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铁路发展计划

得益于1860年度军费大规模削减,用于内政发展的财政经费比往年较为宽松的缘故,内阁各部已经是相继提出了诸多计划。

教育部提出了未来五年的教育发展计划,内阁的其他部门也没有闲着,工商部提出了未来两年内扶持新建两个重点工业城市,三个次要工业城市的计划,并重点发展纺织、日用化工等和民生息息相关,同时对技术要求较低的轻工业。

尤其是两个重点扶持城市之一的广州,则是准备全面建设为以轻工业为代表的城市,准备主打纺织、茶叶加工等轻工产业。

倒是另外一个重点扶持湖北武昌,则是准备作为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城市。

此外的天津、苏州等其他城市,则是暂时以轻工业为主。

这种轻重工业的分布,是和各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有关的。

比如说之所以决定在湖北武昌一带发展重工业,是因为附近就有一个大冶铁矿,此外经过林哲有意无意的指点,江南矿务公司已经在江西株洲发现了大规模的煤矿。

有了煤矿和铁矿,同时这些地区也不缺乏人口,并且位于长江边上,钢铁外运也比较方便,同时之前也已经有了一个湖北的长沙兵工厂。

这些相结合,也就导致了帝国决定在武昌一带建设钢铁业为主的重工业。

不过要开发江西的煤矿,还得先修建一条铁路,要不然的话煤炭外运的成本实在太大!

这个时候,又是关乎了帝国的铁路计划了!

为了配合国内工商业的发展,林哲几年前就已经指示皇家产业投资成立了徐州铁路公司,并在徐州矿山到运河之间修建一条实验性的铁路。

这条短短数十公里的试验铁路足足花费了徐州铁路公司超过百万圆的资金,刚公司从国外聘请技术人员,直接进口火车等,导致该段铁路的造价成本高到让很多人反对。

宫务厅财务处的部分官员就多次质疑过,花费如此高昂的代价去修建一段铁轨。这到底值不值得?

这一段区区几十公里的铁路就花费百万之巨,等以后如果修建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的话,那投资的资金岂不是得好几千万甚至上亿?

如此高昂的修建费用怎么筹集?

单靠皇室产业是绝对无法承担的,你让皇室产业投资个百来万可以。咬咬牙四五百万也能够拿得出来,但是你让皇室产业拿出好几千万来投资修建铁路,那是非常困难的事,除非是皇家银行直接把储户的钱花出去。

皇室产业不行,帝国财政直接出钱修行不行?

也是不太可能的事。帝国一年财政收入不过两亿多,即便是后续几年有所增加,但是也不可能几倍几倍的增加,能够有百分之十几的增长速度就得偷笑了。

而修一条铁路动辄好几千万,帝国如果挪出这么多钱来的话,那么整个帝国的行政机构运转都会出现问题,军方的军费也会严重不足。

拿出几千万来修铁路,对于帝国财政来说并不是困不困难的问题,而是会百分百财政破产的。

对于1860年的中国来说,要想大规模的修铁路。其难度是相当大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铁路这东西不管再困难都是要修起来的,没有铁路中国的工商业经济就不可能真正的实现,工业革命就不可能完成,国防也会面临极大的困难。

所以哪怕是再困难,林哲都要咬紧牙关把铁路给修起来的。

“现在徐州矿区铁路已经基本接近完工,我们已经在其中一段试验运行了火车,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已经慢慢解决并完善,整条铁路有望在十月份全部通车!”

坐在林哲面前的并不是帝国的官员。也不是军人,而是一个穿着中华装的中年,此人和其他人不同,他在胸前挂着一枚龙纹徽章。这是皇室雇员特有的徽章。

此人名为马龚文,乃是皇室产业所属的徐州铁路公司总经理,这人年约四十,倒不是什么技术人员出身,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商人,一直都是在皇室产业任职。历任林德机械公司财物经理,金陵兵工厂总经理。

林哲当年把让他来负责铁路事务,但不是说此人的能力有多么好,而是他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特性,那就是林哲怎么说他就怎么做,而不会去钻牛角尖,有着太多的个人想法。

林哲让他筹办徐州铁路公司,并修建一段试验铁路,他甚至连问为什么都没有问,直接就走马上任开始干了,林哲让他把铁路的标准设立为国际标准,他同样没有问为什么,而是照做了,林哲让他去英国聘请相关的技术人员,引进火车等相关技术,他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立马就去做了。

有时候,上位者其实并不太喜欢那些个人能力太出色,并带有浓厚个人风格的下属,相反很多上司都喜欢听话的下属,除非实在有需要,不然他们是很难真正放心重要那些才华过人并且个性太多的人。

纵观帝国的军政双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正才华横溢的人,很多都是能力一般般的人,身居高位者同样都是非常听话的人。

少数几个能力比较出色的也就只有军方的施清瑄,政府方面的经济大臣郭龙云,安徽巡抚毕宣溪了。

其他统帅部的将领以及内阁诸多大臣们,实际上庸才居多!

