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都兴阿的担忧

目前施清瑄现在可以动用的兵力,即第六军各部有第一师、第八师、第九师、第九协防师、第二骑兵团,另外尚有配合作战,主要担负后勤线维护、跟进控制已有占领地等辅助任务的六个协防师。

四师一团的主力部队有两万四千人,六个协防师约两万五千人左右,两者相加这施清瑄麾下的总兵力大约在五万人。

兵力比当初的济南战役时还要强一些。

而施清瑄要北上,主要面对的敌人就是都兴阿统帅的清军。

济南战役战败后,逃回直隶的都兴阿虽然受到了咸丰帝的严厉惩治,被罚了一个革职留任,戴罪立功。但是基本没有动摇他在清廷北方地区的支柱作用。

没办法,都兴阿和僧格林沁不同,僧格林沁率领的部队都是清廷中央控制的军队,咸丰对他是想用就用,想杀就杀,但是都兴阿却是不同,这清廷的新军可是他一手编练的呢,咸丰帝如果把都兴阿给彻底撤职或者斩杀之类的,估计这大清陆军自己都得先乱起来。

从京畿练军、直隶联军时代开始,都兴阿就是牢牢掌控着清廷新军,后续这些练军改编为大清陆军后,这支新军依旧归属他的统辖之下,而他也是被清廷委任为全权督办江南北军务大臣。

论起1858年时期都兴阿在清廷内的权势,远远超过了清末时期袁世凯的权势。

只是权势虽然不减,但是他麾下的新军却是越打越少,他自己从山东败退、麾下大将纳德从河南败退,这不仅仅丢了山东和河南,而且让大清陆军,嗯。也就是都兴阿麾下的新军折损过半。

而纳德麾下的第三镇、第六镇更是可以说是全军覆没,纳德最后不得不带着千人残兵退入山西。

都兴阿已经命令纳德退守山西,同时利用现有残部以及山西、陕甘等地的练军重编第三镇和第六镇。

而都兴阿自己则是率领麾下部队在直隶展开布防。趁着施清瑄在德州休整的这一段时期,他把直隶、东北等地编练不久的一些新兵还有直隶和东北。热河等地区的练军都一股脑的补充到麾下新军中,并进行了紧急训练。

总算是初步恢复了过来。

但是其数量上虽然已经恢复到了将近三万人,然而不管是士兵素质以及装备水平,还是说士气方面对比以前都是已经大为下降。

这样情况下,都兴阿心中并没有多少的把握能够挡住施清瑄的北上。

直隶天津。

身穿一身新军军服,披着呢料外套的都兴阿独自站在书房,看着窗外的雪花飘扬。

这已经不是天津的第一场雪了,早在十二月初的时候。天津这边就已经下了一场小雪,如今的第二场雪似乎还要更大一些。

尽管如今北国雪花飘扬可能会拖延南方中华军的北上步伐,但是对都兴阿麾下的清军也是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比如说现在都兴阿麾下的清军冬衣不是很充足,如今大雪飘扬,气温骤降,对部队的影响比较大!

如今已经是大雪天气了,但是清廷那边只给都兴阿的军队筹集了不到半数的冬装,都兴阿气的想要骂人,但是兵部那边却是说缺少经费,无法提供更多的冬装棉衣。

这让都兴阿相当不爽?朝廷虽然已经穷的叮当响。但是真的没钱了吗?连冬衣的钱都拿不出了吗?不可能。

诚然在过去几年里,为了编练新军已经耗费了清廷的绝大部分收入,户部那边的库房已经是空的可以饿死老鼠了。但是京师里头的诸多王公贵族们依旧过这醉死梦生的生活,上个月咸丰为了凑集军费支持都兴阿的战争,试过让朝廷官员以及王公贵族们捐献。

但是最后捐献上来的钱财一共只有十五万两银子,而其中十万两还是咸丰从内库里拿出来的,偌大一个京师里家财百万的官员以及王公们多不胜数,但是竟然只捐献了五万两银子。

这个数字甚至都没有都兴阿当初在山东驻防时,自行搜刮地方而得的十分之一。

想到这里,都兴阿是忍不住的轻声叹气,这大清陆军说是朝廷的军队。但养军却是得靠他自己。

都兴阿编练的大清陆军,每年所需的军费也不少。户部那边只给一部分,而大头还得依靠都兴阿自行在地方上筹集。主要是在山东、河南、山西、直隶四省的厘金以及盐政作为主要支撑。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不够的,所以有一部分军费是靠向地方摊派所得,比如说驻防某地的时候,直接向当地富商士绅们进行摊派,要钱要粮。

当然了,你不能说都兴阿捞钱是为了中饱私囊,迫害地方之类的,而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不向地方伸手的话,都兴阿根本就养不起十几二十万的大军。

嗯,这种事以前林哲就干过,尤其是余胜军刚崛起的1853年和1854这两年,基本上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用各种手段进行摊派。

这不,朝廷那边不给都兴阿冬衣,也没有经费给,但是将士们不可能一直穿着秋装作战啊,所以都兴阿只能是从新军里的小金库里头自己掏钱,然后用以采购冬衣。

如今直隶地区大范围下雪,但是这雪也不可能一直下,等大雪停了恐怕德州那边的中华逆军就会大举北上了吧!

