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东北设省

这些地区,尤其是安徽、湖北、山东等地因为战争的伤害,不管是农业还是工商业都是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农村里田地成片成片的荒废,城镇里店铺关门,人烟稀少。

这些都是严重影响了帝国在这些地区的财政收入!

此外为了恢复民生,让民众修生养息,帝国对前几年受到战争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一般都是实行减税甚至免税政策的,比如说被太平军以及清军、镇胡军还有中华军都反复争夺过的九江地区,偌大的一个九江城就找不到几个活到战后的普通百姓,农村地区的民众也是大量逃亡,偌大一个九江府的剩余人口只有区区五万人,而且都是老弱妇孺,根本就没剩下几个青壮。

要知道九江可是赣北地区的重要农业以及工商业基地啊,这受到如此严重的战争破坏自然也就极大的影响了帝国的财政收入。

为了恢复九江地区的农业生产,帝国一边是从其他地方搜罗无地的民众移民过去,并分发土地让他们耕种,另外一方面也是采取了首年免税,次年半税的扶持政策,试图让九江等赣北地区尽快回复元气。

由于战争的破坏,因此就帝国的农业税而言,征收的总量实际上还不如前清时代的田赋。

不过帝国得益于工商业的极大发展,工商业的税收大幅度增长,同时还带动了海关收入的急剧增加。

这些都是让帝国税收比咸丰年间的满清税收大幅度增加的原因!

毕竟历史上满清消灭了太平天国后,都能搞出来一个所谓的同治中兴,没有道理他林哲统一中国后就做的更差啊。

因此统一后的中国,实际上会拥有比咸丰年间更多的财政收入来支撑移民屯边等一系列的帝国施政。

既然资源上问题不大,那么限制大规模移民囤边的因素还有什么呢?

自然就是官方组织能力了!

对于新生的帝国而言,大多数的官员其实能力都不咋地,上层官员都还好一些,虽然可能出身都不怎么样,很多都是秀才,举人甚至科举时代不入流的人又或者干脆是商人出身。很少有和江道泉这样乃是前清进士出身的人,但是这些人以往都是林哲幕府的幕僚,他们虽然做八股文章不怎么样,但是办事能力都还算是可以的。

而帝国的中层官员。也就是县令、知府以及府省各部门的厅长,处长们,这些官员却大多数都是前清官员出身,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具备前清举人以上的功名,而且知府、知县这些主官的话往往还是前清进士出身。

然而这些人虽然做八股文章的本事不错。当官的经验也有,但是依旧难以适应帝国目前这种全新的政治体系。

以至于相当多的地方官员都是严重依赖下属各部门的人员处理公务!

从施政能力上来看,大部分帝国的地方官员都是不合格的!

然而林哲暂时也没有能力解决这种麻烦,毕竟天上不可能掉下来好几万个接收到近代教育的官员给他。

所以尽管大部分的地方官员能力都不怎么样,但是林哲也得捏着鼻子继续用着。

好在帝国中央各部门的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有中央各部门做制导,那些地方官员们就算是颁布就班来做,估计也出不了多大的问题。

关于移民屯边的事,林哲算是准许了,不过却是要求毕余同先展开试点。等摸索出适当的经验后,再大规模推行。

得到林哲的准许后,毕余同很快就是行动了起来,以内阁农林部为主导,然后民政部进行配合,开始前期的移民囤边试点。

由于一开始没有经验,各方面的准备也不是很充足,加上毕余同急迫的希望短时间内看到成效,从而在自己的政绩簿上记上一笔,所以首期的移民囤边规模并不大。首期移民大概是一万人,移民主要来源于直隶、山东两省的无地农民。

安置地则是在东北沈阳附近(盛京)。

这些新移民将会以极为廉价的价格从国家手中获得大量土地,这些土地虽然不是免费发放,但是地价极为低廉。只有关内地价的十分之一左右地价价格,同时允许移民分十年时间以收获的农作物偿还。

同时实施前两年免税,后三年半税一共五年的优惠政策!

然后官方还会向农民提供种子,必要的农具、耕牛租用等生产资料,当然同样不是免费的,只是价格相当低廉。而且允许多年分期偿还。

这些都是优惠政策都是为了降低新移民的生存难度,毕竟帝国只给了一大片荒地给他们,如果不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扶持的话,他们别说给帝国缴纳税收的,能不能活下来还是问题呢。

至于这些廉价提供给移民的土地,主要是来之于国有土地,大部分都是从满清贵族以及皇室等手中没收的各种田庄、围场、林场等。

再加上地方官府自身保有的大量官田等,也就导致了东北地区,尤其是比较偏僻的地方里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国有土地,私人土地主要是集中在辽河一带以及辽西等地。

为了配合移民囤边的政策施行,林哲也是正式在东北建省。

东北地区和关内地区不同,满清时代是没有直接建立行政省份的,而是以黑龙江将军、盛京将军,吉林将军三大辖区为主,行政体制和关内地区都不一样。

随着中华军的第十四师逐步把东北地区的残余清军清剿完毕后,内阁派遣的地方官员也是陆续入住。

一开始因为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一共才那么几百万的人口,而且主要集中在辽阳地区,黑龙江和吉林以及更北边的外兴安岭都是属于地广人稀的地方。

人口总数都没有江南等地一个府那么多!

