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

击溃了清军断后部队,顺手又是抓获了至少千人俘虏后,宋向堂终于是下令部队原地进行休整,没有说让部队一鼓作气继续往前冲,因为前头就已经是有着严密防御工事的济南城了。

要想攻克济南城,单靠宋向堂麾下的这万人规模的部队可不行,他需要等第六军的到来。

而即便是第六军抵达了,面对乌龟壳一样的济南城,要想短时间内攻克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最后极有可能演变为一场耗时极长的攻坚战。

后续施清瑄率领第六军抵达济南城下的时候,也是的确如此,他并没有着急立即攻城,而是开始做起了攻城前的各种准备。

就当施清瑄以及宋向堂等中华军将领屯兵济南城下的时候,南方的南京也是迎来了一群相当特殊的人。

这些人并不是常见的国人,而是一群金发碧眼的洋人!

包令是第二次来南京了,去年的时候他就来过一次南京,而和去年来南京的时候乘坐普通客轮不同,这一次包令以及英法两国的外交人员乘坐的乃是中华军海军的战舰。

尽管乘坐的战舰在包令眼中并不算什么,区区千吨的战舰在英国海军里并不算什么,但是船上的那几门被蒙上了炮衣的火炮却是让他相当感兴趣。

他知道这些火炮就是在上海之战中表现的相当出色的后装火炮。

尽管直到现在包令还是有些搞不太明白中国人是怎么研发并成功大规模服役这些后装火炮的,要知道哪怕是世界老大的英国也才在今年开始列装后装火炮,并且还没有大规模服役呢。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中华帝国这个到处都透露着怪异的新生国度产生密切的好奇!

这个新生国家建立不过一年多而已,哪怕是把余胜军时代算上,这前后也就五年时间,而这五年的时间里,他们却是建立了一支可以击败英法联军的强悍陆军。

没有,包令是用‘强悍’这个词汇来形容中华军,嗯,准确的说应该是中华军陆军。至于中华帝国的海军嘛,不值一提。

前后三万英法联军啊,除了在广东的那几千人以及从上海逃回去的五千多人,剩下的两万人全部折损在上海这个弹丸之地。不仅仅如此,还有诸多联军高层,数以十计的贵族将领军官被俘虏,就连联军的统帅额尔金伯爵都是当了俘虏。

如此惨败几乎是引起了英法联军内剧烈震动,如今残存的英法联军已经是回到了香港。法国全权使者葛罗已经是引咎辞职,英军由于额尔金伯爵被俘虏,导致单纯的外交官包令被迫暂代了额尔金的职务,充当临时的对华全权代表,当然了包令只是个外交官,他并不负责具体的作战事务。联军的军事指挥已经是由英国海军将领,同时也是英法联军舰队的总司令西马负责。

在遭到惨败后,联军方面虽然海上力量庞大无比,但是战舰又不能上岸,之所以说靠封锁长江入海口之类的就更不可行了。哪怕是战争期间联军都没有实际上彻底封锁长江入海口,因为如果封锁了中国沿海的话,直接就会影响中国和洋人之间的贸易,而这是英法等国的商人们决不能容忍的。

所以英法联军的海军虽然庞大,但实际上在这场战争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

而陆军方面损失惨重后,现在联军在广东的香港、广州两地剩下的兵力也就七八千人左右,这样的兵力固然不算少,守住广州和香港问题也不大,但问题的关键是联军现在已经没有能力再一次发动针对苏南地区的登陆作战,更加别指望从陆地上击败中华军进军南京了。

甚至在联军方面得知中华军已经向广东派遣了至少两万人的增援部队后。他们甚至都担心连现在的广州甚至香港都守不住。

不管从哪个方面的角度来看,英法联军在军事上已经是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更别提中华军现在手里头还有着上万人的英法联军俘虏呢,尽管这些俘虏里头大部分都是印度、阿拉伯、南亚等土著,但是也有将近三千人的英法本土军人。其中还包括数十名贵族军官。

那些土著士兵英法联军可以不管,但是本土的那三千多士兵以及数十名贵族军官却是不能不管的。

在军事上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英法联军也只能是寄望于外交谈判了,虽然包令等人还没有获得国内的全部授权,但是为了解决这场该死的战争,把那上万名俘虏给顺利救出来。包令不得不再一次上了谈判桌和中华帝国进行谈判。

他在上海商贸区和中华帝国方面的全权代表,也就是中华帝国外务部大臣宋关前进行了长达月余的谈判后,虽然对于一些主要条款依旧无法取得共识,但是却就俘虏问题达成了一个共识。

那就是中华帝国方面保证这些俘虏的人身安全,并给予贵族、军官们符合他们社会地位的相应待遇。

而这些俘虏在关押期间,其伙食、住宿等生活费用一律由联军供应,具体处理则是效仿之前的两千俘虏的方法。

由于这并不是什么战争赔款,联军他们更是死活不愿意签订所谓的赔款支付协议之类的文书,只是私底下通过怡和洋行、信德洋行支付了这些俘虏们的相应生活费,收钱的也不是中华帝国的外务部或者财务部,而是宫务厅财务处下属的皇室产业。

而且人家联军是不会在任何公开场合承认他们向中华帝国支付任何款项的,那些钱都是洋行和中国企业的正常商贸往来,和双方的战争、谈判没有任何关系。

林哲倒是不怎么在乎他们怎么说,反正钱到手就行了!

