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

海河工业区,位于天津县城南郊的海河两岸地区,即历史上天津的九国租界地区,占地面积约四千亩,大体范围为历史上的日租界、法租界、英租界、美租界、意租界、俄租界的全部或部分。

其总面积比原来的上海商贸区还要大得多。

当然了,这么大的地方也不可能直接全部开发,天津方面是打算先开发北部地区,也就是靠近天津县城的部分地区,即历史上的日`本、法国租界这一片,同时海河北岸的地区也是属于重点开发地区,因为海河北岸以后是唐津铁路南段的天津火车站站点。

为了配合开发,直隶省的新巡抚衙门、天津府的衙门以及诸多官方机构都会统一搬迁到南部的海河工业区。

同时为了提高天津城区到大沽口的海河干流通航能力,将会对海河下游段进行大规模的整修,争取让更大吨位的海船直接从大沽口沿着海河抵达天津城区。

同时一座大型的桥梁将会横跨海河之上,用以沟通海河南北两岸的交通联系

该工业区的规划非常庞大,其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工业,同时还是建设一个新工业城市的规划,很有种后世袁世凯在天津搞新政建立北河新城区的味道。

因此,海河工业区不仅仅是一个工业区,还是一座全新的城市!

天津府方面是想要把海河工业区打造成北方的上海,一个全新的工商业经济中心。

为了规划该城,海河工业区的前期发展核心是以北方武器公司为核心,进而带动重工业的发展,轻工业方面则是以新建设的几家棉纺企业为主。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北方煤铁公司已经但是打算在天津海河工业区筹建一座钢铁厂。虽然这座尚在纸面上的天津北方钢铁厂的设计规模远不如江南矿务公司的马鞍山钢铁厂以及大冶钢铁厂。

但是北方煤铁公司和江南矿务公司不同,江南矿务公司是皇室产业的全资企业,带有浓厚的官方背景。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华帝国的国有企业,其发展是得到了国家的诸多政策性扶持。资金方面也从来不用担心,因为有着一个规模庞大的皇家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然而北方煤铁公司却是一家最近几年才成立的纯民营企业,最早是位于滦州的数家中小型煤矿合并而来,后续又是收购了在马鞍山的一个小型铁矿以及其他的煤矿,铁矿。

其后续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股本的增发,没有和江南矿务公司一样全部依赖贷款!

子北方煤铁公司组建以来,已经是先后进行了四次的股本增发进行融资,光光是现金就融资了八百多万圆。

多次的融资也就导致了该公司的股份相当分散。国内一些富豪家族的或多或少掌控了部分股份,不过大头却是掌控在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了,比如那些钱庄以及银行。

就连外资的汇丰银行也是在在该公司占据了百分之四的股份!

虽然股份相当分散,不过该公司的建立者,前滦州北方煤矿公司总经理尚海晶却是一直牢牢掌控着该公司的管理权,其自身在北方煤铁公司的股份不过只有百分之八而已,但是北方煤铁公司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才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甚至到了能够试图挑战江南矿务公司炼钢领域的地步,所以诸多股份都是支持尚海晶的管理权,比如前面所说占据了该公司百分之四股份的汇丰银行。就是他的支持者。

而这一次在天津海河工业区投资建设‘天津北方钢铁厂’乃是尚海晶为北方煤铁公司做出的一次战略转型。

以往北方煤铁公司虽然挂着煤铁两个字,但是基本只有煤炭以及铁矿的开发,而练钢铁却是没有涉足。他们开采出来的铁矿基本都是卖给江南矿务公司的。

如今建立天津北方钢铁厂,对于北方煤铁公司而言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为此,尚海晶是打算投资重资,前期投资就高达八十万,后续至少还会有两百万的现金投入。

北方煤铁公司花费巨资建设天津北方钢铁厂,自然也是有着他们自身的考虑!

如今帝国内部的钢铁消耗量一天比一天增加,其他方面不说,但仅仅是铁路对钢铁的需求量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还是一个江南矿务公司下属两个钢铁厂都无法满足的巨大市场

要知道帝国已经建成了徐州铁路,同时中国铁路公司已经还在建设沪宁铁路。株萍铁路,仅仅是这三条铁路就让江南矿务公司的两个钢铁厂吃撑了。

而不久前。中国铁路公司已经是正式宣布筹建唐津铁路!

