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

兵力差距如此巨大的情况下,第一军就算能够依靠着第一师和第三师源源不断的取得战术上的胜利,但是也很难彻底改变战略上的劣势,你今天中华军动用皇家陆军收复了一个县,明天人家清军就能够派更多的部队进攻其他的地方,如果天天盯着人家清军跑。

那么第一军的那一万多主力部队就得疲于奔命了。

所以北上的第一军在过去大半年来执行的战略是战略防守,在局部方向上进行战术进攻,其中包括攻克山东半岛,进攻河南的东南部地区。

至于一些小地方是否被清军攻克,只要不是太过影响整体上的战略态势,那么中华军也是不太搭理的,顶多就是派遣协防军去防守或者反攻,而主力部队则是囤积在一些战略要点。

而第一军苦等了大半年后,终于是迎来了中华军大胜英法联军的日子,如此也就代表着第一军可以得到来自统帅部的战略支援,包括第六军的增援以及众多的弹药物资的补给。

当第六军抵达山东后,山东方向的中华军自然也就是重新发起了战略进攻,而起首要目标就是济南。

而要攻克济南,首先就得把聊城给拿下来,不然的话中华军进攻济南的时候,就有可能遭到来之于聊城等方向的清军反扑。

十月十六号,抵达聊城的第六军正式发动了对聊城战役,在瑟瑟秋风中,第六军的将士们端着手中的1858年型林德步枪对聊城发起了进攻。

而这一次第六军的进攻方式让聊城内的清军却是大感意外,这些清军也算得上是和中华军交战多次,对中华军的一些战术多少有些了解。

而以往的中华军发起进攻的时候,有时候是直接动用皇家陆军发起冲锋,而有时候则是驱赶协防军发起进攻,但不管采用哪种进攻方式,但是进攻的战术以及队形却是都差不多的。

那就是采用传统的线列队形,皇家陆军的士兵们排着整齐而密集的队形一步一步向前。然后通过密集的排枪火力压制清军,进而发起最后的肉搏冲锋。

但是今天,中华军的进攻却是让他们无所适从,因为他们看见的中华军并没有采用密集线列队形发起进攻。而是采用了看似散乱的散兵队形发起了进攻。

而且这些士兵在进攻途中受到了对面清军的火力拦截时,竟然一个个都是趴了下来,一开始聊城内的清军还以为这些趴下来的中华军士兵是被自己的火力击倒了,有些人看到数以千计的中华军士兵倒下后,还以为自家的火力拦截犹如神助呢。

但是随后他们就是发现这些‘倒下’的中华军士兵却是依旧持续开枪。这是怎么回事?

这让从来都没有见过后装步枪的这些清军将领们惊呆了!

这是怎么回事?

他们趴下后怎么还能够开枪?而且他们的射速怎么这么快?

密集的枪声持续想起,并没有因为中华军士兵们的趴下而减少,密集的子弹不断地打在城头上,打在清军士兵的掩体上,一些把身子伸出来的清军士兵成片成片的倒下,一些躲在掩体里的士兵也是不敢继续冒头进行还击。

于此同时,城外的一个中华军上尉已经是再一次高举着手中的指挥刀,重新发起了继续前进的命令。

在他的命令下,他所属的步兵连从趴着的地上起来,然后快速的向前跑去。跑动中,不时还有士兵站立着或者以单膝跪地的姿态开枪进行火力压制。

在这一场进攻中,第六军几乎是完美的发挥出来了后装步枪的所有战术优势,利用后装的优势,在冲锋途中遭到火力拦截的时候,多次主动趴下来躲避敌军火力,同时趴着继续开枪进行还击。

同时时刻利用后装步枪的高射速,始终都保持着城内守军的火力压制。

而在这一场战斗中,以往占据了战场主要地位的火炮彻底沦为了可有可无的角色,第六军的炮兵部队只是在最开始的时候进行了火力准备炮击。但是在进攻开始半个小时后,第六军的火炮就是彻底失去了作用。

因为那个时候,中华军的步兵们已经冲进了清军的防守阵地,进入了和清军短兵相接的阶段。

当天下午四点。施清瑄就是骑着高头大马进入了聊城城内,而此时城内的枪声已经基本停下,城外以及城内的街道上散落着诸多尸体,一些城内的民众在中华军的驱赶下,开始对众多的尸体进行清理。

此战中,第六军取得了北上作战的开门红!

第六军此战中动用了大部分的兵力对聊城的三万守军发起进攻。前后只用了区区半个小时就是冲进了城内,稍候用了大约五个小时的时间就是彻底肃清了城内的残敌。

此战中,第六军一共击毙清军、团练等抵抗兵力大约四千人,另外抓获了六千余人的俘虏,尚有将近两万敌军在看见败局明显的时候主动放弃聊城北逃。

而第六军自身的损失呢?

只有区区两百人不到的伤亡,其中阵亡者只有六十五人!

