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清军出击

都兴阿从济南带去的兵力几乎是济南守军的绝大部分,包括都兴阿亲自统帅的大清陆军第三镇、史荣椿统帅的大清陆军第二镇以及大约三千名满蒙骑兵,除了上述主力部队外,还有山东的地方团练一万余人,绿营、八旗将近一万五千人,总兵力大约五万人。

此外长清那边还有一个大清陆军第七镇、绿营团练大约一万三千人,总兵力大约两万两千人。

两者相加大约七万三千人,而留在济南城内的只有战力最羸弱的团练、绿营万余人而已。

可以说,都兴阿此战是把他麾下的所有可以用上部队都给带上了,包括主力的三个镇的大清陆军,勉强能担任辅助任务的团练、绿营等。

他们所需要应对的乃是中华军第一军所属的第一师以及第九协防师,总兵力大约一万一千人,主力为第一师,不过第一师也不满编,因为第一师的作战范围实在太多,山东的青州等地也需要一定的诸军,以至于分散了第一师的部分兵力,满编的十二个步兵营有三个是分散驻扎在其他地方,也就是说,长清城下的第一师只有九个步兵营而已,其他的炮兵部队也略有欠缺。

兵力不足也是第一师之前没有直接大规模进攻长清的原因,但是率军的第一师师长宋向堂显然不会想到,过去一年多来一直被自己压着打,没有进行过哪怕一次主动进攻的清军竟然会主动出击,而且一动就是倾巢而出。

当长清城外的宋向堂得知东北方向有着大量敌军的时候,一开始他还以为这是清军增援长清的部队,但是当侦骑回报,济南过来的敌军有四五万之多的时候,他才是感觉到了一丝不妥。

“难不成这些清军还真长了胆子,敢来主动进攻自己?”宋向堂有些不敢相信侦骑的回报。

宋向堂之所以不敢相信,还是被过往的战例迷惑了眼睛,过去的战斗中,清军别说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反攻了。就算是偶尔在野外遭遇的时候,也多是主动退却居多,这久而久之宋向堂自然也就习惯性的认为这些清军看见了自己,就跟老鼠看见猫一样会狼狈而逃。何曾想到过清军这只老鼠竟然还敢主动向自己这只猫发动主动的进攻。

不仅仅宋向堂吃惊,就连他的诸多部下们也都是有些吃惊。

不得不说,这些年来,中华军在面对清军以及太平军的时候,因为连战连捷而多少存在了一些轻敌的心思。认为清军和太平军不过尔尔。

而这些心态在中华军处于绝对兵力劣势的时候,也敢于主动发起进攻就可以看得出来,朝着两倍甚至三倍敌军主动发起进攻都不是什么稀奇事。

但是现在,这来的敌军如果汇总起来,可是超过七万之数啊,而自己的兵力不过万余,这七万对一万,如此大的兵力差距有时候是可以形成巨大影响的。

意识到了不妥的宋向堂当即就是命令部队加紧构筑胸墙、壕沟等防御工事的,准备依靠防御工事来一场防御战,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也不介意来一场局部反攻。

至于逃跑?

中华军自从余姚县勇营时代开始。就没有临阵而逃的前例,这一次同样不会逃跑!

哪怕是面对超过七万的敌军,宋向堂依旧没有任何率军撤退的想法。

说到底,宋向堂等中华军将领面对清军的时候,还是不可避免的保持轻视的态度。

他们认为现在的局势固然有些紧张,但是也没有让他们害怕甚至转身逃跑的地步,这要是换了其他一支军队来,面临着六七倍敌军的进攻,而且己方随时可以主动撤退避战的时候,估计早就撤退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了。但是中华军却是没有。

这是一种用无数胜利建立起来的庞大自信!

就连那些普通的士兵听完有着六七万清军朝着他们而来的时候,也没有说一个个面如死灰,甚至都没有多少人露出紧张之色,有些老兵油子还笑呵呵说着:“这些蛮子又来送死了!”

当然了。尽管第一师上到宋向堂这个师长,下到那些普通士兵们没有面临大敌的紧张,但是他们的基本战术素养让他们快速挖起来胸墙以及壕沟等工事了。

在军官们的指挥下,不管是第九协防师的士兵还是第三师的皇家陆军士兵们,一个个都是挥舞着锄头,铲子等各种工具构筑起防御工事来。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构筑的防御工事和上海之战的时候不一样,中华军在上海和英法联军战斗的时候,构筑的防御工事以壕沟为主,而胸墙则是作为辅助,这是因为英法联军的炮兵力量过于强大,而中华军的炮兵又无法压制联军的炮兵,所以构筑防御工事的时候就格外注重防御敌军的炮火。

而胸墙和壕沟相比起来,壕沟的防炮击效果要更加良好!

但是和清军、太平军作战的时候,中华军构筑防御工事的时候却是以胸墙为主,壕沟只是在个别地方、个别时候才会大规模使用。

这是因为清军以及太平军的炮火力量实在太弱,即便有一部分火炮但是中华军的炮兵往往也能够成功压制他们,这没有大规模火炮的威胁,胸墙就比壕沟更加便利了,同时构筑起来也比较省事。

在构筑胸墙等防御工事的时候,可以看见第一师所属的工程连的工兵们用着比其他部队更加高的效率工作着。

由于作战中需要经常挖掘工事,一开始中华军是动用辅助兵力也就是协防军来挖掘工事,使用的也都是普通工具,但是在实战过程中,往往由于时间紧急,而这些非专业的辅助部队构筑工事的速度比较缓慢,如此也就需要了正规军的加入。

