞬间,整条防线上的中华军士兵们开始了射击,那些四磅的步兵炮也是同一时间加入了炮击。

三百五十米的射击。哪怕是对于线膛步枪而言其命中精度也是相当低下的,更别说第六军使用后装步枪后,执行的步兵战术已经抛弃了齐射,是采用自由射击。

也就是说,战斗开始的时候。军官下令开枪,接下来士兵们就可以自由装填,然后选择目标瞄准射击,不用和前装枪时代一样,要等待全部士兵装填完毕后进行齐射或者轮射。

这是因为后装步枪和前装步枪在射速上的巨大差距,前装步枪的理论射速可以达到一分钟三分以上,实战中普遍是一分钟两发到三发之间,也就是说一场战斗根本就打不出去几发子弹,所以每一轮射击都必须争取获得最大的命中效果。

然而后装步枪的射速可以轻易达到每分钟八发以上,甚至在熟练士兵的操作下,可以达到每分钟十发到十四发的极限射速,比如说1858年型林德步枪,其理论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十二发,枪口初速可以达到每秒三百五十米,理论有效射程是五百米。

其理论有效射程以及精度实际上比1856年林德步枪,也就是米尼步枪还有所不如,但是1858年型林德步枪的最大优势就是射速,在训练有素的士兵手中,该款步枪可以达到每分钟十发以上的战斗射速,是1856年型林德步枪的实际战斗射速的三倍多。

而这个射速上的优势在今天就是充分体现了出来,当英法联军在三四百米的距离上发起最后冲锋时,他们发现承受了第一轮齐射后不用几秒钟,对面又是响起了清脆的啪啪声,而且这个枪声并没有和前装步枪那样射击后就会停顿大约二三十秒,反而是几秒钟就响一次,而扩大到整条战线上,就可以发现对面的中华军士兵正在源源不断开火。

这种火力密度比他们在吴淞之战时遇上的中华军火力密度要整整提高了三倍以上。

也就是说如果中华军使用前装步枪,他们冲过来要付出一千人的话,那么现在是他们要冲过来就要付出三千人以上的代价。

而战斗中,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伤亡承受极限的,尤其是进攻战的时候,伤亡达到一定程度后,哪怕军官怎么催促,军队都会自行崩溃。

而现在,来自英国本土的士兵哈维就是有了转身就跑的冲动,他是东兰开夏兵团第一营的士兵,早上出发的时候,他的上司,一个来自苏格兰的贵族子弟告诉他们,对面的敌人都是一群野蛮人,虽然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些步枪和火炮,但是他们就和以往遇上的所有野蛮人一样,是不堪一击的。

只要他们冲上去,那么就可以轻易的获得战争的胜利,并且说等部队打赢以后,就能够攻占更多的中国城镇,到时候大家就可以收获心满意足的战利品。

哈维也是幻想着自己能够在那一天攻打中国人的城市后,能够收获到一份足够他养老的战利品,兴许自己还能够给居住在贫民区的母亲带回去几件珍贵的中国瓷器呢,让母亲也享受享受贵族一样的生活。

然而这种幻想在他跟着战友们发起进攻后就是破灭了!

当他们刚进入战场的时候,他所在的步兵连就是倒霉的遭到了连续两枚榴弹炮的命中,这两枚炮弹直接报销了十几名士兵。

要知道一个步兵连也不过百人出头而已,这一下子就没了十几个人,相当于伤亡率就达到了百分之十几。

但是他们是英勇的英国陆军,这个时代最好的线列步兵之一,所以哪怕是开局不顺,但是剩下的士兵依旧能够表情平淡的继续向前进?,这个过程甚至都不用一旁军官们出声说什么,士兵们就是自动重新整齐了队形前进。

后排的士兵自动上前,填补了死伤士兵留下的空缺,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前走去。

后来他们就要幸运的多,一直没有被炮弹命中,有惊无险地走过那漫长了一千多米后,他们在五百米左右的距离发动了最后的冲锋。

但是他们刚跑动起来没有,对面的守军就是相继开火了,由于东兰开夏兵团第一营是冲在最前面的部队,所以遭到中华军的步枪火力打击后,也是最新出现损失的人。

就当哈维认为他们已经开过枪,他们至少可以有二十秒甚至更多的安全时间用以前进的时候,没想到对面的中华军仅仅五六秒中就是继续开枪,而这一开枪就是再也没有停下来过。

在对面持续响起的啪啪啪声中,哈维的战友们不断的倒下,当哈维好不容易冲到大约百米的时候,被脚下一个石头绊倒的摔了下来,摔下来后他没有着急第一时间爬起来,而是就趴在地上扭头四处张望,但是却发现周边数米内已经没有任何一个战友还能站着了。

原先带领他们冲锋的那个骑着马的军官早已经是倒在了地上,就连那批战马都已经是倒在地上哀鸣。

难道只剩下自己了吗?

此时此刻的哈维内心里是一片空白,这不是绝望也不是惊恐,而是他实在搞不清楚为什么到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了,战友们那里去了?

把头抬高一些,他看向身后自己冲锋的路上,入眼处,是满地的人,有些一动不动,而有些挣扎着试图爬起来,嘴里似乎还在大声呐喊着,但是在隆隆炮声的战场中,他听不见那些人的惨叫声。

一时间,哈维整个人都是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

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176章 银行和货币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363章 时代的终结和开始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589章 筹办新战舰第373章 军官缺口第480章 炎帝号铁甲舰第510章 扶烂泥上墙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661章 朝鲜局势动荡第122章 扩大商贸区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军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298章 进犯上海第7章 募兵买枪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13章 见黄宗汉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358章 第六军渡江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643章 方家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82章 组建水师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405章 湘军动乱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667章 俄土战争的连锁反应第530章 火奴鲁鲁海战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624章 婆罗洲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509章 中英宁上海条约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230章 阿来,放狗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409章 林哲的召见第72章 吴健彰进营第38章 身陷危机第436章 铁路发展计划第553章 争锋相对的谈判第345章 工业规划第668章 布拉镇第84章 水师初成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280章 退守广州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592章 作秀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51章 团练大臣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429章 缅甸局势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471章 穷教育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548章 新一代战舰第131章 敌骑来袭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96章 沉默冲锋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391章 进城第213章 两军联合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429章 缅甸局势第485章 视察上海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34章 危机!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289章 惨胜第327章 倾巢而出第42章 胜负在此一举第701章 战舰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