毕竟这上万俘虏养起来也是很花钱的,如果他们不支付生活费的话,林哲就敢天天往黄浦江扔几百个俘虏的尸体,直到他们给钱为止。

中华帝国的粮食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怎么可能白白给你们这些俘虏吃,不给钱就没饭吃,饿死了就直接扔进黄浦江喂王八。

此行包令等人前来南京,其主要目的也并不是说跑到南京来谈判。而是来看望额尔金伯爵以及其他被俘虏的联军高级将领们,确认他们是否还活着,中华军有没有虐待他们之类的。

至于说谈判吗,用不着跑到南京来。现在双方的谈判主要是在上海举行,准确的说是在上海原商贸区的外滩饭店内举行。

再一次抵达南京后,包令也是和其他人一样关注着这个古老的城市,只是很可惜的是他并不能从这种城市的表面看出什么来。

这座城市兴许有了些许新式建筑,兴许街道更宽大整洁了些。兴许人们的穿着有了些许的变化,但是这些和上海那边比起来却是天差地别。

如果要惊叹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如果要惊叹中华帝国给这个古老国家带来的改变,那么就不应该来南京,而应该去上海,那里才是中国最近三五年来变化最大的城市,那里才是中国近年改革的核心。

在那里你才能够看到一个国家朝着工业化迈进的努力!

而在南京,包令看到的依旧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城市,虽然有些许的变化,但是说实话除了那栋中华宫和附近的那些政府办公大楼外。现在的南京甚至都不如苏州以及杭州的变化大。

靠近上海的苏州以及杭州在最近几年的变化远远比南京、镇江这类内陆城市大的多。

在南京的一座大院里,包令看到了他此行的目标,额尔金伯爵以及其他的联军将领们,看着额尔金伯爵等人虽然神情颓废,但是一个个依旧满面红光,显然是吃得好喝的好的时候,包令的心情有些复杂。

尼玛,你们这些王八蛋打了败仗,而我还得在后头为你们争取符合身份地位的俘虏待遇,这一个个吃得好喝的好。日子过的比老子还舒服!

当然了,心中的这些想法自然是不能说出来的,他得做出亲切关心的样子一一问候他们,南京的牛排味道怎么样啊。他们有没有提供香槟啊,喝的威士忌纯不纯正啊之类的。

然后就是充当了信使,把他们的一些书信收上来,然后准备代替他们把信寄回国内,送到各自的家人手中。

这忙了一天后,包令才在宋关前等中华帝国外务部的官员的陪同下前往礼宾院下榻。明天他们就会乘坐船只回上海,然后继续他们那漫长的谈判。

当晚,宋关前也是趁着这个回京的机会去面见了林哲!

“现在他们的口风还是比较强硬的,他们表示达成相关协议后可以撤出广州,但是却是表示绝对不会撤出香港,并声明他们需要一个对华贸易的中转港口!”宋关前站在林哲面前,低着头汇报着近月的谈判进展。

林哲听罢皱眉,这些英国佬还真是够顽固的,而且这找的借口也不咋地!

林哲知道香港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至少在联军还在广东有七八千兵力,而且有着庞大的舰队支援的情况下,哪怕是有着第二军的增援,中华军也很难攻克香港,而在没有在军事上攻克香港之前,就想要让英国人把香港吐出来,那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知道这些的林哲也没有在香港问题上问太多,反正现在第二军还没抵达广东,这不在广东再打一场,这香港问题就谈不出一个结果来。

“关税方面呢,他们怎么说?”林哲暂时放下这香港问题,转而问及关税。

“对于关税问题,他们表示目前我们对棉布等部分商品的关税征收的太高,如果我方不降低相应关税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对我国的生丝、瓷器以及茶叶等出口商品执行惩罚性的进口关税!”

听到这,林哲也是无语了,靠,这下好嘛,他们不再要求插手关税的税率了,但是转手就玩所谓的贸易壁垒,假如他们抬高了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尤其是生丝的话,这将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造成重大的影响。

世界上的生丝产国不是只有中国一家,欧洲的意大利,横跨亚欧的奥斯曼,东亚的日`本甚至朝鲜都是生丝产地并可提供出口,尽管他们的产量不多,很难影响中国的生丝在世界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但如果进口关税高了,那么生丝制品的价格就会变得更高,从而影响整个生丝制品的市场。

而这对于进出口贸易中比较依赖生丝的中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然后再听了谈判的其他方面的事务,也是让林哲听着连续皱眉,这英法两国,尤其是英国人尽管打了败仗,但是依旧不太愿意在谈判桌上屈服,顶多就是放弃了一些明显侵犯中国利益的条款,比如领事裁判权,比如关税税率等,但是在其他方面却是态度非常强硬。

“你继续和他们谈着,谈不拢就拖着,反正继续拖下去着急的是他们,不是我们!”林哲如此吩咐着!。

第117章 他不敢开枪第46章 他敢打吗第683章 册封太子(一)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337章 继承人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47章 入城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661章 朝鲜局势动荡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52章 上海乱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578章 宁朝提亲第182章 惊天巨响第687章 阿富汗乱局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80章 扶持军工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32章 大战前夕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第618章 阅舰式第337章 继承人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683章 册封太子(一)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350章 降臣李鸿章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450章 工业基础第190章 预算赤字第2章 土匪危机第5章 县令相邀第447章 产业整合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97章 城头激战第598章 年轻一代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34章 危机!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290章 战争中的和谈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51章 团练大臣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624章 婆罗洲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36章 追击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530章 火奴鲁鲁海战第97章 城头激战第559章 句容马第97章 城头激战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633章 内阁纷争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643章 方家第60章 久则生变第24章 新军服和军衔第589章 筹办新战舰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281章 黄以典再现第62章 破城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408章 文武之争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240章 国债和资本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