所以帝国一开始在东北那边只设置了一个辽阳省,辖区包括了前清三大将军辖区,基本上就是整个东北了。

但是后来意识到那么大一个地方只设一个省的话实在太不像话,但是如果分割出来设立好几个省的话,辽阳那边还好一些,好歹有几百万人口,但是黑龙江和吉林的话可就真没什么人了。

所以内阁那边就是纠结好久后。但是还是妥协了,按照前清的三大将军辖区进行细分,直接分化为‘辽阳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个省份的辖区和后世现代的三省辖区不一样。比如说黑龙江省,其辖区南邻蒙古、东临吉林,西邻额尔古纳河、北邻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至外兴安岭。吉林省的话,北邻外兴安岭以南(尼布楚条约待议地区),东临大海。南面和和朝鲜、辽阳省相邻,同时包括库页岛。

只是新设立的这三个省份里,帝国能够彻底控制的只有辽阳省以及黑龙江省的南部分地区、吉林省的南部分地区。

而广大黑龙江以北地区则是处于事实上无法控制地带!

这主要是这片地方实在太大,而东北方面的中华军只有区区一个第十四师,比如说偌大一个黑龙江辖区,第十四师竟然只有区区三千人左右的驻军,而且还是分布在诸多据点里。

至于库页岛,因为距离实在远得很,所以军方只是随便在库页岛的南部地区派遣了一个连过去驻防,打算修筑一个小要塞之类的。给北上的海军船只提供一些少量补给,至于普通百姓一个没有,官员也没有,而对岸就是同样处于蛮荒之地的虾夷岛,即后世日`本的北海道。

当然了,中国在黑龙江以北地区的军事存在相当薄弱,也就是一个据点里有几十人百来人,然后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两三千人,但是对面的俄军也没有多少,满打满算也就几千人而已。

不过除了士兵外。这些地方还有大量的民众,只是这些民众都是被流放过来的罪犯啊什么的,拿起枪支也是能够战斗的,所以算得上是武装民兵。这些都加起来的话,俄国人在远东地区的武装力量是可以达到五千人以上的。

在这片不毛之地里,双方都没有能力维持一直大规模的部队,彼此都只有几千万把人而已,所以什么大规模战争是打不起来的,顶多就是武装冲突而已。

而这种武装冲突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战争。今天我突袭一个你的移民据点,然后你明天过来摧毁一个我的前哨点都是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林哲甚至都没有对这些事搭理过。

反正那鬼地方自己也很难派遣更多的部队,现在第十四师上万人马的后勤供应就让辽阳地区的压力相当大了,如果派过去几万人的话,辽阳那边供应不了,难不成还要自己千里迢迢从南方运粮食过去不成?

反正现在有冲突就有冲突呗,慢慢耗着,反正情况再糟糕也不过损失几个前沿据点损失几百人而已,这俄国人还没有这个能力在远东地区大规模出兵,调集万人左右就是它的极限了。

林哲倒是要看看,这俄国人能和自己好多久,然后才愿意放弃他们搞出来的所谓瑷珲条约!

如果一直都那么坚持,惹恼了林哲的话,他连一百多年前的尼布楚条约都不承认,他倒是要看看这俄国人愿不愿意在广泛的北方和自己来一场大战。

不管是东北还是西北中亚地区又或者是蒙古地区,其实双方都面临着补给线太长,无法维持大量常驻兵力的困难,在没有修成铁路之前,双方的战争顶多就是万人左右的规模,超过万人是相当困难的,要在新疆以西地区维持一个师作战花费的各种资源,比在中原地区维持十万大军作战的花费都要高。

而且就算前线失败了其实影响也不大,比如说在中亚战败了损失了几千人,林哲眉头都不会皱一下,立马再派一个师过去,自己要打过去拿下中亚地区虽然可能性很渺茫,但是它们俄国人要是能够打进新疆来,林哲的名字就倒过来写!

大体上双方都是属于乌龟壳,我奈何不了你,你也奈何不了我的那种!

所以尽管和俄国人的边境冲突非常频繁,但是林哲并没有放在心上,要想解决北方边境问题靠纯粹的军事行动是无法达成的,最有效同时也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移民!。

第307章 骑兵出击第510章 扶烂泥上墙第695章 现代文明推广运动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441章 铁甲舰第42章 胜负在此一举第201章 兵员匮乏第17章 长兴初战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590章 海关舰队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71章 扩军五千第363章 时代的终结和开始第68章 十万两第290章 战争中的和谈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404章 林成庭的选择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54章 兵指青浦第141章 起兵的借口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119章 寒冬将临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350章 降臣李鸿章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58章 价值百万的上海第369章 太平军入川第187章 逃跑和封赏第590章 海关舰队第278章 兵临广州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75章 出兵松江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628章 兰港大统制共和国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334章 谈判指示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141章 起兵的借口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41章 三冲敌阵第438章 电报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201章 兵员匮乏第427章 大理苦战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51章 团练大臣第470章 派系之争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172章 残忍的工业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94章 狂傲第278章 兵临广州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566章 战舰和炮台的较量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34章 危机!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165章 石达开的艰难抉择第321章 风云再起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433章 皇家科学院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176章 银行和货币第14章 自筹军费第603章 倾销地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第76章 乱世重典第50章 林德机器厂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616章 蚩尤号战列舰服役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696章 太子出访第32章 大战前夕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160章 军事散步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332章 捷报东来第545章 捷报入京第230章 阿来,放狗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第520章 夏威夷第27章 刺刀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