要说起那些真正有能力,才华横溢的人,往往都是在中层名声不显,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李鸿章了。

这个人才华能力是不用多说了,历史上的他搞洋务,办水师,一举奠定北洋这个政治军事体系,没有他的话,满清王朝估计都得提前几十年灭亡。

即便是这个时空了,李鸿章依旧发挥出了让人惊叹的才华,前几年他在中华大地上还什么都不是,但是不用几年时间就是搞出来一个江淮新军,被中华军俘虏,头一年里过着软禁的生活,后来亲自给林哲写了一篇论述工商发展的书信后,才是正式宣布反正,并担任‘工商战略发展总监’领导内阁直属的工商战略发展室的任务。

尽管这个部门并没有什么实权,属于顾问、智囊类的机构,但是哪怕是虚职都是让李鸿章做出了成绩了。

去年开始,他多次参与内阁会议,并协助工商部那边完善了纺织产业的发展计划。

近期,他又是上书建议在唐山一带开发煤矿,在东北辽宁一带开发铁矿,依托这些北方的地区的铁矿和煤炭,在天津一带筹办大规模的钢铁基地。

这个计划甚至还得到了经济大臣郭龙云的赞同以及支持!

这个李鸿章充分证明了一句话,那就是金子在那里都会发光!

可惜的是,这个才华横溢的人一直都只能担任工商战略发展总监这个虚职,别说入阁或者主政一省了,就算是中层实权都没有。

这倒不是林哲刻意打压李鸿章,而是觉得李鸿章虽然有能力,但是都是体现在大局观上,而且他有能力之余,主观性太强。

大局观的话,林哲自己就有,用不着臣属有什么大局观,林哲自己的内心计划里,甚至未来百年内的发展计划都已经有了,嗯,如果能够活上几百年的话,他的大局观可以一直用到二十一世纪。

起什么前瞻性,大局观之类的,放眼全球还能有谁比得过他的这个穿越者?

也许过上几年,林哲会把李鸿章提起来重用,但到时候即便是重用他,也绝对不会是因为李鸿章的能力或才华。

林哲喜欢用一些个性比较中庸,听话的臣子,能力有最好,能力一般般也勉强过得去,至于说能力太差之类的。

能力太差的人根本就混不到帝国上层进入林哲的视野!

马龚文就是一个典型能力一般,但是非常听话的人!

“通车的时候,你这边准备准备,到时候朕会让内阁的几个人去看一看,还有,既然试验铁路已经差不多成了,你再准备准备,建一条株洲煤矿铁路,另外对上海到当涂的铁路进行前期探测准备!”

马龚文不会和其他人一样,问为什么要修建株洲煤矿铁路,为什么要修上海到当涂的铁路,他只是低头回道:“职部知道了!”

林哲道:“嗯,还有等你把这些事的前期工作准备完了后,适当的找个接班人!”

听到这话,一直没有疑惑的马龚文是忍不住面露疑惑了,自己这两年一直都是负责铁路事务的,这铁路事务刚开头了就把另选他人,那么自己呢?去那里?

事关自己,马龚文自然是心里有些忐忑!

林哲看到了他的忐忑,知道自己要是今天不说出来的话,估计这人回去好几天都睡不着了,当即道:“这修铁路是一个地方一段,各不相属,但是帝国铁路事业刚发展还是需要统一筹划?,并且大规模修建铁路也需要内阁以及地方的大力配合,单凭一个徐州铁路公司是办不到这些,等过几个月,朕准备筹办一个负责全国铁路事务的机构,到时候你来管!”(。

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79章 主政一方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647章 皇子所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632章 帝大系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舰队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410章 海陆分家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83章 添船够炮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80章 扶持军工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517章 母凭子贵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第16章 贼军来袭第484章 薛焕入阁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539章 起锚迎战第17章 长兴初战第187章 逃跑和封赏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332章 捷报东来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141章 起兵的借口第292章 大战前的影响第25章 广德激战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571章 铁路网的野心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71章 扩军五千第697章 前无畏战列舰时代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50章 林德机器厂第262章 李鸿章南行记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150章 劝进表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24章 新军服和军衔第427章 大理苦战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414章 方德嫔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243章 建立守备部队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317章 纺织产业第428章 林成庭入缅第318章 面圣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221章 骑兵之冲锋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125章 林成庭东进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695章 现代文明推广运动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94章 狂傲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635章 李平桐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216章 战争风暴来临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622章 大陆军政策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93章 逃兵和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