如此也就促成了中华军里新的兵种成立,即是工程兵的建立,中华军先是在第六军实验性的成立了工程兵,而后迅速推广,在每个步兵师都是建立了单独的工程兵部队,不过虽然规定编制是一个工程营。但是受到实际影响,现在除了第六军的第八师以及第九师外,其他部队的工程部队都是不满编的,比如说第一师就只有一个工程连而已。建立的时间也只有三个月。

这支工程连使用的工具都是比较专业的施工工具,比如说最简单的铲子,都是专门设计的小型工兵铲。

当然了,这工兵铲也后世的那种极为便利的折叠型、可铲土的同时还能用来肉搏的工兵铲自然是天差地别的,这工兵铲甚至都不是钢制。而是普通的铁制。

至于原因,自然是因为成本问题。

这年头的钢材价格可是昂贵无比,别说这工兵铲了,就算是用来铸造火炮都嫌贵,只有在一些特殊的零部件上使用钢材。

这年头的钢铁工业,说是钢铁呢,但实际上大部分还是生产铁为主,江南矿务公司所属的江南钢铁厂里,全年的钢材产量也不过数千吨而已!

别说是钢材贵了,实际上这年头的铁都不便宜。凡是用铁打造的工具都可以说是高价的,农民买铁造的锄头、铁锅等生活用具都得精打细算,而财大气粗的军方都不敢说为全军每一个士兵都配属上新设计的铁造工兵铲。

所以可以看见第一师以及第九协防师的大部分士兵们还是用来各种各样的工具,甚至有些是从附近农村地区就近征用的锄头、铲子等农具进行工作。

就当第一师开始大规模构筑工事的时候,都兴阿也是一路匆匆忙忙带着大军抵达长清,由于没有在路上遭到中华军的拦截,所以这一路上他们是顺风顺水。

进入长清后,都兴阿依旧用着强力的手腕整合了城内的其他清军,主要就是大清陆军第七镇。

经过一夜的休息后,次日一大早都兴阿就是率领大军出城。因为昨晚他已经得到了消息,从西边聊城过来的施清瑄所部距离长清已经不过两天路程了,也就是留给他击溃城外中华军第一师的时间已经只有区区两天。

这种情况下,别说一天了。就算是一个时辰都不能拖延的。

看到从长清城内出来的数以万计的清军,宋向堂才是第一次感到了压力!

尽管之前就已经知道来袭的清军有可能超过七万之数,但是真的看见六七万的清军漫山遍野的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宋向堂才是感受到了敌军数量上的压力,再回头看看自己麾下的万人,宋向堂第一次产生了怀疑。自己能够挡住清军的进攻吗?

不过他很快就是把心中的这丝怀疑抛向脑后,作为一个中华军的高级将领,作为一个曾经带领部队取得众多胜利的将领,他不允许自己出现一丝一毫的怀疑。

“传令下去,提前准备早饭,我不希望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宋向堂想了想后又加了句:“今天的伙食标准按照最高标准执行!”

眼看着就是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即将发生了,这个时候宋向堂自然不会说短缺了士兵们的伙食供应,反而是尽可能的提高伙食供应。

所谓的最高标准,那就是有什么吃什么,吃到不想吃或者吃完为止,除了日常的米饭馒头等主食外,其他的鸡鸭猪羊之类的也敞开了吃!

中华军的伙食标准不仅仅在当代,哪怕是放在百年后的中国而言,都是算得上是高标准了,仅仅是一个主食不限量就足以让当代所有中产阶层以下的普通百姓望而止步,这年头的别说是普通市民、农民了,就算是一些略有家资的中小地主,他们那也不可能让全家人天天吃白米饭,白馒头而且还不限量的。

不过即便是中华军的高伙食标准,这鸡鸭猪羊之类的肉食也不是能够经常吃行,这倒不是军费限制,而是因为肉食的来源渠道非常有限,后勤部根本不可能从数百里甚至千里外把鸡鸭猪羊运输上来,一般需要部队就地采购征集,这没有战事的时候还好,可以在地方采购到一些肉食。

但是战斗期间就很难了,三五天都见不着肉腥也是正常的。

所以中华军也就慢慢形成了一个传统,大战期间会短暂的提高伙食供应,而提高供应的主要是肉食。

当中华军的士兵们迎着早上的太阳啃着鸡腿,喝着肉汤的时候,对面的清军也是在城外开始列出一个个整齐的队形,然后逐步三开,直接从正面、左右两翼缓缓向第一师的野外驻地包围了过来。。

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574章 赵大黑闯关东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67章 协防上海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158章 王吕云遇敌第79章 主政一方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625章 阴谋在行动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53章 惧怕和惊慌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640章 郭龙云面圣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第201章 兵员匮乏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第233章 中华门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363章 时代的终结和开始第55章 轻松胜利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509章 中英宁上海条约第471章 穷教育第190章 预算赤字第523章 千里最强兵力第574章 赵大黑闯关东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323章 联军增援抵达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第68章 十万两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306章 壕沟防御式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355章 都兴阿的炮灰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325章 农忙时节第144章 讨胡灭贼檄第216章 战争风暴来临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第292章 大战前的影响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92章 抽十杀一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91章 攻城第29章 林成庭来袭第25章 广德激战第79章 主政一方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569章 他们的战争(二)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691章 中美密谋第338章 科举改革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221章 骑兵之冲锋第315章 帝国风气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334章 谈判指示第318章 面圣第588章 畸形的社会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122章 扩大商贸区第582章 新舰招标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616章 蚩尤号战列舰服役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708章 巨舰对决(一)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589章 筹办新战舰第43章 惨胜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308章 胜了吗?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658章 海军上将科伦克级铁甲舰第427章 大理苦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