北方煤铁公司已经是早早联络了中国铁路公司,并参加了唐津铁路的招标,依靠地理优势,他们的报价比江南矿务公司提供的铁轨报价至少低了八个百分点,如果唐津铁路选用北方煤铁公司的铁轨,仅此一项就足以为他们节数十万圆。

正是因为有着唐津铁路的铁轨订单,北方煤铁公司才有底气拿出高达两百多万的巨资用来投资建设一座钢铁厂。

在座正在筹建中的天津北方钢铁厂如果能够顺利建成,将会成为帝国内的首家民营钢铁厂。

而得知北方煤铁公司投资建设钢铁厂的时候,国内第三大规模的矿务企业,即南洋矿务公司也是花费了不菲的代价,从广东薯州府里获得了田独铁矿的开采权,不过他们暂时没有进行钢铁厂的建设计划。

毕竟虽然南洋矿务公司也是号称国内三大矿务企业,但实际上却是属于小字辈,该公司1861年才成立,而且成立之初还是为了争夺越南北部的煤炭资源,不过由于其股东的身价丰厚,现金储备充足,在获得了越南北圻的矿产开采权后,又是陆续收购了国内部分的煤矿、铁矿、钢矿等。

不过到底是时间太短,目前他们还处于创业初期,正在布局矿产开采方面,至于钢铁这一行的话,需要的资金大,而且对技术要求非常高,没有充足的准备之下,只有钱是玩不转的。

北方煤铁公司、南洋矿务公司这两家民营资本的矿务企业发展之迅速,是远远超过了江南矿务公司的预料的。

目前这三家公司已经在煤炭,铁矿两大领域形成了剧烈的竞争关系,尤其是在煤炭上面,更是竞争非常激烈。

三家公司在煤炭市场的激烈竞争,直接导致了国内煤炭价格的波动,哪怕是国内对煤炭的需求非常大,甚至对优质煤炭是供不应求,但是在1861年的第四季度,上海的煤炭市场上,煤炭的到岸价没有和预料中的大幅度增长,反而呈现了平稳的走势。

而这对于上海的煤炭市场来说绝对是不正常的,因为第四季度属于冬季,家庭取暖导致煤炭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同时加上大量的工厂以及船舶的蒸汽机需求的煤炭,这价格本来就应该是上涨的。

但是偏偏第四季度它就不涨了!

而从这个角度也就可以看得出来,国内的三大矿务公司在煤炭市场上的竞争已经是比较激烈了。

不过这种竞争虽然对于江南矿务公司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对于整个帝国来说却是好事。

这倒不是说竞争会产生进步的动力之类的,而是因为国内现在的煤炭以及钢铁的产能都太小,如今国内的煤炭供应依旧主要依赖进口煤炭呢,而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年里,国内对煤炭、钢铁的需求量还会更大。

如果国内没有足够的产量供应工业生产的需求,那么就会对帝国的工业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甚至为了体现帝国对于民间资本投资重工业的欢迎态度,帝国内阁方面是进一步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皇家银行也是及时对外宣布,将会加大对非皇室产业企业的贷款力度!

皇家银行,这家国内最大,甚至是唯一的一家全国性银行,其实力是不容置疑的。

尽管该银行的自身资产并不多,但是其拥有储户资金却是非常恐怖的,该银行代管国税以及各地方政府税收存放业务,国家雇员、军人的薪资发放的银行,仅仅是这两项就足以让该银行的现金储备常年保持在两个亿以上。

同时,该银行还接受民间的存款,以至于这家银行的现金保有量是非常恐怖的。

不过这家银行作为皇家银行,其运作模式虽然是商业模式,但是依旧受到了极大的官方影响,发放出去的贷款基本都是国家任务。

比如向铁路这一项上,皇家银行就已经累计为中国铁路公司发放了将近两千万的贷款,同时还会三大武器公司发放贷款用以扩充产能,研发新式武器。

然后青岛海军造船厂、上海造船厂,同样皇室产业投资,还处于建设阶段的广州造船厂等等。

这些关乎到国防安全的企业所获得的贷款数量都是非常庞大的,随随便便都是百万起步,多的更是超过千万。

除了这些企业贷款外,实际上皇家银行还承担了基础建设的大量贷款任务。(

第598章 年轻一代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524章 英法美关注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220章 对决练军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492章 中萨鹿儿岛条约第32章 大战前夕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80章 扶持军工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96章 沉默冲锋第494章 研发机枪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211章 三国领事来访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400章 元宵佳节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485章 视察上海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321章 风云再起第394章 饿狼第530章 火奴鲁鲁海战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39章 董阳红的冲锋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332章 捷报东来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105章 浴血冲锋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325章 农忙时节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428章 林成庭入缅第218章 桃源大决战(一)第575章 交通和工业第290章 战争中的和谈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514章 快速发展的1865年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48章 厘金初显第262章 李鸿章南行记第480章 炎帝号铁甲舰第493章 初临北平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159章 王疯子第57章 一路横扫第257章 最强者的对决第188章 营造皇宫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274章 应对第319章 特殊时期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442章 女蜗号铁甲舰第191章 清军南援第405章 湘军动乱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485章 视察上海第660章 确立金本位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38章 身陷危机第485章 视察上海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404章 林成庭的选择第600章 开战争论