在这一场进攻战中,施清瑄再一次成功试验了使用后装步枪的部队的进攻战术,那就是使用散兵队形,在进攻途中散开再散开,遭到火力拦截时及时扑倒,然后就地进行步枪火力的还击,等重新压制敌军的火力后,再一次跃起进攻。

同时在这场进攻战中,也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场面,那就是此战中,中华军的中低级军官不再骑着马直接上战场指挥,而是下马伴随部队一起作战。

虽然说不骑马的话会导致军官的观察视线不好

,但是部队在作战过程中经常是趴着作战,不再和以往线列时代一样,排着密集的队形作战,所以军官们也不可能傻乎乎的自己一个人骑着马,然后带着一大票趴在地上的士兵作战。

当然了,他们的配马依旧得到保留,只不过大多时候只能用在行军路上了,具体作战的时候已经是很少用得上了。

拿下聊城后,第六军兵分两路,第八师的一个步兵团留守聊城,并等待后方的两个协防师的增援,他们要挡住任何可能的清军的反攻。

而第六军的其他主力部队则是向东进军,他们的目标是济南。

当第六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聊城的同时,在济南的南方,第一军所属的第一师带着几个协防师也是从泰安出发,沿着北沙河进入济南府境内,然后顺利抵达长清县,而后和驻防长清的清军发生激战。

虽然说第一师乃是中华军里的主力部队之一,但毕竟不是第六军第八师、第九师这种纯新式的步枪,没有装备后装步枪不说,而且其使用的步枪实际上还是1851年型林德步枪,也就是当初褐贝斯步枪改装而来的米尼步枪。

虽然中华帝国的林德机器厂在前几年就开始量产1856年型林德步枪,不过其生产的1856年型林德步枪大多都是装备新部队的,而原先使用1851年型林德步枪的部队则是继续沿用1851年型林德步枪。

毕竟中华军的扩张步伐实在太快,林德机器厂的步枪产量也是有限的,满足新部队的需求都不够用,更别说完全替换1851年型步枪了。

所以目前来说,中华军里是1851年型林德步枪,1856年型林德步枪,1858年型林德步枪是同时服役的,其中服役1851年型林德步枪的部队都是余胜军时代的部队。

不过后来中华军成立对部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后,而那个时候1856年型步枪也是大规模服役,所以把军中现役的1851年型步枪都是集中抽调出来,目前主要服役于第一师、第二师这两个师,其余几个师则是装备1856年型林德步枪为主。

至于1858年型步枪的话,目前有第八师、第九师、第十二步兵师、第二近卫师使用,而新建的第十三步兵师也是使用该步枪。

后续如果产能能够跟得上来的话,就会逐步替换第一师、第二师内的1851年型林德步枪,至于其余1856年型林德步枪,短时间内不会完全替换,而是对现有的1856年型林德步枪进行后装改造为主。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些1856年型林德步枪在改装以后,至少也会服役十年以上,主力部队不用了会被调到守备部队。

毕竟后装改造后的1856年型林德步枪在性能上虽然不如1858年型林德步枪,但是两者已经没有代差,性能上的些许差距并不是把他们完全替换的理由。

这样也就可以看得出来,从泰安出发的第一师使用的还是早年的1851年型林德步枪,面对清军不能和第六军的部队那样占据绝对的武器优势。

因为清军的山东守军里,也有部分部队是装备了1853恩菲尔德步枪的,这支部队乃是大清陆军第七镇所属,而这个大清陆军第七镇很不巧就驻扎在长清。

尽管第一师有信心把长清拿下来,但是考虑到敌军火力猛烈,这强攻的话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所以第一师就是展缓了进攻,他们要等待第六军的到来。

尽管第一军的诸多将领们都不愿意承认,但是他们却是非常清楚,北方诸省的军务核心已经不是第一军了,而是第六军。

创造出击溃数万英法联军大捷的第六军才是当今中华军里最强悍的战力,他们才是北伐的主要战力。

这场新一轮的北伐战役是属于第六军的战役!(。)

第517章 母凭子贵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22章 改装褐贝斯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17章 长兴初战第262章 李鸿章南行记第57章 一路横扫第471章 穷教育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363章 时代的终结和开始第43章 惨胜第37章 遭袭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军第41章 三冲敌阵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425章 提亲第693章 中亚叛乱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53章 东进上海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13章 见黄宗汉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391章 进城第208章 残酷肉搏第355章 都兴阿的炮灰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42章 胜负在此一举第192章 选秀和国本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229章 赴欧代表团第161章 镇江战役第264章 十二月调整第466章 海河工业区第667章 俄土战争的连锁反应第76章 乱世重典第639章 联合调查局插手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615章 舜帝级战列舰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315章 帝国风气第366章 北上直隶第232章 奏折第89章 湖州之危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59章 炮击上海第545章 捷报入京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683章 册封太子(一)第192章 选秀和国本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382章 武重文轻第711章 全面战争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91章 攻城第182章 惊天巨响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509章 中英宁上海条约第552章 英国人的顾虑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661章 朝鲜局势动荡第706章 凌晨海战第91章 攻城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48章 厘金初显第160章 军事散步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79章 主政一方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581章 中宁密约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59章 炮击上海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524章 英法美关注第779章 立储第545章 捷报入京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462章 隆丰收购案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19章 主动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