都兴阿并不认为德州的施清瑄会坐等数月,等到明年开春后再北上,因为这样固然可以等天气好转,但是也会给予清军更多的缓冲准备时间。

都兴阿想是这么想,但是没指望过施清瑄真的会这么做。

所以哪怕是大雪纷飞,他依旧让麾下的军队加强各种防御工事的构筑,尤其是沧州那边,在过去的将近一个月里一直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施工,就是想要打造一个防御堡垒出来,阻挡中华军的北上。

至于为什么要在沧州构筑防御工事,这是因为沧州刚好是在京杭大运河,同时也是德州之后,运河沿岸的下一个重要城市。

而沧州之后,就是天津,天津之后就是北平。

仔细研究中华军的诸多进攻路线,那么就会发现他们严格遵循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基本按照主要的水路前进,以前沿着长江西进,现在沿着运河北上,后续沿着黄河东进济南,再沿着黄河西进河南开封、郑州、洛阳等。

哪怕是在广东,当第三军进军广西的时候,也是沿着珠江水系里的西江进军!

之所以造成中华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都是沿着主要江河进行,这是因为运输补给的限制。

中华军现在每日消耗的后勤物资对于后世军队而言不算什么,估计也就是轻步兵的水平,但是对于十九世纪中期而言,其物资的消耗水平却是相当高的,因为中华军不仅仅人多炮多,而且役用骡马的数量也非常庞大,部队作战需要大量的炮弹以及火药等,而更多的还是粮食草料等。

同时尽管可以在占领地就地征集一部分物资,但是往往中华军的进军路上,不是赤地千里就是民不聊生。

1857年初,中华军首次大规模西进,攻克南京后继续进军皖南地区,那地方都是连年征战,种地的老百姓不是被挟裹带走就是自己跑掉,剩下的也是被乱兵杀死或者干脆自己饿死。在这样的地方基本不用指望能够就地征集到足够的粮食补给,甚至有时候你还得用军粮去救济当地的百姓。

北上山东、河南等地的时候,虽然这些地方不至于民不聊生,但是这些地方也不是什么产粮大省,而这两个地方又都是人多地少的地区,当地百姓种的粮食都不够自己吃的。

为什么皖北地区的捻军能够风行起来,就是当地百姓吃不饱嘛。

这种情况下十几万中华军如果到这些地方征集粮食,那么就会从当地百姓手中抢走口粮。

如今的中华军已经不是早期的余胜军了,也不是喜欢抢走所有东西包括人口的太平军,也不是和土匪没啥两样的清军旧军,是不可能到了一地方就大规模抢掠当地民众的口粮。

这种事中华军干不出来!

目前为止,基本上各地作战的中华军是很少直接就地争粮满足军需,即便是就地征粮,一般也是军需部那边从当地直接购粮,而不是说直接抢。

大部分粮食、豆料等生活物资还是从后方运输上来。

所以可以看到第六军北上作战的时候,后面是跟着一大票的船队,没有后头船队随时提供的物资支援,第六军半个月都支撑不下去。

如此也就可以判断出,中华军对于大规模运输是比较依赖的,而在铁路出现并大规模运用之前,中华军要对前线部队保持大规模的运输补给,就必须依赖航运了。

如此也就可以判断出,京杭大运河对于北伐的中华军而言,乃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线,主要能够在京汉大运河把中华军给拦下来,那么基本不用担心中华军会绕过京杭大运河从其他方向奔袭北平。

所以扼守京杭大运河依旧都兴阿的主要任务,而要守住运河,那么就必须在运河沿岸设防。

而沧州就是一个地方!

下一步施清瑄要执行北上战略,沧州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必须把它拿下来才能够继续北上。(。)

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173章 冯宝才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285章 势均力敌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254章 一夜寒风起第74章 上任设衙第661章 朝鲜局势动荡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惊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38章 身陷危机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144章 讨胡灭贼檄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55章 轻松胜利第521章 裕祥号事件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400章 元宵佳节第175章 生丝产业链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337章 继承人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426章 昆明激战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70章 图谋江海北关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75章 出兵松江第43章 惨胜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115章 刺刀冲锋第693章 中亚叛乱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573章 东北大开发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471章 穷教育第285章 势均力敌第226章 京师巡警厅第96章 沉默冲锋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98章 都是疯子第622章 大陆军政策第18章 黎明危机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316章 国宴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574章 赵大黑闯关东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210章 工商发展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159章 王疯子第57章 一路横扫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83章 添船够炮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340章 江南大学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517章 母凭子贵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615章 舜帝级战列舰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672章 弹药告急第16章 贼军来袭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442章 女蜗号铁甲舰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498章 湘潭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